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源自Vδ2-T細胞的外泌體(Exosomes)可以有效地治療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又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引起的相關腫瘤,並誘導T細胞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是項發現提供了治療EB病毒相關腫瘤的新方法。該研究成果已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上發表。
研究背景
EB病毒感染全球近95%人口,每年導致二十多萬例癌症新症,而約2%的癌症死亡病例是由EB病毒引致的惡性腫瘤所引起。與EB病毒相關的腫瘤包括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何杰金氏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鼻咽癌,胃癌和移植後淋巴增生疾病等。目前針對EB病毒相關腫瘤的治療方法有限,且具有顯著的脫靶毒性,同時對復發或難以治療的腫瘤的療效很差。 Vδ2-T細胞是先天性T淋巴細胞,具有抗EB病毒相關腫瘤的潛力。但是,由於某些癌症患者的Vδ2-T細胞難以擴增,導致其臨床應用受限。外泌體是能調控細胞之間信號傳遞的小細胞外囊泡,與細胞治療相比,外泌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容易保存和更低成本的優勢。然而,Vδ2-T細胞外泌體的抗腫瘤作用仍不清楚。
研究發現
在該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Vδ2-T細胞外泌體攜帶可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配體(FasL和TRAIL)和免疫激活分子(CD80、CD86、MHC I和II)。Vδ2-T細胞外泌體通過FasL和TRAIL通路靶向並有效地殺死EB病毒相關腫瘤細胞,並促進EB病毒抗原特異性CD4和CD8 T細胞擴增。在免疫缺陷和人源化小鼠模型中,Vδ2-T細胞外泌體有效控制了EB病毒相關腫瘤的生長。由於對源自癌症患者的Vδ2-T細胞進行體外擴增並大規模製備自體Vδ2-T細胞外泌體難度極高,研究團隊進一步探索了同種異體Vδ2-T細胞外泌體在人源化小鼠腫瘤模型中的抗腫瘤作用。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同種異體Vδ2-T細胞外泌體比自體Vδ2-T細胞外泌體具有更強的抗腫瘤效應。同種異體Vδ2-T細胞外泌體增加了T細胞向腫瘤組織的浸潤,並誘導了更強大的CD4和CD8 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力。與具有直接細胞毒性抗腫瘤作用的NK細胞外泌體、或誘導T細胞抗腫瘤反應的樹突細胞外泌體相比,Vδ2-T細胞外泌體具備雙重抗腫瘤作用,能透過直接殺死腫瘤細胞,並間接誘導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從而能更有效地控制EB病毒相關腫瘤。
領導該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陳仲舒陳寧基金教授(兒童免疫)塗文偉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首次發現了Vδ2-T細胞外泌體對EB病毒相關腫瘤的抗腫瘤效應。在多個小鼠模型中,這些外泌體能有效控制EB病毒相關腫更重要的是,同種異體的Vδ2-T-Exos比自體Vδ2-T-Exos能更有效地控制EB病毒相關腫瘤。因此,從健康捐贈者Vδ2-T細胞製備的外泌體能用於治療患有EB病毒相關腫瘤的病人,這項發現非常利於此新型療法的臨床推廣和應用。
研究意義
該研究的發現對癌症免疫治療具有重要意義。首先,Vδ2-T細胞外泌體具有免疫激活特性,顯示它們可以作為免疫佐劑並傳遞免疫抗原,而被用作為抗癌疫苗。其次,Vδ2-T細胞外泌體具有雙重抗腫瘤效應,比其他免疫細胞的外泌體治療方法(例如NK-Exos和DC-Exos)優勝,並且更易於製備。第三,同種異體的Vδ2-T細胞外泌體比自體Vδ2-T細胞外泌體,具有更好的抗腫瘤效果,因為同種異體外泌體不需要個人化製備,且更易於質量控制、標準化和集中化生產,有助大大提高Vδ2-T細胞外泌體臨床應用的可行性。
資訊來源: 港大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