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海底發現「生命禁區」,沒有一絲氧氣,珊瑚變成白色!

2020-12-22 科技爆發點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生命禁區」,沒有一絲氧氣,珊瑚變成白色!

如果要問氧是什麼東西,有人說這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上的一種元素,有人說氧是人體活動必不可少的元素,地球上的任何生命體離開了氧氣都無法正常的生存下去。在地球的任意一個角落當中,都多多少少有氧氣的存在,但是氧氣含量的不同也決定著生物的發育和生存,不管是動物植物還是人類,只要長時間離開氧氣,都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在我們所生存的地球上,氧氣的含量並非是一成不變的,科學家認為在人類出現之前,遠古時期地球上體型龐大的生物和昆蟲,出現的原因就是因為氧氣含量過多,其實除了這些昆蟲之外,地球上的很多生物,都會對於氧氣產生應激反應,如果地球上的氧氣含量突然增多,將會引起生命體的氧中毒。

氧氣含量過多會發生什麼?

如果人類吸入了過多的氧氣,會感覺到頭暈噁心,就像是二氧化碳中毒一樣,最後變成窒息而亡。如果人類能和史前生物一樣,適應了地球上的富氧環境,那麼人類的壽命將會大大縮短,因為人體內的細胞決定著人類的衰老速度,由於氧氣含量的增多,身體內的細胞將會快速的老化,人類的壽命也會大打折扣。

地球上的不同區域,氧氣的含量也是各不相同的,海拔越高的地方,氧氣也就會越為稀薄,就比如高原地區,第1次到達高原地區的人,很有可能適應不了這種缺氧的環境,需要背著氧氣瓶。在陸地上氧氣無處不在,但是在海洋當中氧氣的含量是非常少的。就像是人類進入了海洋之後是直接無法呼吸的,尤其是深海領域當中,越往下壓力會越大,氧氣會越少,人類的身體是根本無法承受的,同時氧氣又是不溶於水的,在一升水當中,僅僅只有30毫升的氧氣可以與其相融。生活在海洋當中的生物,早就已經適應了海洋環境。

