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盤出近1.3萬事業編 補短板保民生

2020-09-15 二三裡資訊連雲港

9月1日,710名新教師走進徐州市銅山區中小學校園,為教育事業增添新活力。銅山區教育局人事科科長潘孝同記得,8月24日教師招聘考試結果公布,當晚10點多他便接到江蘇省銅山中等專業學校校長滕道明電話,「滕校長很興奮,說招到了好苗子,對辦好學校更有信心了」。

生源增加,倒逼教師隊伍必須同步強壯。2018年以來,銅山區一共為中小學招聘1935名在編教師。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是中央的一條剛性要求。銅山這麼多的教師編制來自哪裡?來自事業單位改革中的民生公益傾斜政策。

「政事」「事企」分開,全省收回12538名事業編

「此前區事業單位改革收回一些,區內挖潛、調劑一些,這便是銅山區教師招聘的編制來源。」銅山區委編辦事業科科長袁玲玲告訴記者。

省委編辦有關人士介紹,事業單位分為承擔行政職能、經營類、公益類3類。中央和國務院要求,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江蘇於2017年開展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試點,2019年將此項改革納入黨政機構改革,統籌實施、同步推進。2017年以來,全省共核銷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869個,收回事業編制5397名,全面完成「政事分開」的改革任務。省、市、縣三級的312家經營類事業單位,於今年7月全部完成改革任務,其中轉企改制51家、撤銷135家、優化整合126家,累計收回事業編制7141名。與這兩類事業單位改革同步,各地還根據工作需要,對一部分公益類事業單位進行改革。

徐州市委編辦統計,在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中,該市通過將事業單位整合組建為政府工作部門、轉為部門內設機構、只轉職能不轉機構等措施,累計減少148家事業單位;除了隨人員轉走的編制,通過收回涉改單位全部空編、收回事業單位工勤崗位的空編、減少綜合性處室人員編制等舉措,累計收回230名事業編制。徐州市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涉及市縣兩級事業單位191家,其中8家正在辦理人員移交和社保銜接手續,機構尚未撤銷;另外183家已經撤銷,收回編制3405名。收回的編制優先保障義務教育、基礎衛生等民生領域,應急、環保等關鍵領域,也可以靈活保障其他領域需求。

保民生保安全,編制向教育、安監傾斜

「目前,我們投入教育領域的全額撥款事業編制,佔全市全額撥款事業編制的76%之多。」徐州市委編辦負責人介紹。徐州有各級各類學校2260所,在校生195.2萬,其中基礎教育學校2225所,在校生169萬人,體量相當於南通、揚州、泰州3個市在校生之和。針對生源劇增、城鄉編制配比失衡等情況,徐州一方面統籌調劑各領域編制,增加教育編制總量;另一方面根據各縣(市、區)生源變化,跨縣(市、區)調整教師編制。近年來,該市調整8636名事業編制,補齊教師編制缺口。

銅山區今年招聘710名在編教師,吸引1.4萬人報名。其中,銅山中等專業學校的26個教師崗位,考錄比達50:1,其中一個舞蹈教師崗位有100多人報名。「今年1533名學生一天內招滿,有261名學生的分數超過徐州普高分數線。學校發展關鍵在教師,我們新招的26名新教師都是高分。」滕道明說。

銅山區鄭集鎮小學中心校校長趙玉朋說:「區裡根據生源比例每年增加編制,只規定招聘數量,招什麼學科的教師由學校定。全校現有301名教師,其中129名是2017年開始分批招的,我們學校還招到了研究生。」

袁玲玲說,區裡要求優先保障教育編制,今年全區教育領域之外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用編計劃才17名。目前生源數還在上升,教師招聘需求依然較大,區裡將繼續保障教育領域用編,計劃明年、後年招聘1450名在編教師,滿足教育需求。

