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媽沒兒子,守著三套房也沒用,給我弟一套結婚吧」「可以」

2020-12-11 騰訊網

1.傳統的繼承觀

記得小的時候,家裡蓋房子,全家人齊上陣,親戚鄰居也都趕來幫忙。

我們小孩子們幫著大人們一塊塊搬磚,也自然成了他們尋樂的「開心果」。

鄰居扯扯我的衣服,開玩笑不讓我幹活,她說:房子蓋完是弟弟的,你幹再多也是白忙,長大出嫁帶不走一磚一瓦。

這話頓時引來大人們的鬨笑。

從那時候起,我就清楚地知道,家裡的房子和其他貴重的東西,將來都是屬於弟弟的,都是屬於男孩的,跟女孩無關。

其實,何止是我們家,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如此,繼承權這件事「傳男不傳女」的

雖然長大後懂得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女兒和兒子一樣都享受平等的繼承權,但還是難以掙脫已有觀念的束縛。

放眼當下,持有這種觀念的人又比比皆是。

2.你爸媽沒兒子三套房就該給我弟弟一套結婚

昨天粉絲麗娟給我發來私信,她在私信中強烈譴責了不明事理的丈夫,兩人甚至鬧到了離婚的地步。

丈夫怎麼不明事理了?據麗娟說,丈夫總是惦記她娘家的三套房子。

麗娟是農村姑娘,還有個姐姐,家中沒有男孩,這是父母一輩子的傷。

兩年前,麗娟嫁到了離家不遠的縣城婆家,婆家是雙子戶,麗娟老公還有個小兩歲的弟弟。

麗娟母親常常感慨,「雙女戶」怎麼就跟「雙子戶」結了親家!人家偏偏能生出兩個兒子,而她卻生了兩個女兒!

感慨歸感慨,父母還是很疼愛兩個女兒的,當初姐姐出嫁的時候,父母陪嫁了不少錢。

而輪到麗娟出嫁時,父母幾乎把半輩子的積蓄都拿出來作了陪嫁。

母親常說,沒有兒子,將來要指望女兒們養老,所以,家裡有多少就給女兒多少。

麗娟出嫁後的第二年,娘家村裡突然要拆遷,按照老房子的面積折算新房面積。

這下麗娟娘家可佔了便宜,她家不止一處院子,多年前,爺爺奶奶都去世後還留下了一處老宅。

結果算下來,麗娟娘家能分到三套房子。

舊村改造的新社區,就在縣城邊上,如此一來,麗娟娘家也變成了半個縣城人。

三套房子下來之後,麗娟父母住了一套,另外兩套簡單裝修了一下對外出租。

父母跟麗娟說,家裡的這三套房子,遲早都要留給麗娟姐妹兩個。

但是既然有了房子,他們將來養老就不想再麻煩兩個女兒,所以暫且把房子租出去,換錢養老用。

麗娟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他們之所以這麼做,也是為兩個女兒著想。

但麗娟老公明白不了,自從嶽母家分到三套房子以後,他就總是惦記著這事兒,話裡話外流露著對老人的不滿。

按照麗娟老公的意思,老人就該賣掉其中兩套房子,賣房錢就該分給兩個女兒女婿。

如果實在不賣也可以,那就把那兩套房子立馬分給兩個女兒。

麗娟多次解釋說,她父母沒有男孩,將來老人百年之後,房子遲早是歸她和姐姐的。

但老公等不及,等不及的原因竟然是為了他弟弟。

麗娟小叔子也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前段時間,還帶回來一個女朋友。

麗娟婆婆又喜又悲,喜的是二兒子的婚事有了著落,悲的是家裡買不起第二套婚房。

麗娟婆家雖在縣城,但也不過是普通人家,當年麗娟結婚時候,婆家用一輩子積蓄給他們買了婚房。

但輪到二兒子成家立業,無論如何也拿不出錢來了。

所以,麗娟老公就認為,當初他父母把積蓄都花在了他身上,那麼如今弟弟面臨結婚買房,他和麗娟這當哥嫂的,就該負起弟弟結婚的重擔。

他們手裡也沒有多少錢,但是麗娟娘家有錢,關鍵是有兩套現成的房子,就該拿出一套來給麗娟小叔子。

為了這件事,兩個人總是爭吵不休。

有一次,兩人再次為這事吵起來,丈夫一再咬住這句話不放:「你爸媽沒兒子,守著三套房也沒用,給我弟一套怎麼了?給我弟一套結婚吧!」

麗娟沒有理由回娘家去跟父母要房子,於是她想了想嘆口氣說:「可以,如果你非要房子,那麼將來你弟弟必須給我爸媽養老!天底下哪有免費白送的房子?」

麗娟老公一聽氣炸了,又跟麗娟理論他弟弟憑什麼給麗娟父母養老?

