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我們是生活在三維空間中​:空間維度、數學與物理現實的巧合

2021-02-28 考研競賽數學

我們生活在一個三維物理空間裡,這看似很偶然,可是用拓撲學、幾何學、量子力學、幾何代數什麼的隨便那麼一想,發現可能是必然的哦。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道德經》

有些事兒,不能細想,細想起來能把自己嚇一跳,比如我們的物理空間是三維的這件事兒。我們的物理空間是三維的,這個認識來自人類對運動自由度的感知。運動起來有三個自由度,曰上下、曰左右、曰前後,這一點地球人都知道,而且很早就知道了。德國文學家席勒(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談空間的維度竟然會借俺們中國的孔老夫子之口,用Sprüche des Konfuzius (孔夫子的箴言)為題謅了幾句詩:

Dreifach ist des Raumes Maß (空間的尺度是三重的)

Rastlos fort ohn' Unterlaß (不停地向遠處延展)

Strebt die Länge fort in's Weite (長度綿延不斷)

Endlos gießet sich die Breite (寬度無邊)

Grundlos senkt die Tiefe sich (深度無底).

這意思是說,我們的物理空間是三維的、無限的,可以用R3表示,R代表實數。文學家體認到的物理事實,都是堅實的物理事實。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的物理空間是三維的呢?或者說,我們的物理空間是三維的有什麼特別的益處或者講究嗎?

一個不假思索就能得到的答案是,空間的維度應該足夠多,而從三開始才能算多。在中文裡,三人為眾,眾人的人數就是不定的 (indefinite) 了,而在一些太平洋島國的文字裡,數字乾脆就只有一、二、多。這說明三就給人以足夠多的感覺了,不過這麼解釋不夠科學。科學點兒的論證可以以拓撲學的面目出現。假設我們認定生命遵從熱力學第二定律,需要攝入物質以維持其有序結構,用大白話說就是生命的具體過程至少要包含吃喝和拉撒這兩種功能。從空間的角度來看,我們假設從吃喝所需的入口 (inlet) 到拉撒所需的出口 (outlet) 的連接 (connection. 不懂這個詞不足以談廣義相對論和微分幾何) 是個一維的結構 (D=1,不能再少了),那麼能夠承載這個一維結構的結構就至少是三維的。在二維空間裡,一個有限大小的生命個體如果要建立起一個從其表面上一點 (作為入口) 到另一點 (作為出口) 的連接,則這個連接會硬生生地把它剌成兩半兒 (圖1)。這說明原來說它是一個有限大小的生命個體的假設不成立。容許生命出現的空間至少應是三維的, Dmin=3。QED!

圖1. 二維空間裡的有限生命無法建立起從其表面上一點到另一點的連接。

物理的空間維度可以更高嗎,比如D=4?或者,既然自然選擇了D=3 ,那有什麼令人心悅誠服的講究呢?筆者順著這個思路一想,發現還真有。容筆者聲明,如下論證用的是科學且論證過程貌似科學,但論證過程未必嚴格。

首先,有等式 3-2=1,和 3=2(2+1)/2 。這是想說什麼呢?這是想說彎曲流形在平直空間裡的鑲嵌問題。對於任意的一個n-維的黎曼流形 (簡單地理解為光滑的物體就行),施萊夫利 (Ludwig Schläfli, 1814-1895) 於1873年猜測其一塊有限區域(原則上應假設其是彎曲的)的展開鋪平一般要求一個 n(n+1)/2 維的鑲嵌空間。我們假設這個關於鑲嵌空間維度的最低要求是正確的 (有興趣的讀者請去研究納什鑲嵌定理)。至少對於二維流形,比如球面,確實能夠在三維的平直空間裡展開鋪平。這意味著,在三維空間裡生活的我們,能用平直的皮革去縫製球面。此外,注意,3-2=1, 二維彎曲流形放在三維平直鑲嵌空間裡,還有一個自由度的冗餘,可以用於產生形變。這提供了驅動球類運動起來的可能性 (圖2) 。這個物理空間是三維的事實保證了我們能製作球且能享受各種球類運動的歡樂。如果物理空間是四維的,二維的球面當然可以鑲嵌入四維空間了,在其中還可以有兩個自由度的驅動。這下麻煩了,四維空間裡的二維球面運動會很複雜,估計絕大部分人就玩不來了——三維空間裡還有人玩不來球 (面) 呢。沒有球類運動的世界裡人類如何生存,難道讓大家整天研究幾何不成?

