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讀書無用論觀點的人真的覺得教育毫無意義嗎

2021-01-11 追隨風前往心之所向

宋朝皇帝趙恆曾經在其《勸學文》中總結出讀書的好處:「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很好的詮釋了讀書接受教育對於一個人前途的重要性,但是民間也有「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說法。也因此有了今天這篇文章的主題,讀書真的無用嗎?

雖然讀書無用論很少出現在人們飯後茶餘的話題中,但是在網絡上,尤其是關於教育或者大學生受騙之類的主題新聞下面的評論區,這種觀點的評論喧囂塵上。

秉持這種觀點的人提出的論據無非是大學生畢業後找好工作難,剛入職的工資可能就兩三千,不要說買房就是自己生活都困難。而早早上班的人可能已經憑著自己學的技術或者勤勞肯幹實現了月薪萬元左右的工資,更有那一等做生意比較成功的小老闆直接藐視一切學歷高的人,仿佛他們都是書呆子,完全不能適應社會。

我的觀點是,對於那些早早離開象牙塔闖社會的人,他們付出的艱辛是別人體會不到的,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也需要經過這個過程,才能實現個人的價值,獲得成功。只不過比早出道的人晚幾年而已。至於孰優孰劣,還得看個人的能力和性格的個體因素。有些人天生內向,有些人天生活潑,有些人有野心,有些人知足常樂。

那麼在將來的發展中,接受更多教育的人和提前工作的人誰更有優勢呢?自己做買賣當老闆的我們就不說了,如果真的覺得讀書無用,大可以讓自己的子女上完九年義務教育就下來幫你做生意,不知能不能做到,做不到就是誤人子弟。

我相信大部分生意人都會讓自己的子女完成高等教育,因為他們都知道一條簡單的社會規律,那就是對角線法則。人們在選擇結婚對象的時候大都會考慮對方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是否和自己相稱,當然有個別攀高枝的情況,但是總體來說是教育背景和家庭背景相似,或者兩者互補各取所需的人更容易走到一起。要知道灰姑娘辛德利拉也不是個給人家做苦工的農家少女,她是被後母迫害的貴族小姐。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上班族。兩個人,一個低學歷,一個高學歷,低學歷的人很難進入有學歷要求的崗位,比如考公務員或者事業編,亦或著是國企外企甚至大型私企的某些崗位。而高學歷中的人卻可以去搶低學歷者的沒有技術含量的崗位,願不願意去是另一回事,這就牽涉到一個選擇權的問題。

個別不喜讀書卻成功的案例不能代表整個社會,因為你的成功也不是偶然。通過努力成功也是一種社會大學教育,要知道大部分人都不具備成功需要的素養,而成功除了個人的能力還是需要一點點運氣的。我相信那些說讀書無用的人打心眼裡還是希望自己和孩子能有機會獲得更高等級教育的。

