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剛剛被開採出來時,灰頭土臉宛如路邊的碎石,毫不起眼;而在經過琢型設計、分割切磨、琢磨雕刻等複雜的工序後,就搖身一變貴氣十足,妥妥醜小鴨變天鵝。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成就「天鵝」形態的其中一種方式——Cbochon切割。
Cabochon這個詞源自於法文中的caboche,在法文中是圓形的把手或者是小圓蓋的意思。
其實嚴格來說,Cabochon不能算是一種切割,而是被塑形然後進行拋光。通常做Cabochon會比做切割面來的簡單,切割面必須專注在更巧的手藝上,讓每個切面都能完整。在切割面的技術發明出來以前,全部的珠寶都是用Cabochon切割,有些人會先用Cabochon切割,然後再在凸圓面上進行雕刻的工藝。
經過Cabochon切割的寶石正面不會有任何的平面或者是切割面,底面則不會呈現尖銳狀。雖說Cabochon可以切割成很多種不同的形狀,但橢圓形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形狀。有些寶石像是歐泊,貓眼石和星光石,幾乎永遠都會使用Cabochon切割法。
可能有人要問了,為什麼在市場上似乎更多見刻面寶石呢?別急,小編這就來說。
刻面的切工(Faceted)是在13世紀末,14世紀初在歐洲發跡而開始流行。15世紀末,人們發明了一種可以水平轉動的切割輪,這機器可以讓師傅重複仔細的琢磨寶石表面,慢慢的去找到最適合可以顯現寶石內部光線的表面。文藝復興時期市場對這種幾何形和反射光的迷戀,更加速了精巧的寶石藝術的發展。在這段期間,整個歐洲的主要寶石市場,寶石內的光線管理成為了寶石切割的中心主題。
不過,即使刻面寶石技術造成了後來的珠寶界大革命,卻依然有很多寶石是採取Cabochon切割的。為什麼?
——因為Cabochon切割特別適合具有特殊光學效應的寶石,如星光紅寶石、貓眼石、歐泊、月光石等;同時還是玉石切磨的首選,如翡翠、和田紅瑪瑙、青金石等。
大部分不夠透明的寶石也都會使用Cabochon切割,因為就算使用刻面的切工也無法顯現出寶石裡的光線。還有莫氏硬度低於7的寶石也常常會使用Cabochon切割,這些寶石容易被灰塵和砂礫中的石英刮傷,相較於刻面切工,這些細小刮傷在Cabochon切割上比較沒有那麼明顯。
Cabochon切割的最大特點就是樸素自然、返璞歸真,Cabochon切割將寶石古樸典雅的美展露無遺,給人一種經典、永恆的感覺。很多人覺得Cabochon切割寶石更加耐看,相比於刻面寶石的璀璨,Cabochon切割寶石展現出了一種內斂的風華絕代。
比如BVLGARI就很喜歡Cabochon切割。
為了保留寶石濃豔的天然色澤,BVLGARI在30年代改良自16世紀的圓凸面切割法,創立蛋面切割法。蛋面切割最能呈現出寶石的質量與火光,並和周圍的鑽石刻面形成對比,可突顯寶石的美,帶出女性的溫柔氣質。
下面一起來欣賞欣賞BVLGARI的Cabochon切割珠寶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