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室內植物養不好,除了是由於澆水不當,導致黃葉和爛根等問題,其實還有一個不良因素會影響植物,並不是溫度或光照,而是室內的空氣溼度。
養護耐陰的觀葉植物時,包括常見的幸福樹、金錢樹、綠蘿、常青藤、觀賞竹芋、觀賞椒草等植物,都需要維持較高的空氣溼度,如果室內相對溼度常年低於40%以上,這些植物的葉片就容易乾枯發黃,葉片尖端首先就會幹枯,嚴重的時候,整個植株的狀態都會變差。
上面是金邊吊蘭和土壤溼度測量儀
室內空氣過度乾燥也容易滋生蟲害的,在空氣溼度較低,加上通風不佳,就容易感染紅蜘蛛,紅蜘蛛會隱藏在葉子的背面,它是屬於蟎蟲的一種,會吸取植物的汁液,導致葉子上有一些紅色的斑點,慢慢棵植株的葉片就會幹枯發皺,如果沒有及時清除蟲害,整個植株就會萎蔫。
為了避免感染蟲害,讓植物長得更加健康,一定要給室內植物提供較高的環境溼度(55%~65%),特別是在常年開空調或開暖氣的房間裡,無論是夏季還是冬季都要注意了。
一、增加盆栽植物溼度的9種實用方法
增加室內的空氣溼度有很多方法,想要提高植物生長的相對溼度,就有幾種不同的措施,看看哪一種適合你。
1.將室內植物擺放在一起
這一點其實就是利用「森林效應」,就是將觀葉植物盆栽擺放在一起,偶爾給它們噴霧狀水,這些植物聚集在一起,就可以維持一定的空氣溼度,避免水分損耗,讓高溼度維持更長的時間。
植物都是經過蒸騰作用損耗水分的,這些植物會打開氣孔,揮發水分。這些從氣孔排出來的水分會進入附近的空氣中,從而增加局部的溼度,將各種植物擺放在一起就能增強蒸騰作用,也就能提高空氣溼度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過一片森林的時候,就會明顯感覺到空氣溼度較高,就是因為附近的植物在進行蒸騰作用,這是增加溼度的好方法。但這方法也有缺點,因為很多人的家裡都沒有養那麼多植物,這方法也就行不通了。如果其中有感染病蟲害的植物,還容易互相傳染。
2.噴灑霧狀水
這是很多人增加室內環境溼度的一種有效方法。只需要準備一些壓力噴水壺就可以了,就可以噴出一些霧狀水,裝滿清水噴灑在植物的周圍,如果在通風較好的情況下,甚至可以直接噴灑在植物的葉片上。
這些水汽噴灑在周圍,就可以直接增加環境溼度,有些水分會降落到葉子表面和植物的周圍,這些水分緩慢蒸發,就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增加周圍環境溼度。
噴霧狀水可以快速增加環境溼度,但只能維持幾個小時,也就需要經常給植物噴霧狀水,才能維持一定的空氣溼度。有很多水分,還會殘留在葉子上,從而增加感染真菌病害的風險。
給室內植物噴霧狀水的時候,儘量噴灑在植物的周圍,而不是噴灑在葉片上,噴霧狀水的時間最好是在白天,夜晚的時候要讓葉片維持乾燥的狀態,這樣可以減少感染真菌病害的風險。
一些葉片有絨毛的植物,就不能噴霧狀水包括常見的多肉植物、非洲紫羅蘭和大巖桐等。
3.使用加溼器
使用加溼器增加室內溼度是最簡單便捷的,可以直接買了一些電動的加溼器,它們的體型很小,可以長期維持室內溼度。
加溼器使用的方法也很簡單,它們可以增加室內的相對溼度,避免空氣乾燥,也能讓我們的皮膚和頭髮更舒服,加溼器裡要注意添加純淨水,而不是自來水。
4.植物擺放在溼度較高的位置
我們還可以將室內的盆栽植物擺放在相對溼度較高的位置,包括浴室或水池的旁邊。甚至可以在室內植物的旁邊擺幾盆清水,這樣都可以增加環境溼度。在浴室裡可以,如果有明亮的光線或有適當散射光,就可以擺放各種植物。
就比如,室內常見的蝴蝶蘭、姬鳳梨、觀賞鳳梨、觀賞蕨類植物、白掌、觀賞椒草、觀賞竹芋等植物,這些盆栽植物都很適合養在浴室裡,但要避免環境過度陰暗。
5.使用託盆和鵝卵石
上面是袖珍椰子
這種是我認為最經濟實用、可操作性最強的增加室內溼度的方法,直接準備一些託盆和鵝卵石就可以操作了,可以在託盆上擺滿鵝卵石,之後再裝入適當的清水,水位不要超過鵝卵石頂部,接著就可以將盆栽植物擺放在鵝卵石上面。
