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本,大海裡有兩樣東西不可不看:一是九州看海豚,二是衝繩看鯨魚。
位於衝繩本島西側的靜良間近海,是知名賞鯨勝地。我起了一個大早,乘遊艇出海,天下著濛濛細雨,風急浪高,天氣預報稱是浪高3米。陪同我們出遊的岡本義正先生告訴我們,如果浪高3米以上,遊艇就不能開了。今天能不能看到鯨魚,要碰碰運氣。
海水藍得透明,遊艇在海上飛速前行,時速是每小時40公裡,船頭和船尾捲起團團如雪一般的浪花,有一米多高,使我領略到了「乘風破浪」四個字的含義。35分鐘後,遊艇進入鯨魚出沒的海域。導遊又告訴我們,夏、秋兩季,座頭鯨在阿拉斯加海域大啖豐富的餌食,儲存養分,每年1至3月,他們成群結隊來產卵繁殖後代,去年就有250頭鯨魚在這裡活動。
遊艇徘徊良久,仍不見鯨魚蹤影。忽而,同行的萬先生驚呼:「快看,前面有鯨魚。」我極目遠眺,只見在前方有一個尖尖的黑點閃過,附近有一團水汽。鯨魚在水面上呼吸時,會在頭頂呼氣孔附近出現水汽,鯨魚呼吸一次,可在水底下潛伏20分鐘。如見到水面有噴氣,意味著鯨魚就在附近。
遊艇朝前徐徐地駛去,黑點不見了。岡本先生說,沒關係,附近一定有鯨魚。果然不出所料,遊艇再往前開了一段,就有一頭個兒較小的鯨魚,把頭伸出水面,它似是聽到了聲響,探頭在觀察四周環境,繼而又將尾鰭高舉出水面,我看到了腹部獨特的斑紋。這條長約4米的幼鯨在水中側身而遊,並以胸鰭拍打水面,胸鰭長1米多,佔體長的三分之一,它似是向遊客揮手;接著,它又轉過身子,仰躺在水面,用兩個胸鰭一起拍打,遊客都異口同聲地歡呼起來。忽而,前方又有幾條鯨魚出現,它們忽遠忽近,忽隱忽現,似在嬉戲,又似在和我們捉迷藏。
正當我們聚精會神地觀看這幾條鯨魚的表演時,更令人激動的場面出現了。在一百多米遠處,突然冒出一條巨鯨,身長15米、重達30噸,在眾目睽睽之下,它一躍而起,翻身而落,轟然一聲,水花飛濺,姿態十分優美。當它回落到水面時,遊艇的船身也受到震動,幾個東北女孩子尖聲大叫,將全船遊客的興奮帶到了最高點。但是,巨鯨對人類十分友善,從來沒有發生撞船事故。過了十幾秒鐘,浪花平靜,巨鯨消失得無影無蹤。
鯨魚是非常敏感的。它在深海裡,比人類更細微地感受到地質的異動。導遊遊小姐告訴我們,去年3月10日上午,她陪同一個團隊的新加坡遊客在這裡賞鯨,遊艇至深海區域,忽見大群鯨魚輪流跳躍浮出水面,忽上忽下,翻跳不已,浪花竟有十幾米之高,和平日偶見一兩條鯨魚隱隱約約露面大不相同,新加坡遊客大呼過癮。回到賓館,晚上觀看電視,方知當天下午北京時間13點46分,在日本宮城縣牡鹿半島東部海域處發生了特大地震,並誘發了海嘯,衝繩略有震感。當天上午衝繩海域鯨魚的異動,正是這次東北大地震的一種預兆。導遊說,今天想起來,還有點後怕。
有人問:千裡迢迢前來看鯨魚,假如看不到鯨魚,怎麼辦?組織者聲稱天氣可以的話,看到鯨魚的機會在90%以上。導遊說,如果出現下述兩種情況:一是沒有看到鯨魚呼吸時的水汽,二是沒有一位遊客看到鯨魚或海豚,組織者將全額退款。我問:有這樣的情況嗎?導遊告訴我,有過。今年2月初,她接待了一個內蒙古自治區的旅遊團,有40餘人。可是天公不作美,鯨魚一直不願露面,船長雖盡力配合,遊艇在當地徘徊了一個多小時,仍不見鯨魚蹤影,只好掃興而歸。回到岸上,組織方將40餘人的費用,全數退還,船長並不斷鞠躬致歉。
◆吳興人 文 楊德廣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