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維卡幣:騙了陳滿的它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2020-12-15 騰訊網

近日,維卡幣搭上了冤案獲賠者陳滿這個IP,再一次聚焦於公眾的視野。

那麼,維卡幣究竟什麼來歷、是什麼性質?為何那麼多人被維卡幣傳銷欺騙?其交易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境地,或者說地帶?

沸騰帶您詳細了解維卡幣的前世今生,以及在國內的那些事兒。

維卡幣的「洋身世」

維卡幣,英文名為Onecoin,是繼比特幣之後的第二代加密貨幣。經常被冠以「下一代比特幣」、「未來世界主流貨幣之一」的稱號。

除了比特幣和維卡幣,萬福幣、DGC共享幣、BCI虛擬幣、U幣等,也都是此類網絡虛擬貨幣。

而維卡幣被作為一種「投資」,進入中國「市場」大概是在2014年。

沸騰登錄「維卡幣中國(OneCoin)官網」發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賭博棋牌遊戲」字樣的廣告,在被頂置的帖子《維卡幣交易平臺已開放,維卡幣交易如何操作首次登錄必經流程!》中,有詳細的交易操作步驟。

帖子下方的留言中,有不少類似「為什麼網站老是一直維護,能不能給個解釋,現在我也不要賺了,只想本金給我拿回來」、「現關閉了交易,之前轉入的維卡幣怎麼辦」等質疑。

在其「股東介紹」裡,魯婭·伊格納託娃被稱為牛津大學法律碩士、康斯坦茨大學經濟學碩士、牛津大學和康斯坦茨大學法律系雙博士、麥肯錫公司前合作夥伴。

其官網「股東介紹」裡刊登的照片

官網上的魯婭·伊格納託娃簡介

股東簡介欄裡還有一人名為「馬丁.布雷登巴赫」,被稱為「Martin BreidenbachBreidenbachRechtsanwalt董事長,精通企業法、合同法、商業法以及稅法!」

沸騰分別用搜尋引擎檢索「魯婭.伊格納託娃」、「馬丁.布雷登巴赫」、「Martin BreidenbachBreidenbachRechtsanwalt」,均發現無專門獨立的百科介紹,所顯示消息基本都與「維卡幣」相關。

此外,2016年4月,第一財經發布《第一財經關於維卡幣事宜的嚴正聲明》稱:近期,維卡幣發布大量的不實消息,惡意誤導大眾將維卡幣與第一財經及本臺主持人江予菲相關聯,並且非法使用第一財經及本臺主持人江予菲的名義及其肖像進行對外宣傳。

第一財經關於維卡幣事宜的聲明

維卡幣傳銷是如何騙人的

關於維卡幣的傳銷手法,沸騰查詢並梳理了分別來自新聞晨報 (微博)和廣州日報的兩篇報導,整理如下:

1.註冊會員,獲取代幣,開採維卡幣

據新聞晨報2015年6月30日報導,投資客張先生表示,「交錢後,獲取了一個網址、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網站後,就能看到投資金額和所對應的代幣。剛加入時,6個代幣能開採出1枚維卡幣,現在已經獲得了2萬枚維卡幣。隨著『開採』人數、難度的不同,多少代幣能挖出維卡幣的比例並不穩定。目前,10個代幣開採1枚維卡幣,而且開採時間越來越長。」

在廣州日報報導的中山一案中,嫌疑人也是通過以「拉人頭」傳銷的手法售賣「維卡幣」條形碼,並註冊「維卡幣」會員。

2.會員分級,交錢越多級別越高

據新聞晨報,根據維卡幣公司加入規則,共有5個級別會員,入門級、進階級、專業級、高管級和大亨級。其中,入門級:投資975元人民幣,贈送代幣1000個,附贈50毫克黃金。最高的大亨級:投資37725元人民幣,贈送代幣60000個,附贈2500毫克黃金。

中山一案中,「維卡幣」則共設有8個級別會員:新手級、入門級、進階級、專業級、高管級、大亨級、至尊級、極限級。

網上流傳的維卡幣宣傳圖片

3.出售套現,「囤貨」漲價

對於開採出的維卡幣,可以選擇在系統開盤時交易,從而套現;也可以選擇「囤積」維卡幣,等待升值。

不過,在兩起報導中,受訪者均稱,出售交易中,會遇到諸多限制。比如,新聞晨報採訪的受訪者稱,「每個帳戶一天只能賣出50枚維卡幣」;廣州日報報導稱,「每個帳戶根據級別一天只能賣出20~50枚維卡幣,投資人想賣出維卡幣必須有人接手,賣出掛單到期後系統會自動取消賣單。」

