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前,一枚「獵鷹重型」火箭承載著馬斯克的夢想——一輛紅色特斯拉電動跑車飛往火星,原計劃飛向火星軌道的特斯拉跑車隨火箭升空後偏離了預定軌道,漫無目的的在浩瀚星空中漂泊。
「我認為今年我們將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這意味著今年汽車將能夠在停車場找到你,接你,並不受幹擾地把你送到目的地。我敢說我對此很有把握。這不是一個問號。」
這是近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錄製一檔國外節目時所發表的言論。馬斯克稱,到2019年底,特斯拉將擁有實現汽車完全自動駕駛的技術。
自動駕駛為特斯拉注強心劑
回顧特斯拉的2018,年終銷量距離起初定下的50萬臺,僅完成了一半而已。繼第三季度實現盈利後,特斯拉第四季度再次盈利,達到1.39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特斯拉上市8年成立15年以來首次連續兩個季度盈利,要知道在特斯拉歷史上只有4個季度實現盈利。
然而,在第三第四兩個季度實現盈利的情況下,特斯拉還是在去年虧損了10億美元。此後特斯拉CFO也宣布離職,而後公司股價下跌4.78%。
雖然特斯拉的日子不大好過,但也比以前好了不少。作為一個自問世便與傳統車企相區分的以高新技術為傲的新興車企,特斯拉崛起的重點、難點不外乎兩點:量產與技術。然而即將擁有完全自動駕駛這樣一項黑科技的消息,對特斯拉而言無疑是打了一針強心劑。
自動駕駛的當前
伴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們也在探索人工智慧貼近生活的更多可能性。要是有人問現在汽車技術的風向標是什麼,那自動駕駛一定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無論是中國品牌還是跨國車企都在著手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甚至連谷歌、華為、百度等科技公司都跨界加入到自動駕駛研發的行列中。
例如著名的谷歌公司, 從2009年開始就已經開始了自動駕駛的研究,並且旗下的自動駕駛汽車在自主模式下已經行駛了120多萬英裡,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還有中國的百度也投入了自動駕駛的研發行列,在2015年初百度無人駕駛車輛就在北京公路上行駛了,實現了許多複雜的操作,比如跟車減速,變道,超車,上下閘道以及掉頭,並且在路上行駛的最高時速達到了100km/h。另外像是優步,各種大學機構,快遞公司等等都在研發自己的無人駕駛技術。北京大學也開設了自動駕駛課程。
受益於美國加州對自動駕駛的開放態度,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自動駕駛項目都把加州作為了測試地之一。根據加州公路管理局(DMV)的要求,每年在加州測試的自動駕駛車輛都需要向DMV提供一份測試報告。近期加州道路管理局發布了最新的道路測試數據,其中美國公司在無人駕駛技術上整體領先,來自中國的企業緊跟其後,表現引人矚目,而其他國家已明顯在技術實力上落後美中。
在這份榜單中,谷歌旗下的Waymo汽車公司排名第一,它的成績是每行駛1000英裡發生0.09次脫離(即需要人工幹預),相當於每行駛11154.3英裡或17951.1公裡才會發生一次人工幹預,甩開第二名一個數量級。排名第五的是來自中國小馬智行(Pony.AI)公司,百度排名第七。本次參與測試的四家中國企業AutoX、Baidu、Pony.ai、WeRide均有較好成績。
看到這裡,大家對於自動駕駛技術這個黑科技可能已經蠢蠢欲動了吧,別著急,請繼續往下看。
陰晴不定的自動駕駛
但值得注意的是,貌似自動駕駛離消費者越來越近的時候,卻也不斷在暴露出其弊端。
在此前的谷歌自動駕駛道路試驗中,儘管企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進行驗證,但能夠真正替代人本身駕駛的能力,仍然存在著不小的欠缺。尤其是自從優步自動駕駛汽車車禍致死事件的發生,更使得自動駕駛成為眾矢之的。
自動駕駛汽車是否能夠成為解放人們繁重勞動的一條捷徑,已經被畫上一個問號。只有日後不斷的在一些特殊領域進行合理的使用與完善,才有真正投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可能。即使馬斯克說今年年底就會擁有這項技術,但也不意味著近兩年以後特斯拉的車型都會配備這一還未被人們完全接受的技術。並且,不要忘了自動駕駛不僅容易攪亂整體交通、更容易攪亂人們幾十年來建立起來的消費與駕駛習慣:交通規則的變更、傳統司機的失業等等問題都是繼技術之後更加困難的現實問題。
自動駕駛仍需耐心等待
在汽車行業,大家常提到一句話「科技以人為本」,現代科技越來越接近大眾的生活,它的精髓就是為人們提供方便,在汽車技術上更是如此。作為自動駕駛汽車,能夠有效的替代現有傳統汽車,讓每一個消費者隨心所欲的享受出行的便利,本是新興車企力圖變革的目的所在。但是目前越來越多的新晉車企靠著自動駕駛技術的噱頭,作為吸睛、吸金的工具,甚至在製造過程中屢屢出現不會走、先學跑的現象。
自動駕駛技術雖然有這樣與那樣優勢,但距離讓我們消費者去體驗的安全科技仍還需努力。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車自動往前開,司機看著報紙喝著咖啡,豈不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