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初,百度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攜程、中國天氣網、百度百科發布《2019年國慶假期出行預測報告》,重慶已上榜十大熱門旅遊城市。之前攜程大數據還顯示,在今年暑期十大夜遊人氣城市排名中,重慶排名全國第二,僅次於上海。
重慶成為熱門旅遊城市的背後,可以說主城快速發展的立體交通網功不可沒。對到主城的遊客來說,有兩個必「打卡點」:長江索道、軌道交通二號線李子壩站。
這兩個打卡點也是新中國成立後,重慶城市交通從「零」起步到多元化發展的寫照。
來自重慶交通開投集團的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之初,主城只有11輛國營公交車,截至當前,主城運營公交線路654條、公交車8700餘輛。城市軌道交通從藍圖到通途,建成運營313公裡、在建208公裡,加上索道、皇冠大扶梯等特色交通工具,城市公共運輸日均客運量約800萬乘次。
城市公共運輸實現多元融合發展
公交車車型越來越高大上
解放前,有句民謠描寫主城汽車客運落後狀況:一去二三裡,拋錨四五回,修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80多歲的市民劉大偉回憶稱,上世紀50年代初,當時主城只有11輛國營公交車。主城區只有一條線路,即從曾家巖到小什字,後來延伸到朝天門。郊區的線路只有兩條,一條從七星崗到小龍坎,一條從七星崗到北碚。
當時的公交車設施非常簡陋,沒有專門座位,就是在邊窗下安裝了兩條木板。儘管票價從一分到一角不等,但對普通百姓來說,那是「奢侈品」,不捨得坐,出行基本靠步行或坐過江輪渡。
重慶交通開投集團稱,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至今,重慶公交車型幾乎每十年「換裝」一次,公交車越來越「高大上」,市民出行也越來越安全、舒適。
如今,主城觀光公交巴士新能源公交車,不僅可以充電、有WiFi,還可掃碼乘車。
同時,主城交通也出現多元化發展,主城各區間的時空距離不斷被刷新。
1987年,長江索道建成投入運營。
1996年,兩路口皇冠自動大扶梯建成,為亞洲第二長的一級提升坡地大扶梯。
……
2005年,我國首條跨座式單軌、西部第一條軌道線路——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開通試運營,從此不塞車、不賴站、準點運行的軌道列車,成為重慶市民出行首選。
截至目前,主城區公交優先道突破100公裡,公交線路數和車輛數分別達到654條、8700輛。主城已開通運營8條軌道線,覆蓋主城九區,運營裡程位居西部第一。軌道交通3號線更是全球運營裡程最長的跨座式單軌路線。
解決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問題
無縫換乘、掃碼出行更便捷
2009年,為適應城市化發展進程、加快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緩解城市擁堵,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應運而生,開啟了城市交通一體化發展的序幕。
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成立以來,加快推進了各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加大社區巴士投放力度,優化公交線路,積極建設樞紐站和公交場站建設,方便了乘客換乘。
「沙坪垻火車站已經實現了各種交通工具的無縫換乘,現在坐公共運輸出行比開車還方便。」市民李麗稱,以前沙坪垻就是一個「大堵點」,坐車必堵,現在好了,有了軌道交通和高鐵,換乘非常方便。乘客下了高鐵,就可換乘軌道交通1號線和環線,站內還可換乘公交車、計程車等。
截至目前,主城區公交軌道接駁線路達398條,500米公共運輸站點覆蓋率達95.6%;公交樞紐站場24座、公交首末站53個、港灣站3500餘個。
為方便市民出行,我市實行了公交、軌道票制改革,市民持一張卡就可乘坐公交、軌道、索道等,實現「一卡」通行和「一小時免費換乘」。不僅如此,目前主城所有公交車、軌道線路都實現了行動支付,掃碼乘車。
今年1月,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8年《公共服務藍皮書》中,重慶公共運輸滿意度入圍全國前十,位列全國第八。
加快「三鐵融合」
構建更加完善的城市交通一體化格局
交通建設事關經濟社會發展,事關老百姓出行,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和有力支撐。
目前,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正按照市委、市政府各項工作要求,認真貫徹「軌道先行、公交優先」理念,並積極構建「三鐵融合」的城市公共運輸一體化格局。
根據規劃,我市將提速軌道建設,2019-2022年,我市將開工建設軌道交通372公裡,到2022年實現營運裡程「850+」目標。
持續推進公交優先戰略,全面提升軌道交通運能,持續優化公交和軌道的換乘接駁。到2020年,主城區中心城區500米站點覆蓋率達100%,新增和優化公交線路200條以上,社區巴士線路達到200條,公裡優先道達到210公裡,公交便捷度、舒適度,市民滿意度、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努力構建便捷出行的軌道交通網絡,實現與機場、高鐵、市域鐵路等無縫銜接、高效換乘。
同時,重慶交通開投集團將積極運用大數據智能化手段,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提升交通運營效率,努力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有效解決行車難等問題,不斷滿足市民高效綠色出行的需要。
(楊永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