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開大學與大地的歷史長卷!來看看這堂校史館裡的公開課

2020-12-25 荔枝網新聞

  12月23日,一堂以「大學與大地」為主題的「四史」教育公開課在南京農業大學校史館開講,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中國農業教育》主編董維春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葛笑如教授聯合授課,通過生動詳實的校史史料與人物故事,結合館藏實物與圖片,在校史中串聯起「四史」,為在場師生鋪展開一幅大學與大地的歷史長卷。

  「1914年6月10日,一批庚子賠款留學生在康奈爾大學的黃昏聚會,提出『欲富強其國先製造其科學家是也』的科學救國理想,創辦了中國科學社。其核心成員中的農業與生物學者,如過探先、鄒秉文、秉志等,來到了南京金陵大學及中央大學前身,將現代農業科學火種傳播到中國,立志改造傳統農業造福蒼生,創辦了中國農學會和中國大學的第一個農業本科、生物系、園藝系、農經系……」   

  董維春以「南農三問」開篇,通過「星火」、「燎原」、「發展」三大篇章,細數了一批治校先驅如何將現代農業科學火種奠基南農、影響全國、走向世界;如何通過身體力行將「紮根大地辦大學」的辦學理念、農科教相結合的辦學思想深入人心,從而加速中國高等農業教育體系的構建;南京農業大學校訓「誠樸勤仁」出自何處,這四個字又包含了怎樣豐富的精神內涵。

  在講解中,董維春通過一位位留下深厚印記的校史人物,帶領學生穿越百年歷史,回顧了學校從單科性農學院、多科性農業大學到研究型大學,再到踏上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徵程的發展脈絡;用一段段生動的校史故事,帶學生梳理高等農業教育史、洞察農業科學發展史、體悟人類社會大歷史。

  緊接著,葛笑如教授從校史教育引申至四史學習,為學生縷析四史學習的邏輯線索與重要意義,葛笑如指出,對於青年學生而言,學習四史有助于堅定理想信念,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有助於傳承歷史精神,勇擔歷史使命;有助於汲取歷史智慧,開拓學習工作新境界。董維春教授為學生講授的一位位校史人物、一段段校史故事,不僅書寫了「四史」中濃重的一筆,同時沉澱為南農校史中的紅色元素,是開展「四史」學習的生動素材。她勉勵在場青年學生要從校史和四史的學習中汲取智慧、凝聚共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學校建成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貢獻青春力量。

  「四史教育應該有『校』,」南京農業大學圖書館館長倪峰表示,策劃和組織這樣的公開課,目的在於進一步加強南農校史的宣傳和教育,充分發揮校史、檔案等資源在存史、資政和育人中的作用,推動四史教育「進場館」、「進課堂」、「進師生頭腦」。據他介紹,學校新一輪機構調整將圖書館、檔案館、校史館和農博館「四館合一」,就是希望能夠更好地喚醒館藏資源,將其真正打造成為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讀者的知識學習交流中心、師生的學術研究支持中心,以及校園的文化展示育人中心。

  據了解,本次公開課由南京農業大學圖書館與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主辦,公開課開講前,學校原校友館更名為校史館,校黨委副書記王春春、副校長董維春共同為新更名的校史館揭牌,學校相關部門和學院負責同志、師生黨員代表參加了活動。

  課程結束後,動物醫學院強化181班全體同學、園藝學院風景園林專業研究生同學共同參觀了校史館。

  園藝學院果樹專業研究生王春孟表示,「這堂課讓我對南農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為南農人,我們要向一代代優秀科學家學習,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努力成長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推進者、國家糧食安全的守護者、美麗中國與鄉村振興戰略的踐行者。」

  南農大金善寶書院學生、動物醫學院本科生袁海濤表示,「金善寶先生曾多次強調,『要重視歷史的啟示』,今天的公開課,讓我將南農的發展史放在中華農業文明的發展與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去學習與體悟,明白了校訓精神的豐富內涵,感動於大先生們的動人事跡。歷史的接力棒在我們手中,作為新農人,我們要繼承弘揚誠樸勤仁百年南農精神,為學校建設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力量。」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堯 通訊員/許天穎 王爽  編輯/韓瑜)