4.發展下線,獲取提成

相比套現,維卡幣玩家更多的收入則可能來自於「拉人」提成。

據新聞晨報,資深會員程先生稱,「每發展一個下線,就能從下線的入會費中獲得10%的提成,而此後這個下線再拉人,我還可以繼續拿到提成。」

廣州日報報導稱,「上線根據帳號級別每次收取下線投資額的10%~40%作為提成」、「發展下線可獲直推獎、對碰獎、代數獎等獎勵,此後這個下線再拉人,還可以繼續拿到提成。」

四川被稱「比特幣挖礦聚集地」

回到陳滿受騙一案,事發地四川,曾被媒體稱為「全球比特幣挖礦資本最聚集的地方」。據悉,原因是在四川的一些偏遠山區和小縣城,廉價的電力,低密度的人口,以及寒冷的氣候,都成了「比特幣挖礦」的「優勢」。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好比特幣」COO吳廣庚接受採訪表示,目前在四川康定,擁有比特幣「礦場」的公司超過20家,幾乎在當地形成了一個產業鏈;而坐落在大渡河支流旁的芭蕉溪水電站,是天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最大比特幣「礦場」的所在地。

另據成都商報報導,在四川省馬邊彝族自治縣,上萬臺比特幣礦機「深藏」在山區裡的數家水電站中,晝夜不停地進行著「挖礦」計算。一些當地居民,從對數字貨幣一無所知的門外漢,變成了比特幣的粉絲。

相關法規與監管問題

目前,對於維卡幣,沸騰在網上並未檢索到相關法律法規或通知條例等。

不過,對於維卡幣的上一代「比特幣」,在2013年,央行等五部委曾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

該《通知》明確了比特幣的性質: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但是,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網際網路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

《通知》雖然也提到了一些應對措施,不過主要是在意識層面:為了避免因比特幣等虛擬商品借「虛擬貨幣」之名過度炒作,損害公眾利益和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通知》要求金融機構、支付機構在日常工作中應當正確使用貨幣概念,注重加強對社會公眾貨幣知識的教育,將正確認識貨幣、正確看待虛擬商品和虛擬貨幣、理性投資、合理控制投資風險、維護自身財產安全等觀念納入金融知識普及活動的內容,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

此外,央行行長周小川亦曾在公開場合談到比特幣。2014年4月,他在接受媒體提問時稱,「比特幣本來也不是央行啟動的,也不是央行批准的一個幣,我們也談不上什麼取締。」

