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華文明 臺北龍門中學赴上海感受「指南針計劃」

2020-12-20 參考消息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向老師學習陶藝製作技巧。

中國臺灣網7月21日上海訊 日前,臺北市龍門中學陳採卿校長率師生一行29人來到位於上海虹口區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初級中學的「國家『指南針計劃』專項青少年基地」交流參訪,體驗中華傳統文化。25位龍門中學的同學、和來自全市通過層層選拔的25名國家「指南針計劃」考古夏令營的營員、以及虹口區赴臺學習的陸生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

「指南針計劃」是由國家文物局、教育部等多部門聯合推出的青少年體驗基地建設研究及示範項目,旨在培養青少年對中國傳統文化遺產的傳承、研習和體驗。來自海峽兩岸的50多位青少年通過自由選擇混編為5組,分別參加了古籍裝幀、木哨製作、手工紡織、瓷土拉胚和仿製青銅器的體驗項目。短短的一個多小時中,在基地的老師們的指導下,同學們感受「跳」出課本、「跳」出博物館的玻璃陳列櫃的中國古代科技文明,讓參加活動的兩岸青少年不僅感受更加鮮活、更加觸手可及的中華傳統文化和文明成果,還在互動中增進了感情。

龍門中學的師生感到對「指南針計劃」的體驗活動意猶未盡,盼望有機會能有更長的時間研究、學習,尤其希望能夠有機會參加考古夏令營,和上海的同學們一起更深入地學習體驗中華文明成果。(中國臺灣網上海通訊員 陶佩薇)

