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晚,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季跳蚤市場上,3名女學生站在自己的攤位前。臨近畢業,不少大學生將自己閒置的服飾、書籍和生活用品運到校園廣場上販賣,許多校內師生和周邊居民前來「淘寶」。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孔斯琪/攝
6月18日,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季跳蚤市場上,來自杭州的設計師王濱謝在她的手工首飾攤前。今年她兩次參加大學的畢業跳蚤市場,她說,這裡的銷售額可能比不上其他市集,但能感受久違的校園時光。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曲俊燕/攝
6月22日,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季跳蚤市場上,一名學生整理攤位上的二手衣服。為了舉辦跳蚤市場,校園裡搭起了大量紅色的遮陽棚。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孔斯琪/攝
6月28日,北京師範大學一宿舍樓前,一名畢業生家長來幫孩子搬離宿舍,他身後的紙箱裡裝著畢業生們要寄往全國各地的行李。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曲俊燕/攝
6月19日晚,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畢業生鍾鈺煒(左一)與朋友在跳蚤市場上擺攤,身後的壁畫描繪了央美百年歷史。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孔斯琪/攝
中國科學院大學2019年度畢業典禮上,碩士研究生劉小瓊帶著陪伴自己3年的兔子玩偶。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陳劍/攝
北京師範大學校園內,離校畢業生的物品。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曲俊燕/攝
中國人民大學一棟宿舍樓裡,畢業生的一箱書。大部分書籍被低價處理或轉贈,最終被留下的不多。宋欣然/攝
北京師範大學一宿舍樓內,文學院離校畢業生的課本、列印的畢業論文、求職簡歷等物品。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曲俊燕/攝
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典禮結束後,畢業生退宿後的學生公寓牆上,兩個同屋女孩留下了一張合照,她們畢業後分別留京和回鄉就業。朱羽弘/攝
北京師範大學一宿舍樓內的植物,花盆上寫著「Watch, not touch」(可看,別摸)。因攜帶不便,畢業生離校時一般不會帶走植物。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曲俊燕/攝
7月6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身著學位服的碩士研究生劉小瓊帶上了一隻和她同款裝束的毛絨玩偶兔。這是她剛上研究生時買的,在宿舍裡陪伴了自己3年。多年校園生活告一段落時,決定大量行李的去留是許多學生的煩惱。毛絨玩具因為佔空間,通常出現在一些高校畢業季期間舉行的跳蚤市場上,和書籍、衣物、化妝品等物件一起,傳遞著帶不走的校園記憶。
晚上快9點,中央美術學院的碩士畢業生鍾鈺煒還坐在校園一角的路燈下,和朋友一起守著自己在學校跳蚤市場上的小小攤位。讀研這幾年,她「玩兒著」學過雅思,也想過考公務員,最後拿下了教師資格證。這些經歷體現在了她出售的物品上:賣得最好的就是國考、雅思等考試用書。畢業後,她進入了北京的一家事業單位,打算從四環外的校園搬到二環邊的單位附近租房。早年買的暢銷小說這次只賣出去一本,其餘的她捨不得扔,準備搬到出租屋裡,說不定今後還會讀。
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季的跳蚤市場原定進行兩天,但第一天結束時,許多學生就已經賣出了大部分「庫存」。除了校內師生,來參加孩子畢業典禮的父母、校園周邊的居民也參與了進來。數學專業的畢業生小原像大多數女學生一樣,主要賣自己的閒置衣物和化妝品,不考慮盈虧,只為減少離校行李。幾百元正價買回的名牌口紅她只賣幾十元,如願將閒置物品縮減到一個小號整理箱的量級。
中國人民大學清空畢業生宿舍的最後一天,宿舍樓道裡堆滿了行李箱、紙箱和衣服。佔空間的低價生活用品被畢業生在聊天群內低價出售,或贈送給低年級學生,更多的被直接扔進垃圾桶。畢業生們決定帶走的書不多,過時的教材、教輔資料被二手書販以一本三四元的價格回購,整理後將被再次出售,其他大量紙質資料以1.2元每公斤的價格被當作廢紙回收。
即使經過了清理,畢業生們打包準備帶走的行李依然數量可觀,有些重量達到50公斤,由快遞公司根據距離以1.5元到3.5元每斤的價格郵寄回家。
離畢業典禮還有好幾天,26歲的中國傳媒大學留學生張荔瀅就穿上了學士服,招呼幾名同學在校園裡合影留念。畢業後,她將告別生活了4年的中國,回到馬來西亞當自由攝影師。離開前,同學們互相調侃著,大學畢業後,能帶走的只有魚尾紋,帶不走失去的頭髮和青春,她卻感嘆,帶不走在這裡交到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