編輯:艾崢 校對:郭利琴

相關焦點

  • 起底維卡幣家族生意王國 知情人士繪鏈條樹狀圖
    ­  而郭某,則是陳滿在「總裁班」中結識,並率先向陳滿推薦購買維卡幣的人。不過,多個信息源向成都商報記者證實,郭某可能並非其真名。「大概在一年多前,這個女人還沒有搞維卡幣,搞的是一個叫債務銀行的東西。當然,這也是一個大忽悠。」一位已離開媒體圈的前資深媒體人說。­  一位家住卓錦城的市民介紹,在折騰債務銀行、維卡幣之前,這個女人其實是一名全職太太。
  • 起底維卡幣:全球斂財360億,成員接連被捕,中國信徒仍在
    11月5日,原維卡幣律師Mark Scott被紐約法院提起審判,而BBC也推出一檔以維卡幣為主題的節目《消失的加密女王》,關於維卡幣的更多真相被披露。不過,雖然創始人已經消失兩年,維卡幣被全球各地警方打擊,主犯接連被捕,但深鏈Deepchain發現,在中國,維卡幣的「信仰者」依舊存在。
  • 維卡幣是「比特幣第二」還是傳銷?
    維卡幣究竟是新一代「投資神器」,還是另有玄機?付費入會獲取代幣「挖礦」據維卡幣公司描述:維卡幣是繼比特幣之後的第二代加密貨幣,繼承了比特幣的財富增值屬性,但是更附有創新的金融思維和理念,其增值速度或超比特幣。投資人購買帳戶後,便得到相應的代幣,利用代幣「挖礦」,就能獲得相應的維卡幣回報。
  • 維卡幣騙局女主角 謎底何時揭開
    維卡幣公司2014年開張,2017年10月,公司創始人伊格納託娃就神秘失蹤了。歐美資本市場的金融大盜幾乎都是男性,伊格納託娃女博士弄潮維卡幣,也在金融欺詐的歷史上寫下了新紀錄。  保加利亞是個人口僅為705萬的國家,而且在最近20年內銳減200萬左右,卻不歡迎移民。
  • 維卡幣再次現身,同是虛擬貨幣,為何它卻被認為是一場騙局?
    近日,兩名大規模維卡幣騙局的參與者在墨西哥被發現已經死亡,他們曾欺騙多名受害者購買維卡幣,並且從中獲利數億美元。同為虛擬貨幣,為什麼比特幣可以被大多數國家所接受作為商品,而維卡幣卻被認為是一場騙局呢?接下來作者就與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維卡幣推廣者被殺,加密女王下落不明|一朋友因投跨鏈70萬變2千
    刀哥有時望著天花板會想:世間時時有被資金盤傳銷盤騙的人,靠寫文又能幫助幾個人呢?回頭一想,多寫寫,多看看資金盤傳銷盤的套路,或許能不被以後的盤子所騙吧。最近有一報告顯示,兩名大規模加密貨幣騙局維卡幣的推廣者在墨西哥發現被殺。這兩人可以說死有餘辜。
  • 維卡幣發表驚人聲明:我們不是傳銷
    加密貨幣投資項目維卡幣(OneCoin)回應了有關它是龐氏騙局或金字塔式騙局(傳銷)的說法,稱其不符合這兩種概念的狹義定義。薩摩亞(南太平洋中部群島)媒體Samoa Observer在本周的一篇報導中援引薩摩亞央行上月的話說,維卡幣是一個「旁氏和金字塔式的混合騙局」,「通過紐西蘭向薩摩亞洗錢」,並通過在教堂舉辦活動吸引當地居民。
  • 那些年騙過你爸媽的維卡幣,竟然還在?
    然而,在某些心思不正的人看來,這樣一個聽上去雲山霧罩又貌似逼格挺高的玩意,用來做網絡傳銷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近日,湖南省株洲縣檢察院將公安部督辦的「3·15」維卡幣特大網絡傳銷案第三批次的最後4名涉案嫌疑人向法院提起公訴。
  • 維卡幣傳銷到現在還有人參與,中老年人中招者居多
    近日有幾個讀者詢問:怎麼樣讓家中的父母相信維卡幣是傳銷?其中一個朋友還把我拉進一個群內討論,裡面的網友有抱怨「親媽已經被騙十幾萬」、「自己和父親為此鬧翻」。實際上維卡幣早已經被認定為資金盤傳銷,但是還是有人熱衷於此,參與者根本不認同這是傳銷,反而感覺買進維卡幣能賺大錢。
  • 曝陳滿獄中家書:1993年每月僅吃飯就要花70元
    昨日,華商報記者從陳滿的家人處獲得了1998年至2015年的200多封家書的照片,以及家人收到陳滿1993年以來的數十封回信的照片,並獲授權刊發。雖說「一封家書抵萬金」,但這些書信對於一個失去自由的人而言,意義遠非金錢能衡量。
  • 陳滿獄中家書披露:1993年每月僅吃飯就要花70元
    昨日,華商報記者從陳滿的家人處獲得了1998年至2015年的200多封家書的照片,以及家人收到陳滿1993年以來的數十封回信的照片,並獲授權刊發。雖說「一封家書抵萬金」,但這些書信對於一個失去自由的人而言,意義遠非金錢能衡量。