相關焦點

  • 2018法考培訓機構「龍門榜」8月榜單 前三甲法大法考 上律指南針...
    2018法考培訓機構「龍門榜」8月榜單 前三甲法大法考 上律指南針 瑞達法考 9 月 22 日即將迎來首屆法考的第一次考試,從大數據看,競爭較往年更為激烈。
  • 「薪火相傳」一家親——臺生分享赴大陸修學感受
    原標題:「薪火相傳」一家親——臺生分享赴大陸修學感受  新華網臺北12月29日電(記者吳濟海、李寒芳)「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沒去前,我不會想到北京的科技如此發達,也不知道那些歷史古蹟的來歷。」臺灣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學生藍孟筠說,希望有機會去大陸更多地方,感受各地不一樣的文化和風情。
  • ...培訓機構「龍門榜」8月榜單 前三甲法大法考 上律指南針 瑞達法考
    龍門書院讀書會 「 2018 年我最認可法考培訓機構」 (龍門榜) 5 月 19 日開啟投票,截止 8 月 31 日,參與投票411, 742 人次,法大法考、上律指南針、瑞達法考位列前三甲。截止到 8 月 31 日9: 00 時, 8 月投票榜單如下:法大法考 70448 票;上律指南針 60811 票;瑞達法考 50088 票;方圓眾合教育 42122 票;萬國法考 33578 票;厚大法考 32908 票;      鐵血聯盟 32101 票;法途法考 20292
  • 臺北市大安區懷生國中師生代表團到上海普陀區參訪
    臺北市大安區懷生國中師生代表團到上海普陀區參訪。(圖片來源:上海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6月12日上海訊 為進一步加強兩岸青年學子交流,推進兩區校際交流,增進文化認同、民族認同,6月2日-7日,臺北市大安區懷生國中師生團一行20人赴上海普陀區開展兩岸青年交流與傳統文化體驗活動。普陀區臺辦主任王元會見了參訪團一行,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 【匯學新聞】兩岸徐匯情 ——記我校民樂團赴臺北徐匯中學音樂交流活動
    8月3日是音樂交流的日子,早早地,我們便到演藝廳做起準備。YOU  剛下飛機便已是傍晚,在臺北徐匯中學陳校長和林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蔣介石在臺灣的住處——士林官邸。  隨後,我們便登車前往臺北徐匯中學參加歡迎晚會。
  • 《龍門》內地票房破二億一千萬 徐克亮相臺北
    昨天(22日)徐克率桂綸鎂、範曉萱、盛鑑等人在臺北出席臺北發布會,《龍門飛甲》在內地上映至今已經累積兩億一千萬元人民幣,這樣的成績昨天也讓臺北媒體驚訝不已。《龍門飛甲》主創亮相臺北。 昨天(22日)徐克率桂綸鎂、範曉萱、盛鑑等人在臺北出席臺北發布會,《龍門飛甲》在內地上映至今已經累積兩億一千萬元人民幣,這樣的成績昨天也讓臺北媒體驚訝不已。
  • 探訪寶島感悟中華文明「臺灣印象」之一
    所到之處,都受到臺灣友人熱情接待,感受到了濃濃的兩岸同胞情誼和中華傳統文化。本報今起推出「臺灣印象」系列報導,敬請讀者垂注。  雖然同文同種,嚮往已久,而一旦身臨其境,忽然而至的卻是那既陌生又似曾相識的感覺。臺灣寶島,濃縮了中華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精粹。  那一刻從飛往臺北的班機上就已開始。偌大的機艙,300多個乘客,沒有習以為常的喧譁,只有小聲卻有禮的問候。
  • 【龍門視點】龍門學宮——龍門中學 五百年文教一脈相承
    龍門縣龍門中學日前發布喜訊,該校考生優投上線數、本科上線數和高分段人數均取得歷史性突破,再度證明其在龍門縣中學教育中的「龍頭地位」。鮮為人知的,肇建於1929年的龍門中學,最初的校址是在明清龍門學宮,延續龍門文化教育事業與脈絡,昭示著龍門人弘揚中華文化、追求真理與科學的決心。當龍門中學從龍門學宮舊址搬至龍門西門外西林河畔時,又擁有了絕佳的辦學環境——此為龍門萬壽寺舊址、清初龍門八景之一「祝聖曇花」所在地。人賴天地之養,文得江山之助。
  • 龍門學宮?龍門中學 五百年文教一脈相承
    龍門中學現狀。 龍門中學畢業門石碑,1948年龍中校長李之樹題立。 惠州著名畫家黃澄欽祝聖曇花圖,描繪龍門古八景之一萬壽寺,今龍門中學校址。 龍門中學一角。
  • 零距離感受名校教育——崇德中學2019年赴北京八中遊學活動掠影
    和北京八中學生交流學習 北京八中老師講述共青團歷史 參觀故宮博物院 北京八中老師介紹學校概況   近日,崇德中學推選11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在學校主要負責人和有關老師的帶領下
  • 2018法考培訓機構「龍門榜」7月榜單 上律指南針排名第二
    為幫助備考考生撇開迷霧,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備考培訓機構,順利通過「中國第一考」,龍門書院讀書會推出「2018年我最認可法考培訓機構龍門榜」。  本榜單投票時間為5月19日--11月30日,每月公布榜單,投票結束後公布總榜單。
  • 龍門石窟:加大力度全力創建全國文明景區
    本報訊 (記者 張亞武)綠草如茵,楊柳依依,整潔有序,遊客如織,這是記者昨日在龍門石窟景區看到的喜人景象。 近幾年,龍門石窟以創建文明景區為突破口,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積極開展優質服務,使景區變得乾淨整潔、文明和諧。
  • 振華學子赴臺參加第九屆兩岸(蘇州•臺北)中小學生中華經典詩文誦讀交流活動獲「最佳誦讀獎」
    2010年開始,在臺北舉行的首屆經典誦讀交流活動中,蘇州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與(臺北)中華經典文化教育協會雙方便約定:「每逢奇數年來蘇州,偶數年到臺北,一年一屆蘇州與臺北輪流舉辦以』齊誦中華經典,共傳中華文化'為宗旨的中小學生中華經典誦讀交流活動」。在兩岸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這每年一屆的經典誦讀交流活動,已成為兩岸傳統文化交流的品牌項目。
  • 靈臺縣龍門中學團委組織開展 校園歌手大賽活動
    為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圍,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展示全體學生銳意進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提供鍛鍊和展示自我的機會。靈臺縣龍門中學團委於12月10日中午舉行了以「青春飛揚,放飛夢想」為主題的校園歌手大賽活動。
  • 臺北中華美食展 洛陽水席出風頭
    本報訊(見習記者 楊文靜)8月7日至17日,由市旅遊局帶隊,洛陽真不同飯店、洛陽酒家的高廚組成的中原美食代表隊赴臺灣參加第17屆中華美食展。洛陽水席作為大陸特別展示的唯一代表,在臺灣反響良好。 今天,洛陽酒家、真不同飯店的兩位高廚李葡萄和李玉賓各捧一個由臺北中華美食展籌備委員會頒發的「廚藝超群」的金杯回到家鄉。 據代表隊負責人介紹,本屆美食節,洛陽水席「大出風頭」。前去觀展的臺灣同胞都表示沒有見過如此特色佳餚。4天展期中,有15萬人次到「古都御宴,洛陽水席」展廳參觀。34道菜的全套武皇水席、4道八景宴以及4道關公宴引來了眾人的讚嘆。
  • 指南針海外丨上海站共襄嘉會「新天地」 解讀美國投資移民排期變化
    【編者按】——聊移民,侃投資,上海精英共赴嘉會。7月8日ARCFE 總裁Lily Guo美國投資移民全國巡迴分享會上海站實錄。奔赴新天地,相約新天地2017年 ——聊移民,侃投資,上海精英共赴嘉會。
  • 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和活字印刷,是古代四大發明,對此西方怎麼看?
    指南針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貢獻。我們知道,四大發明指的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活字印刷術。這幾項「發明」或者「發現」,是見諸於我國的正史的。指南針和火藥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造紙術見於東漢,活字印刷術見於宋代。最早提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概念的是西方人,即英國的科學史學者李約瑟。因為,關於什麼是發明?什麼是發現?什麼是文明?什麼是文化?這些跨學科(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社會學等等)的名詞定義,是近幾百年來的西方學者首先提出來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近代社會科學的整體框架,是由西方學者搭建的。
  • 北京市臺聯邀請臺北市大同高級中學教師來京參訪
    臺北市大同高級中學在臺灣會館前合影留念     華夏經緯網5月26日訊:5月24日,北京市臺聯邀請臺北市大同高級中學教師參訪團一行17人來京參訪參訪團由臺北市大同高級中學中學校長莊智鈞和臺灣中華兩岸交流促進會名譽理事長蔡秉憲共同帶領,將在京開展為期2天的專題交流活動。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市臺聯副會長鄭大在臺灣會館接待了參訪團一行。
  • 《守望長城》:尋找長城當代價值,感受中華文明魅力
    解讀長城歷史脈絡,詮釋中華文明發展作為中國人,我們可能常常聽說長城,卻很少了解長城對於黃河文明形成與延續的重要貢獻。《守望長城》的第二集——《長城內外是故鄉》,以長城為重要文物載體,追溯寧夏家園的開拓史。
  • 臺北市北投區、士林區裡長赴上海虹口參訪
    臺北市北投區、士林區裡長赴上海虹口參訪  臺北裡長參訪團參觀北外灘航運中心。圖片來源:上海虹口區臺辦 圖片來源:上海虹口區臺辦  中國臺灣網3月29日上海消息 3月22日至26日,由臺北市議員潘懷宗率領的臺北市北投區、士林區裡長參訪團一行24人,赴虹口區進行為期5天的參訪。  參訪團首先來到嘉興社區,受到社區(街道)辦事處領導的熱情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