圖2. 三維空間裡可以有一般拓撲意義上的球,還留出個自由度供其形變。

再從量子力學的角度思考物理空間的維度該是多少。考察一個各項同性的源,管它發出去的是什麼東西。在遠離源的地方,這個發出去的東西的濃度就和在那個距離上以源為中心的球面之面積成反比。在三維空間中,球面的面積為 S=4πr2 ,故該源發出的東西在距離r處的濃度就滿足關係式   (圖3),你也就明白了我們的牛頓萬有引力公式  和庫侖公式  是怎麼回事兒了。這兩個公式是一樣的,都是來自物理空間是三維的這個事實,只是年代不同未能寫成同樣的形式——你要注意到電荷有極性而質量沒有極性你就能忽然明白點兒什麼。這個不用管,這個   的關係才是重要的。

現在考察氫原子體系的量子力學問題。庫侖力  對應的靜電勢能形式為  ,故氫原子的哈密頓量為 。在球坐標下,作為本徵值問題的量子力學要求的波函數,其解形式上可寫為 , 其中的球諧函數 (球裝配函數,即可用來裝配出球形的函數!)  是角動量算符的本徵函數,徑向函數  是方程  的解,可解得能量本徵值為  , n=1, 2, 3…。這個七拼八湊最後得到的能量公式能完美地解釋氫原子的光譜,讓人願意相信它是正確的。

圖3. 三維空間裡點源發出的東西之濃度與距離的關係示意圖

好了。上述解的過程中引入了三個量子數(nlm) ,加上自旋量子數ms (也是源於空間是三維的事實,見下),共是四個量子數(nlm; ms)。這四個量子數的取值規律,使得對給定的n,(nlm; ms)的組合共有 2n2 個可能 (細節請讀者自行補足) 。2n2=2, 8, 18, 32(=18+14),…,這解釋了元素周期表的長相 (圖4)。

那麼,如果空間不是三維的,而是比如說四維的,這氫原子的量子力學問題會是怎樣的呢?在四維空間裡,球面的面積為 S=2π2r3,氫原子的哈密頓量為 ,在這種情形下,連哈密頓算符H是否是自伴隨的,以及能量是否有下界,都是個依賴力常數k大小的問題。能量本徵值的解析解沒能得到,想得到一組量子數來解釋元素周期表那更是沒指望了!設想一下,在四維空間中生活的智慧生命面對一堆元素給列出了個周期表卻找不到理由,那得多鬧心?

圖4. 一組量子數(nlm; ms)的取值規則解釋了元素周期表的長相

既然說到了自旋,就不得不談談轉動問題了。我們熟悉的角動量、自旋都有三個分量,還構成李代數, ,,這些都和物理空間是三維的有關。

我們知道二維空間的轉動可以用複數 z= x+iy 以乘法來表示,也可以用實 2×2 單位矩陣  以乘法來表示。對於三維空間裡的轉動,哈密頓 (William Rowan Hamilton, 1805-1865, 就是哈密頓量的那個哈密頓) 試圖引入 w=x+iy+jz 形式的數 (triplet) 來描述,發現這種數乘法不封閉。此路不通。1843年,哈密頓靈機一動引入了四元數 (quaternion), Q=a+xi+yj+zk ,其中 i2=j2=k2=-1,ij=-ji=k 。所謂的 ij=k 反映的就是我們所說的右手定則,自然是關於轉動的。按照哈密頓的理解,四元數裡的 a 是標量 (可以拿去對應時間以發展幾何觀點下的相對論),而 v=xi+yj+zk 就是我們熟知的三維空間裡的矢量,其轉動由和單位四元數的共軛算法得到,v'=qvq*  (知道這些內容,再去看量子力學裡怎麼描述轉動就明白多了)。看起來很完美,對不?不過這裡埋了個雷。強調一句,含三維矢量(對應三維物理空間) 的四元數是可除的,而三元數、五元數,其矢量部分應該對應二維空間和四維空間吧,就不可能是可除的!不可除,那用處就不大了。

