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華人「哈佛男孩」:不積跬步 無以至千裡

2020-12-16 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3月16日電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報報導,2000年,在紐西蘭華人男孩張一彬(Ben Zhang)剛出生的那一年,《哈佛女孩劉亦婷》橫空出世,轟動中國。而書中摘選的劉亦婷在日記中記錄的「捏冰鍛鍊意志力」的情節,也讓當時的許多家長和學生爭相模仿。

  眨眼十八年過去了,那本曾度被無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中國家長奉為教育寶典已經成為過去,而書中講述的短時間內搞定託福等高強高壓學習經歷也讓人們逐漸意識到,劉亦婷的故事也許就是一部被美化的「虎媽教育史」。

  四個月前,18歲男孩張一彬也收到了夢想中的那一紙哈佛通知書,然而,這個陽光大男孩年少時沒捏過寒冰,也沒有經歷過高壓學習的摧殘,更沒有遭遇虎媽的逼迫式教育。他的故事只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學霸姥姥是大功臣

  爸媽的支持也很重要

  自6歲時隨父母一同從北京移民來紐西蘭與姥姥團聚後,小小一彬就一直是姥姥最得意的學生。

  接受採訪前的那天早上,姥姥還得到了Macleans College的邀請,隨外孫一同參加學校的頒獎典禮。一彬講到自己小時候的學習經歷時,呵呵地驕傲介紹說,「姥姥就是學霸!姥姥就是補習班!」

  姥姥每逢回國就背回二三十斤的中文課本和輔導書。當一彬念小學的時候,她便會拿著語文和數學的課本教一彬。到了中學,身為北京鋼鐵學院(現在北京科技大學)物理化學系畢業生、後在化學實驗室工作的姥姥又把教學內容換成了數理化科目,還拿著類似於《五年高考》的習題冊讓一彬勤加練習,鞏固知識。

  每天監督一小時,這樣一堅持就是近10年的時間。

  青春期的這一段路程,對於一彬來說,是姥姥的輔導與提點讓他養成了良好的習慣,而爸爸媽媽的陪伴與支持也同樣功不可沒。

  一彬的爸爸同許多用心良苦的父母一樣,為了孩子能夠接受在優質的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特地帶著全家搬家到東區學區內,如此一來,在Macleans就讀劍橋課程的一彬也擁有了申請國外大學的敲門磚。爸爸媽媽在學習上從來不會對他強加管束。而無論一彬作何選擇,他們都會鼎力支持,在孩子的要求下送他參加各種活動和比賽。

一彬和媽媽(紐西蘭中文先驅報)

  每天一小時專供數理化

  學習堅持且主動

  如果說家人是一彬前進道路上的引航者,那麼一彬自己就是他乘風破浪的掌舵人。他的自控力也許是一般孩子望塵莫及的。

  媽媽講述說,一彬在中學的某段時間後就再也沒有碰過他從小最愛的薯片了,直到如今再次談起這件事,媽媽仍然隱藏不住表情裡的驚愕。而坐在一旁的一彬忍不住哈哈大笑說:「就突然意識到不健康,哈哈!」在紐西蘭這個超市裡除了巧克力就是薯片的國家,想必一般人都很難因為不健康的原因,從此告別這種國民零食,但是一彬做到了。

  作為一個剛滿18歲的大男孩,一彬在生活上的自控力令人驚嘆,在學習上的自覺也一樣令人自愧不如。

  當其他同學信誓旦旦說要學習三小時,但實際只有一個小時在專心用功的時候,一彬卻可以只學習一小時便達到他人三小時的學習成果,而這其中的關鍵也就是兩個字:專注。「高效學習,不用學很長時間,也可以比別人做得更多。」

  一直以來,家人教導的以及一彬所堅信的道理就是:每天系統地學習一小時,滴水也能穿石。

  聊到自己的心得時,一彬很篤定地說:「不管做什麼,每天至少都要學一點。也許一開始我和其他同學的起點和能力都一樣,但是隨著從小到大一點一點的積累,這個距離就慢慢拉開了。」

  一彬很熱愛數理化,即使是每周四參加完遊泳俱樂部的活動後,也是雷打不動一定會再學習一小時。而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最後帶來的結果如何?一彬講述說:「當成績隨著日積月累的學習慢慢變好的時候,機會也變得多了,我在學校可以參加更多的項目,也有了更好的老師,更佳的資源。」

  一路走來,隨著不懈的堅持與努力,一彬可謂是拿獎拿到手軟。

  今年2月14月,在紐西蘭學歷認證署(NZQA)公布的2017年國家獎學金獲獎名單中,一彬是最高等獎學金(Premier Scholarship)的獲得者。他還在微積分、化學和物理三門課獲得傑出獎學金(OutstandingScholarship),並同時將生物、英語、地理、歷史、媒體研究、體育和統計學等科目的獎學金一併收入囊中。

