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深夜23時許,在香港某大學讀大二的學生Jenny仍在微信上忙個不停。在她的微信列表中,僅22日一天,就陸續有135位新好友。
Jenny手機屏幕那端,是相隔1500公裡外的喬兒媽媽。這位生於重慶的潑辣妹子,剛剛在全家的辯論中贏得了權威。她決定,帶著剛滿兩個月的女兒8月4日前往香港接種「六合一」疫苗。
此次假疫苗事件給中國父母造成的衝擊,不亞於十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焦慮的媽媽們,正在用腳投票,跨越大半個中國,選擇前來香港接種疫苗。
圖 | 截自香港文匯報對疫苗事件的報導
但喬兒媽媽不知道的是,她寄託厚望的Jenny,僅僅是香港龐大的疫苗產業鏈中最末端的一環。
在這個體系裡,等級制度鮮明,Jenny承擔的,只是接受眾多家長的諮詢。而她的上級,則負責根據這個家長的財力,來確定疫苗針劑的價格。她上級的上級,則手握各大診所的資源,可以預約醫師的時間,更有甚者,可以調度一些緊缺的疫苗。
「限令」下的商機
「昨天看到朋友圈很多人都在轉一則《香港突發限苗令》,嚇得我心噗噗跳,趕緊點進去看,卻發現是2016年的舊聞。」喬兒媽媽告訴黑鯊財經。已經一次性支付了四針「六合一」的疫苗價錢,她不希望中間出任何差池。
但對於香港龐大的嬰童疫苗預約產業鏈來說,正是有了這則《限苗令》,才催生了如今龐大的商機。
2016年3月30日,香港衛生署突然叫停非香港本地兒童注射疫苗預約,從4月開始,全港母嬰健康院每月只有120個名額可供非香港兒童預約接種疫苗,而由於香港本地兒童已經很大需求,部分母嬰健康院可以即時停止預約服務。
據香港衛生署網站,香港共有31間母嬰健康院,意味著每間母嬰健康院只有不到4個配額。
圖源網絡
黑鯊財經了解到,限苗令出臺後,內地嬰童疫苗這一龐大的商機迅速被諸多私人診所和中介機構佔領。
一位赴港疫苗接種中介代理告訴黑鯊財經,目前,通過中介預約到診所接種的內地嬰童,保守估計在800-1000人次。
在Jenny提供的嬰童疫苗接種手冊上,從新生兒、一個月、二個月,一直到11歲的疫苗均一應俱全。和內地的一類免費疫苗(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相比,香港疫苗著重強調的是六合一或五合一混合疫苗。
按國家免疫規劃,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脊髓灰質炎以及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感染的5種兒童常見感染性疾病,總共需要注射12針國產疫苗。這12針疫苗中,除了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需要自費購買(約70-80元一針)外,其餘均免費。
而由法國製藥廠商賽諾菲巴斯德生產的「五聯疫苗」,將這5種感染性疾病的預防苗種減少至4針。作為一款需要自費的疫苗,在內地,五聯疫苗的價格並不便宜:每針價格在798元左右,打完所有4針需要3200元人民幣。
不過,去年年末,由於八批次五聯疫苗沒有經過國家食藥監總局的批批籤發,國內五聯疫苗已經從今年三月份起,面臨了較長時間的缺貨。
完全的賣方市場
「哪位媽媽曾帶寶寶去香港打過疫苗?急求中介微信。」此次65萬支百白破疫苗爆出效價不合格之後,去香港打五聯疫苗成為大多數媽媽的執念。
不過,在她們輾轉求得中介聯繫方式的那一刻,她們已經成為香港疫苗產業鏈這頭巨獸的囊中之物。
「我們一般會要求家長把孩子的姓名、年齡、曾經注射的疫苗記錄拍給我們。一方面確實是需要預約醫師的時間,調配疫苗針劑,但更多的,是通過接種疫苗的記錄,可以衡量這位媽媽的購買力。」Jenny對此直言不諱。
