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7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馬英九辦公室前副秘書長羅智強14日在《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撰文指出,巴拉圭共和國總統卡提斯抵臺訪問,在發表演講時以西班牙文3度提及蔣介石,臺外事部門傳譯卻漏譯,輿論譁然。
文章表示,一個巴拉圭的總統尚記得臺灣的歷史,反倒是臺灣的領導人卻選擇自我遺忘歷史,可謂荒唐又可悲。而除了在歷史觀上的可悲外,外賓的講稿竟不能真實翻譯,把卡提斯總統的講稿「去蔣化」,這種以個人偏頗史觀幾近篡改外賓講稿的作為,更是丟臉失禮。
撰文中指出,事後外事部門推為「傳譯上疏漏」。但這絕不是「傳譯上疏漏」,而是刻意人為。由於「蔣介石」在翻為外語時,都是音譯,就算不懂西班牙語,全篇聽不懂卡斯提演講的人,聽到「蔣介石」也不會「聽不懂」,而卡提斯還講了3遍,這顯然是刻意漏譯。
那接下來的問題是,漏譯是誰的責任?有3種可能。1是蔡英文辦公室授意漏譯;2是外事部門決定漏譯;3是傳譯自作主張。
撰文中又指出,依筆者過去服務經驗,類似與外賓重要會面,為求翻譯精確,原則上都會先向外賓取得致詞稿。換言之,外事部門在傳譯翻譯前應已取得演講稿,因此第3種可能性最低,傳譯只是被推出當代罪羔羊。
接下來就只剩是蔡英文辦公室和外事部門到底誰決定的問題?以蔡英文政務繁雜的情況來看,也許未必是她親自下令「漏譯」蔣介石。最有可能的情形是,蔡英文辦公室幕僚與外事部門官員,揣摩蔡英文不喜聽到「蔣介石」3個字,擅作主張篡改卡提斯的講稿。
撰文中說,然而,即便如此,禍首仍是蔡英文。蔡英文表現在其團隊幕僚與社會大眾眼前,就是一副欲去歷史而後快的態度。孫中山遺囑不想讀還會有找司儀代讀的謬事,而連最重要的歷史事實也要一筆抹殺,竟然要在教科書中「去開羅宣言」。凡此種種,看在其幕僚眼裡,當然會擔心,萬一傳譯在蔡英文面前講了蔣介石還講3次,蔡英文發怒怎麼辦?
在這種逢迎心態的驅使下,才會甘冒「外交」的失禮,踩「外交」禮節的大紅線,擅作主張漏譯外賓的講稿。
撰文中認為,但「外交」禮儀就是外交禮儀,不分藍綠,不分意識型態,關乎的是臺灣的形象。其中最可責的尤其是「外交」單位,甚至不敢捍衛「外交」專業,終致嚴重失禮。如此揣摩上意的結果反傷蔡英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