麗娟又反駁,她父母的房子憑什麼給他弟弟娶媳婦?

一來二去,兩個人各執己見,誰也不肯低頭,誰也說服不了誰,陷入吵架的死循環。

最後,麗娟氣得回了娘家,她說,如果老公再執迷不悟,她就離婚。

3.你強你應該,我弱我有理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身邊存在著一種「應該人」,在他們眼中,所有的得到和被給予,都是理所當然,都是應該:

有錢人,就應該扶貧救弱;路上飛馳的空車,就該免費搭載路邊的等車人……就像麗娟的老公認為的那樣,嶽母家的房子就應該免費送給弟弟娶媳婦。

明事理的人都能做出判斷:麗娟父母並沒有義務拿出自己的一套房子送給女婿的弟弟。

女婿之所以要得理直氣壯,主要認準了兩個死理兒:一是嶽父母沒有兒子,房子再多也沒用;二是當年他父母把全部積蓄拿出來都給自己買了婚房,如今他就該為弟弟負責。

因為別人有,他自己沒有,所以別人就應該給他;因為沾親帶故,所以嶽父母就該為自己弟弟的婚房買單。

話說回來,難道沒有兒子就不配擁有三套房子嗎?

這是「應該人」的邏輯,或者也叫「你強你應該,我弱我有理」

其實,說到底,這是一種強盜思維,用道德綁架別人,然後再明目張胆、心安理得地索取。

但,世界上什麼是應該,什麼又是不應該呢?

很多時候,別人幫一把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與其厚顏向別人索取,不如靠自己的努力而獲取。

這個世界從不信什麼「我弱我有理」的巨嬰思維,只信誰付出誰收穫,誰得到多誰擔責大。

文/無筆

對於「我弱我有理」這種思維你怎麼評價呢?

