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生活的主張,某種程度上看似不近人情,其實真正踐行後所得到的輕鬆快樂,無以言表,最重要的,還會省錢,我們人活一生,是為了體驗生命,而不是為了擁有物品。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1
寫前不審題,對作文要求理解不夠深刻
有的學生只看一眼作文題目,不看具體要求就開始寫作文,結果因不符合要求而跑題。
比如:半命題作文題目為:我的XXX,要求以寫人為主,但很多學生沒有看清要求,寫的是有關動物的作文,那麼文章無論寫多好都沒用。
再比如:有篇作文要求寫一個傳統節日,傳統節日即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也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可有的同學卻寫六一兒童節、三八婦女節、植樹節。不是這些同學沒有審題,而是因為他們審題不夠細緻從而導致作文跑題。
建議
審清文體。就是要明白寫作文是寫人,還是記事;是寫景,還是狀物;是日記,還是書信;是實用文,還是想像文……
寫人,是寫一個人,還是寫兩個人或是寫一群人;敘事,是敘述一件事,還是敘兩件或敘幾件事,審題時都要弄清楚。文體如果弄不清楚,作文就會跑題,也就必然導致全文失敗。
2
題目與文章主題不符,沒審清重點
例如,有一篇命題作文,它的題目是「我和好朋友」,在作文中我們應該強調的就是我們之間的故事,強調的是我們之間曾經發生什麼,我們的關係如何等等。
但如果文章著重強調我的好朋友他是什麼樣的人,他有什麼故事等等,這樣就不符合文章標題了,導致整篇文章立意不明。
建議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我們在拿到作文題目的時候要先審清題意(包括審清文章標題和審清作文的提示語),先弄清題目讓我們寫什麼,再進行下一步。
關於審清重點,也就是「題眼」,是命題中關係到主題的關鍵詞語,它是題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題眼」,也就把握住了作文的重點。
同是敘述一件事,《一件難忘的事》和《一件童年趣事》這兩個文題的寫作重點是不同的:
《一件難忘的事》的寫作重點是突出這件事的「難忘」所在,或高興、或悲傷、或悔恨、或激動,要把難忘之處描繪出來,能激起讀者同悲同喜的情感,就抓住了主題;
而《一件童年趣事》的寫作重點,則是所敘的趣事必須發生在童年,要把趣之所在描繪出來,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更符合主題。
因此說,找準了文題所要寫的重點,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選材也就有了範圍,組織材料也就有了目標。
3
文中的議論、抒情句與所敘述的事件不符
這是很多同學在寫作中會犯的錯誤。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同學們會有意識地加入抒情和議論,但是這些抒情和議論與所敘述的事件傳遞出的中心思想並不相符。使文章顯得首尾不搭,主題跑偏。
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同學們為了敘事而敘事。可能是由於同學們手頭素材較少,想不出符合文章主題的事件,也有可能是同學們刻意抒情、議論而沒有考慮文章的主題統一。
建 議: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同學們就需要在開始動筆寫作文之前列提綱。先明確作文的主題是什麼,然後根據主題選擇合適的素材和事件。只有這兩點確定了,再進行議論和抒情,才能讓整篇文章的主題統一明確。
4
敘事篇幅過大,沒有點明主題的句子
這也是很多寫作程度比較好的同學常犯的錯誤,非常遺憾。同學們可能用了很長的篇幅去敘事,進行細節描寫、人物描寫等等,讓敘事非常生動細緻,但遺憾的是,敘事部分沒有突出表現文章的主題,導致整篇文章主題不明確、不突出。
建 議:
建議大家在敘事過程中有意識地扣題、點題。一方面提醒自己不要跑題,另一方面在敘事過程中不斷扣題,能夠突出文章的主題,使文章主題鮮明。如何在敘事中扣題呢?我們可以採用夾敘夾議的辦法,在敘事中夾雜議論和抒情,這樣就能很好地體現文章中心。
5
詳略不得當,不能體現作文主題
同學們在寫作中有時候會寫跑題了,卻不自知,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同學們敘事詳略不當。比如在讓同學們寫讀後感的時候,600字的作文,很多同學用了300字去介紹這本書的作者、這本書的內容、這本書是怎麼來的等等。這就幾乎註定了同學們的作文一定會跑題,因為首先在篇幅上設置的就不合理。
建 議:
這裡也是建議大家先寫作文提綱,確定好文章的每個部分大約要佔多少字,先對篇幅有個整體的把控,至少整篇文章看起來是能很好地體現主題的。
6
積累的素材少,寫作文時頭腦不夠靈活
在寫作文時寫著寫著就沒內容可寫了,就亂湊字數,這很明顯是作文素材積累不夠。也有的學生不會寫作文,提起筆來就覺得沒什麼可寫的,往往是老師教過的作文他就背下來,老師沒教的作文就不會寫。
建 議:
這樣的同學除了多讀書多積累詞彙,平時多觀察以外,還要靈活運用以往寫過的作文。
寫作建議
1.在審題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有一類題目範圍比較廣,可寫的內容比較多,各有側重點,同學們既要認真推敲題意,又要打開思路,展開聯想,把文章寫活。
比如《校園的早晨》,可以描寫早晨校園裡師生鍛鍊身體的火熱場面,也可以寫同學們刻苦學習的動人情景,還可以攝取若干小鏡頭、小片斷,表現同學們新的道德風尚,或者是熱情歌頌園丁為培育新苗不辭辛苦……
總之,審題的時候,既要準確地理解題意,緊扣題目來寫,又不要把思路限制得很死,避免千篇一律。
2.在審清題目之後,寫作文之前最好列一個提綱,不必太詳細只要有大體思路即可。
有了思路之後,再將自己所能想到的跟主題有關的例子、名言之類的東西列一下,最後開始寫就一般就沒問題了。
所以,在寫文章之前一定要審好題,認真分析寫作要求,按要求去寫作文,靈活運用平時積累的字、詞、句、段、篇,不要生搬硬套。這樣在寫作中就能「隨心所欲不逾矩,下筆千言不走題。」
為了提高審題能力,同學們平時可以進行這樣一些訓練:
在寫各種文體的作文時,注意練習怎樣給文章起個醒目而又恰當的題目。
經過不斷努力,就能逐步掌握審題方法,增強審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