除了補齊教育這個民生短板,徐州市還通過編制「做加法」,強化安監領域執法機構力量。該市通過內部統籌、跨部門調劑等形式,為市、縣兩級安監執法隊伍核增事業編制114名,其中市級15名、縣級99名。調整後,全市安監執法人員編制達到224名,其中市級30名、縣級194名。

徐州雲龍、鼓樓、泉山3個主城區,去年9月分別增設安監執法機構,徐州實現縣(市、區)安監執法機構全覆蓋。徐州市應急管理局人事處處長孫葉說,過去3個主城區主要由區應急管理局機關兼顧行政執法,如今設立專門的安監執法機構,有利於明晰責任,提高執法效能。目前,相關機構執法人員正在加緊補充完善。

此外,徐州市級、各縣(市、區)安監執法隊伍,都增掛「危化品安全監管執法支(大)隊」牌子,重點保障危化品安監執法隊伍力量。該市賈汪區、新沂市等8個縣(市、區)安監大隊編制都超過20名,雲龍區、鼓樓區安監大隊編制也達12名,高於省、市相關編制配備要求。

下沉、設池,創新方式保障改革發展

今年,我省各地推進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伴隨權限下放,人員相應下沉。

徐州市明確,依據「編隨事走」「放權也放編」原則,主要從縣級權限下放部門、空編單位下沉編制,市級按照1:1比例予以編制配套。按照每個鄉鎮(街道)增加10名編制的標準,跨層級向160個鄉鎮(街道)下沉事業編制,優先用於招錄審批服務執法人員。這1600名編制並非平均分配,而是結合各縣(市、區)實際需要,考慮人口、面積、經濟體量、發展任務等情況進行配置。最近,各縣(市、區)陸續將《鎮街事業編制細化及下沉方案》報到徐州市委編辦。

事業發展需要高層次人才助力。徐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是徐州市科技局下屬事業單位,想招聘一名經濟類專業博士,但單位的15名編制已經用滿。徐州市科技局向徐州市委編辦申請後,獲準使用「高層次人才編制池」。

原來,徐州市統籌300名事業編制,在市直教育、衛生、科技領域設立3個「高層次人才編制池」,專項用於高層次、緊缺型人才引進,「一對一」實名保障,不佔單位編制,不限使用額度。徐州市科技局辦公室主任李豐說,招聘活動一直延續到今年12月31日,雖然暫未招到合適人才,但編制可以增強人才歸屬感,單位招聘起來更有底氣。

推動編制下沉、設立「高層次人才編制池」之際,徐州市委編辦逐一調研500多家市級公益類事業單位,為進行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做好準備。

我省現有事業單位4.04萬家,事業編制152.96萬名,在編人員134.7萬人。省委編辦組織無錫、常州、揚州、徐州4個市,在市本級及所轄1個縣(市、區),開展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各試點地區具體改革方案正在制定。總體來說,我省將以調整優化事業單位布局結構為重點,撤併「小、散、弱」事業單位,推進數據信息、培訓療養、報刊傳媒、公共資源交易、機關後勤服務、檢驗檢測認證等六大類事業單位改革,著力補齊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短板。

「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既能為擴大內需打牢基礎,又是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機組成。」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編辦主任俞軍表示,「改革將強化事業單位公益屬性,推動資源配置更優化、權責關係更協同、保障服務更高效,讓老百姓享受更優質的公共服務,為美麗江蘇增添民生暖色。」(徐冠英 王曉映 成銀生 張 可)