所以為了下一代,為了整個社會風氣的健康發展,請不要宣傳讀書無用論。

相關焦點

  • 讀書有用論和讀書無用論一樣有害
    前一段時間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然後隨之而來是各種非常有意思的駁斥讀書無用論的觀點。個人認為這些隨處可見的反駁讀書無用論的觀點本身並不能真正克服讀書無用論,甚至是讀書無用論的幫兇。簡單來說,兩種觀點實際上是一種。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簡單來說。
  • 這個社會,讀書真的無用了嗎?
    這個社會,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掀起了一股「讀書無用論」的社會思潮。「讀書有什麼用,即使你讀書再厲害,考上了名牌大學,最後還不是給人家打工的,還不如趁年輕早點出來混社會,或者將來會更有出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股「讀書無用論」的社會思潮逐漸在我們社會傳播。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對於這個觀點表示支持的態度,而對他們身邊那些正在讀書的人,他們不單只是勸阻那樣簡單,甚至還給予鄙視的態度。
  • 「讀書無用論」和「書中自有黃金屋」,你更認可哪一種觀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兩種觀點,一種是「讀書無用論」,認為大學生爛大街,上大學沒有用,讀太多的書,還是找不到工作。一種是「書中自有黃金屋」,認為讀書能改變命運,讀書決定前途,決定你能不能找到鐵飯碗。這兩種觀點,到底哪一種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呢,你更認同哪一種呢?
  • 讀書無用?小心讓人笑掉了大牙
    請原諒我使用了如此激進的標題來表述自己的觀點,是因為我覺得在現在這個時代,如果再有人鼓吹「讀書無用」,真的十分荒唐。「讀書無用論」的沉渣泛起改革開放初期,下海經商的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當他們發現,辛辛苦苦上十幾年學,還不如做個小買賣賺錢多的時候,就有人又開始提出「讀書無用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當部分人發現明星、生意人,不用讀多少書,就可以過上讓人羨慕的生活的時候,「讀書無用論」開始甚囂塵上、沉渣泛起。
  • 我為什麼反駁讀書無用論
    讀書無用論,這個理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被眾多人宣傳,有些人認為這個說法不無道理,有些人則認為這個理論大錯特錯,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讀書無用論大概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年輕的時候辛辛苦苦的讀書,最後進入社會取得的經濟效益還不如不怎麼讀書的人多,換句話說就是上了這麼多年學,才掙那麼點錢,所以說最後就覺得讀書無用。第二個方面就是,讀書讀了這麼多年,最後長大了書中大部分的知識都給忘了,那麼我讀書幹嘛呢?
  • 讀書不如當網紅,不高考也能成才?讀書無用論真的正確嗎
    之後我也從這位小朋友那裡了解到,他們班上的同學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偶像明星,很多人長大了都想當明星,還有很多人甚至是想當網紅,想當網紅的還不在少數。當明星我還可以理解,畢竟很多人都有一個音樂夢想或者表演夢想。但把網紅當做自己的人生夢想,就真的沒多大意義了。明星若是能夠留下什麼經典作品的話,就算過個幾十年,也還是會有人會想起他們。
  • 為什麼還有人信奉讀書無用論?本科學歷真的只是一塊遮羞布嗎?
    這麼多年過去了,讀書無用論越來越式微,但是最近又突然出現了抬頭的趨勢,很多人又突然提出讀書無用,大學生無用的思想觀念。讓我重新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思考。為什麼還有人信奉讀書無用論?一、由於媒體的過度渲染炒作實話實說,作為高學歷的學生雖然不一定能擁有多麼輝煌的人生,但找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一個能養家餬口吃飽飯的工作,是基本上沒有問題的。
  • 《知否》一句話打臉,「讀書無用論」禍害多少人
    《知否》裡生於古代、長於深閨的明蘭(趙麗穎飾),卻給出現在看也不過時的反駁:「依我看,讀書無用論這話,就是騙人的。」「讀書,畢竟不是女孩子的分內事」,祖母故意陳述的觀念,誘明蘭說出這句話。明蘭反駁「讀書無用論」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下同)明蘭的解釋帶著特定的時代印記。「如果讀書無用,為什麼天下男子,都要去科考,難道是閒得慌?
  •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讀書無用論」?
    1「讀書無用論」相對應的就是「讀書萬能論」。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讀書最初是貴族們的特權,直到封建時期科舉制度的產生讓農民、商人等群體有機會通過讀書考取功名,金榜題名封妻蔭子,擺脫低下身份成為貴族,從此光宗耀祖!讀書和晉升通道緊密聯繫在一起,讀書成為晉升最佳途徑,從此也成就讀書萬能論。
  • 鼓吹讀書無用論的那些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有用?
