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聽】《春思》唐,李白

2021-02-19 夜聽古詩詞

李白有很多描寫思婦心理的詩篇,《春思》是其中之一。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春」字通常語意雙關:既指春天,又可以用來比喻男女之愛。此詩《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這兩方面的意思。此詩以相隔遙遠的燕秦兩地春天景物起興,別具一格。思婦觸景生情,想起了遠方的丈夫,頗為傷懷。她申斥春風,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處。

開頭兩句:「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可以視作「興」。詩中的興句一般就是眼前所見,信手拈起,這兩句卻以相隔遙遠的燕、秦兩地的春天景物起興,頗為別致。「燕草如碧絲」,當是出於思婦的懸想;「秦桑低綠枝」,才是思婦所目睹。把目力達不到的遠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畫面上,並且都從思婦一邊寫出,從邏輯上說,似乎有點乖礙,但從「寫情」的角度來看,卻是可通的。試想:仲春時節,桑葉繁茂,獨處秦地的思婦觸景生情,終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歸來;她根據自己平素與丈夫的恩愛相處和對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遠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見到碧絲般的春草,也必然會萌生思歸的念頭。見春草而思歸,語出《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辭》語,渾成自然,不著痕跡。詩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婦複雜的感情活動,用兩處春光,興兩地相思,把想像與懷憶同眼前真景融合起來,據實構虛,造成詩的妙境。所以不僅起到了一般興句所能起的烘託感情氣氛的作用,而且還把思婦對於丈夫的真摯感情和他們夫妻之間心心相印的親密關係傳寫出來了,這是一般的興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這兩句還運用了諧聲雙關。「絲」諧「思」,「枝」諧「知」,這恰和下文思歸與「斷腸」相關合,增強了詩句的音樂美與含蓄美。

三四兩句直承興句的理路而來,故仍從兩地著筆:「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丈夫及春懷歸,足慰離人愁腸。按理說,詩中的女主人公應該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斷腸」承之,這又似乎違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聯繫上面的興句細細體會,就會發現,這樣寫對表現思婦的感情又進了一層。元代蕭士贇對此詩評述揭示了興句與所詠之詞之間的微妙的關係。詩中看似於理不合之處,正是感情最為濃密所在。

舊時俗話說:「見多情易厭,見少情易變。」這首詩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貴之處在於闊別而情愈深,跡疏而心不移。詩的最後兩句是:「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詩人捕捉了思婦在春風吹入閨房,掀動羅帳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動,表現了她忠於所愛、堅貞不二的高尚情操。從藝術上說,這兩句讓多情的思婦對著無情的春風發話,又仿佛是無理的,但用來表現獨守春閨的特定環境中的思婦的情態,又令人感到真實可信。春風撩人,春思纏綿,申斥春風,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結,恰到好處。

無理而妙是古典詩歌中一個常見的藝術特徵。從李白的這首詩中不難看出,所謂無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違背常理、常情的描寫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現了各種複雜的感情。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相關焦點