相關焦點

  • 準婆婆要求女友婚前買套房:趕緊讓你爸媽買,不然以後都是你弟的
    然後話鋒一轉,男友父母對小李說道:「你看現在外面房價不斷在漲,你爸媽做生意手裡面資金應該很充裕,放在銀行裡面吃利息太少太可惜了,不如拿一部分出來買一套房子當做投資,名字哪怕就寫你一個人的名字也是可以的,買套小戶型的,差不多四五十萬就可以了,不僅升值快,以後也容易脫手,你看呢?」
  • 我結婚父母陪嫁一套房,弟弟結婚時婆婆送一禮物,我感動落淚
    我結婚父母陪嫁一套房,弟弟結婚時婆婆送一禮物,我感動落淚我結婚的時候,父母陪嫁了一套全款房,三年後我弟弟結婚,婆婆居然送來一禮物,我感動落淚,有這麼疼愛我的老公,有如此善良的婆婆,這就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氣。
  • 我離婚後帶兒子租房生活,如今男友求婚,我讓男友給我兒子買套房
    我是一個離婚的女人,帶著兒子獨自生活了五年。如今我再次遇到一個愛我的男人,前陣子他跟我求婚,沒想到我的一個條件嚇跑了他。我曾經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對不起前夫,我被娘家人害慘了。為了還債,爸媽準備賣老宅,可房子賣了,爸媽住哪裡?那時候我和前夫經營著一家早餐店,生意還算不錯,於是我哀求前夫幫忙,前夫二話沒說,直接幫我弟還清了這筆賭債,而我弟誓旦旦的發誓,以後再也不賭博。經歷這次教訓,弟弟徹底改過自新,老老實實上班。
  • 「老公,給我弟買套房,我爸媽也能一起住」「你們一家4口過吧」
    「老公,給我弟買套房,我爸媽也能一起住」「你們一家4口過吧」01.作為一個懂事上進的男生,志飛從小就有著很強的責任心。不管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上、不管是對待朋友還是對待家人,他都用心付出、儘量承擔更多責任。
  • 「嫂子,我弟結婚沒有婚房,你買一套送他」「要買你買,我沒錢」
    我的小姑子也是個貪得無厭的人,我和我老公結婚時,她已經嫁人了。或許是因為她沒趕上在結婚前向我索取一把的緣故,自從我嫁過去之後,她總是憋著跟我吵架。 她自己沒有藉口明著向我索取,於是就以她弟弟為藉口,變相向我索取。
  • 「憑啥弟弟可以分兩套房,我結婚就只給我打兩床被子,這不公平」
    你說你沒錢,結果兒子一開口,錢就有了,20多萬眼都不眨一下。我表舅接過話題說,「女兒養大了就行了,給她吃給她穿,也沒少花錢啊。對她那麼好,將來還不是都要帶到婆家去,到頭來是給別人家養了個閨女。可給兒子的東西,都能留在自己家。何況將來還要指望兒子給養老送終呢!」表舅的話,我不是很贊同。
  • 「兒子,你們搬嶽母家住,房留給你弟」「婆婆,這是娘家買的房」
    但放在一無是處,就連正經工作都沒做過的小叔子身上,就難上加難了。小叔子回來找梅子和她老公要錢買房給彩禮和辦婚禮。梅子堅決不同意,說最多只能給他兩萬塊錢。至於婚房,沒錢買,就租房結婚,這也沒什麼好丟臉的。小叔子不樂意了,公婆也不高興了。婆婆找到自己的兒子陳江,開口說:「兒子,你們搬嶽母家住,房留給你弟結婚。」
  • 「你弟沒你會掙錢,你要攢錢給他娶媳婦」「求你了,放過我吧」
    我有一個朋友小米,現在還在跟父母抗爭這件事,即使她就要結婚了。小米出生在南方的一個農村家庭裡,家裡有雙胞胎的弟弟妹妹。對於同一個年齡的弟弟妹妹,有截然不同的待遇。弟弟想要什麼都可以得到,包括玩具,書籍,學習用品,弟弟都是要都買齊了,剩下的才給妹妹用。弟弟的衣服都是新的,書包是新的,鞋子也是新的。
  • 家裡拆遷三套房父母要給我一套,嫂子不同意鬧離婚,我該怎麼辦?
    當他們長大之後,為了幫助哥哥結婚,父母把家裡的積蓄幾乎掏光了,輪到小麗結婚的時候,家裡實在沒有什麼錢給她做陪嫁了,這一點讓小麗心裡多少有些不舒服。前段時間,家裡忽然開始拆遷了。原本是飛來的喜事,卻因為金錢利益的關係,讓家庭蒙上一層不和諧的陰影。
  • 「女婿,你爸媽那麼有錢,買一套房送給小舅子怎麼了」「對不起」
    「你婆家那麼有錢,想辦法給你弟弄一套房!」晴晴雖然沒有刻意要嫁給有錢人,但是她卻很幸運的遇到了一個有錢人。她和阿健剛戀愛的時候,並不知道他家裡有錢,知道最後談婚論嫁時才得知真相。晴晴以為之後不會再發生類似的事,可事實並非如此,她母親以她弟弟沒有房子為藉口跟她說,「女兒,你婆家那麼有錢,想辦法給你弟弄一套房!」一套房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而且晴晴知道婆家的情況,她覺得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所以就跟母親說,「媽,你糊塗!我弟結婚需要房,應該是你們想辦法,而不是讓我婆家去支援,這說不通,也不合理。