科學家發現海底「生命禁區」

然而科學家在荷姆茲海峽的阿曼灣卻發現了生命的禁區,在這裡是一片沒有氧氣的區域,沒有任何的氧氣含量,在這片區域除了一些厭氧的微生物之外,找不到任何生命的痕跡。由於環境的變化珊瑚無法適應,已經變成了灰白色,整片區域大約有一平方千米左右的區域,科學家並未發現任何魚類的身影,科學家認為之所以海洋當中會出現這樣的區域,和人類活動脫不了干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無氧區域,和全球變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溫度升高之後會導致大量的藻類植物在海洋當中繁殖,當藻類植物過多之後,就會出現氧氣被稀釋的環境,而藻類植物就會通過呼吸作用釋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海洋的溫度會進一步升高,就形成了一個死循環。和人類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對於科學家發現的這一片無氧區域,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威脅珊瑚海藻共生關係
    珊瑚的存活離不開氧氣及碳水化合物,而它藉助與單細胞海藻的共生,二者各取所需,相互提供食物。這個奇特的安排是自然界最精美也最複雜的合作,但現在,面對氣候變化,兩種生物間的共生關係正面臨著嚴重挑戰。
  • 全球變暖對珊瑚與單細胞海藻的共生關係形成威脅
    發表評論   珊瑚的存活離不開氧氣及碳水化合物這個問題促使全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家正努力研究和破解珊瑚與單細胞藻類之間的共生關係。   科學家說,這是一個難以置信的複雜關係,在這當中,單細胞藻類附著在珊瑚上,不僅獲得了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而且消耗了珊瑚排洩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同時,單細胞藻類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生產出氧氣和碳水化合物,而珊瑚則以單細胞海藻釋放出的氧氣和碳水化合物作為糧食。
  • 地球沒有氧氣,生物如何存活?科學家帶你揭秘!
    生命從何而來,生命力有多強大,所有的問題答案都會超出人類的認知,同樣生活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需要氧氣才能存活,但是魚類在氧氣稀缺的情況下卻能在水中存活,但是人類卻不能,魚類不能在陸地上生活,這是為什麼?在早期的地球上沒有氧氣,生物是如何存活的?科學家帶你揭秘!
  • 氧氣是慢性毒藥?科學家發現,氧氣居然是人類衰老的罪魁禍首!
    導讀:有科學家做過實驗,人類吃飯可以活30天左右,不喝水可以活7天左右,但如果讓一個人幾分鐘不呼吸,全世界沒有多少人能做到,由此可見呼吸的重要性!然而,有科學家發現,人類呼吸的氧氣居然是慢性毒藥,是人類衰老的罪魁禍首!這是怎麼回事呢?
  • 溫州一團夥瘋狂盜採紅珊瑚 毀滅性破壞海底生態
    紅珊瑚色澤精美,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被看作是吉祥、尊貴的象徵,是與珍珠、瑪瑙比肩的珍寶。由於非法捕撈、環境汙染等緣故,近年來紅珊瑚數量銳減,因而更加珍貴。目前在國際上,頂級紅珊瑚每克價值幾萬元,普通的紅珊瑚也要幾百元一克,價格超過黃金。但因其高昂的市價,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進行盜採。
  • 科學家發現海洋新物種:全透明水母 在海底最深處
    2020年12月2日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處理一段水下視頻時,意外發現了一種新的梳狀水母物種。這是一個全新的物種,當時是在海底的最深處。NOAA團隊將這種半透明的動物命名為Duobrachium sparksae。這是一種櫛水母,俗稱梳狀水母。
  • 11000米的海底究竟有多恐怖?
    正是因為海底11000米處的環境異常惡劣,因此有人將這裡稱之為「第四極」,其他三極分別是:北極、南極、珠穆朗瑪峰。馬裡亞納海溝有生物生存嗎?馬裡亞納海溝可謂是地球最為惡劣的環境之一,然而有一種生物,卻能夠適應這裡惡劣的環境,這種魚渾身白色,眼睛小,沒有魚鱗。
  • 孤芳不自賞——獨居深海的金柳珊瑚
    這裡沒有近海岸地區適宜的光照、溫度極低、食物匱乏、壓強超大。對人類而言,這裡是生命的禁區。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或許,是我們小看了生命的力量。這裡不僅有生命的存在,還有著像綻放的花朵一樣美麗的生命。
  • 海底微生物重新定義了生命的能量極限,打破了科學家對生命的認知
    但是到底需要多少的能量來維持生命的運轉呢?海底下棲息在沉積物中的微生物正在展現一些令人驚訝的答案。這些生物不僅挑戰了科學家們對生命能量需求的認識,而且還為定義生命以及我們可能在哪裡找到生命提供了新的方法。在8月的《科學進展》雜誌上,研究人員展示了海底下神秘的生物圈迄今為止最完整的畫面。
  • 海底10000米有多恐怖?有經驗的潛水員也會感到害怕
