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茲海默病日」。阿爾茲海默病又叫「老年痴呆病」,你了解它嗎?

2020-12-25 健康界

2020年9月21日,也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阿爾茲海默病,它有一個不太好聽的名字——老年痴呆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印象,這兩年在朋友圈裡,看到希望轉發尋找走失老人的信息越來越多。

現在中國已經進入一個老齡化社會,特別是上海老齡化人口眾多,伴隨而來的老齡化疾病也會逐漸增多,特別是老年性的精神類疾病。

根據2014年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大會公布的數據,當時全球約有4400萬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平均每四秒就會增加一例,預測在2030年這個數字會達到7560萬,到2050年全球將會有1.35億阿爾茲海默病患者,而且有71%的病人來自於發展中國家。

中國的統計數據比較早,2010年中國患有痴呆的人群有919萬,患有阿爾茲海默病的人群有569萬,特別是現在社會越來越老齡化,上海男性與女性的平均壽命基本上都超過80歲了,這一類疾病的患病率就會越來越高。

大家都在討論怎麼去預防、怎麼去治療阿爾茲海默病,但最關鍵的是:阿爾茲海默病的機理至今都還沒有完全搞清楚。

但前段時間《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發布一項由私人企業資助的研究報告,認為牙周病細菌可能導致阿爾茲海默病。

不過部分專家在看完報告也認為,研究太小,無法直接將牙周病細菌與阿爾茲海默病聯繫起來。但專家仍然給出建議:口腔炎症對牙周和大腦都不利,合理飲食,適度鍛鍊,能有效減少口腔炎症的發生。

也有很多讓人失望的消息,前不久有一個藥廠又宣布他們投入研製的抗阿爾茲海默病的藥物因為沒有效果而停止試驗了。大家都在討論是不是研究的方向錯了?

在我們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的情況下,早發現非常重要!

「崔醫生,那麼阿爾茲海默病的早期表現有哪些呢?我們如何早發現?」

首先是記憶力減退

「我的記憶力不如從前,到了晚上白天的事兒就容易忘,反而越是小時候的事情越是記得住。」

其實這是一個普遍現象,但到了什麼情況下,「記憶力減退」不是一個良性現象了呢?

1 影響到日常的生活了

比如已經吃完中飯了,但轉頭又說:誒!我們去燒飯吧,該吃中飯啦!這就是影響日常生活的記憶力減退,也是「阿爾茲海默病」的一個徵兆。

2 計劃事情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變差。

3 在工作或者生活中,完成一個本來非常熟練的工作變得困難,甚至是無法完成。

4 對時間、地點的認知變差了,容易搞混時間、地點。

5 對看到的東西和對空間的感覺出現障礙。

還有一些逐漸退化的現象

●說話、寫字的用詞經常想不起來,慢慢地能夠用的詞越來越少。

●早期的阿爾茲海默病患者會經常把東西放在錯誤的地方,正常情況下,如果我們放錯地方,我們也能把它找出來,但是他們失去了重新把它找回來的能力。

●對社交出現了厭倦和退縮,因為社交能力下降了,與人交往變得困難。

●出現情緒和個性的改變,跟以前的脾氣大不相同,人從大方變得自私,從開朗變得閉塞。

通過這些早期的表現,我們可以及時帶老人就診,雖然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但還能通過各種治療手段來延緩阿爾茲海默病的發展。

可以在家裡給老人增加一些良性的刺激,多增加一些社交,增加興趣愛好的接觸等等。一定要有人、事、物這樣的信息刺激,這樣大腦就會保持在相對活躍的狀態,可以減緩退化。

如果家庭裡有一個阿爾茲海默病患者,那麼這個家庭就會非常累,照顧者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和心血,甚至是所有的精力。早期的患者可能生活部分還能自理,中期的患者可能出現身體機能的下降,晚期的患者可能就只能臥床,隨後出現褥瘡、肺部感染的併發症。所以如何能夠延緩阿爾茲海默病的發展、減少它的患病,是我們目前能夠做的事情。

在2017年,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一篇文章,其中談到1/3的阿爾茲海默病其實是可以早期預防的。它提出了九條建議,和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病非常有關聯,但這九條不是在出現症狀以後再去幹預的,而是在早期就要去幹預。

1 兒童期的受教育程度。

「從娃娃抓起」,兒童期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以後,發展成老年痴呆的機會就越少。