相關焦點

  • 校史館裡的公開課:南京農業大學四史教育有「校」
    12月23日,一堂以「大學與大地」為主題的「四史」教育公開課在南京農業大學校史館開講,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中國農業教育》主編董維春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葛笑如教授聯合授課,通過生動詳實的校史史料與人物故事,結合館藏實物與圖片,在校史中串聯起「四史」,為在場師生鋪展開一幅大學與大地的歷史長卷。
  • 南京農業大學:校史館裡學「四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潘玉嬌 通訊員 許天穎)一堂以「大學與大地」為主題的「四史」教育公開課日前在南京農業大學校史館開講,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教授董維春,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葛笑如聯合授課,通過生動詳實的校史史料與人物故事,在校史中串聯起「四史」,為在場師生鋪展開一幅大學與大地的歷史長卷
  • 校慶感言:校史館裡的見聞
    校慶感言:校史館裡的見聞研通社記者 施芸卿    每年四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總是清華最張燈結彩的日子。跟著校友們的步子,我們走進了東西主幹道上的校史展覽館。    一進門就看見一位頭髮雪白的老先生,胸前飄著的彩條告訴我們,這是一位畢業多年的老校友。聽了我們的採訪意圖,老先生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他是1946年入學,至今年剛好60周年。
  • @所有人,這堂青春公開課,等你來打卡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人民日報新媒體、微博聯合推出「問答2020 · 青春公開課」我們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中國桌球男隊隊長馬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前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 校史館裡話愛國
    同學們在西北工業大學校史館參觀,了解學校西遷經歷和幾十年來為國家作出的貢獻,傳承「西遷精神」。本報記者 呂揚攝不久前,西北工業大學校史館被命名為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校史館裡,展示著這所以「三航」為主的高校的發展歷程和西遷以來為國家航空航天事業作出的貢獻。
  • @所有人,這堂青春公開課,今晚8點等你來打卡!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人民日報新媒體、微博聯合推出「問答2020 · 青春公開課」我們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中國桌球男隊隊長馬龍↓↓↓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前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 上海海事大學「學校史習四史」示範黨課開講
    今天下午(12月9日),市教衛黨委系統第二季「偉大工程」系列示範黨課之上海海事大學「學校史習四史 建設航運強國」示範黨課在該校大禮堂正式開課。該示範黨課共分為憶史鑄魂、學史勵行、知史愛校、以史育人四個篇章,融入了校史、校訓、校歌、校船等元素,展示了校旗語隊、校儀仗隊等學校特色,結合朗誦、話劇、演講、訪談等形式,堅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深入淺出,為廣大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 杭州高級中學:校史教育成了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
    引言:杭州高級中學擁有120年校史,為浙江省最早的公立中學,是浙江省紅色革命發源地,一師風潮即發生在這片熱土,《共產黨宣言》的第一位中文完整版翻譯者陳望道,團中央書記俞秀松、施存統等都從這裡走出。得天得厚的紅色資源,蘊藏在杭高校史館和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是最好的愛國主義素材。
  • 中國著名大學校史之最---夜讀各校校史有感
    這個應該叫北大發展的歷史,我想上面的每一句話給任何一個大學,都值得該大學驕傲一輩子。總之,北大的校史似乎無聲的表明了北大中國第一學府這個無可爭議的事實。在這裡,我不好多說什麼,只善意的希望北大人現在所做的要對的起自己學校那驕傲的歷史。  二、校史與名氣最不相稱的大學: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在每個中國人心裡,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所以我也一直以為清華有著悠久的歷史。
