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不只是為了自己

2020-12-16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文|雲淡風輕(富書專欄作者)

這幾天重看《生活多美好》這部影片,內心仍被深深撼動。

相信很多人從來沒想過,自己活著,會創造出那麼多的價值,簡直太美妙。來看影片簡單回顧。

1946年,喬治·貝利出生在一個小鎮上。他的夢想是走出小鎮,做建築師和環遊世界,可命運偏偏不讓他如願以償。

在他即將離開小鎮去上大學時,父親突然離世。他不得不留下來繼續經營父親的信託公司,讓小鎮居民缺錢時得以周轉,能生活下去。

就這樣,他把上學的機會留給弟弟,計劃弟弟大學畢業後,讓他繼承家業,自己再去實現夢想。

可4年後,弟弟不但帶回新婚妻子,還有了一份好的職業。他不忍破壞弟弟的好前程,只好繼續留任。

期間,他和崇拜他的瑪麗結了婚,並有了幾個可愛的孩子。雖然一家人住在破舊的房子裡,但很快樂。

直到聖誕這天,他遭遇了在自己看來難以跨過的坎:叔父不慎將公司正要還給銀行的8000美元弄丟了。這意味著聖誕夜之前不歸還銀行,就會被判刑。

絕望的喬治.貝利無計可施,來到河邊,想投河自盡。

在跳河前的沒落之際,他自語道:「世界上沒有我,不會有什麼兩樣吧?」就在這時,天使出現了,答應滿足他跳河的願望。

於是,在天使的法力下,時光倒回1919年,他12歲的時候,弟弟不慎掉入冰河裡,他不顧危險跳了下去,把弟弟救起。

然後是年少的他,在高老闆藥店幫忙的情景:高老闆正在為一個小男孩配藥,這時他接到兒子死於流感的消息,情緒受到了巨大的影響,把藥錯配成了毒藥。

小小的他發現後,沒有把藥送出去,因此救下了小男孩。當然,還有很多很多他曾經做過的好事。

這時天使問他:「當你不存在時,會是什麼樣?弟弟會溺水而亡,更沒有後來他在一戰中當上飛行員,成功擊落15架敵機,挽救一船人生命的事實。」

「藥店的高老闆,也會因小男孩被毒死,而鋃鐺入獄。世間也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

當然,還有你的妻子瑪麗也沒有嫁給你,成了一個老姑娘,活得一點都不快樂。更可貴的是,你給了幾個孩子生命……」

他終於醒悟了,天使用心良苦提醒他:這一切的希望和美好,都是因為自己活著才產生了價值。

以後只要積極活著,就會創造出更多已知和無法預知的價值,這些和丟失的8000美元想比,簡直不值一提。

最後,小鎮上的居民都知道他遇上了麻煩,紛紛來捐款,幫他度過了難關。

沒有誰能活成一座孤島。無論遇上多難的事,只要大家伸出援手,互相幫助,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

這也是每個人在繼續創造著價值,一層一層,無窮盡。

只有自己好好活著,就會有無限可能發生。能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美好。

因為美好,更會激勵自己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一切才會是上升式的發展,而這些,都離不開愛與被愛的能力。

曾看過《島上書店》。

費克裡和妻子妮可在大學相識,為追求共同的文學夢想,兩人放棄了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來到一座小島上,開辦了唯一一家書店。

可是不遂人願。人到中年,妻子妮可遭遇車禍離世。至此,費克裡心灰意冷,再也無心經營書店。

他變得冷漠、孤僻,任由自己身心頹廢。餓了吃垃圾食品,渴了喝廉價紅酒。就連出版社銷售阿米莉婭向他力薦的好書,也冷言拒絕。他完全把自己困在悲痛裡。

可命運就是對他苛刻。在一次醉酒的夜裡,他收藏的最值錢的珍品《帖木兒》不翼而飛。可以說,這本書是他的命根子,準備賣掉後,給自己養老的。

沒了養老資本,他不得不打起精神,重新經營書店。畢竟自己要吃飯的。他還在每天晚上,堅持去跑步,因為沒什麼值錢的東西,有時連門都不鎖。

一天晚上,他跑步回來,被眼前一幕驚呆了。一個小女孩出現在店裡,還附有一張紙條:

