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的網絡審醜:土味奇景化狂歡

2020-12-27 澎湃新聞

作者:陳安慶

土味農家樂審醜狂歡,敗壞的時代症候

最近一篇網文流行,文章談到一個觀點——在這個低美感社會,許多中國人患上了審美匱乏症。它的十大病徵表現為:醜形象、土味家居、奇葩建築、非人街道、塑料設計、網紅臉、偽古風、廣告有毒、抖式快感、文化霧霾。

是的,當美已成俗套,醜則妙趣橫生,異彩紛呈。

這是美的時代,也是醜的時代! 更是審醜狂歡的時代!

醜形象 ,醜,是敗壞的象徵和症候。這種審醜,是日常的、低等的、平庸的、猥褻的、噁心的!

審醜文化、沙雕文化、屌絲文化的走紅,其實很多網際網路網民是始作俑者,也是推波助瀾者。

沒文化真可怕,譁眾取寵、製造噱頭、不知廉恥!怪誕滑稽、畸變異形和牛鬼蛇神、各種妖孽層出不窮……

網際網路門檻低、匿名性、病毒式傳播、無人監管。網際網路又是各種惡言惡語、汙言穢語,粗言髒語的溫床。在缺少監管的環境之下,病毒式傳播,播撒各處,掀起屌絲審醜之風。醜和醜聞,成為醜和醜聞製造者的通行證,假惡醜盛行,越罵越紅。草根惡搞、圍觀丑角,小市民的奸詐、越醜陋的網紅粉絲越多……

一個推崇美的社會,正漸漸被宣揚「醜」的浪潮淹沒。網民最關注的多是娛樂的、惡搞的、帶點色情意味的。土味情話,農家樂審美。土味威力,不亞於義大利炮!實際上,這個社會不存在完美無缺或絕無髒亂齷齪的天堂。粗糙的原生態表演,最能吸引草根眼球。各種醜態或者表演者的醜聞,更能引起大眾關注。

很low的、俗氣的怪咖嘔像,跑出來……

審醜,頗具喜劇色彩的獵奇「土味」審美。你也可以理解為俗氣的、不符合潮流、很low的、不洋氣的,甚至鬼畜的。

媚俗,是對惡品位的沉迷。

鍋蓋頭、小腳褲、亮頭皮鞋、爆款潮男豆豆鞋的社會搖。車禍、癌症劇情小短片、社會大哥叼煙打架、言語露骨撩妹..... 「土味文化」,土味視頻、土味情話、土味追星的輪番登場,「土味文化」成為一種流行。土味視頻、社會搖、喊麥,具有較為濃鬱的泥土氣息而得名。

網際網路上每隔幾個星期就會冒出一批以「哥、姐」著稱的網絡紅人。芙蓉姐姐、鳳姐、著姐、犀利哥、熨鬥哥、咆哮哥橫空出世。偶像不如嘔像,紅得快。芙蓉姐姐,開啟了「嘔像」時代的審醜大門。潘多拉魔盒打開,無數嘔像,跑出來……他們怪誕不經、離經叛道、出言不遜。專門靠「獻醜」出位的草根,層出不窮,似乎「雷人」反而容易被民眾認可。

粉絲打雞血call in雷人表演

時無英雄,豎子成名。

青年網民盲目無知地追捧,以「醜」為美,陷入了審美誤區。席捲中國網絡世界的「沙雕土味哥姐文化」,何嘗不是低俗審醜文化的象徵呢?最近網絡流行,獵奇惡趣味如雄鷹高飛、giao哥。雄鷹高飛,憑藉著突出的鼻毛、長歪了的牙齒和光頭,獲得網友關注。他自稱宇宙唯一的神、聖主,宣揚世界大同,極具辨識度。「想你想你想我」,是雄鷹高飛的視頻結尾語,伴隨著雙手、單手摸腦門,有著莫名喜感。粉絲中不乏許多富家女千金,而且在雄鷹高飛的粉絲群中,都要稱雄鷹高飛為「聖主」。giao哥,招牌動作是視頻結尾前對屏幕強吻,伴隨著「滋滋」的聲音讓人感到生猛無比。giao哥發明了一句無意義的口頭禪「一給我裡giao giao」,成為審醜愛好者們的接頭暗號。giao哥、雄鷹高飛濃厚的地方泥土口音,成為視頻特色。簡單粗暴的腦子缺根筋 、二百五 、半吊子表演,引發粉絲打雞血call in。

反差戲謔醜形象網紅、粉墨登場

審醜網紅麵筋哥、黃金眼的小吳、麗江石榴哥,也各領風騷三五天。這些人是工業時代、消費社會與網際網路的產物,具有荒誕感。娛樂圈明星單一審美趨勢,帥哥靚妹讓觀眾感到審美疲勞,土味反差戲謔從垃圾堆裡撿起來,粉墨登場。