  • gogokid「哈佛系列」公開課帶孩子走進哈佛大學
    一提起哈佛大學,不僅絕大多數的中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都知道這是一所很厲害的美國大學,也是很多中國孩子心中夢寐以求的世界名校。可是你的孩子知道哈佛大學為什麼叫「哈佛」嗎?背後又有哪些有趣的小故事呢?11月19日,gogokid在線少兒英語作為唯一受邀的教育機構將出席哈佛大學學術研討會,為了提前帶領孩子們了解哈佛大學的文化,11月5日,gogokid在線少兒英語推出「Let's Go to Harvard! 在哈佛等你!」系列精品公開課。
  • 《中國科學報》校史館裡的故事
    《中國科學報》 2019-09-18 第6版 人文  編者按  每年9月,剛剛步入大學校門的新生們,幾乎都會有一個固定的「行程」——參觀學校的校史館。  如果將一所高校的歷史比喻為一條在時光長河中延伸的大路,那麼校史館就像是一本影集,它將這條路上最珍貴、最美麗、最振奮、最感人的瞬間記錄於此。翻開它,我們似乎可以在一張張照片、一個個展品中,聆聽到這所學校跳動的脈搏。
  • 這些大學的校史真有這麼長嗎?(上)
    這就是新鄉醫學院的前身。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學校升格為本科,定名新鄉醫學院。如果說是學校歷史的話,這還真算不上是學校,只有1950年成立的平原省醫科學校算真正意義上的學校啦!還不好說是不是大學。所以,這算大學的校史應該是從1950年開始,而不是從一個外國人在中國行醫開始,要麼的話,那就從這個老外學醫開始計算吧!
  • 青島大學醫學部2020級研究生開學第一課——「萬人同上校史校情一堂課」
    9月10日、11日上午,青島大學醫學部舉辦了主題為「銘記歷史,敬畏生命」「萬人同上校史校情一堂課」——醫學部2020級研究生入學教育系列活動暨基礎醫學院入學教育第一課。9月10日上午8:30,基礎醫學院2020級碩士一班全體同學身著文化衫,佩戴校徽,手持菊花,在圖書館前集合。
  • 中山大學校史陳列館開館,在這裡看百年中大歷史
    各界校友踴躍捐贈,從2019年1月發布實物徵集啟事以來,收到校史實物線索23條,實物367種423件。 博物館(校史館)館長徐俊忠代表校史陳列編寫組發言。他表示,編寫組希望通過建設性的歷史敘述,讓校史成為致敬英雄、感恩前人、吸取智慧、陶冶情操的聖地,成為連接師生與廣大校友的紐帶。
  • 上海海事大學「學校史習四史 建設航運強國」示範黨課開課
    圖說:上海海事大學「學校史習四史 建設航運強國」示範黨課 學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 通訊員 焦玉玲)昨晚,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第二季「偉大工程」系列示範黨課之上海海事大學「學校史習四史 建設航運強國」示範黨課開課。
  • 《手繪·中國歷史長卷》:非常適合孩子的歷史啟蒙繪本
    我的女兒海妞今年6周歲半了,作為歷史的啟蒙讀物,我為她選了這一套《手繪·中國歷史長卷》,目前看完了第一本,內容從北京猿人到大澤鄉起義。看的過程,因為她年齡還比較小,主要是親子共同閱讀。如果說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氣勢恢宏、磅礴大氣的,那這本《手繪·中國歷史長卷》的風格也同樣是恢宏、大氣的。
  • 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館開館,8卷300萬字校史同時出版
    本文圖片均來自澎湃新聞記者 雍凱 圖交通大學創始人盛宣懷家族的家譜、1926年交大校慶紀錄片、「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院士捐贈給母校的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模型、20世紀30年代的巨幅交大師生合影…… 4月5日,經過全新改造、面積500平方米的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校史博物館正式開館,它是120年前的南洋公學主體建築之一,開館後,將成為展示上海交大校史
  • 百年校史大學的悲歡離合
    南昌大學也沒輸,百年校慶專題網站早早就做好上了線。大紅色的網頁喜慶非常,右上角,是精確至毫秒的在線倒計時器。雖然2020才剛過半,但完全不妨礙大家緊鑼密鼓搶先走起2021年的大會流程。一、百年校史不是萬用通行證悠久歷史是喜聞樂見的鍍金,只嫌短,不怕長。各大高校的滿百之心,向來急切。未得到的翹首以盼,在榜上的志得氣盈。
  • 高校校史館是歷史宣傳館,更應是全體大學人的精神故鄉
    浙江大學校史館浙江大學檔案館校史研究室主任張淑鏘通過統計發現,目前國內關於校史館建設定位問題的探討薄弱到令人難以相信的程度,很少有文章探討校史館建設的定位問題。「我們的校史館能給人家留下什麼?我來了?到此一遊?我想至少應該讓人通過參觀,較好地認識、理解一所大學。」
  • 大學校史如何呈現?重慶這所高校有妙招
    原創校史舞臺劇《初心·1929》在重慶大學虎溪大劇場上演。12日,是重慶大學建校91周年紀念日,一場原創校史舞臺劇《初心·1929》在重慶大學虎溪大劇場上演。舞臺劇展現了「五老」、「四學士」創辦重慶大學的艱難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