「這是瑪雅,她兩歲零一個月大,她很聰明……我想讓她在一個有書本的地方長大……我很愛她,但是我無法再照顧她,我實在走投無路了。」

她不是無路可走,而是被自己製造的精神枷鎖綁架了。她放棄了愛的能力。

而這一點,費克裡就很明智。當他失去摯愛:妻子和《帖木兒》。他選擇了堅強面對,重新愛自己。

上天總是公平的。為他關閉一扇門,又為他打開了一扇窗。瑪雅的到來,給他枯燥的生活帶來了生機。

他原以為,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多一個孩子更會無能為力。可真正實施起來,並不是想像的那麼難,一切變得越來越順,儘管手忙腳亂。

心中充滿了希望,心態自然就好了,好事也接踵而來。他發現銷售圖書的阿米莉婭是個好女人。於是,勇敢去追求,並最終收穫了愛情。

想想,如果他沒有重新振作起來,就不會有後來這些美好的事情發生。他找回的不單單是幸福和快樂,更是愛的能力。

正如書中所言:「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艱難的那一年,將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

所以,人生無論遭遇多大的坎坷,只要選擇堅強面對,扛過去,這破敗的一年,也會鹹魚翻身迎來全新的發展。

人的一生,沒有誰能一直幸運下去,更沒有誰會一直陷在低谷裡。學會接受現實,勇敢搏擊,才不辜負來世上走一回。

可也有的人,不知珍惜生命,草草給自己的人生畫上糟糕的句號。

在電視劇《沒有秘密的你》中,研究生盧韜的悲劇,值得每個人深思。

他是農民工的兒子,父親常年在工地上打工,供他上大學念研究生。

可他的研究生學業並不順利,延期了一年。在焦慮中等到第二年,可導師還是不給畢業。可想而知,他內心的壓力該有多大。

這些還好說,哪怕導師把他當成廉價的勞動力,他都沒有怨言,最受不了的是言語上的侮辱「能力差,是個廢物」,讓他尊嚴掃地,幾近崩潰。

他多想早點畢業,參加工作,讓父親不再那麼累。

這些也許對富裕家庭的孩子來說,多讀一年兩年,無所謂。但對他來說,就是人生的大坎。

這個坎,就像大山一樣壓在身上。高壓下,他迷上了網絡女主播,還因為打賞,借債5萬多元。

最後,女主播覺得他有意騷擾,三個月沒回簡訊,他就像失去救命稻草一樣,沒了精神寄託,心灰意冷之際,走向了悲劇。理性分析,是錯誤的選擇,害了他。

假如他不選擇玩遊戲,而是找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做,就會是不一樣的結局。因為遊戲是逃避,只能麻痺一時,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你認為的過不去,恰恰是軟弱拖著自己向深淵走去,而事實上,這些障礙,都是命運對自己的考驗。闖過去,才是成長。

這讓我們看清一個道理,人在鬱悶或遇到坎坷時,選擇去做有意義的事,它會一點一點把陰霾削減,讓人心生溫暖的力量。

會想起父母、愛人、孩子、朋友,並願意為自己和這些親人重新上路,源源不斷去創造更多的價值。

尼採說:「一個人知道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我們都是普通人,沒有那麼多幻想,供我們消遣,負重前行倒是常常不請自來。

所以,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事,要懂得向外求援或去做有意義的事,別固執的把自己逼到死角,曲徑通幽也是一種智慧。

