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行辦教育,生發出了昂揚的教育生態,「認同教育」令新校駛入發展快車道

2020-09-09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 張屏 通訊員 黃方毓

光谷實驗小學校長孔德勇和學生們在校園裡談心

9月1日,武漢市光谷實驗小學迎來約3500名學生,較前一年增加約500人。這一辦學規模,已位居武漢東湖高新區同類學校前列。

對光谷實驗小學來說,過去這一年,碩果纍纍:她成功創建武漢市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和素質教育特色學校,獲「全國班級文化建設先進學校」「全國傳統文化基地校」「東湖高新區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工作示範學校」,僅在去年12月就獲得了「全國五子棋推廣計劃示範單位」等20餘項榮譽。

其實,這所學校2016年才開辦,去年底更名,一直面臨著學生人數大幅增長、生源結構複雜、新教師佔比高的困難。之所以能實現超常規發展,校長孔德勇說,該校創新性地提出了「為認同而教育,因教育而認同」的辦學理念並做實做透,凝聚了人心,師生、家長、社會力量同心同行辦教育,便生發出昂揚的教育生態。

認同「星」空光彩熠熠

走進光谷實驗小學「同真樓」一樓大廳,便走進了「認同『星』空」——這裡懸掛著大量優秀師生的照片,既做表彰,更做「榜樣認同」的標杆。

要成為「認同教師」和「認同之星」並不容易,學校制定了六維評價標準,對老師,是「儒雅的文明形象、孝悌的言行品格、嚴謹的求知精神、擔當的職業素養、誠信的為師風範、愛國的終身情懷」;對學生,則是「守孝悌、明禮儀、愛祖國、勇擔當、樂學習、講誠信」。

有指向,也有通向它的道路。

光谷實驗小學設立年度師德考核制度,建立個人自評、教師互評、學生評價、家長評價的師德考評機制,打造「領雁」名師示範工程、「雛鷹」青年培養工程、「青藍」師徒結對工程、「春暉」名優班主任工程、「雁群」優秀團隊工程等五大工程,推行「認同教育教師銀行存摺」,還出臺了學校科研工作制度,培養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科研型、智慧型、創新型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更全面推行「穿戴整潔衣得體、微笑問好有禮貌、輕聲慢步靠右行、做好兩操有精神、果皮紙屑不亂扔、誠信守時待人真」等六大好習慣,精心設計春季科技節、夏季藝術節、秋季閱讀節、冬季英語節等「四季四節」,夢想起航月、誠信教育月、雷鋒精神月等每月主題月,在全學科開展「共生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打造高效課堂,確立心理、學科、藝術、健康、未來五大課程體系,支持學生全面發展。

同行同道者越來越多

辦一所師生認同、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現代化學校,是光谷實驗小學的目標。「我們要以現代化的制度、現代化的管理、現代化的手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升學校辦學品質,做到走出光谷、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孔德勇說。

這一目標正在漸漸實現。

因為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家長、服務區單位與學校的聯繫越來越緊密。

光谷實驗小學真正實現了開門辦校,各種活動均隨機邀請家長代表「圍觀」,像荊楚教育名家養成之光谷交流會、國培校長團參觀訪問等教育專業活動也不例外,疫情期間,該校的「家長課堂」沒有停止,家長們繼續在「雲端」為孩子們授課,家長志願者活動也持續進行,課本發放工作中,活躍著他們的身影……積極向上的家校共育氛圍,令師生們深受感動。

服務區單位積極投入到了學校發展中。2019年10月,武漢曙光集團有限公司出資20萬元,向學校捐贈60臺計算機用於編程教室,捐贈24臺電子平板用於智慧課堂;2020年1月,「認·童」——光谷實驗小學2019學生美術作品新年展在中南民族大學光谷美術館3號廳成功舉行。

如今,學校已迎來了全國各地的朋友。僅2019年,該校就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考察團1000餘人次,孔德勇校長受邀開展「認同教育」的工作匯報達60多場次;疫情期間,光谷實驗小學與石家莊東風西路小學開展「書信抗疫」活動,受到人民日報、人民網等國家媒體的關注,在全國引起了較大反響。

「『認同教育』是我校探索教育規律的創新之舉,我們在不斷摸索、不斷創新中前行,努力將它做實、做透、做大、做強。」孔德勇說,在今年大年初三便全面啟動學校教育教學各項工作、全體教師參與學校在線網課到崗率100%、57位優秀教師參與東湖高新區空中課堂錄播的同時,該校教師仍完成專著《新時代呼喚認同教育——認同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的組稿、編審工作和德育校本教材《在認同中點亮自己》的初稿。未來,他們仍將步履不停。