  • 春思
    《春思》唐代:李白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春思》唐代:韋應物野花如雪繞江城,坐見年芳憶帝京。 閶闔曉開凝碧樹,曾陪鴛鷺聽流鶯。野花如同雪花一樣紛紛揚揚環繞江城,猶如看見一年一度的花草,回憶起帝京來。早上宮門打開仿佛將碧綠的樹都凝住了,曾經陪鴛鷺聽流鶯的叫聲。
  • 每日一詩|《春思》李白
    李白有很多描寫思婦心理的詩篇,《春思》是其中之一。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春」字通常語意雙關:既指春天,又可以用來比喻男女之愛。此詩《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這兩方面的意思。此詩以相隔遙遠的燕秦兩地春天景物起興,別具一格。思婦觸景生情,想起了遠方的丈夫,頗為傷懷。她申斥春風,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處。  開頭兩句:「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可以視作「興」。
  •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李白《春思》賞析
    《春思》是一首古體詩,更具體一點來說是一首新題樂府。
  • 《春思》李白
    春風撩人,春思纏綿,申斥春風,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結,恰到好處。    無理而妙是古典詩歌中一個常見的藝術特徵。從李白的這首詩中不難看出,所謂無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違背常理、常情的描寫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現了各種複雜的感情。
  • 唐詩三百首 | 春思
    【作品簡介】  《春思》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所創作的新題樂府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此詩寫一位出徵軍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裡對丈夫夢繞魂牽的思念,以及對戰爭早日勝利的盼望,表現思婦的思邊之苦及其對愛情的堅貞。全詩言辭樸實無華,情景交融,神骨氣味高雅渾然,富有民歌特色。
  • 【唐】李白《靜夜思》(彩蛋)
    《靜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3.疑:好像。 4。舉頭:抬頭。【創作背景】  李白的《靜夜思》創作於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當時李白26歲。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一首《秋夕旅懷》。
  • 夢李白二首·其一——唐·杜甫
    夢李白二首·其一——唐·杜甫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 腹有詩書氣自華,飛花令裡讀詩詞——100句(聽)篇
    《秋浦歌十七首》 唐·李白18、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梅花》 唐·崔道融19、 撥雲尋古道,倚石聽流泉。《尋雍尊師隱居》 唐·李白20、 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清明夜》 唐·白居易21、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 《春思》是一首寫景的詩歌,在詩歌中描寫了燕,秦兩國怎樣的景色
    李白的《春思》是一首古詩歌的代表作之一,《春思》是一首寫景的詩歌,在詩歌中描寫了燕,秦兩國怎樣的景色李白《春思》的譯文:田園裡的青草就像燕子般青綠,而秦地裡的桑樹也已經結出嫩芽了。其實李白有很多描寫思春的心理詩篇,而這一首春詩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國古典歌曲中最能夠一語雙關的一首詩,既見了春天,又可以用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這首詩中的春字,它就包含著兩方面的意思,這首詩已相隔很遠的燕國和秦國兩個地方各不相同的春天景色,進行對比,別有一番風味,婦女便開始觸景生情?
  • 一生遊山玩水的李白,是如何寫男女相思的?
    李白是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一般來說,能冠以「偉大」二字的少之又少,是極品中的極品。在大多數人心目中,李白「一生好入名山遊」,兒女情長的事情很少,但事實上,正是李白一生都在路上,定居在某一個地方的時間特別少,不是在離別,就是在準備離別,所以寫了很多的離別詩、贈別詩,當然,有離別,就必然有相思,因而,李白也寫了不少相思的詩歌。今天一起欣賞一首描寫少婦思念遠行丈夫的詩歌,非常具有代表性,值得慢慢品味。
  • 這可能是李白最柔情的古詩句:「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但是,當我們讀到李白的思婦詩的時候,我們不覺間驚嘆: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李白!而這種讓我們驚訝的思婦詩,以這句「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最具代表性。全文如下: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 李白的一首表達男女之間愛情的詩詞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寫了很多詩詞,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李白的一首表達男女之間愛情的詩詞《春思》。李白寫了很多表達男女之間愛情的詩詞,比如說《長幹行》裡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表達了男女之間對彼此的那種深愛溢於言表,所以說成語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也就此引申過來。
  • 憶東山二首·其一——唐·李白
    憶東山二首·其一——唐·李白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 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詩詞文本從《唐詩鑑賞辭典》
  • 李白在立冬夜伶仃大醉,看著硯臺寫出了一首六言絕句,堪稱經典
    此詩所寫的是詩仙李白在立冬之夜的豪飲狂吟,一寒一溫,似醉非醉中,將凍筆難書,醉看梅花似飛雪的情景和詩人當時心境表現得一覽無餘。一起來讀讀,感受詩人筆下的立冬。《立冬》【唐】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 愛唐宋詞:李白「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前面讀完李白的《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今天自然要讀《憶秦娥·簫聲咽》,因為這兩闕詞太過有名,宋代黃升稱它們是「百代詞曲之祖」,言下之意,要論寫詞,李白的這兩闕詞是後世所有詞曲的老祖宗!後來的「明月幾時有」啊,「老鼠愛大米」啊,都源於此。因此,要讀詞曲,這兩闕,怎可錯過。
  • 「網紅教授」戴建業:你大概沒想到,詩仙李白原來還是個情聖
    倒不是說他寫詩詞很厲害,而是他解讀古人的詩詞很厲害,平時我們覺得枯燥乏味的詩詞,在他的課堂上就像是聽脫口秀一樣,有趣的段子一條接著一條,讓你根本沒法停下來。 最重要的是,這樣灑脫的講課方式,除了能讓你開懷大笑之外,還能讓你搞清楚這首詩的含義,以及學到很多其他的有趣的知識。那麼,這個戴教授是如何講課的呢?
  • 【邵陽夜聽】│ 懷念唐老師
    又是一年中秋節,唐老師那張恬靜溫和的臉又浮現在我眼前了……唐老師和我一個村的,僅長我幾歲。是我們村裡的第一位女大學生。記得她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她的父母在院子裡大擺筵席,並且宴席過後又放了一場電影,那時候我內心對她充滿深深的敬意,也把她當成了自己學習的楷模!   沒想到,唐老師大學畢業後居然分到我所讀的第九中學,並且還成了我的化學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