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已故阿爾茲海默病症患者的大腦和阿爾茲海默病症患者的腦脊液中發現了無法擺脫病毒的免疫細胞。研究者不僅發現了高水平的免疫細胞,而且還發現,這些數量驚人的T細胞能被用來「瞄準」EB病毒的特徵。
圖片來源: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目前並沒有有說服力的證據表明EB病毒和阿爾茲海默病存在關聯,但好消息是,由於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比家庭寵物更為普遍,當我們5歲時其會感染大約50%的人群,一生中,十分之九的人群都會感染該病毒,通常其會靜悄悄地隱藏在機體中,包括大腦,EB病毒通常並不會表現出症狀,而最常見的就是會誘發單核細胞增多症。
本文研究進一步模糊了科學家們關於阿爾茲海默病發病原因的傳統認知,此前有一段時間,研究人員認為,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病是由一種名為A-β蛋白的膠質斑塊堆積所致;如今,旨在通過減少A-β蛋白的水平或斑塊來預防或阻斷阿爾茲海默病的臨床試驗以花費數十億的代價而宣告失敗,這或許就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相關性並不等於因果關係。
最近,研究人員將目光轉移到了另外一種潛在的阿爾茲海默病驅動因子上,即一種與年齡相關的先天性免疫系統過度興奮的狀態,組成這支免疫防禦系統的細胞或許並不會識別特定的病原體;相反,其擁有一種本領,能夠檢測到各種微生物種類的可疑物質,由於其口味很普通,所以先天性免疫細胞並不需要進行訓練(也並不需要預先接觸特定的病原體)以便當它們認為發現病原體時就會立即採取行動。
但問題是,先天性免疫細胞比較馬虎,它們往往會對自身健康的細胞造成附帶損傷,從而誘發低級別的炎症,而這常常與多種老化疾病直接相關,比如阿爾茲海默病。截止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並未對免疫系統的另一個分支太多關注,即適應性的免疫系統(adaptive immune system),該系統中的細胞會對單一病原體產生特異性反應,這或許是因為適應性免疫細胞的一個關鍵成員—T細胞攜帶有特殊受體,其能識別微生物或超級特殊的特徵,讓研究人員驚訝的是,機體中數以千萬計的T細胞都擁有一種不同形狀的受體,從而就能對不同微生物產生不同的響應。
最後研究者Wyss-Coray表示,現在說「病毒會誘發阿爾茲海默病」或許還為時過早,我們並未證實,但我們確實發現,在已故的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大腦中,在受損的神經元細胞旁邊存在能識別EB病毒的活性T細胞的存在,我們認為,這些細胞或許會誘發神經變性發生,而其似乎就在「犯罪現場」附近徘徊,後期研究人員還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來闡明EB病毒到底是否真的和阿爾茲海默病發病存在一定關聯性。(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David Gate et al. Clonally expanded CD8 T cells patrol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in Alzheimer's disease,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19-18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