來源:新華網江蘇頻道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漳州高新區:發力民生事業 加快補齊短板
    洪樂敏 攝核心提示去年「區地合一」以來,漳州高新區緊抓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重大歷史機遇,加快補齊教育、醫療衛生、民政、文化旅遊等民生領域短板,出臺了一系列補短板惠民舉措,以實際行動回應民生關切,加快打造現代化中心城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 問政我來說丨平潭教育事業怎麼補短板?聽聽他怎麼說
    如何補?成效幾何?《問政平潭》推出「問政我來說之民生補短板」邀請實驗區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上線答疑解惑」第五期教育補短板)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近年來平潭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圍繞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民生領域
  • 廈門同安區大同街道46個民生補短板項目零投訴
    近日,記者從同安區大同街道獲悉,該街道作為業主單位的2017年民生補短板項目46個,已全部通過竣工驗收,比預定時間整整提前了兩個月。  民生連著民心。去年以來,同安區緊密圍繞「三轉三加強」中心工作,大力推進民生補短板工作。截至今年4月,已生成鎮村民生補短板項目近600個,切實提升了百姓獲得感。
  • 民生社會事業投資6000億元 四川明確今年重點領域補短板9大重點任務
    四川新聞網成都3月6日訊(記者李丹)6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網獲悉,為更好發揮有效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性作用,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四川省大力推動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補短板2020年工作方案》(簡稱《方案》)。  《方案》從九個方面對重點任務進行明確。
  • 三創四建|河北衡水拆除1812處違建補民生短板
    即拆即綠 即拆即美 即拆即建河北衡水拆除1812處違建補民生短板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陳鳳來 通訊員韓子儒)綠樹婆娑,花開滿園。7月3日,筆者行走在河北省衡水市站北路中華大街到育才街的路段,看到的是鮮花盛開的公園和樹蔭滿地的停車場。「過去這裡都是村民們私搭的違章建築,連個停車的地方都沒有,更甭提遊玩了。」正在公園遛彎兒的附近居民耿雙晨說。
  • 福建安溪18條教育補短板任務全部完成
    2017年秋,福建省吹響教育、衛生等民生領域補短板的號角。百萬人口大縣——安溪迅速行動,踐行「對教育再怎麼支持都不為過,對教育再怎麼投入都不嫌多」的理念,一路踐行,如今交出靚麗的成績單。義務教育方面,生源擁擠的「一城(鳳城、城廂、參內區域)兩翼(官橋、龍門、湖頭區域)」新增學位近4萬個,60多所農村學校的老舊校舍煥新面貌。普通高中方面,近3億元投向硬體配套設施和辦學資源配置,安一中、銘選、沼濤三所高中入選省級示範校、試點校,金火完中高中部招生實現安溪高中方陣擴容。職業教育方面,緊密的產學對接中,建成6個省市級特色專業群,3個省市級示範性公共實訓基地。
  • 不搞大水漫灌:基建補短板 考驗地方資金平衡術
    (原標題:不搞「大水漫灌」:基礎建設補短板 考驗地方資金平衡術)
  • 薌城 以人民為中心 以民意為導向 加快補齊民生短板
    來源:閩南日報-漳州新聞網   核心提示  去年來,薌城區委區政府加快補齊文化、教育、衛生、養老、市政等民生短板,運用「項目化、清單化、機制化」工作方法,制定出臺、全力實施補民生短板「三年行動計劃」,以實際行動回應民生關切,加快打造現代化中心城區。
  • 醫療衛生新基建:補短板+科技帶動
    摘要   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存在歷史遺留的突出短板,財政支出佔比僅為發達國家的1/3-1/2,財政長期欠帳導致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總量薄弱、結構扭曲,在本次疫情中充分暴露。   面對問題,我國亟需開啟醫療衛生新基建,補齊短板並發揮科技的帶動效應,且已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等多個政策文件中體現。
  • 問政我來說丨文化領域怎麼補短板?聽聽他怎麼說
    問政我來說丨文化領域怎麼補短板?從項目、舉措中抓提升促落地、見實效牢牢託住民生底線短板在哪?如何補?成效幾何?>(「問政我來說之民生補短板」首期)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近年來,平潭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圍繞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民生領域打了一場扎紮實實的民生補短板攻堅戰
  • 經濟日報:經濟基本盤沒問題 有能力保就業民生——政府工作報告...