    海洋,是最初的生命誕生之地,科學家認為37.7億年到43億年前在海底的熱泉周圍出現了最早的生命形態——細菌,直到今天在深海中,也只有巖漿出現的熱泉周圍存在著生命群落,深海的其他地方都是生命的禁區。那麼在一萬米的深海下究竟存在著什麼呢?
  • 生命真的起源於海底?又有了新證據!
    然而,在一篇近期發表於《自然-生態與進化》雜誌上的論文中,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指出,在過去研究中用來重建這些細胞膜的分子組合併不能真實反映當時海底可能存在的成分。他們發現,如果成分正確,深海熱泉口的環境實際上對形成細胞膜來說是必要的。
  • 海底生長一個柔軟球狀物,有如剝皮龍眼,科學家對它有吃驚發現
    趣味探索訊 毋庸置疑,佔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一個「紛繁蕪雜」的世界,有著比陸地世界還豐富得多的生命。如果有機會能夠深入這個世界,你會發現各種模樣、各種形式的生命體,最近一個生長在海底珊瑚瓦礫中的柔軟球狀物體引起專家注意,看起來像一個剝了皮的龍眼,然而科學家卻有了吃驚發現。
  • 亞馬遜雨林,被稱作「生命的禁區」,它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亞馬遜雨林,被稱作「生命的禁區」,它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在我們的印象中,熱帶雨林是神秘且恐怖的。在熱帶雨林裡面,至少存在著上百萬種的植物和動物。當人們看到衛星圖上亞馬遜雨林一片綠色的狀態時,會認為它可以為人類排放出更多的氧氣,從而淨化地球的環境。然而科學家們卻表示亞馬遜雨林每年的產氧量,其實也只能僅供它自身而已,無法為我們提供多餘的氧氣,其內部更是暗藏危機的。
  • 科學家解開珊瑚變色之謎 天然的保護機制助藻類恢復
    【CNMO新聞】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珊瑚褪色現象,跟蹤大小珊瑚礁系統受到的破壞並監測其恢復情況,他們發現有時遭受破壞的珊瑚不會像通常那樣褪變成白色,而是看起來像是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據外媒BGR消息,科學家解開了為什麼某些珊瑚在褪色後的顏色仍然是五顏六色的秘密。
  • 三亞「珊瑚爸爸」陳宏海底種珊瑚30年 數次歷險曾經差點沒命
    「珊瑚爸爸」 30年的執著  守護海底的那片五彩斑斕  陳宏  冬日的三亞依舊溫暖,陽光鋪滿鳳凰島周邊的海面,波光粼粼。陳宏穿上笨重的潛水衣,頭向下一沉,整個人漸漸潛入海底。  「這裡的珊瑚已經長成一片了。」
  • 科學家深入8152米海底,發現了一種神秘的魚!
    各國的科學家曾統計出,深海蘊藏的能源足夠人類再生存幾億年,不得不說深海的密碼過於龐大,人類還需一點一點的發現,顯然神秘的海底世界不斷地吸引著人類的好奇心,現階段人類已知的海底最深處是深達11034米的馬裡亞納海溝,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出許多,令人們不禁感嘆,如此遙遠的海底世界究竟是怎樣的?那裡會有生物嗎?大海究竟有多深,人類在深海中都發現了什麼?
  • 木衛二上發現氧氣!NASA聲稱:上面或有外星生命存在
    前言:木衛二上發現氧氣!NASA聲稱:上面或有外星生命存在到底是什麼魔力推動科學的發展?無疑就是人類求知能力。正是因為這些好奇心,和大膽的幻想,才推動了人類,對各種事務的深入研究,去找到它們的奇妙之處。
  • 「大洋第一潛」海底有奇遇:發現至少8種新海綿
    這位海洋生物學家和駕駛員傅文韜、葉聰一起,親眼見證了一個充滿生機的海底世界,並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的海底「奇遇」。發現至少8種新海綿王春生介紹說,兩個半小時的下潛過程特別靜,窗外是一片黑暗的世界。2000米深度海區淺發光生物較多,它們星星點點地從窗外划過,3000米以下就越來越稀少了。
  • 地球上並沒有生命,那第一個生命是怎麼誕生的?
    然而如果地球上根本沒有生命,豈不是意味著現如今所有的生物壓根就不會出現?其實,進化論只適用於解釋生命是怎麼演化的,而不能解釋生命起源的問題。關於生命起源,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新的證據。然而在水深200米之下,這裡的海洋終日得不到陽光的照射,只能依靠海洋上層的漂浮物生存,所以深海的魚類相對於淺海而言數量較少,在某些地方的海底,幾乎屬於生命的禁區。然而阿爾文號卻在2500米深的海底,發現這裡居然生活著密密麻麻的生物,再進一步觀測發現,這裡竟然有著許多不斷向外噴發熱量的海底煙囪。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了倒置的湖泊和瀑布
    科學家在加利福尼亞灣的深處發現了一個新奇的海洋生物的仙境。 最近,來自美國和墨西哥的科學家探索了這別具一格的生態系統。他們的探險主要集中在巴哈半島附近的佩斯卡德羅盆地一個此前未知的熱液噴口區,該地區的海底火山活動加熱了海水。 在這裡,研究小組在海底找到了「湧出高溫流體」和儲藏著冒著熱氣的沉積物的洞穴,洞穴裡還有橙色的油和臭雞蛋味兒硫化物。研究人員還拍攝到了倒置的湖泊和瀑布,這些湖泊和瀑布是因為高溫的流體從噴口流出並在水下洞穴的下方匯集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