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石油氣電集團與殼牌達成中國大陸首船碳中和LNG交易

2020-12-20 澎湃新聞

為減少能源產品的碳足跡,油氣生產商將碳中和理念引入液化天然氣(LNG)從上遊勘探到終端消費的全過程。

6月21日,澎湃新聞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其全資子公司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氣電集團)與殼牌東方貿易公司籤署採購兩船碳中和LNG資源購銷協議,首次為中國大陸引進碳中和LNG資源。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中國海油與殼牌將使用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全球多個基於自然項目的碳信用,抵消兩船LNG從勘探開發到最終消費所產生的全部碳排放,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

碳信用也被稱為碳權,是在經過聯合國或聯合國認可的減排組織認證的條件下,以增加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汙染或減少開發等方式減少碳排放,因此得到可以進入碳交易市場的碳排放計量單位。近年來,因高耗能而飽受環保組織非議的跨國科技公司十分熱衷於通過採購清潔能源電力、投資清潔能源項目、力促供應鏈夥伴使用清潔能源,或是碳購買等方式實現碳中和目標。

在巴黎氣候目標面前,石油巨頭也面臨類似的環保壓力。荷蘭皇家殼牌在今年4月提出,到2050年將其銷售的能源產品的碳排放總量削減65%左右,到2035年削減30%左右。

針對此次交易,殼牌能源執行副總裁賀仕傑(Steve Hill)表示,基於自然項目的碳信用與LNG結合,中國海油與殼牌為中國的天然氣用戶提供了減少自身碳足跡的新選擇。

為使國內更多的天然氣用戶有機會使用碳中和LNG,中國海油將於近期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進行公開線上競拍。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董事長葉國標表示,將碳中和LNG通過線上交易平臺公開銷售,是全球範圍內的首次創新。

除了有助於優化當地生態系統外,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項目的碳信用也有利於擴大林農收入來源、增加就業並消除貧困。

