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不能停,可是買完之後呢?
面對著一衣櫥的衣服,仍然覺得沒衣服可穿;衣服越積越多,卻不知道如何處理;剛剛把衣櫥整理的有條不紊,不到一個禮拜就又亂了……今天介紹的成都創業公司「衣櫥日記」6月29日正式上線,想要解決買買買之後的衣櫥煩惱——衣服的搭配、收納和閒置問題。
衣櫥日記創始人兼CEO姚文聰告訴36氪,數據顯示,中國女性新衣的平均穿著時間為1.7年,女性衣櫥中有24.5%-70%左右的衣物被閒置,每年產生的閒置衣服近4800億元。衣櫥日記通過對100位用戶的調研發現,平均每位用戶家中有超過5000元的閒置衣物。
由此產生的第一個衣櫥煩惱是,收納和搭配。打開衣櫥日記App,用戶需要將自己的衣服拍照上傳,再根據季節、類型、品類、顏色和價格等標籤對衣物進行分類。衣櫥日記可智能識別用戶膚色和衣服顏色,結合色彩搭配學和當季服飾的流行趨勢,給出搭配建議。在「明天穿什麼」的問題上,同類型公司還有美國的Stylebook,國內的今日裝、喵衣櫥等等。
這些公司大多都是通過拍照上傳的方式,獲取衣物信息。我的一個疑問是,如果我有幾百件衣服,一件件的拍照上傳、選擇標籤,進入門檻是不是太高?姚文聰表示,衣櫥日記正在不斷地簡化用戶的操作流程。一方面,通過色彩識別和數據抓取,在標籤環節減少一部分工作量;另一方面,通過搭配測試,拍照後可以進行自動收納。此外,在淘寶等平臺購買的衣服,可以自動導入到App中來。
此前36氪報導過的美國智能衣櫥應用Tailor的解決方案是,通過一款小型的傳感器TailorTags自動學習和預測用戶的穿衣偏好,省去操作過程中的麻煩。
衣櫥日記面向的用戶群體女性居多,相較於偏工具性的App,衣櫥日記想要做的更優雅一點。除了在UI設計上更加美觀,還想要深入到妹子們買衣服、穿衣服的各個環節中來。比如在逛街的時候,可能會想這件衣服和家裡的衣服是不是搭配?看到中意的衣服後,可能會想網購的性價比是不是更高?衣櫥日記通過圖片拼接的方式,可以實時看到搭配效果;還可以檢索吊牌上的款號信息,為用戶查找代購。
除了20-35歲的女性用戶,衣櫥日記還延展到了母親用戶群體,為正在發育階段的小朋友建立兒童衣櫥。
上線兩個多月,衣櫥日記iOS版已經積累了近十萬用戶,平均每位用戶收納23件單品,最高用戶收納單品數達到722件,同時收集了近80萬標籤數據。通過積累數據,未來衣櫥日記想要解決的第二個衣櫥煩惱是——衣物的閒置問題。
在快時尚的消費理念下,平均一到兩個季度就淘汰換新的頻率,催生出了女性閒置衣物巨大的賣方市場。但是買方市場呢?有沒有足夠多的一群人,會願意穿別人穿過的二手衣物?
姚文聰認為,能買新的就不買舊的,這是國內用戶傳統的一些消費習慣。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機會所在。一個明顯的轉變標誌是,同樣也是別人穿過的衣服的租衣市場,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在買方市場需要引導的用戶觀念是,並不是因為便宜而購買,而是因為需要而購買。通過數據分析,衣櫥日記可以向用戶推薦「衣櫥裡缺少的那一件衣服」,來撬動這個閒置的市場。
盈利方式上,衣櫥日記前期想要通過廣告和流量變現,後期逐步加入個性化電商的推薦服務以及搭建二手閒置衣物的交易平臺。
在衣櫥日記之前,團隊在2015年先做了一款名為With的短視頻社交App,在運營了六七個月後,他們發現做短視頻社交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和運營資源,於是決定轉換賽道。2015年年底,衣櫥日記獲得了來自十分資本、德高廣宇的天使輪投資,目前正在尋求Pre-A輪。
團隊方面,創始人兼CEO姚文聰曾任職騰訊、阿里巴巴、中國移動等公司,負責過WAP QQ、移動QQ、淘寶旺旺、咪咕音樂等產品,有豐富的產品經驗。CTO嚴瀾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曾任平安集團高級工程師、騰訊拍拍網B2C架構工程師,上海創行聯合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