從喬治·貝利的身上讓我們看到一個真相:只有活著,才有翻盤的機會。而能翻盤,是因為先愛了別人,才會被別人愛。

人都是相互付出的,沒有誰能獨善其身,更沒有誰一生都不需要幫助,畢竟每個人的能力有限。

從這能窺出,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希望給親人和朋友創造更多的價值和機會。

作家汪曾祺曾說:「人總是要愛著什麼,活著才有意義。

生命珍貴。要時常警醒自己,遇到挫折是常態。選擇不逃避,堅強面對,努力尋求解決的辦法,也總有解決的辦法在等著你,好讓人繼續為社會創造價值。

人能打敗一切困難,皆因心中有愛與被愛的能力。因為有愛,才會有那麼多奇蹟發生。

愛,永遠都不會過時,世界因它才變得美麗。

作者簡介:雲淡風輕,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親子文實戰營學員,富小書的人,本文首發富小書(ID:fxsfrc),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人不僅僅為了自己而活著
    人不僅僅為了自己而活著心無羈絆就沒有了籬笆飛過了樓群走過了長街追求美好總是義無反顧蒼茫的心海澎湃著執著不知不覺化作了蝴蝶心無旁騖凝固了忘卻那蝴蝶只是在心中飛舞那夕陽才是嫣紅的花朵思想的同頻昭示許多神奇人不僅僅為了自己而活著信念堅定了去遠方的步履生命此刻是夕陽下的蝴蝶嫣紅溫柔的一朵太陽花
  • 活著,就是為了自己開心快樂,為了愛自己的人!
    人這輩子活著為了什麼?這問題不能問別人,而要問自己。別人不是你,他又怎麼可能回答你內心的真實想法?他又怎麼可能熟知深埋你腦海的暗自神傷?他又怎麼可能充任你的人生導師?他又怎麼可能恰好在你心顫的那個點上,若昭氏鼓琴般撥弄你的心弦?
  • 人活著一定不要都是為了自己,也不可能只為了自己
    人活著一定不要都是為了自己,也不可能只為了自己。要做好人,想要得到別人尊重,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修身、不斷做好事,需一生不懈的努力。我們要儘自己的努力,去創造更好的社會。出門行事,難免會被某些人排擠,或是被某些人歧視,甚至被某些人嫉妒,陷害,打壓;與人相處,難免會和某些人產生摩擦,或是弄得大家生氣,甚至不小心樹立仇敵。幸福不是你能左右多少人,而是多少人在你的左右!幸福不是在你成功時喝彩多熱烈,而是失意時有個聲音對你說:「朋友,加油!」幸福不是你聽過多少甜言蜜語,而是你傷心落淚時有人對你說:「沒事,有我在。」
  •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又為了什麼?
    一個人的出生,不能由自己決定;同理,一個人的死也不能由自己決定。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生存。活著只是為了生存,那是動物世界。人生在世,離不開家庭和社會。哪怕是孤兒也是如此。為了家庭我們要活著。父母生育和撫養了我們,我們要活著報答他們的生養之恩,使他們老有所依。
  •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說大很大的話題,說小也小的話題,為什麼活著,每個人又每個人的答案。那麼我為什麼活著?但這些都只是人活著的一個符號,一個信念,活著是活著的一種賜予。就像禮物一樣,只有你活著,才會慢慢得到。電影《肖申克救贖》安迪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生而為人,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但活著,就是生命本身的意義。正如餘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
  • 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熬不下去怎麼辦?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尤其是生活陷入低谷的人,常在孤獨難熬時,忍不住思考這個問題。活著,如此的艱難,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人在低谷時,會越來越孤獨,身邊的親人朋友越來越少,才會有時間來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其實,每個人的心中,幾乎都曾有這麼一個念頭。
  • 精闢走心的感悟句子,人活著不只為了自己,而活著,卻要活出自己
    一個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如果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能做多大點事。切斷了退路,你自然會想辦法尋找出路;掐斷了幻想,你才會埋頭苦幹。如果不逼自己,懶惰就會逐漸鏽蝕你的心,曾經的豪情萬丈也會灰飛煙滅。二 *作為80、90後的我們!就要懂的像狼一樣!有血性的活著!我們需要的不緊緊是拼爹!更多的是我們要去努力!
  • 人生感悟:人活著,為了什麼?
    生活實苦,人生本累,既然如此,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呢?難道是為了吃苦受累,如果真是這樣,你願意這樣活嗎?我是不願意的。我認為,人活著,要能吃苦受累,要從吃苦受累中成長,變得強大,優秀,出色,活出一個更好的自己,過上美好的生活,擁抱精彩的人生。
  • 餘華《活著》:人為什麼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
    《活著》是餘華的中篇小說,並且本書獲得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多種獎項,本書主要講述了福貴這個人的一生,"我"去民間收集民謠時,偶遇了一個垂危的老人——福貴,由福貴講述了他的一生,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