注意,哈密頓把四元數 Q=a+xi+yj+zk 裡的 v=xi+yj+zk 叫作矢量,而我們用角動量、自旋描述轉動,一般書裡會說角動量是贗矢量。贗矢量,那是和矢量有啥不同的吧?可是,在處理轉動的時候,諸多論文、教科書又讓我們覺得好像是一回子事兒似的。問題出在哪兒呢?答案是, v=xi+yj+zk 根本就不是矢量,而是和角動量、自旋一樣應該是贗矢量,或者用幾何代數的語言,確切地說是二矢量 (bivector)。二矢量的物理歷史上被誤解為是矢量的物理,在三維物理空間裡切實發生過,那說明這個錯誤是有道理的,因為 3-2=1,二矢量和矢量在三維空間裡是互為對偶的。因為這個對偶關係,從前的電動力學就沒被正確表示過,這也是諸多電動力學的內容越解釋越令人糊塗的原因。

設三維空間的三個正交基 (矢量) 為e1, e2, e3,則由其所構成的克利福德代數的八個基為1; e1, e2, e3; e1e2, e2e3, e3e1; e1e2e3 ,這其中的三個二矢量 e1e2, e2e3, e3e1 恰好是線性獨立的,且構成一個三維矢量空間。更重要、更碰巧的是,二矢量的對易式 (量子力學最講究這個的了) 也必然是一個二矢量,這個是李代數的基礎。角動量、自旋,以及未來規範場論裡遇到的那些場,都是要用李群和李代數處理的。如果是在非三維空間,其二矢量的對易式就不是二矢量,估計就沒有李代數和量子力學了。

上述這些內容,構成我們物理學的主要內容,其成立的前提是物理空間是三維的。有趣的是,描述其中物理所用到的數學指向了三維空間的特殊性。假設,更高維的空間就不提了,我們是生活在四維空間中的,那能否還能發展出理解這個物理世界的數學呢?以筆者的理解,那是相當地不樂觀。這樣想來,還真幸虧我們是生活在三維空間的。

有善於抬槓的讀者也許會說,四維物理空間的智慧生物所發展出的數學,也許是指向四維空間才是合理、碰巧得喪心病狂的呢?誰知道呢,也許吧!