氣電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武文來表示,作為中國最大的LNG進口商,氣電集團致力於為中國消費者提供穩定、可靠、安全、綠色、低碳的能源產品。中國海油與合作夥伴首次為中國大陸天然氣消費者供應碳中和LNG,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守護祖國綠水青山的同時,進一步發掘綠水青山所蘊含的生態價值,助力當地林農脫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然氣與中海石油氣電集團分公司訂立合作協議以擴大LNG業務
    中國天然氣(00931)發布公告,2018年1月16日,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貿易分公司與該公司經過友好協商
  • 關於中海石油氣電集團開展國際LNG船貨招投標交易的公告
    關於中海石油氣電集團開展國際LNG船貨招投標交易的公告 2020-12-03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中國石油推進石油綠化高質量發展▲ 大慶油田馬鞍山碳中和林苗木基地11月11日,中國石油首個碳中和林——大慶油田馬鞍山碳中和林揭牌。中國海油首次為中國大陸引進碳中和LNG資源6月21日,中國海油全資子公司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氣電集團)與殼牌東方貿易公司籤署採購兩船碳中和液化天然氣(LNG)資源購銷協議,首次為中國大陸引進碳中和LNG資源,守護祖國的綠水青山
  • 蘇創燃氣(01430)擬與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於太倉港合作發展液化天然氣...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蘇創燃氣(01430)發布公告,於2020年7月27日,公司與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海石油氣電集團)訂立合作框架協議,自合作框架協議日期起為期五年,以就(其中包括)於太倉港(一個位於中國江蘇省太倉市的港口
  • 中國大陸籤約首筆基於PAS2060碳中和標準的碳中和交易
    2011年6月10上午,國際濟豐紙業集團、Caspervandertak Consulting BV(「荷蘭CVTD諮詢公司」)、英國標準協會、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在第五次天津國際融資洽談會上簽署碳中和交易合同,達成中國大陸首筆基於PAS2060碳中和標準的企業自願碳減排交易。
  • 氣電集團近期啟動三座LNG接收站項目 計劃於2021年前建成
    從近中海油人士處獲悉,近期,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氣電集團)啟動了三個LNG接收站,分別為福建漳州、江蘇鹽城及浙江寧波LNG接收站二期項目,上述項目計劃於2021年之前建成投產。 具體來看,漳州LNG項目位於福建省龍海市隆教鄉興古灣,建設規模為300萬噸/年液化天然氣周轉量,由中海油福建漳州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
  • 國內首個碳中和標誌在滬頒發
    國內首個碳中和標誌在滬頒發 記者沈文敏)今天下午,SGS-CSTC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將其在中國大陸首個碳中和標誌,授予了國際濟豐旗下的上海濟豐包裝紙業股份有限公司。
  • 蘇創燃氣(04130)與中海油氣電集團合作發展天然氣
    原標題:蘇創燃氣(1430)與中海油氣電集團合作發展天然氣   蘇創燃氣(01430
  • 「碳中和」是什麼意思?為何很多車企紛紛邁向碳中和?
    一時間,「碳中和」便成為各大車企爭相追捧的目標,前有大眾「205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計劃」、保時捷祖文豪森工廠在製造純電動跑車Taycan的過程中實現碳中和,後有奔馳發布「雄心2039」計劃實現「碳中和」。那麼「碳中和」到底是什麼意思?要實現「碳中和」就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奔馳、大眾等所有的車企都爭相邁向「碳中和」呢?
  • 碳中和目標下石油石化企業的實踐路徑
    北極星大氣網訊: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我國明確提出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實現碳中和目標,對能源系統是一個巨大的改變,甚至是一次徹底的革命。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碳中和」!(附碳中和概念股)
    何為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放眼全球,實際也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綠色能源,碳中和不只是中國在做,其它國家疫情之後也會啟動綠色能源計劃,共同守衛我們的地球,還天空以藍色。碳中和相關板塊:「碳中和」就是綠色新能源,即:光伏(風能)、新能源汽車兩大方向。
  • 【財經翻譯官】面向未來40年 碳中和起跑
    當中國對碳中和這一目標作出更細緻的承諾時,還有不少小夥伴對於碳中和這個概念感到陌生,究竟什麼是碳中和,如何實現它,又為何需要我們去實現這個目標?  生態環境部9月例行發布會通報,截至2019年底,中國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完成我國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目標。  同大多數環境問題一樣,實現碳中和有賴於疏堵結合。最終的方法就是從能源結構進行轉型,用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潔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
  • 英國石油(BP.US)、荷蘭皇家殼牌(RDS.A.US)等石油巨頭轉向投資低碳...
    原標題:英國石油(BP.US)、荷蘭皇家殼牌(RDS.A.US)等石油巨頭轉向投資低碳業務
  • 延長殼牌總經理蕭剛:十二年與西安共成長 六百站為發展添動力
    2008年,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延長集團)、殼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殼牌公司)、陝西天力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陝西天力)三方在西安共同注資成立了延長殼牌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延長殼牌)。作為一家由陝西第一大國企、國際能源巨頭以及民營資本合作的中外合資公司,延長殼牌成立之初就引發頗多關注。
  • 綠電如何助力企業碳中和?金風售電給你支幾招
    2019  亞馬遜宣布「氣候承諾」,計劃在2040年前達成該企業的「碳中和」目標。  不論是「小馬哥」心 心 念念的清潔能源支持的數據中心,還是蘋果公司挑戰10年內讓數百家供應商使用清潔能源,綠色電力(下稱「綠電」)正成為企業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措施。
  • 中海油迎來全國首船保稅LNG 為海南打造亞洲轉運和貿易中心鋪路
    中海油海南LNG接收站迎來了全國首船保稅液化天然氣(LNG)的卸貨。5月2日,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帕盧」輪滿載6.9萬噸LNG駛入海南LNG接收站。這是自今年3月21日中海油海南LNG接收站成為全國首例LNG保稅倉庫後,接卸的首船保稅LNG貨物。這標誌著中國海油氣電集團開始正式運營LNG保稅業務。保稅制度是指經海關批准的境內企業所進口的貨物,在海關監管下在境內指定的場所儲存、加工、裝配,並暫緩交納各種進口稅費的一種海關監管業務制度。
  • 「財經翻譯官」面向未來40年 碳中和起跑
    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當中國對碳中和這一目標作出更細緻的承諾時,還有不少小夥伴對於碳中和這個概念感到陌生,究竟什麼是碳中和,如何實現它,又為何需要我們去實現這個目標?
  • 「碳中和」競賽倒逼能源轉型,中國能否彎道超車
    如今,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因素的驅動下,各國相繼提出淨零排放的碳中和目標,加速了全球能源結構從石油時代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彭博新能源財經12月1日發布《中國加速低碳進程》白皮書顯示,截至目前,全球60%碳排放的國家和地區已制定碳中和目標,包括中國、歐盟、英國、日本、韓國等。
  • 環保專題報告: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而之後中國將通過電力領域提升非化 石能源比例完成電力碳中和,非電領域先推動天然氣替代再推動氫能替代完成能源碳中 和,並在需求端通過碳排放權總量控制+交易的形式推動新技術在工業和交通等領域的應 用、加速碳中和進程,從高碳向低碳最後向零碳三步走,完成 2060 年對能源,工業和農 業領域的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