Jenny舉例,例如,一位18個月的寶寶,他的疫苗本上顯示已經接種了三針五聯、三針13價肺炎,還接種了EV71手足口病、流感、水痘疫苗的寶寶,他的媽媽肯定收入水平不錯,捨得為他花錢。「因為僅僅這些疫苗,加起來都要八九千塊人民幣了。那麼現在她想帶寶寶來香港接種後續的五合一疫苗,那麼開價在1000-1300元港幣,她都能接受。」
圖 | 港衛生署兒童免疫接種計劃
而如果一位媽媽的寶寶才三四個月,任何自費疫苗還沒有接種過,那麼我們會推出相應的疫苗套餐,一般在30000-50000港幣之間。如果她的接受能力不強,那麼我們會有專門的顧問跟進這單生意,「一般來說,在寶寶免疫這種大事上,媽媽們很少討價還價。」
除了疫苗針劑的價格外,私立醫院或診所醫師的診療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黑鯊財經從香港衛生署了解到,由於人用疫苗是處方藥物,必須在當地醫生的建議及指導下才可以接種。那麼每次800-1000港幣的診療費則必不可少。
等級森嚴的產業鏈
Jenny是2016年從某北方城市來到香港讀大學的,至今,她的粵語還不是很流利。但這反而成為了她和內地媽媽們交流時的便利。
和香港土生土產的女孩子不同,Jenny還保留著北方女孩的爽朗和熱情。「有些健康顧問一看對方挑三揀四問東問西,往往就不願意再理會。但我總覺得千辛萬苦跑來香港打疫苗,是件辛苦折騰的事情。」即使客戶未必會通過她預約醫師和疫苗,她也會回答一些往返交通之類的簡單問題。
不過,在面對等級森嚴的產業鏈分工時,Jenny知道,有些紅線是不可逾越的。
「我每天的工作是把客戶們的信息整理在表格上,根據客戶的需求,需要整理不同維度的表格。然後,我會發給我的上級主管,他們會對疫苗進行報價。如果客戶接受了這個價格,並且預付了款,那麼上級的上級,才會溝通每間診所每位醫師的時間,並且調配疫苗。」Jenny表示。
這種制度在另一位健康顧問那裡也得到了證實。「現在寶媽們都在搶購香港的五合一、六合一疫苗,但有些中介只能預約到一個月之後的疫苗,我們就可以預約到本周末。沒辦法,我們手裡的資源多呀。」該顧問告訴黑鯊財經。
每完成一個訂單,Jenny可以拿到40-100港幣不等的提成。而她的上級能拿到多少,她表示不知情。
只不過,隨著內地赴港打疫苗人群的壯大,現在的中介機構也逐漸增多,互相壓價,對內地客人的疫苗報價也越來越低。不過,由於內地和香港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加上交通的不便,龐大的產業鏈仍生意興隆。
香港疫苗,一定好嗎?
儘管每一位健康顧問都信誓旦旦宣稱「香港疫苗全球招標」,但近年來,關於香港疫苗安全問題的新聞也屢屢見諸報端。
在國內知名的一個媽媽論壇內,就有媽媽親身經歷了不合格的「流嘢」私立診所。「原來就聽過,香港一些不正規的小診所被查出用不專業的家用冰箱,在運輸和儲存疫苗的過程中也沒有按照規定,導致了疫苗失效,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結果我竟然經歷了,這家診所為了方便客戶,居然建議我把疫苗帶回去自己打,嚇得我趕緊換了家診所。因為正規的診所或者醫院是絕對不會允許客人把針帶走的。」這位媽媽發帖表示。
而赴港打疫苗,在內地一些疾控專家看來,則「屬於個人行為,不好評論」。
當民眾對國產疫苗的信心如雪花般崩落,舟車勞頓赴港打疫苗則成為她們唯一的慰藉。
今年3月份,Jenny遠在北方老家的哥哥喜獲一枚麟兒。當Jenny提出希望哥哥嫂嫂也帶著寶寶來香港打疫苗時,哥嫂先後明確表示拒絕。「那麼遠,又那麼貴,折騰啥,國家有免費的,打著就挺好。」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