相關焦點

  • 幸虧我們是生活在三維空間中​:空間維度、數學與物理現實的巧合 | 曹則賢
    ——老子《道德經》有些事兒,不能細想,細想起來能把自己嚇一跳,比如我們的物理空間是三維的這件事兒。我們的物理空間是三維的,這個認識來自人類對運動自由度的感知。運動起來有三個自由度,曰上下、曰左右、曰前後,這一點地球人都知道,而且很早就知道了。
  • 幸虧我們是生活在三維空間中​:空間維度、數學與物理現實的巧合丨賢說八道
    我們生活在一個三維物理空間裡,這看似很偶然,可是用拓撲學、幾何學、量子力學、幾何代數什麼的隨便那麼一想,發現可能是必然的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道德經》有些事兒,不能細想,細想起來能把自己嚇一跳,比如我們的物理空間是三維的這件事兒。
  • 空間為什麼是三維的?
    必須承認,我們目前的科學在解釋這個問題上並不是非常成功。我們最好的自然理論仍然無法解釋為什麼我們認識的空間可能有三個維度,而不是兩個、四個或者更高維度,因為很多想法其實都可以在其他維度上成立。即使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也沒有提到空間最明顯的這個特性,事實上,稍微調整一下,相對論的數學在任何維度上都能成立。
  • 人類生活在三維空間,有能力到達其他維度的空間去看一看嗎?
    就是我們現在看得見摸得著的世界,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存在三個緯度,就是長寬高,這樣就有了前後左右上下,任何事物都變得立體化了,我們就能夠看到和描述它。而其他維度的空間只有在數學領域和幻想中存在。數學領域可以描述低維和高維空間,但無法構建這個空間的真實性,也無法描述這個空間的真實性。
  • 從2維空間到26維空間,「維度」如何影響我們的世界的?
    我們的建築、教育和字典告訴我們,空間是三維的。《牛津英語詞典》將其定義為「一個自由的、可利用的或未被佔用的連續區域或廣闊區域……高度、深度和寬度的維度,所有事物都在其中存在和移動。」「在18世紀,伊曼努爾·康德認為三維歐幾裡德空間是一種先驗的必要條件。並且隨著我們在計算機生成的圖像和視頻遊戲中所處的狀態,我們不斷受到看似公理的笛卡爾網格的表示。
  • 更高維度的物理現象:四維空間中的量子霍爾效應!
    導讀最近,一支國際科研團隊在實驗中演示了一種觀測物理現象新方法,這種物理現象被認為存在於更高維度的系統中。>然而,在物理學中,我們的宇宙被認為是由超過三個以上的維度組成。1920年,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這種說法。根據廣義相對論,空間是彎曲的,我們生活的三維空間很可能是四維幾何體的封閉曲面。如果直接通過長、寬、高的方向,從一個天體走向另一個天體會有很漫長的距離,然而如果可以藉助第四維度,那麼就節省了一定距離,也就是抄了近道。在量子物理模型中,多維空間中這種很近的通道又被稱為蟲洞。
  • 從時間維度垂直於三維空間到多維空間
    很多人都在認為我們的世界是三維空間的,並且對於時間維度還有很多人認為不是一個與三維那樣的維度。我們先來說是時間,時間是有很多點的,不同時刻能組成時間線這是我們能認識到的吧。比如11:00,1:00,12:00等時間點都能組成一條時間線。
  • 多維空間是什麼意思,我們宇宙到底有多少個維度?
    隨著科學理論的發展,科學家開始思考,在四維時空之外,是否還存在更高的維度,由於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存在本質區別,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稱多維空間,而不是多維時空。在很多小說和影視作品中,也引用多維空間的概念。
  • 理解高維空間,三維空間的閉合是什麼?宇宙空間也許就是這種形態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弄明白什麼是四維空間?降維打擊開始,先來弄清楚一、二、三維。維度是人類在實踐中對現實世界的抽象。點沒有維度,或者可以算作零維物體。一維為線,二維為面,三維為體。對於一維物體只能描述其位置,對於二維物體可以描述它的面積,對於三維物體可以描述它的體積。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 我其實不贊同高維度空間理論,因為那樣會使得公式複雜化!
    空間3維加時間1維,所以我們的時空是四維時空。而我知道關於時空維度,現在的普遍呼聲不是四維。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數學是數學,真實世界是真實世界。 11維空間,對於我來說是數學遊戲,不是真實世界。在這裡,我有必要對時間和空間做定義。然後才能說明,我為什麼這麼說。 靈遁者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電子版在靈遁者淘寶有。
  • 論空間維度——《三體》降維打擊
