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生子,闖蕩社會,並不意味著放棄繼續深造的想法。即便是俗務纏身,家事瑣碎,只要有一顆想要上進的心,再多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都能順利完成,更別說你這點事兒了!
——小龍
在這個學歷與能力至上的社會,高學歷就意味著更好的待遇,硬實力就代表著光明的前景!
對於很多大企業或政府部門,本科畢業生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尤其是在比較高端的單位,比如高校或科研院所,就算是研究生也只能做一些邊緣性的工作,根本無法進入到核心層面,更不要說優厚的待遇和發展的前景了。
於是,更多的年輕人把視線投向了博士身份,盼望著能提高自己的教育背景和層次,以博士學位和學歷換取更加優厚的報酬。特別是一些已經在社會打拼過多年的人有志之士,希望能讀一個在職博士,以提升自己在單位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然而,讀在職博士並不像想像的那麼簡單!因為讀在職博士不僅要完成和全日制博士基本一樣的課程,還需要達到比全日制博士更加苛刻的畢業要求,單憑這兩點就已經能讓一大批對在職博士有想法的年輕人望而卻步。讀在職博士不是趕著上幾次課,發幾篇簡單論文就能完成的,要想拿到博士學位,不掉一身肉、不少幾根頭髮,那是很難辦到的。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讀在職博士就難比登天,只要你有想法,只要你具備應有的素質,想要成功入學、想要順利畢業都不在話下。
下面,就來說說讀在職博士應該具備的素質:
01
最起碼的準入資格
在職博士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報名就讀的,由於國家對在職博士的認可度與全日制博士基本一致,故而對在職博士的招生也有著十分嚴格的把控。在大多數在職博士招生要求中,除了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等政治性的要求外,主要還有以下一些硬性指標。如果達不到的話,就不要再考慮在職博士了。
(1)報考在職博士的人員必須為已獲得碩士學位或者在博士入學前能獲得碩士學位的在職人員
(2)擁有與碩士生同等學力的學士學位獲得者,且已經有至少5年的工作經歷
(3)對於年齡的要求一般都是在45歲以下
以上三點就是報考在職博士的基本硬性要求,也是走進在職博士殿堂的最低門檻。而對於其它的條件,諸如英語水平、政治素養、專業能力等都是後面考核的標準,這是由自身水平決定的,並不是官方要求的準入條件。
02
就讀期的頑強毅力
這裡首先要說明的是,在職博士並不會因為是在職就可以缺席或者不參加專業課程的進修,和全日制博士一樣,在職博士必須參加學期內所有課程的學習,少參加一次都會對後面的畢業和學位獲取造成不良的影響。
因此,讀在職博士的時候並不輕鬆。不僅要應付瑣碎複雜的工作,還得照顧好自己的家庭,並且還要維繫好自己的社會關係。或許必修的課程會與自己的工作發生衝突,或許學校的事務會讓自己的計劃付諸東流,無論是哪一個,都會讓人左右為難、飽受煎熬。當然,這是在學業一切順利的情況下,如果學業上再出現一些問題,那情況就會變得更糟。
所以說,讀在職博士很需要超強的毅力,足以讓人頂住一切壓力,頑強向前!
03
拿到學位證的能力
「歷盡了艱辛,並不一定能拿到想要的博士學位證,只有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能獲得!」這是小龍對在職博士一直以來的認識。這裡所說的能力,涵蓋的範圍很廣,包括人脈、考試能力、學術能力等。
首先,考試能力能讓人順利通過所有的課程考試,不至於影響後面的畢業;其次,學術能力能讓自己的按規定發表相應數目的期刊文章;最後,廣泛的人脈能讓自己成為省部級獎的參與者。有了這三種能力,就能基本保證博士學位證順利到手。舉個例子來說,北京某高校對在職博士畢業的要求就是:順利修完所有課程並通過考試;在讀期間發表EI以上水平文章5篇;至少獲得一個省部級以上的對口專業獎項。如果有了上述的三種能力,那麼拿到這所高校的在職博士學位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所以說,如果你有想法讀在職博士,那就好好思考一下上面的三個能力自己是否具備,少了任何一個都不要考慮讀了,因為那叫勞民傷財、徒勞無功。
所以說,如果真的有讀在職博士的打算,那就認真思考一下上面提到的幾個素質。假使這些素質對於你來說根本不值一提,那就不要猶豫了,趕緊行動起來!相反的,如果對自己的基本素質並不自信,那就得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