    重慶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文天平在2009年04月16日召開的重慶市政府自主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直轄以來重慶普通高考報名人數每年都是呈增長態勢,極少部分高中畢業生放棄高考或沒有報名參加高考,教育部門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特別是最近幾年,這種思想越來越影響很多人。那麼是哪些人在提起過讀書無用論呢?
  • 讀書真的無用嗎
    讀書真的無用嗎最近十幾年,「讀書無用論」在農村社會和城市普通市民中很有市場,在網絡上也經常沉滓泛起,興起網民大討論。一些人聽了也暈頭轉向了。我剛懂事起,我的父母就告訴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有出息;老師也說,高考不是農村孩子的唯一出路,但卻是農村孩子的最好出路!通過讀書走出了農村,去看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
  • 「讀書無用論」漫談
    也正是由於讀書貴、就業難,致使許多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即使在國家義務教育階段全免費、高中高職免學雜費、大學政府資助和貼息貸款的優惠政策下,不少上完初中、識幾個莊戶字的農村學生就不再上學了,少數學業優秀的貧困生不得不望重點高中、大學校門而興嘆。 那麼,讀書真的無用嗎?
  • 別再相信讀書無用論,拼命讀書是大多數人的捷徑
    讀書無用論 千萬別當真,拼命讀書是大多數人的捷徑。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結束了,2020年的高考,因為疫情,來得晚了一些,但是頻頻傳來的喜報,卻來得剛剛好。最近,朋友圈,微信群基本上被高考狀元刷屏了,各種採訪、各種贊助和獎勵表揚,十年寒窗,一朝成名,著實不易。讀書無用論是本世紀最大的謊言。
  • 你是真的覺得讀書無用,還是只是不願意吃讀書的苦?
    很多時候,有些人以為他們是不想要某些東西,其實他們只是不想付出獲得那些東西的代價而已。你是真的覺得讀書沒用嗎?其實很多人都知道讀書有用,一個人如果多讀點書,提高素養,改變命運的機會也會更多一些。同樣智力水平的人,多讀點書也會&34;。兩個人從事同樣工作時,多讀點書的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做事的水平也會更高,讀書依然有改變命運的力量。
  • 「讀書無用論」的論調,再現江湖,讓人震驚,讀書到底有用嗎?
    「讀書無用論」這種觀點,在現在社會裡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應該是很少的吧。孩子要上學要認字,這個是老百姓普遍認同的的觀點。至於讀大學甚至考研究生有的家長就不太認可了。有部分家長會認為,上大學有什麼用?出來還不是找工作難,還不是就業給別人打工。還不如上完初中或高中之後,走向社會,積累社會經驗,早早的掙錢養家。
  • 讀書無用論有多可怕:那些不讀書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讀書無用論有多可怕:那些不讀書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為什麼我要努力讀書?讀書有什麼用啊?這樣的疑惑在我國欠發達地區較為盛行,在開始這個話題之前首先給各位分享一段話吧:「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這段話來自於作家龍應臺寫給兒子話。
  • 我們經歷過幾次「讀書無用論」?
    韓寒曾經是許多退學逐夢少年的榜樣,「讀書有什麼用?」,「不上大學也能成才」,「應試教育就是限制人的發展」是他們的口號。新中國成立後,我們至少經歷過四次「讀書無用論」風行的時代,每一次都與社會大環境的變動緊密相關,我們且不去討論「讀書無用論」是否正確,先看看它是怎樣產生的?白卷英雄」——那個年代的「讀書無用」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第一次「讀書無用論」興起了。1966年秋「停課鬧革命」,運動開始了,城市內的學校率先停課,該年底農村學校也陸續停課。
  • 「上學無用論」對嗎?農村大學生銳減,老農:不上學一輩子沒出息
    現如今,在社會上日益流傳著上學無用的觀念,在農村更甚。這種觀念認為:考上大學也找不到好的工作,還不如提前打工賺錢,至少不會混到人財兩空;它還認為;大學知識在社會上能用到的不足百分之十,畢業後還得重新經歷社會大課堂的錘鍊,並且社會變化日新月異,提供的機會和機遇遠遠大於以前,成功不僅僅是知識分子的專利。社會現實更是快遞員、送餐員的工資就比剛畢業大學生賺得多,大學生已經供大於求貶值的很厲害。
  • 新「讀書無用論」真在撕裂著鄉土中國,網友:讀書真的有用
    導讀:經濟的高速發展下,有時候會導致一部分人盲目追求經濟效應,做任何事情都要求短時間收穫經濟報酬,任何事情都要求看到收益,包括讀書和學習也都是為了以後過上好生活如若沒有發到目的,就盲目地認為「讀書無用」。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周恩來說:「為中國的崛起而讀書。」
  • 我們該如何反擊「讀書無用論」?
    讀書到底有沒有用,答案是絕對是有用的。為什麼會有「讀書無用論」呢?我們首先引用一句名言:不要對一件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的說沒意義——袁朗。有不少大學畢業十幾年後的人,看到曾經成績不如自己的小學同學或者其他學歷不如自己或者畢業學校不如自己的人,掙得工資比自己多,就開始怨天尤人,叫嚷讀書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