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5日4時13分清明節 清明節氣節日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2021-01-07 閩南網

  明天4時13分,清明,既是節氣,也是清明節。

  ①《曆書》: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②此時節桃花初綻,楊柳泛青,處處清新明朗

  ③每年此時,掃墓、祭拜,寄託哀思;蹴鞠、插柳,踏青春遊。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快追隨春姑娘腳步,一起迎接春天!

清明節為什麼既是節氣又是節日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清明節氣節日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1.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儘是生死離別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於《清明》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2.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候,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便折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諺語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說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據說柳枝具有闢邪的功用,那麼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有祈福闢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過去寒食節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習俗有關。今天看來,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一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清明節插柳植樹的風俗,據說是紀念發明各種農業生產工具並曾「嘗百草」的神農氏;另一說是介子推死時所抱的柳樹後來復活,晉文公賜名為清明柳,並折柳成圈戴在頭上,此習俗後傳入民間。雖然有著不同的典故源流,但這些風俗仍離不開人們對春回大地的喜悅之情。

3.踏青

  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其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於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鬱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

  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4.吃清明粑

  相傳明朝建文皇帝"靖難之變"後從南京流落到貴州省,望白雲而遁跡,在長順縣白雲山削髮為僧,終日念經朝佛。當地百姓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和六月十九人們帶上大家認為最好吃的自製的食餅作為祭品紛紛上山朝佛。偶然一次,建文帝品嘗到清明菜做的食餅且讚不絕口,遂取其主料命名為"清明粑"。從此清明粑名聲漸盛,逐漸成為貴州百姓歡度清明節和祭祀祖宗的必備食品。

5、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清明節植樹的習俗,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

6.遊樂

  清明節除了上述掃墓祭祖、踏青插柳的習俗之外,還有大量遊樂的風習,千百年來,倍受人們的喜愛,如延續至今的牽鉤、放風箏和蕩鞦韆等,也還有曾盛行一時,惟今已不復見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7.牽鉤

  「牽鉤」是古稱,其實就是現代的拔河運動。據說春秋時,楚國為了進攻吳國,以牽鉤這種運動來增強人民的體質。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繩,兩頭分為許多小繩,比賽時,以一面大旗為界,一聲令下,雙方各自用力拉繩,鼓樂齊鳴,雙方助威吶喊,熱鬧非凡。

8.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繫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後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

  清人潘榮陛所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盒,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於墳前施放較勝。」古人還認為清明的風很適合放風箏。《清嘉錄》中說:「春之風自下而上,紙鳶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斷鷂』之諺。」在古人那裡,放風箏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9.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10.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2018清明高速免費幾天 最新清明節高速免費通行時間

  清明節的風俗習俗是什麼 清明節10個風俗習慣完整版匯總

  清明節掃墓時間幾點最好?清明節上墳燒紙的10個禁忌講究

  清明節吃什麼東西食品 中國清明節18種傳統食物介紹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清明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清明節為什麼既是節日又是節氣
    清明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  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 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暖尾冷頭。在西北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後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就一些地區而言,情況並非如此。
  • 2020年清明節氣時間 4月4日15時38分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4月4日15時38分迎來「清明」節氣。此時節,正值仲春與暮春之交,梧桐枝上始含英,新鶯嘹亂柳煙低。  天津市天文學會副理事長李梅叢介紹說,每年4月5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氣開始。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由來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2019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清明節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清明節適合吃什麼食物?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清明節適合吃什麼食物?時間:2020-04-04 18: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清明節適合吃什麼食物?
  • 2020年清明節是什麼時候?放幾天假?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2020年清明節是什麼時候?放幾天假?清明節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4-03 06: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清明節是什麼時候?放幾天假?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 清明節習俗風俗 清明節掃墓祭掃祭拜的禁忌與忌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一度清明時,祭祀和踏青,是許多人清明時期都會做的兩件事,但關於清明節的習俗可遠遠不止這些。在江西,除了掃墓和祭祖,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奇俗,你還記得多少?另外,清明節掃墓時有很多禁忌和忌諱,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編就給你漲漲知識。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起源來歷和全國十大習俗盤點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清明祭祖有什麼講究 清明詩歌賞析
    清明時節雨紛紛,祭祖踏青兩不誤。清明既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也有歡樂賞春的喜慶氣氛。清明兼具節氣與節日兩大內涵,將節氣與民俗融為一體,造就了清明豐富多樣的節俗。讓Maigoo節氣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清明節氣的習俗、美食還有清明詩句,感受清明「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
  •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 這一天是我國傳統而盛大的春祭節日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這一天是我國傳統而盛大的春祭節日,同時也是重要的二十四節氣之一,自古以來就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翻看自古以來就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古詩詞,我們總可以看到關於清明的不少美麗詞賦,而透過詩句我們也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有關清明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20字50字簡短介紹 10個清明祭掃風俗習慣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插柳鬥雞蹴鞠蕩鞦韆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插柳鬥雞蹴鞠蕩鞦韆時間:2017-04-01 23:1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插柳鬥雞蹴鞠蕩鞦韆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 閩南清明節習俗 閩南清明有什麼風俗習慣?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 2018清明節放假時間安排是幾號?4月8日星期天需要補班嗎
    2018清明節放假時間安排,清明節前後要補班嗎?馬上就是晴明介紹了,不少人還不知道晴明節的放假時間了,下面就來看下吧。[2018清明節假期放假安排]2018年4月5日幾時進清明  4時12分43秒2018年清明節是農曆幾月幾日:戊戌年(狗年)二月二十 星期四  清明節具體節日時間有時是4月4日,有時是4月6日。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
  • 2018清明節哪幾天放假?清明節怎麼請假 清明節放假高速免費嗎
    2018清明節怎麼放假?2018清明節哪幾天放假?清明節怎麼請假?一起來看看吧。每年的這一天,按慣例人們會進行掃墓、祭祖等活動。那麼2018年清明節是哪天呢?讓我們通過傳統節日來了解。根據查詢萬年曆的結果,2018年清明節是2018年4月5日,農曆二月二十。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於是,我說:"對,今天是清明節。"直接寶哥說:"但是,清明節4月5日,4月5日是陽曆"。我一聽,糟了,應該是問節氣的事兒了。於是,我裝作很淡定地說:"嗯,今天是4月5日,4月5日陽曆。"直接寶哥說:"很奇怪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都是陰曆的日子,為什麼清明節是陽曆的日子?"臉上無數條黑線呀!
  • 清明節的由來及清明節來歷及意義 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一覽
    2019年清明節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清明節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 清明節放假是幾月幾日2019 清明小長假高速免費時間表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2019年4月5日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清明節4月5日,農曆三月初一;《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 2018穀雨是幾月幾日具體什麼時間幾點:4月20日11時12分
    或許你會記得每一個節日的日期,但你不一定知道任何一個節氣的時間。和節日一樣,節氣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日子,老一輩都會通過節氣來了解天氣的突變情況。關於穀雨的風俗有哪些?2018穀雨是幾月幾日  2018年穀雨陽曆時間:2018年4月20日  2018年穀雨陰曆時間:農曆 2018年三月廿四2018穀雨具體什麼時間幾點  11時12分
  • 中國傳統節日介紹——清明節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曆每年大約4月5日為清明。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古書《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到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清明」。
  • 2015年清明節是幾月幾號?清明節放假幾天?
    2015年清明節時間:2015年4月5日 農曆 二月十七 星期日 清明節  2015年清明節放假安排:4月5日放假,4月6日(星期一)補休。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節氣是按照陰曆制定的,陰曆沒有閏年。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