上面是金脈爵床
託盆的大小大概是花盆底部直徑的兩倍左右,可以選擇一個大一點的託盆或可以用其它的淺盆來代替,裝滿鵝卵石後再添加清水,水位一般就是三釐米左右,確保清水不會過早揮發完。
在鵝卵石上的盆栽植物一定要放穩,不要讓盆底浸泡在水中,否則會導致盆土一直在吸收水分,就容易引起爛根。
上面是觀賞竹芋
託盆裡的清水會緩慢地蒸發,就能增加局部的空氣溼度,但不會影響家裡其他地方的溼度,也就可以避免室內溼度過高,滋生黴菌等。
但是在託盆裡長期有積水,有可能會滋生蚊子(要避免蚊子的幼蟲在水中產卵),所以要定期換水,避免真菌和害蟲的滋生。
6.定期清潔植物
上面是龜背竹
這個是比較關鍵的,每隔兩周以上,就可以對植物的葉片進行一次清潔,保持葉面潔淨,避免葉片上有灰塵,也能增加植物的蒸騰作用,保持一定的空氣溼度。
7.用玻璃瓶養植物
有一類對空氣溼度要求特別高的植物,就可以布置在玻璃花盆裡,這類植物可以養在微型的植物微景觀裡,在玻璃花盆裡就可以維持較高的空氣溼度,這類植物景觀盆有的是完全封閉式的,有的則是半開口式的,裡面的空氣溼度都是比較高的,因為水蒸氣會在裡面循環。
有很多植物適合布置在玻璃容器裡,包括常見的冷水花、苔蘚、紐扣蕨、空氣鳳梨、網紋草和姬鳳梨等植物。
8.和晾曬的衣服放一起
當然並不是直接將盆栽植物擺放在晾曬的衣服下面,否則這些衣服滴下來的水會滴到盆土中,對植物的生長是不利的。
將盆栽植物擺放在晾曬的衣服旁邊,衣服在晾曬的過程中,水分會揮發,周圍產生的水蒸氣就可以給植物增加溼度的。
9.用塑料膜蓋起來
在扦插植物的時候,或給植物短暫保溼的時候,就可以用到這種方法。
上面是長壽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網購的觀賞植物,特別是觀葉類的,都會用一個塑膠袋包裹起來,並不僅僅是為了好看,也是為了增加環境溼度,避免水分過快揮發,這樣在植物在運輸的過程中,也就能避免植物乾枯。
我們在養護植物的過程中,特別是在陰涼天氣扦插植物的時候,為了提高空氣溼度和提高溫度,就可以給植物套上一個透明的塑膠袋或透明的塑料罩子,這樣就可以給扦插的植物提供一個高溼度的環境,也就能提高植物生根的機率,但要注意定期掀開通風,避免環境密閉,否則容易滋生黴菌,影響枝條生根。
二、什麼時候才需要增加空氣溼度呢?
室內溼度如果長期低於40%以下,肯定就要增加環境溼度,但這也是看你養的是什麼類型的植物?
如果是養的多肉植物,或沙漠型的耐旱植物,就不需要維持高溼度的環境,在空氣乾燥的環境中這類植物才能長得好。包括常見的蘆薈、仙人掌、仙人球、玉樹、金枝玉葉、虎刺梅和酒瓶蘭等植物,都是喜歡生長在溫暖乾燥的環境中。
上面是鳥巢蕨和心葉蔓綠絨
如果你養護的是一些雨林型的觀葉植物或開花植物,那肯定是需要維持溫暖和高溼度的環境,才能讓這些植物長得更好。
如果發現植物的葉子尖端和葉子邊緣處出現乾枯發黃的情況,水分蒸發特別快,葉子也變得幹黃,甚至會導致植株底部葉子枯萎,那肯定就是空氣溼度過低或澆水不足引起的。
如果平常澆水得當,有適當的光照,環境也溫暖,沒有缺乏肥料的跡象,植物還出現黃葉的情況,有可能就是空氣乾燥引起的,要提高空氣溼度。
上面是觀賞鳳梨
有一些植物對低溼度的環境比較敏感,空氣乾燥時,剛長出來的芽和花苞就會掉落,特別是一些熱帶花卉,包括常見的口紅吊蘭和牡丹吊蘭等。室內常見的秋海棠、網紋草、孔雀竹芋、蝴蝶蘭、石斛蘭、紫葉酢漿草、富貴竹、波斯頓蕨、花葉萬年青和綠蘿等植物,都喜歡高溼度的環境。
上面是滋生黴菌的蟹爪蘭盆栽
大多數的室內植物都適合養在50%~60%的相對溼度下,在養花的時候,就可以在家裡備上一個溼度計,可以幫助您把植物養得更好。當然也要避免空氣溼度高於65%以上,空氣溼度過高對人的生活會有影響,會導致黴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