  此外,他也多次參加過世界級論壇和比賽,而在這當中最耀眼的當屬他在2016年及2017年參加的國際奧林匹克競賽。

  2016年,一彬在喬治亞舉行的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奪得了一塊銅牌,2017年,他又再次踏上了前往英格蘭參加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的徵程。

  這之間也曾有過小插曲,一彬回憶說,當時為了準備化學奧賽,結果生物課的學習落下了。當姥姥看到學校成績單上生物模擬考試的85分後,稍稍提醒了一下一彬說生物要加油了。一彬應在嘴上,記在心底,沒多久就自己買了一本厚厚的生物參考書,卯著勁開始學。最後,他如願以償地拿到了2017年生物奧賽的金牌。

  這個凡事積極主動的男孩深深明白,機會要靠自己主動去尋找、去把握,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要勇敢去探索、去追求。正如同他最開始有學醫的打算時,就曾向高中學長打聽過學醫該如何準備一樣,他也主動敲開了申請哈佛的那扇門。

  中文要比中國人強

  英文要比洋人強

  一彬雖然很小就移民紐西蘭,但是他在姥姥的輔導下,把中國的語文課本一直學到了五年級。也正是從小不忘中文的根,如今的一彬說起普通話充滿了地地道道的京味兒,對「虎媽狼爸「這些新潮詞彙也完全不陌生。

  當姥姥用中文教完所有的知識後,聰明的一彬在學習完中文的知識時,還能夠自由地與英文切換,兩種語言融會貫通也幫了他不小的忙。最有趣的是在去年的生物奧賽上,一彬還特地向考官多申請了一份中文翻譯的卷子,在遇到英文原文中比較晦澀難懂的拉丁語系詞語時,中文翻譯瞬間可以讓難題迎刃而解。

  在語言學習方面,姥姥始終教導他說:「你是中國人,你是黃皮膚,雖然你6歲就來了紐西蘭,但是你仍然是中國人,所以你的中文要比中國人強;但是你到了紐西蘭之後,要想求得發展,就要讓你的英文比洋人強。」

  這個觀點也是一彬一直追求的重要人生目標。所以當他的英語成績還在中下遊的時候,一彬很主動地把握住了提升機會。在10年級的時候,他遇上了一位良師,在老師的啟發下,他每個星期都會主動寫一篇文章作為練習給老師批改,而他在書上也密密麻麻記滿了筆記,就這樣,離目標又近了一步,一彬成功地拿到了英語的全國第一名。

  課外活動樣樣不落下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有很多人都會質疑,學習成績如此優秀的孩子,真的有時間參加課外活動嗎?張一彬的答案是:有!

  他是學校網球、排球、足球、樂隊的成員,也是東區一家足球俱樂部的忠實球員。當很多孩子因為失去了興趣或者學業太忙就放棄運動時,跨入13年級的一彬卻仍在打球,以至於球隊的教練都相當驚訝。每個星期至少有三次,一彬都會在學校練習打排球。至於彈鋼琴的習慣,他也一直保持著,沒事就會彈一彈。此外,他也在Kidsline心理諮詢服務熱線當了兩三年義工,直到現在高中畢業了仍在堅持。這一切的經歷都為一彬進入哈佛奠定了基礎。

  眾所周知,哈佛大學入學標準嚴苛,錄取的學生鳳毛麟角。面試官閱人無數,自然選擇的也是他們認為最有潛力、未來最有能力領導他人的學生,而這些學生都必須是學習、興趣、社會活動等方面都全面發展的人才才行。一彬能夠被哈佛的面試官信任與喜歡,這本身也是他良好的綜合素質的一種體現。

  談到未來在哈佛的發展意向,一彬憧憬說,美國有很多機會供學生嘗試,他希望自己在讀完本科後,能視自身興趣,往生物技術研究方向奮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哈佛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未來的挑戰還有很多,讓我們一同祝願張一彬同學能繼續優秀下去吧。

