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9月25日消息:商務部網站8月22日發布消息,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範圍包括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裡。
不久前在大連舉行的2013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演講時說,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蹟已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在自貿試驗區新的制度創新驅動下,位於浦東新區的這塊28.78平方公裡前沿陣地,即將見證中國經濟發展奇蹟更精彩的「第二季」。
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前夕,記者探訪外高橋和臨港新城等地,了解全新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給這些區域帶來的點滴變化。
自貿試驗區官方英文名曝光
9月22日下午,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浦東發布」發布圖片稱,浦東主幹道的楊高路、龍東大道等道路兩側的多個重要路口,上海自貿試驗區的中英文,已被加掛上交通指示牌。新掛的牌子引來過往車輛的關注,不時可見車輛放慢速度查看,也有路人拍照留念。加掛的交通指示牌上用中英文標識:「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China(Shanghai)PilotFree Trade Zone」,這是其官方英文名首次在公共場所面世。
此前國內外多家外文媒體在報導上海自貿試驗區時,都稱之為「pilotfree trade zone」(簡寫pilotFTZ)。其中「pilot」一詞為「試驗」之義。商務部的英文頁面在發布相關信息時,也曾有「China(Shanghai)PilotFTZ」的表述。
據了解,自貿區可分為兩種。廣義的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通過籤署自貿協定,形成促進商品、服務、資本、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大區」(FreeTrade Area,簡寫FTA)。而狹義的自貿區,是在一國的部分領土內,被認為關境以外並免於實施慣常海關監管制度的區域,這就是通常說所的FreeTrade Zone(簡寫FTZ)。
管委會辦公樓裝修迎接掛牌
外高橋基隆路9號,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大樓的裝修已接近尾聲。裝修工程隊負責人介紹,工期較緊,前後一共不足一個月。商務部8月22日宣布,國務院近日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消息發布後的第三天,8月24日,管委會辦公樓裝修工程開工。
基隆路路口,是一片繁忙的施工場面。兩邊都矗立起高高的架子,分別用幕簾遮擋著。正在一旁忙著施工的工人介紹,招牌上以前寫的是「外高橋保稅區2號門」,「過不了幾天,可能就將換成自貿試驗區的牌子。」
綜合保稅區管委會一樓大廳內,熱火朝天的裝修場景,讓人感覺到自貿試驗區的腳步正日益臨近。「我們這算不算接到了自貿試驗區第一筆生意?」裝修工程隊負責人老劉笑著問。他介紹,這次裝修工程的質量要求比較嚴格,「包括設計理念,檔次都很高。」
管委會大樓的大門、轉角、電梯口等顯眼處,張貼著「正在施工,請走南門」的告示牌。貼在一樓電梯口的一張示意圖還顯示,由於管委會大廳改造,一樓稅務大廳受理的各項業務,包括稅務登記、發票業務、綜合發放、列印個稅等,早在8月26日都已搬到二樓聯合大廳。
2009年11月18日,上海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揭牌,對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實施統一的地方行政管理。它所覆蓋的區域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一致。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後,綜合保稅區各管理部門也將做出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