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很多人一聽到這個詞語,在腦海中就會瞬間聯想到一個可怕的疾病——肝癌。的確甲胎蛋白確實是診斷肝癌的一種常用指標,但是兩者並無直接的聯繫,除肝癌外還有諸多的疾病都會導致甲胎蛋白升高或異常。
所以說,當發現甲胎蛋白升高時,不要立馬「自己診斷」為肝癌,還要考慮到很多原因。因為很多人只是聽說過這個名詞,並不十分了解,那麼接下來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甲胎蛋白是什麼。
甲胎蛋白,顧名思義,是一種人體內的蛋白,主要由胎兒肝細胞等細胞合成、分泌,它和我們熟知的白蛋白屬於蛋白家族,並且作用也極其類似,都具有轉運生長物質、調節細胞生長、調節免疫等功能。
可以這樣認為,甲胎蛋白在新生兒早期發揮功能,待新生兒到2-3月後,這種功能便由白蛋白取代。
近年來發現甲胎蛋白與諸多腫瘤性疾病息息相關,在腫瘤細胞的誘導下,可在血液中呈現高濃度表現,因此作為許多腫瘤疾病的陽性檢測指標。
那麼,除了肝癌之外,還有哪些情況可以見到甲胎蛋白升高呢?
一、妊娠婦女
研究發現,在妊娠婦女和一些新生兒中,都會一過性的出現甲胎蛋白升高,究其原因,是因為甲胎蛋白在新生兒時期屬於正常生理蛋白,在新生兒的成長發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是胚胎早期發育中主要的蛋白質,因此在妊娠期和新生兒時,都能見到甲胎蛋白升高,但是這種升高的特點是一過性、峰值不高,就是說升高的時間短,並且升高的指標不會特別高。
二、病毒性肝炎
在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尤其是B肝患者中,也會發現甲胎蛋白升高,但是和肝癌所致甲胎蛋白升高有著明顯不同。
肝炎所致的甲胎蛋白升高一般呈輕中度,數值在50至300ug/L,並且持續時間短、幅度低,不會持續增長,在經過正規、足療程的抗病毒、保肝護肝治療之後,甲胎蛋白的指標也會迅速恢復至正常。
三、生殖細胞腫瘤以及胃腸道腫瘤
甲胎蛋白不僅見於肝癌,更見於一些生殖細胞腫瘤、胃腸道腫瘤中,尤其是胰腺癌等疾病,所以在發現甲胎蛋白升高之後,還要結合自身症狀,有無腹脹、腹瀉、胃痛等胃腸道表現。
如果還伴隨有這些症狀,還要完善腹部CT、核磁共振等檢查,尋找原發病灶,採取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必要時行手術切除治療,在經過正規的治療之後,甲胎蛋白也會恢復至正常。
甲胎蛋白升高,在臨床當中比較常見,除了要考慮到肝癌的可能性之外,還要根據患者的自身表現,完善相關檢查,尋找原發病灶來進行治療。
甲胎蛋白升高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發現升高之後,自己胡思亂想,盲目猜測自己就是肝癌等疾病,還沒有開始治療,自己的信心便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