  • 「親家母,你家房子早晚歸我兒子,不如現在就給他弟一套結婚」
    她是這麼盤算的:盈盈是獨生女,將來她娘家的家產,好幾套房子還有數不清的存款還不都由她兒子阿華來繼承!畢竟女婿頂半個兒嘛!所以,當二兒子面臨婚房的問題時,阿華母親就上門找盈盈母親說「親家母,你家房子早晚歸我兒子繼承,不如現在就給他弟一套結婚!」面對這種無理要求,盈盈母親哭笑不得!難道有錢就該為女兒小叔子的婚姻買單嗎?
  • 生兒子婆婆送一套房,兒子滿月母親給一萬,如今母親和我斷絕往來
    生兒子婆婆送一套房,兒子滿月母親給一萬,如今母親和我斷絕往來我和老公剛子結婚三年,這三年來老公把我當公主寵愛著,而公婆把我當親閨女一樣對待,我在婆家感受到了溫暖,而且我和婆婆從來沒有吵過架,每次我和剛子吵架,公婆都是向著我
  • 婚前財產給弟弟,老公鬧離婚:有種貪婪,結婚多少年了還分你我!
    然而,當我們兩家談婚論嫁的時候,他卻說:「慧慧,我們家情況,你又不是不知道。要不咱倆別買房子了,直接拿你那套房,當新房吧!你看我父母年紀也挺大了,還指望我養老呢?婚後還房貸壓力太大,還影響生活質量。」我開始,也覺得吧,這樣也行。考慮到他們家的實際情況,就差點同意了。可是,這時候,我媽站出來堅決不同意。
  • 「哥,明年我結婚,你們住這不方便」「滾,這是我和你嫂子的家」
    可見兄與弟,父與子之間的情誼不是一般人能比擬的,但是再深厚的感情也需要有邊界感,尤其是當大家都結婚成家以後。最近小王就遇到了這種事,跟自家兄弟鬧得不愉快,我們來看一下:小王自述:我叫小王,今年32歲,結婚五年了,跟妻子按揭買了房子,雙方父母給我們付了一些首付,但房貸是我們夫妻自己還,所以這房子實打實的是我自己的。但是我還有一個弟弟,小我兩歲,還沒有結婚。
  • 「我不嫌你買不起婚房了,結婚吧」「我現在別墅三套,不稀罕你」
    「我不嫌你買不起婚房了,結婚吧」「我現在別墅三套,不稀罕你」君豪和美佳是同一所大學的學生,兩個人從大二的時候就在一起了,君豪長相英俊,美佳溫柔漂亮,兩個人是別人眼中的俊男靚女,交往多年,他們之間從來沒有鬧過矛盾,一直十分恩愛,畢業三年後,等工作和生活都穩定下來,君豪向美佳提出了結婚的想法。
  • 男友,就算我是獨生女,我爸媽的家產和你有一毛錢關係嗎?
    男友,就算我是獨生女,我爸媽的家產和你有一毛錢關係嗎?但請不要老在我面前說叫我不要爭產,我說如果要爭我為什麼一直要你把房子過戶給弟弟,就是想,言下之意還得給他買?我自己的兒子誰給買?有的時候父母逼得自己好像不孝順似的,其實真是沒辦法孝順。
  • 「女兒,把女婿婚前那套房過戶給你弟」因為這句話,我拉黑了我媽
    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擊上方『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01任何一種人際關係要想長久,都必須要保持「平衡」。最平衡的人際關係講究「誰都不吃虧,誰也不欠誰」,只不過,這樣的人際關係相對較少。相比之下,更常見的人際關係是存在「吃虧」的,或者說存在「失衡」,只要彼此的關係沒有失衡太嚴重,就依然可以說是平衡的關係。
  • 結婚你們就給了我兩千陪嫁,現在我弟結婚憑什麼要我給十萬買房?
    (來自讀者來稿,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結婚你們就給了我兩千陪嫁,現在我弟結婚憑什麼要我給十萬買房?我父母用來批判我的藉口永遠都是不懂得為家人著想,不心疼自己唯一的弟弟。我就納了悶了,他們什麼時候也可以設身處地地為我著想一下,心疼心疼我這個女兒呢?我弟弟從小時候開始爭寵的手段一流,我性格安靜善良,而他生性調皮搗蛋。大家想想,一個孩子從來不惹事,一個孩子沒事就闖禍,家人會更多地關注哪一個?沒錯,我家就是這樣的,因為弟弟太過於頑皮,因此父母的的目光都是在他身上,久而久之,我在這個家中就受到了忽視。
  • 「你是獨生女,不需要三套房,送兩套給我兩個兒子,正好」「行」
    當你成為她的心靈寄託之後,她必定會守在你的身旁。 在愛情中的摩擦和分歧面前,你要包容並理解她;在婚後的瑣事和矛盾面前,你要體諒她的情緒、照顧她的感受。換位思考,方得人心。 機智的男人,很少跟女人講道理。他們知道,當自己的溫柔打動女生時,對方會用加倍的柔情進行回報。女人想要的,其實是一種態度。
  • 女友,我還在念大學,你爸媽給你弟買婚房,憑什麼要我來還貸?
    我那會還在念大三,每個月我爸媽打給我二千的生活費,自從戀愛以來,每個月基本上都是月光族,而且戀愛那會,女友都是花的我的錢,導致我的生活費基本上到月中就沒了,我只好出去做兼職,按理說戀愛期間,女友花我的錢我也沒話可說,可下面發生的一件事讓我感到跟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