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每當背誦完這首詩,在感嘆毛主席心中對三峽工程所期待的那種出神入化的美好向往時,不免憧憬要親身看一看這被稱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大壩了。
自萬州乘遊輪順流而下,遊覽過瞿塘峽、巫峽,一路上的景色固然優美,但由於三峽大壩的建成,水位提高了百餘米,一些急流險灘早已不復,換來的是平緩寬闊的江面;聽導遊說,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不僅能發電,還可防洪,使中下遊150萬公頃良田免於被淹沒的威脅,而且還大大改善長江中上遊的通航條件,可是為了三峽工程,當地人卻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共移民兩百多萬,淹壩田五十餘萬畝呢。
我們乘大巴前往三峽大壩旅遊區,一路上經過了好幾道警戒檢查,望著車窗外的三峽大壩,大家不免興奮,有議論的、有拍照的……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大壩擁有三峽展覽館、罈子嶺園區、185園區、近壩園區、截流紀念園五個園區,其中罈子嶺、185、截流紀念園長期對遊客開放,罈子嶺可以進眺大壩,俯瞰長江;洩洪觀景區和185米水位線的觀景區則是波瀾壯闊、雷霆萬鈞。
我們先參觀的是罈子嶺景區,這是國家首批AAAAA級景區,也是三峽壩區最早開發的景區,據說是1997年開始接待遊客的,因其頂端觀景臺形似一個倒扣的罈子而得名,罈子嶺景區所在地為大壩建設勘測點,海拔262.48米,是觀賞三峽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不僅僅能欣賞到三峽大壩雄渾壯偉的遠景,還能觀看供來往船隻過大壩的雙向五級船閘。
罈子嶺景區以高度的遞增從上至下分為三層,主要由模型展示廳、萬年江底石、大江截流石、三峽壩址基石、銀版天書及罈子嶺觀景臺等景觀,還有噴泉、瀑布、溪水、草坪貫穿其間,放眼望去,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可讓遊客全時段、全方位、多層次、多視角立體領略大壩雄姿、從而欣賞高峽平湖的壯麗景色。
185觀景點位於三峽大壩壩頂公路的左岸埠處,因與三峽壩頂齊高,同為海拔185米而得名。站在平臺上向下俯瞰,就如同身臨壩頂,可以感受到大壩的高度,只可惜未能看到壯觀的洩洪場景,據說那場面老震撼了。看著眼前的大壩雄姿,心中不由泛起一陣的驕傲:厲害了,我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