相關焦點

  • 我市教育事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全媒體記者董麗俊)我市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花大力氣改善中小學校辦學條件,建立覆蓋各級各類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體系,健全完善鞏固提高控輟保學成果的長效機制,全市除無接受教育能力的適齡人口外,無失學輟學學生,教育事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 廣東職業教育駛入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快車道
    我省職業教育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受訪者供圖南方網訊 近日,2020年度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獲獎名單公布,高等職業教育組共評選出一等獎81件、二等獎144件、三等獎209件。這是全省中高職院校教學能力比拼的主陣地,也是教師們展現教學能力和課堂風採的大舞臺。
  • 瀋陽市打造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新生態
    瀋陽市打造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新生態 作者: 2020-11-29 07:22   來源:瀋陽晚報   優質教育資源覆蓋84.6% 三年「零擇校」瀋陽市打造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新生態  時下,瀋陽正在圍繞12大領域提升公共服務質量
  • 唐山教育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十三五」時期是唐山教育事業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的重要階段。這5年,全市教育系統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優化教育資源布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2019年,唐山一中教育集團、唐山二中教育集團、遵化一中教育集團、遷安一中教育集團等高中教育集團先後組建,優質高中教育輻射作用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發展特色愈加明顯。形成了市本級做大做強高職高專,縣(市)區重點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錯位發展格局。
  • 德陽市第一小學校:家校同心,並肩同行
    四川新聞網消息(王丹 李丹)為了更好地開展一年級新生入學後的工作,促進家校溝通與合作,8月30日,德陽市第一小學校2020年秋期一年級新生家長培訓會在德陽中學百川堂召開,學校行政領導、一年級任課教師與新生家長參加了本次會議。
  • 家校同行 家國同興——史家教育集團家校共育的實踐探索
    家校之間「理念共識、教育共謀、管理共為、成長共享」,努力做到「講職責、少指責」「應到位、少越位」「倡等待、少替代」「多動腦、少動惱」「常對話、少對抗」。我們進而呼籲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之外的新時代社會的發展和新時代教育的提倡,不斷推動家庭教育結構的調整與充實。
  • 家校互聯成教育新生態
    家校互聯成教育新生態 2017-04-17 07:46:58 來源:浙江在線 記者 王湛 通訊員 趙波    浙江在線4月1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湛 通訊員 趙波)近日,由咪咕數字傳媒有限公司、浙江教育出版集團以及浙江出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2017年中國數字閱讀大會網際網路教育峰會在杭州舉行。
  • 陸雲泉:站在教育迭代的節點上辦教育
    在全球開放的環境下,對中國的基礎教育要客觀評價,要相信我們能夠對標國際辦出一流的名校。」陸雲泉很堅定。一零一的教育底色是紅色的,一代代教育人創造和積澱的育人精神,也在一代代校長的辦學實踐中得以傳承和發揚。建校初期,學校就明確了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培養目標,尤其強調勞動教育,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理念始終貫穿於學校的辦學實踐。
  • 方城:同心同德共謀教育發展,攜手同行共育優質人才
    方城:同心同德共謀教育發展 攜手同行共育優質人才河南經濟報記者張治中 周美嬌 通訊員沈興偉 朱立新8月31日上午,方城一高校長王慶功、書記陳喜梅一行4人趕赴趙河一中,授予該校優質生源基地牌子,並為該校頒發獎金5萬元。
  • 【教育交流】海峽同心,教育同行--臺灣嘉義市教育交流團在我縣開展教育交流活動
    10月16日,參加朱熹誕辰889周年活動的臺灣嘉義市教育交流團在我縣開展教育交流活動。為進一步弘揚朱子文化,推動兩岸教育交流,10月16日,參加朱熹誕辰889周年活動的臺灣嘉義市教育交流團一行14人,在臺灣嘉義大學附小基金會董事長謝登源博士帶領下,在我縣開展教育交流活動。縣政府副縣長吳初增,縣教育局局長詹煥生,以及縣臺港澳辦、教育局相關領導參加交流活動。
  • 老師們的第一課:謀劃家校最大同心圓