    孫國君說,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複雜,全球感染者近500萬人,每天新增人數接近10萬,疫情發展趨勢無法預知。另一方面,疫情影響了全球經濟活動,目前各國經濟都處於巨大的不確定性之中。 不提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並不意味著不重視經濟增長,更不是要任由經濟增速下滑。孫國君說,當前我國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都需要經濟增長作支撐。
  • 供能源,保民生!以雷霆之勢為「蘑菇屋」提速提「氣」
    作為南京「四新」行動新都市建設計劃  和「六保」任務之一,  這個由國企中建安裝承建的  南京濱江LNG儲配一期EPC總承包項目  是南京市重要民生工程,  儲罐總容積6萬立方米,  一期項目投用後,  可供南京應急使用10天左右,  將大大提升南京的冬季保供能力
  • ...見到新氣象丨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談「蘇大強」補短板鍛長板
    「十四五」開局,「小康先行者」江蘇如何開啟現代化新徵程?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江蘇如何補短板鍛長板、更好服務全國大局?新華社記者近日專訪了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婁勤儉。  GDP超10萬億元,大考交出「高分卷」  從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到「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江蘇如何找準定位「邁好第一步」?
  • 安徽曬出「十三五」財政帳本:保障民生 護航發展
    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作為財政運行底線,堅持國家標準的「三保」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順序,完善縣級財力保障機制,2016-2019年累計下達市縣轉移支付9559億元,較2015年年均增長6.7%,支持市縣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 年薪10萬不是夢 ,「江蘇事業編」究竟好在哪裡?
    這個時候同為鐵飯碗的事業單位,受到廣大考生的關注,相對而言,事業編競爭不是那麼的激烈,成功的機率大,再加上事業單位編制改革,事業單位待遇逐步像公務員靠齊。   事業單位考試變得越來越熱門,那麼事業編究竟有什麼吸引之處呢?
  • 北流補短板有效解決「入學難」
    其中,新建學校13所,增加學位1.92萬個。北流市是廣西人口大縣(市),總人口150多萬人,有義務教育學校329所,學生22.5萬人。2017年,北流市被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評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是廣西首個超百萬人口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級評估認定的縣(市)。「入學難、大班額問題,一直是我們的短板,上述項目的投入使用,有效化解了這一難題。」北流市教育局局長朱洪強說。
  • 湖南雙峰財政:「多點發力」撬動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大民生
    政策賦予村級組織自主決策、自主施工、自主管護權力,省去上級下派工程隊,免除小項目招投標,簡化公益事業立項中間環節,節省大量財政獎補資金,確保獎補資金100%用於實際民生項目,以此破解在項目申報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充分凝聚社情民意,提高農民群眾滿意度。  三是「部門互動」推進項目實施。
  • 江蘇定向培養改善條件補上鄉村教育師資短板
    師資是鄉村義務教育的突出短板。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我省通過鄉村教師領雁和素質提升工程、定向師範生培養、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傾斜等政策,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正在全面加強。定向培養,讓鄉村教師「下得去」今年,南京曉莊學院所有師範專業全部調整為本一批次招生,生源質量大幅提升。
  • 越秀|斥3.6億元,為公共衛生領域「補短板」
    信息時報訊(記者 奚慧穎)針對疫情暴露出來的公共衛生短板,各地在積極行動。今年6月,省發展改革委印發廣東省2020年公共服務領域補短板項目計劃,項目共512個,總投資2140億元。記者昨日獲悉,越秀區公共衛生領域補短板項目勘察設計(第二次招標)在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網。項目包括對越秀區轄內1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骨傷康復醫院、區疾控中心等基層醫療機構及衛生部門的提升改造及醫療設備更新。總投資3.6億元,預計2022年12月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 疫情之下的民生關切,中國破題「闖關」施政路線圖
    外界隨之看到的,是舉全國之力予以支援,調派4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快速擴充收治床位,優先保障醫用物資,全力救治患者,最大程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生命至上」的價值向度,印刻進中國全力抗疫的歷史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