2 身體鍛鍊。

如果你的身體經常處於運動狀態,那麼整個身體機能就能保持相對完好,它的衰退就會少一點,畢竟這個病又叫「老年痴呆」,確實還是跟年齡非常有關的。所以適度身體鍛鍊,保持身體機能強壯也非常重要的。

3 社交的活躍程度。

其實很多良性的刺激,比如社交活動,一直可以讓你的腦子不停的開腦洞,這很重要。

後面的幾點啊,就是跟不良生活習慣以及人的退化有關了。

4-7 是不是吸菸?是不是有高血壓?是不是有糖尿病?是不是飲食、睡眠習慣差?是不是肥胖?如果有,就要幹預它!把不良的生活習慣戒掉,那以後患老年痴呆的機率也可以減少。

8 老年性的退化,在這篇文章中特別提到了一點——聽覺!

聽覺減退的人相比較而言更容易得老年痴呆!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老年人,其實耳朵已經聽不太出來了,跟他溝通已經需要大聲吶喊,但他就不願意去配助聽器。如果老人的眼睛也老花、看不清楚,那接觸外界的機會越來越少。慢慢地,接受外界信號的能力就會降低,腦子處理外界信號的頻率會減少,那麼腦子也就慢慢地退化。

9 就是抑鬱。抑鬱的人更容易得老年痴呆。

以上是九條建議,或許我們現在的醫學水平還沒有辦法攻克阿爾茲海默病,但是有可能經過醫學的努力會達到這樣一個水平:本來70多歲的人群可能會患阿爾茲海默病,但以後可能延長至80多歲,甚至90多歲時患病率才會上升。讓前面這段有生活質量的時間隨著壽命的延長而延長,這也是非常大的進步了!

老年痴呆除了阿爾茲海默病以外,還有「血管性痴呆」。

阿爾茲海默病的病因,目前還沒了解清楚,但是血管性痴呆主要是由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菸、肥胖等原因引起腦動脈硬化,甚至是腦中風以後形成的。對於老年人來說,預防血管性痴呆也十分重要。