    《三體3》死神永生的結尾,關一帆悟出了宇宙的真相:高級文明利用宇宙規律作為武器發動宇宙戰爭,降維打擊就是其中一種,田園時代存在十維文明,降低自己的維度後再對其他文明進行降維打擊,宇宙最終歸為奇點,然後宇宙大爆炸再次誕生文明,文明發展,如此循環往復。維度自中學數學開始,就不停的折磨著我們,零維的點,一維的線,二維的面,三維的體,那四維以上是什麼樣子呢?下面就讓我們大開腦洞,玩轉維度。
  • 四維時空與四維空間你真懂嗎?數學與物理的不同之處
    我們先說說什麼是四維空間,四維空間與四維時空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這就導致了網上很大部分的時空科普視頻都是有一定問題的。要知道二者的不同,我們首先要知道學術界關於「維度」的定義,「維度」一詞在不同的領域具有不同的定義,比如在物理和數學上,維度的差別就很大了。
  • 捕捉四維空間的神秘「影子」,兩個最新實驗證明了第四空間維度效應
    這兩個實驗的成功意義重大,因為在高維空間進行試驗可能會為基礎科學帶來重大的影響,甚至讓工程師們找出在我們的三維空間中利用四維空間物理定律的辦法。「也許我們可以用四維空間找出新的物理方向,然後設計出可以在三維空間裡利用這些高維物理的設備。」簡單來講,空間維度的定義為:當一切不變時,你可以移動的方向。如果只能在一條線上進行前後運動,那麼這就是一維空間。如果你向左或右轉90度,那麼你就進入了二維空間,可以在一個平面中進行運動。
  • 宇宙存在11個維度空間,已知5個維度空間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地球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人類急切想知道宇宙的奧秘,可是宇宙的神秘豈是那麼容易探清。人類探索那麼久,還無法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在宇宙中又存在多少個維度的空間呢?目前科學家研究得出,宇宙可視距離是930億光年直徑,但是這個數據並不能代表宇宙的大小。宇宙的真面目,比我們相信中要複雜多了,我們所得出來的數據,是基於三維視角得出的。
  • 每個維度空間有什麼差別?一維空間到多維空間是怎樣的?
    那這麼說高維空間不是另外有一個地方,我們本來就生活在多維空間裡,也可以說我們是多維生命,只是無法明確感知罷了。因為點在線裡,線本身又在面裡,面在立體中。螞蟻也可以說是高維生命,只是它自己不知道,它所感受到可能只有面,有一丁點時間感受,但是沒有歷史。
  • 為什麼宇宙沒有四個空間維度?看看科學家的解釋,讓人意想不到!
    首先,宇宙中很可能存在四個以上的空間維度,但宇宙中的動態制約因素使我們僅能看到和測量宇宙的三維;其次,我們對四維宇宙空間和時間的區分更多地出於視角和作用的角度,而非根本區別。實際上我們已經生活在四維中,相對論把時空看作一個整體,包括空間維度與時間維度的雙向(雙曲性)旋轉。」
  • 從1維到10維,這複雜的維度空間中,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秘密?
    從物理學上來看,維僅僅只是一個度量的單位,它可以度量人類世界,包括宇宙太空中的所有一切事物,是尺度的概念。簡單的來說,維可以是任何物體的具象化表現,比如說大小,顏色,當然這也僅僅只是維廣泛上的意義,如果從數學的角度來理解維度空間,那麼他可能和維就有著很大的區別了,畢竟為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維度可能要形容的則是宇宙的空間學。
  • 如果三維空間是四維空間的投影,那麼在四維空間裡,人類長成什麼樣?
    關於多維度的空間一直是存在於理論當中,而運用多維度空間最多的就是在數學方面了,很多人應該沒有忘記我們以前學的XY坐標軸以及XYZ坐標軸吧,其實這就是二維與三維。其實在理論當中,維度是沒有極限的,每一個低維度就是高維度的投影。
  • 已知三個物理維度和時間維度,有超四維的多維空間存在嗎?
    人類在四個維度中體驗日常現實:三個物理維度和時間。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間實際上是第四個物理維度,具有與其他三個相似的可測量特性。物理學中正在進行的一個研究領域是試圖解釋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統一性,量子理論在小尺度微觀世界上控制著現實。這一領域中的一些建議表明了多維空間的存在。
  • 克萊因瓶或是四維空間的鑰匙,為何空間一共有11個維度?
    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中,只有一個時間軸,而在更高維度的空間裡,時間軸可能不止一個,於是「穿梭時空」有了實現的可能。20世紀的科學界,建立了多個宇宙模型,目的就是想研究宇宙的本質。空間有多少個維度?認識高維度空間得從四維空間開始說起,它是離三維空間最近的空間維度。有人會問為何我們感覺不到四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