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
家,是一個人最美好的牽掛,也是最幸福的港灣。
家,是我們成長的地方,也是我們培育下一代的地方。
每個人都希望家庭能夠興旺發達、代代榮光。然而,每個家庭卻有著不同的發展軌跡。
有些家庭越過越差,有些家庭越過越好,這期間究竟有什麼差別呢?
安哥認為,一個家庭若想越來越興旺,以下5樣東西一定要越多越好。
一、笑容
一個家庭,笑容越多,越溫馨。
德萊塞說:「和睦的家庭空氣是世上的一種花朵,沒有東西比它更溫柔,沒有東西比它更優美,沒有東西比它更適宜於把一家人的天性培養得堅強、正直。」
此話說到我的心坎裡,深表認同。
笑,是兩個人最短的距離。
夫妻之間保持笑容,能夠暖透兩顆相愛的心,讓愛情持續保鮮。
婆媳之間保持笑容,可以化解很多誤會和不愉快,打破「婆媳矛盾」的魔咒。
父子之間保持笑容,可以給孩子開心愉悅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在愛的氛圍下長大。
笑容,就像融化堅冰的那股暖流,流淌在家庭的血液裡,讓家充滿活力。
充滿笑容的家庭,常常也是充滿和氣的。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
一個家庭只要能夠和和氣氣、同心同德,必然會越過越幸福!
二、溝通
一個家庭,溝通越多,越和諧。
馮夢龍說:「清官難斷家務事。」
此話怎講?
家事,錯綜複雜,道理之中摻雜感情,感情之中又要講道理。
究竟是要講道理,還是要講感情?這個不能一概而論。
你比如說,妻子說婆婆不愛乾淨,婆婆卻說自己一輩子如此也不見生病。
兩人彼此看不慣。這究竟誰對誰錯?
其實,兩人都有各自的立場,很難一句話下個定論。
這個時候就需要有個中間人進行溝通。這個中間人,常常是身為「丈夫和兒子」的男人。
一方面要肯定妻子講衛生是對的,另一方也要尊重媽媽多年的習慣。
在這基礎上,再心平氣和地討論如何改進。
類似這些事情都是需要溝通,才能彼此理解和釋懷。
若缺乏溝通,任憑不滿藏在心裡,久而久之兩人就會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
所以,家庭裡的溝通必不可少,千萬不要動不動來一句:「懶得理你」!
三、勤儉
一個家庭,勤儉越多,越富有。
富蘭克林說:「勤勞的家庭,飢餓過其門而不入。」
我深以為然。
勤勞致富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原本貧窮的家庭,需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改變家庭的命運,若好吃懶做,必然會越來越貧困。
家底殷實的家庭,也需要保持勤勞的秉性,才不會坐吃山空。
如果說勤勞是致富之門,那麼節儉就是守住財富的法寶。
一個人,縱使很會賺錢,若花錢如流水、毫無節制,遲早也會陷入危機。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人若習慣了大手大腳花錢,就很難回頭。
莎士比亞說:「節儉是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
窮人,節儉是存錢;富人,節儉是修為。
一個家庭,既能通過勤勞創造財富,又能通過節儉守住財富,才會越來越興旺。
四、孝慈
一個家庭,孝慈越多,越有福。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這是孝。
人生就是一個輪迴。
小時候,父母幫你把屎把尿;父母老了,你可能就要幫父母把屎把尿。
照顧父母,可以說是報恩,也可以說是盡孝。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為人子女應該做到的。
《勸孝歌》中說:「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
父母對子女的恩情,需要一輩子去報答!
然而,凡事都是雙向的。
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很難有毫無怨言的孝。
如果長輩對晚輩沒有慈愛之心,晚輩自然對長輩的感情也沒那麼深。
孟母三遷,體現了孟母對孟子的萬般慈愛。
作為良好的回饋,那就是孟子對母親的絕對孝敬。
孟子說:「惟孝敬父母可以解憂。」此話讓人感動。
五、善心
一個家庭,善心越多,越興旺。
曾子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一個人樂善好施、與人為善,即使福氣還沒到了,禍患也已經遠離。
善待父母,讓父母得以頤養天年,子孫自然有樣學樣,代代相傳。
善待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必然後繼有人,香火興旺。
善待配偶,夫妻和睦,家業自然越做越大。
善待他人,人緣會越來越好,為己開路,也為子孫開路。
善良的人,其影響是深遠的。
正如《周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這句話告訴我們:「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於子孫。」
你之所以現在能有點成就,那是祖宗積了德,到你這裡得到了回報。
你的子孫之所以能繼續發達,那必將是因為你現在擁有一顆「善心」。
結束語:
孫奇逢說:「家運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權,人不能操其權,而己自操之。」
家庭是否興旺,上天無法決定,別人也無法決定,只有你自己可以掌控。
作為家庭的一份子,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在以後的家庭生活中,笑容多一點,溝通多一點,勤儉多一點,孝慈多一點,善心多一點。
若能如此,家庭將越來越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