相關焦點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古語有云「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意思是說:走一千裡路也要從第一步開始,不積累每一步,永遠達不到千裡的地方。在今天,我們的千裡之行有汽車、飛機、高鐵等各類高科技的交通工具來實現,這句話仿佛已距離我們很遙遠。但是,我們的每一個成功,又無不包含著其中的深意。 一件事情的成功,絕不是偶然。必有一個開始,而這一個又一個的開始,則猶如我們千裡之行的「跬步」。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人民日報少年客戶端漫畫工作室 █原典: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段話的意思是,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裡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 做一件事,如果不能持之以恆,就不可能成功。讀書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也是一個辛勞的過程。如果心浮氣躁、淺嘗輒止,是不可能做好學問的。
  • 楊潔篪談重啟六方會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圖)
    不能夠期待任何問題一夜之間就能夠得到解決,古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中方相信,談起來各方就能進一步找到共同語言,在會談的進程中可以積極地尋找各種問題的解決辦法。  楊潔篪稱,六方會談的進程確實停滯了兩年多時間,在此期間,東北亞的安全形勢發生了一些複雜的變化,六方會談進程本身,如果全面地、客觀地來看待,會承認這個進程是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的。  「比如發表了「9?
  • 張恩博: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他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新店人的理解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就是這麼多的新店小夥伴一個又一個串出了新店人家故事,我們稱之為「好香新店」。當新年第一縷陽光照亮蒼穹,新店人也開始畫出了嶄新的第一筆:許榮業、張錦鈴伉儷專程給老人協會送來了1萬元愛心款。這是他們這一年來的第三筆捐款。疫情爆發後,他是第一個送來5000元抗疫資金的。
  • 第三天,第三封信: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不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失之毫釐,差之千裡;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韓非之這段話,借來用以比喻我們的習慣養成,是很好的寫照。 欲窮千裡目, 更上一層樓。加油!我的兒子,爸爸為你自豪!這是你自律、自信、自愛的開端!對了, 早上,我叫你跑步鍛鍊身體,你回了句:不是說好的背誦英語嗎?是了,爸爸忘記昨晚你的計劃了,爸爸的錯,給你道個歉,你要堅持你的計劃,因為只有自己計劃才會讓自己更加集中精神去學習。
  • 路途: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古語有云「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最真實,最踏實。只要抬起腳來走出我們的第一步,再遠的路只有一步步去走,才可以到達,千裡的遠行,從腳下開始。你存不存在,它都存在。寬的,窄的、看得到或看不到盡頭的。都真實地存在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路,每個人都與別人走在同一條路而形同陌路。
  • 真正的努力,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很多時候,我們喜歡喊著去改變,要努力工作。真正的努力,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積累;是「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的自律;是「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的執著。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講成功之道
    荀子給我們點出了成功之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是啊,沒有那一步半步的積累,哪能到達千裡之外的地方去,沒有那多條河流的匯聚,哪裡能有江河湖海的存在。人的成功往往就是經歷了那些小事的積累,才成就了自己大事上的成功。
  •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或兩個階段,它們是相互區別、不能混淆的,同時,它們又是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老子》中所謂「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荀子》中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都說明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的積累是質變的前提。其次,質變必須由量變規定其性質和方向。在事物的量變準備、醞釀質變的過程中,往往同時存在著兩種相反的量的彼此較量。
  • 【綠色智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細節決定成敗, 祝願河北鑫達集團在精益管理的道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 爸爸》:方法對了還得堅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方法對了還得堅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一口吃不成胖子,所有向陽生長的光環背後都有他人在你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努力與堅持。吉塔與巴比塔在剛開始接受摔跤訓練時每天堅持5點鐘就起床開始各種基礎訓練,姐妹倆有過反抗也嘗試過放棄,可最終還是因為堅持她們才有所收穫。直到她們不斷取得成績邁向更大的舞臺,也還是沒有間斷過甚至更刻苦,正是這種堅持將她們送往更廣闊的職業賽事舞臺。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寫好帶貨文貴在努力堅持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心動不如行動,努力吧,加油,記住貴在堅持。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廣汽三菱的底牌在哪?
    再加上其在傳統領域的實力,真的是應了一句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 楊舒雅:日積跬步,以至千裡
    日積跬步,以至千裡初一⑴班 楊舒雅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 好萊塢影星範迪塞爾,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背後全是付出
    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範迪塞爾亦是如此,硬漢風格不是說有就有的,精彩的演技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磨練出來的,背後全是旁人看不見的付出與汗水。範迪塞爾外表猶如一輛美式肌肉車,給人一種玩世不恭感覺,但實際上的迪賽爾充滿才華,編劇、導演、製片樣樣精通。
  • 同車試駕星脈訪潘慶: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只有做好以上幾點,企業才能實現長遠發展。全球董事之外您還擔任捷豹路虎中國總裁。那是如何平衡這兩個職務的呢?我的職能是全方位的企業管理,也就是說,第一步我必須從長遠的產品定位開始,或者說從產品研發,致力於打造未來更加豐富的產品線。第二步是中國研發團隊的組建,並對其與總部功能的互補進行規劃。
  • 中國足球不積跬步無以千裡 哪怕這一步很小
    三千裡內外,每個熱愛中國足球的人都會記住2017年9月6日這一天,不止是因為我們失去了又一次世界盃的機會,更是因為我們真的在朝正確的方向邁進了一步,哪怕這一步很小,不積跬步無以千裡。
  • 國獎個人風採|張明翔: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在研究生二年級,我能夠有幸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是對我研究生一年級學習生活的莫大肯定和無上激勵。回首整個研一歷程,通過讀研進入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和王海兵老師構建的人本學術平臺繼續深造,我充分體驗到了學術研究的魅力和創造力。通過王老師孜孜不倦的教導和培養,從胸無點墨到筆下千言,這可能只是科研道路上的一小步,但卻是一個普通學生整個人生的一大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千裡之行,當始於足下。
  • 雲南醫藥健康職業學院張衛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教師檔案  姓名:張衛東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研究方向:醫學影像技術  學歷職稱:高級工程師,博士  個人愛好:看書;旅遊  座右銘: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