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讀者來信:
木子李:
婆婆做了一輩子家庭主婦,在公公面前沒有發言權。
在丈夫成長過程中,見證了太多次婆婆受委屈的場景。期間,丈夫也和公公理論過。公公永遠一個態度:小孩子別管大人的事情。
丈夫也因為父母關係不好,上大學的時候,故意從遼寧來到浙江,且大學畢業後留在了杭州工作。
我和丈夫經他同事介紹認識並結婚,他同事和我家是鄰居。
當時,對於和丈夫在一起這件事還是有些猶豫:雖然丈夫工作光鮮,雖然丈夫長相帥氣,但是,丈夫沒能力在工作城市買房必然是硬傷。
我父母倒是對這件事挺看得開的:你是家裡獨女,咱家有兩套房子,要那麼房子幹嘛?
最終,在父母極力撮合以及我對丈夫不討厭的情況下,我和丈夫結婚了。
轉眼,和丈夫生活在一起也將近20年了,這時候,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丈夫不在公婆身邊,公婆的養老問題。
其實,丈夫對於把公婆接到我們家生活是非常猶豫的,確切地說,是丈夫死不待見公公。最終,還是覺得婆婆可憐,就將公婆接到了我們家。
公公住進我們家的日常表現:吃過飯就出門溜達了。
婆婆住進我們家的日常表現:會在能力範圍內幫我們做家務。
可笑的是,公公住進我們家大概三個月的時候,小區裡一個老頭上我家理論:說公公和他老婆關係不清白。
在此情況下,我對公公說了一些難聽話。
公公沒有因這件事向婆婆道歉,還給了我兩耳光,並讓我以後少管閒事。
婆婆是軟柿子,我可不是。
在此情況下,我讓丈夫給公公買了一張回老家的飛機票,當天就把公公送回去了。
婆婆依然留在我們身邊。
木子李編後語:
現實生活中,總會看到這樣一些現象:子女對父母帶著恨意,也就是所謂的原生態家庭給予子女的傷害。
這個療傷的過程其實蠻痛苦的。
尤其在父母年邁的時候,真心不願意盡孝,但是,也只能硬著頭皮盡孝。
期間,難免會因為成長過程中的傷害,在盡孝過程中略帶一些情緒。
這時候,作為父母,應該稍微收斂,帶著贖罪心態。
而你公公,不僅染指了婚外情,在你為你婆婆鳴不平的時候,還扇你耳光。
在這種情況下,把他遣送回老家,是他自找的。
都一把年紀了,還不省心,也是夠夠的了。
你公公這種老者,不值得同情,讓他一個人在老家好好享受所謂的自由吧。
至少,眼不見心不煩。
#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