  • 如何再社會化 對如今的陳滿是個難題
    不管是陳滿還是趙作海,他們在監獄呆的時間太久,對社會有些疏離,都面臨著再社會化、重新融入社會的問題。  韓旭說,突然拿到巨款,很多人根本沒有處置這筆錢的能力,極容易被各種所謂的投資機遇所誘惑。目前,我們國家司法行政機關為了推動這類人員重新融入社會,開設了技能培訓、安置幫扶基地等。「但是技能性的培訓是一個方向,更重要的還是心理上的疏導,增加對他們的關懷。」
  • 「維卡幣」傳銷騙局已拍成系列劇 國內已有104名骨幹獲刑
    魯婭.伊格納託娃鷹鑑了解到,以「維卡幣」虛擬貨幣巨大的升值空間為誘餌,以入會的形式推廣維卡幣,並以高額回報引誘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的「維卡幣」傳銷騙局,在國外已經被拍成「消失的加密女王」講述的是,保加利亞科技企業家Ruja Ignatova(魯婭.伊格納託娃)博士在2014年推出了一種名為「維卡幣」的加密貨幣。來自175個國家的投資者向這種加密貨幣投入了高達50億美元,但在2017年「維卡幣」被揭露為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後,魯婭.伊格納託娃就消失了。最近,他的哥哥被美國法院裁定犯有欺詐罪,而魯婭.伊格納託娃的律師涉嫌洗錢。
  • 維卡幣傳銷實控人被捕:發展會員上千萬名 斂財近300億元
    在世界各地舉行的維卡幣大會康斯坦丁被控犯有電信欺詐罪,而他的妹妹Ruja Ignatova(魯婭伊格納託娃)被控洗錢罪以及電信和證券欺詐罪。起訴書稱,維卡幣是由保加利亞女商人,也是康斯坦丁的妹妹魯婭於2014年創立,並架設「維卡幣」網站。
  • 大同市監局向社會公布「維卡幣」、「MBI」等八大傳銷套路
    比較典型的有「五行幣」「克拉幣」「維卡幣」等傳銷案。例如,「維卡幣」傳銷打著「未來世界主流貨幣」、「繼比特幣之後第二代加密電子貨幣」等旗號,聲稱「維卡幣」升值空間大,誘騙他人投入巨額資金。要成為「維卡幣」會員,必須在老會員的推薦下,繳納不同級別的「門檻費」,獲得相應級別「激活碼」註冊成為不同級別的會員。
  • 傳銷幣維卡幣(OneCoin)三名涉案高管的首次聽證會已開庭
    針對傳銷幣維卡幣(OneCoin)的待決訴訟目前有了新的進展。據媒體報導,針對OneCoin律師Mark Scott因涉嫌參與「幫助OneCoin洗錢」一案已於當地時間本周一在紐約開庭審理。對此,美國聯邦政府將尋求證據說服陪審團,以證明Scott此前早已充分了解到他向不同銀行帳戶匯入的資金來自一個犯罪企業。
  • 央視起底網絡佔卜引關注 問題來了:網絡佔卜如何搭上網際網路的順風車?
    央視起底網絡佔卜引關注 問題來了:網絡佔卜如何搭上網際網路的順風車?時間:2020-12-10 15: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央視起底網絡佔卜引關注 問題來了:網絡佔卜如何搭上網際網路的順風車?
  • 「起底」港警盡顯暴徒之惡!香港阿Sir:不要告訴別人,爸爸是警察
    前幾日,香港傳來一個令人欣喜的消息:香港警隊又拘捕了一名洩露警員個人信息的「起底者」!,他表示「起底」是一種犯罪行為。根據香港法律規定,一經定罪最高刑罰是罰款港幣一百萬元及監禁五年。「起底」,盡顯暴徒之惡實際上,「起底」這個詞在香港原本不帶有任何貶義。你可能不知道,它的來源正是香港警隊。很早以前,「起底」的目的是警方調查疑犯的背景資料。後來,因為香港傳統媒體的「狗仔隊」文化,「起底」被廣泛採用。
  • 漂洋過海來騙你,來自美國的12大傳銷組織,你知道嗎?
    徐玉玉案件是一個典型的電話詐騙案例,除了電話詐騙,世界上還有很多種詐騙方式讓人防不勝防,其中有一種非常普遍,那就是傳銷。傳銷的本意,幫鄰居、朋友買些好的產品,或大家一起買,圖個好價錢,都無可非議。傳銷開始有了問題,和人類社會道德的敗壞有關。因為它開始利用人們貪婪和不勞而獲的心理,在利用人際網絡的同時,引入了「入會費」、層層繳費的方式,利用下線的繳費來為上線斂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