  • 只是為了活著:深圳三和大神,一群社會底層的辛酸人
    沒有夢想,只為了今日的下一餐做打算,這就是三和大神的生活 社會千奇百態,調侃不要見外! 我是平凡的執筆人——醬哥 三和大神是社會底層人員生活的無奈縮影,日本NHK電視臺拍攝播放的名為《三和人才市場,中國日結1500日元的年輕人們》紀錄片火了。該紀錄片拍攝是的在中國深圳打工者的生活。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活著,在中國的語言裡代表著對命運的不屈和吶喊,是一種力量,一種希望,一種信仰。作為平凡而普通的我們,平凡也意味著生命中的某種缺憾和不完美。餘華:人們不願接受苦難,但《活著》中福貴生存的意義,就是每個人「活著」的意義在《活著》這本書中講述了福貴因為染上賭博把家產都輸光,人到了中年也遭遇了很多的不幸,家人的一個個離開,最後只剩下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 唯美文字:人活著一定不要都是為了自己,也不可能只為了自己。
    一、路在腳下,自己走,事在身上,自己擔,沒有誰能成為永遠的支柱,有人幫,是幸運,沒人幫,是考驗,坎坷跨過去,就是強者,苦難熬過去,就是贏家。
  •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讓你恍然大悟……
    我想,很多人在心底都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人為什麼要活著?」我想,很多人在心底都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為了金錢、為了地位、為了名聲,或是為了家庭、為了親人、為了孩子。每個人都會為各種各樣的目的而活,但如果這一切都不存在呢?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
  • 《活著》: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餘華在《活著》中彰顯其獨特力量!
    #每日讀書#《活著》題記: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先生的《活著》可以用題記來概括其主旨思想,《活著》講述了福貴與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與此同時,書還講述了一個人是如何承受巨大的苦難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
  • 不良人3:黑白無常使盡心機成為高手,最終原因只是為了能活著!
    國產動漫近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國產動漫分為很多類型,最近備受關注的有《畫江湖》一系列和《全職法師》、《妖神紀》、《西行紀》等,其中被廣大網友推崇的是《畫江湖》系列中的《不良人》系列,第三季正在火熱更新,前兩季一直被黑到底,給網友留下不好印象的黑白無常在第三季帶給大家不一樣的反轉
  •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網友:是為自己活,不是為了跟別人比較
    家人苦口婆心百般阻撓,甚至還撂下的狠話,很多朋友也表示不理解。但是他態度堅決,與其每天重複同樣的事情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還不如去年輕做點自己喜歡的。辭職後他開了一家淘寶店。剛開始他做比較辛苦,但做的有聲有色。業餘時間學習了攝影,本來以為他只是玩票的,誰知道他學的特別好?風格自成一派,後來竟有人約拍婚紗照。
  • 人活著,到底為了啥?(大實話!)
    人活著,到底為了啥?(大實話!) 為了一套房,每天不停忙, 買完房子,錢沒了, 還完房貸,人老了, 住不了多久,卻累一生,
  • 莊子活著不為名利,他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但莊子的「無為」學說與老子的「無為」學說有很大的不同,老子強調「積極無為」,主張為而不恃,要求以退為進、以曲求全、以柔克剛。莊子則傾向「消極無為」,荀子曾批評:「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點出了莊子學說的缺憾。但這些都是由各自的人生觀決定的。從莊子的學說中,看到更多的是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他生不為仕,隨性自然,認為個體的人高於社會的人。
  • 深刻解讀餘華《活著》,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那個為了省鞋不給家裡人增添負擔,天天心心念念家裡的羊要吃草,一天兩次,光著腳來回跑五十裡路,自己瘦的電桿一樣吃不飽飯的有慶,最後卻是死於獻血。這個異常懂事的孩子,當時還天真樂呵呵衝到前面一遍遍問,「老師我錯了,到我了麼?」即使後來抽血抽到臉色蒼白,也是挺到挺不下去嘴唇青了才說了句頭暈。
  • 要像富貴一樣努力的活著,為了我們的家人朋友,更是為了我們自己
    第一次讀《活著》這本書是大一的時候,那時候並不是知道這本書很出名,更是不知道餘華這個人。只是單純的被這本書的名字吸引,很好奇這是一本怎樣的書。於是就去讀了。《活著》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本書的前半段,前半段講的是富二代富貴整天什么正式不幹每天就知道吃喝嫖賭,他爹半輩子的積蓄都被他賭博輸得精光,讓胖妓女背著他在大街上晃悠,看到自己的老丈人還高高興興的打招呼。從前邊看感覺富貴就是個五毒俱全的社會渣子。每天做著荒唐的事,而全書的後半段家破人亡,每一個親人都在他人生的各個階段,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離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