相關焦點

  • 9月21日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 解讀近年來阿爾茲海默病研究領域重要...
    2020年9月21日是第27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症,目前,我國大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存在高患病率、低知曉率、低診斷率和低治療率的「一高三低」狀況,近年來科學家們在阿爾茲海默病研究領域都取得了哪些重要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相關研究,分享給大家!
  • 近期阿爾茲海默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1】Cell:阿爾茲海默症患者隨年齡增長體內Tau蛋白的變化情況doi:10.1016/j.cell.2020.10.029長期以來,對阿爾茨海默氏病的研究一直集中在了解兩種關鍵蛋白
  • 科學家有望利用血液檢測手段來準確診斷阿爾茲海默病患者
    2019年8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許多記憶有問題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都會擔心其是否患有阿爾茲海默病,這種疾病在美國至少會造成550萬人患病,其常常會給患者家庭帶來巨大的負擔。如今,利用血液檢測技術或許有助於幫助改善阿爾茲海默病的診斷,研究者還能利用額外的血液檢測手段來確定患者疾病的進展情況。
  • J Neurosci:攝入酮類飲食或有望幫助機體抵禦阿爾茲海默病
    an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補充酮類的飲食或能在阿爾茲海默病進展期間保護大腦神經元免於死亡。當處於阿爾茲海默病早期時,大腦通常會變得過度興奮,可能會通過失去抑制性或GABA能中間神經元來實現,這些神經元能防止其它神經元發出過多的信號。
  • EMBO Mol Med:特殊免疫細胞或有望幫助有效抵禦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
    2020年4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波恩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來刺激大腦中的免疫細胞,從而就能保護機體有效抵禦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開發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新型療法。
  • 玩獨輪車、常食咖喱可預防阿爾茲海默病?
    本期專家廣東省中醫院腦瘤科 副主任醫師馮 梅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預防阿爾茲海默病偶爾忘事感覺問題不大,但是長期忘事甚至對世界認知逐漸陌生,要提高警惕了。這些群體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全世界患者5000萬,中國患者1000萬,而且以15秒增加一位患者的速度遞增。
  • JAD:機體免疫系統異常可能會發生於阿爾茲海默病早期階段
    2018年2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科羅拉多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闡明了血漿和腦脊髓液(CSF)中的炎性生物標誌物和阿爾茲海默病相關病理學表現生物標誌物之間的關聯。
  • Nature:為何靶向作用EB病毒的免疫細胞會「嗅探」阿爾茲海默病患者...
    2020年1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已故阿爾茲海默病症患者的大腦和阿爾茲海默病症患者的腦脊液中發現了無法擺脫病毒的免疫細胞。研究者不僅發現了高水平的免疫細胞,而且還發現,這些數量驚人的T細胞能被用來「瞄準」EB病毒的特徵。
  • Neuron:皰疹病毒感染真的與阿爾茲海默病發生有關?科學家們提出質疑!
    2020年1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反駁了皰疹病毒水平升高與阿爾茲海默病發病風險之間的關聯,文章中研究人員提供了一種新型統計學和計算框架來對大規模的測序數據進行分析。
  • 預防阿爾茲海默病多吃這兩類食物
    □記者劉婧超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迎來大結局,劇中蘇家三個子女生活都已回到正軌,而老父親蘇大強卻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AD),也就是俗稱的老年痴呆。這種病在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認、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為表現特徵。
  • 僅一晚不睡就會增加年輕男性患阿爾茲海默病的風險
    2020年1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烏普薩拉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當年輕男性僅僅一晚上沒睡眠時,其機體血液中tau蛋白的水平就要比其夜晚充足睡眠時要高,tau蛋白是阿爾茲海默病的一種關鍵生物標誌物。
  • 新藥「九期一」獲批上市引關注 阿爾茲海默之謎有解了嗎?
    上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一則公告,讓國產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代號:GV-971)進入公眾的視線,也給全球5000萬「困惑在大腦之謎」中的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帶來曙光。「九期一」的獲批,結束了阿爾茲海默病治療領域連續17年沒有新藥的歷史。然而自獲批之日起,它也因藥理不同、實驗數據不夠充分等原因受到追問。那麼,「九期一」的藥學原理是什麼?
  • 阿爾茲海默病:我腦子裡…有塊…橡皮擦
    阿爾茨海默病(AD),最早由德國精神科醫師及神經病理學家,羅斯.阿爾茨海默於1906年描述記錄,之後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此病症。它是一種不可逆的慢性進行性中樞神經系統變性導致的痴呆。是老年性痴呆最常見的病因。
  • 蘇大強最後竟得了阿爾茨海默病,這病很多江門人不了解!
    劇中,蘇大強得的這種病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叫阿爾茨海默病,生活中常被稱作老年痴呆症。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尤其是65歲之後的老年人,多少都會有像蘇大強一樣的表現。
  • 阿爾茲海默病會不會遺傳?如何自測?很多人憂慮的問題這位專家給出...
    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老年疾病之一,堪稱慢性「絕症」,患病後記憶和認知功能會逐漸衰退,甚至憂鬱、暴躁、喪失基本生活能力,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目前,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已超過1000萬,按照目前26.9%的就診率和21.3%的規範治療率來算,未來至少有500萬家庭暴露在疾病的高風險之下。如何正確認識阿爾茨海默病?如何坦然接受它?如何在患病後依舊能夠對生活充滿希望?今天,由上海市科協、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合主辦的「上海科壇·我只認識你——阿爾茨海默病科普分享會」在科學會堂舉行。
  • 害怕老了得阿爾茲海默?抽血可提早20年預警!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俗稱「老年性痴呆」,是一種起病隱匿,發生於老年和老年前期,以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和行為損害為特徵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
  • 我是第六人民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郭起浩,關於首款阿爾茲海默新藥...
    我是第六人民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郭起浩,關於首款阿爾茲海默新藥
  • 星型膠質細胞或可誘發脊髓側索硬化症和阿爾茲海默病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12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對星狀細胞進行了深入地理解,星狀細胞(星型膠質細胞)是大腦中一種關鍵的細胞,其被認為在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Lou Gehrig病,ALS)、阿爾茲海默病、亨廷頓氏症以及其它神經性障礙的發病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愛,不會忘記
    2020年9月21日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 「從容面對,不再迴避」 1、2、3, 據說每三秒鐘就有一位老人面臨失智的困擾,就有一個家庭陷入記憶的窘境。
  • 世界阿爾茲海默症日:一圖讀懂阿爾茲海默病
    本文轉自公眾號:成都青羊工會家園 9.21世界 WORLD 阿爾茲海默症日 9月21日, 是「世界老年痴呆日」, 又名國際失智症日、世界阿爾茲海默症日,是最常見的導致中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的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