    開學第一天,老師們也迎來了第一課,尋求如何將家校共育同心圓最大化。方莊教育集團發布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中老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一組數據30.09%的老師認為在用新技術支持學生創造性學習與表達方面有提升,28.7%的老師認為家校交流更融洽了。垂楊柳中心小學的老師們將開學第一課辦成了一場研討會,主題是「疫情背景下學校如何履行指導家庭教育的使命」。
  • 東莞東城教育駛入快車道:組建首批教育特聘專家團隊,與東華結盟!
    東城街道黨委副書記周日佳、東城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謝丹出席活動,東莞市教育局代表、東華教育集團代表、東城街道屬公民辦中小學(幼兒園)代表以及教育特聘專家團等共約110人參加發布會。實施教育擴容提質,推動教育改革創新今年年初以來,東城教育管理中心積極整合科研院所、高校、行業協會、專業機構、知名企業等社會優勢資源,組建東城街道教育特聘專家團隊,助力東城教育多元化發展。
  • 傾力傾情辦人民滿意教育——肅北縣70年教育事業發展紀實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是肅北教育人不懈的追求。70年滄海桑田,肅北教育事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70年風雨兼程,學校教學條件不斷改善,教育質量大幅提高,群眾的教育獲得感日益增強。
  • 教師專業成長:認同、養成、生發
    認同是教師在教育成長及教育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對教師職業的理解和情感態度;養成是指教師個體通過持續的系統的專業體驗與自省,逐漸形成好的專業習性和品行的過程;生發即教師專業素養的不斷生成與發展。認同、養成與生發三個要素在教師專業成長中不是一種彼此割裂、界限分明的關係,而是呈現出層遞深入、相互交織、互為因果的必然過程。
  • 北京市中小學協同教育研討會在垂楊柳中心小學舉辦
    面對新時代,身處後疫情期,教育愈發需要家校聯動與協同,如何促進師生之間、親子之間、家校之間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是時代之問,更是成長之問。鍾亞利校長介紹了學校落實「家校共育」的實踐探索,並分享了自己撰寫《家校鐘聲》的初心與感悟。她表示:疫情下,家庭教育進一步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點和難點,「家庭教育」需要得到指導和幫助的呼聲更為迫切。要求教育人對於這一非傳統意義上的職責,進一步從自發上升到自覺,使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和服務進一步駛入快車道。
  • 河曲實驗小學:家校同心,攜手同行
    各班班主任、任課老師就本學期開學以來的學校工作、班級活動及學生在校表現,向與會家長做了詳細的匯報,並分析了第一次月考的成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學科的特點給出了一些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建議,同時也就家長應如何更好地配合學校做好孩子們的教育工作交流了看法。
  • 濮陽市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紀實
    」總基調,切實用好「一創雙優」教育活動這個動力,堅持「4321」發展戰略和「1234」工作思路,強化工作謀劃、突出工作重點、狠抓工作落實,團結帶領濮陽市人民早幹、快幹、多幹,著力穩增長、調結構、重改革、促開放、惠民生,經濟社會呈現出科學發展、趕超發展的好趨勢、好態勢、好氣勢。
  • 校寶在線與億歐發布《2020智慧教育發展研究報告》 探尋教育新基建...
    而疫情的影響短時間內依然會延續,它促使人們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地去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在變化中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教育行業也不例外。2020年的教育行業經歷了「停課不停學」, 從公辦學校、民辦學校到培訓機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從老師、學生到教務管理者,每一位教育行業的參與者在短時間內被推上了數位化的快車道,今年的兩會上,「教育新基建」亦成為熱詞。
  • 教育優先發展的堅實基礎
    優秀畢業生之所以積極報考公費師範生並畢業後返鄉任教,是因為壽光擁有良好的教育生態,而這與壽光市委、市政府加強統籌、優先發展教育,營造尊師重教良好氛圍,有著重要關聯。「教育現代化建設是一項開創性、系統性、時效性很強的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牽涉面廣,其建設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力度。」
  • 家校同心,師生同行——方妙華小學召開家長會
    為了進一步密切家校聯繫,凝聚教育合力,引導家長科學教育子女。10 月20 日,通羊鎮方妙華小學召開以「家校同心,師生同行」為主題的家長會。家長會上,各班主任介紹了2020 年上半年網課學習效果及9 月份複習課檢測的質量分析、秋冬季冠狀病毒預防、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教育扶貧——「學生資助」政策宣傳等方面內容。任課教師與家長傾心交流,家長們坦誠發言,提出合理化建議,並積極的與科任教師交流孩子的學科學習表現,商討亟需解決的問題。該校校長樂猛分別到各個班級家長會會場參加家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