審醜畸胎,比如包子眼、蛇精臉、皮膚被濾鏡 、過度美白的網紅臉,成了當下時代裡的新偶像。

網絡是個廣場,魚龍混雜,反抗和叛逆,年輕人通過展現自我,追求個性,標榜彰顯自我。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找情感宣洩方式,加入「審醜」大軍,自我嘲解與狂歡。原有的人際關係網,被打破,新的人際關係網,支離破碎,越來越原子化。創造出了「審醜文化」,消費「零餘者」行為。

刻意的審醜,充滿低級趣味

醜,有解構意義,它疏離權威,顛覆傳統。

當粉絲們,醉心於丑角色網紅的生活方式、服裝打扮、語氣口吻時,會自動成為圈層中的自我認同,傾向性地引導周圍的人,產生審醜共鳴。通過集體話語,以低俗、不雅、粗鄙的屌絲化審醜,進行自我標榜,自我慰藉。在圍觀醜行同時,肆意謾罵,釀成網絡暴力。

低俗時疫爆發背後,我們對淺薄媚俗的迷戀,到了何等程度?趨媚不是奉承,憑智力優勢嘲諷土味的時候,轉發和揭發,其實也展現了審美品味的優越感。醜並非原罪,多樣化的審美,需要被尊重,但刻意的審醜卻充滿了低級趣味。令人尷尬、刺痛的現實是,既定的社會秩序,因為階級、教育、文化品位和消費理念,掩飾不了審美的不堪。

審醜流行,拽低社會審美線

審醜是本能,審美卻是需要學習的。

粗暴的快感,不等於美感。熱衷於「審醜」,也可能是一種心理缺陷,畸形的快感,背後可能是一種病態。又或者說粗鄙愚蠢的東西,可以引發觀看者心理層面,美好優越感和極度舒適度。鄉村YouTobe快手,已經是僅次於抖音的中國大流量短視頻平臺。

如此難以下咽的粗鄙表演,為什麼這樣多人趨之若鶩?用粗製濫造填充自己窮極無聊、極端過剩的時間泡沫。色諾芬尼不就說了嘛:「假使牛或馬或獅子有手,能如人一般作畫,假使禽獸畫神,則馬畫之神將似馬,牛畫之神將如牛,神之形貌各如它們自己。」「審醜」流行,會拽低整個社會的審美標準線。

社會,真的不再需要美醜標準了嗎?

全民審醜—達奧尼蘇斯式的精神酣醉

問一個問題,如果世間根本沒有醜,那麼美又是從何而來?中國美學大師李澤厚說,醜與惡是相聯繫又相區別的,兩者都是畸形、令人壓抑的。但醜是惡的表現的一個側面,醜是惡的外在形象顯現,惡以形象表現出來便是醜,惡又是醜的內容。

從心理學層面來說, 人都有內心邪惡,惡的一面,更有做惡的衝動。只是迫於社會道德的壓力和秩序、規範,才小心翼翼收起壞心思。當有一天發現各種惡趣味橫生,內心的那點陰暗便會不斷滋長。

這是一場哥白尼式的顛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和網際網路海量信息壓迫,導致人的心理機制和行為模式異化,反智、反文化、反美學、反文學的極端主義也有了市場。審醜讓這些人,無形中擁有了強大的自信。藉由醜的刺激,實現對焦慮、空虛的發洩,暫時擺脫現實,實現人與人之間平等的對話。這些人窮極無聊,在網絡中尋求自我嘲解的符號化集體狂歡,是一種達奧尼蘇斯式的精神酣醉。

唯俗不可醫!唯醜不可醫

惡不是根本的人性,而是一種善的欠缺。這是人性中的「七宗罪」,七種惡行: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色慾。這些都是惡,是惡行,也是罪行。

社會已全面步入審丑時,醜相百出,醜人多作怪,審醜大眾,樂在其中。

審醜,試圖吞噬著主流審美文化。低俗化、快餐化、碎片化,反叛與狂放,反深度、反精英、反審美。全民審醜,是一種可怕的現象。必須阻止其惡化,理性幹預民眾審醜行為,規範審醜行為。從自身做起,杜絕審醜傾向,傳播惡趣味的醜,不約!

如果沉默,最終審美會被審醜吞噬,願你讀完此文有抵禦的盔甲。要做到虛擬安全距離中的自我抽離。

不能在審醜的沉默螺旋中,淪陷自己的正常審美。

唯俗不可醫!唯醜不可醫也!

相關焦點

  • 土味網紅郭老師霸屏熱搜,審醜文化又在狂歡
    也正是這種獨特外形為郭老師爭取到邁進土味視頻圈的入場券。每一位成功的主播都離不開人設的塑造,土味便是郭老師最基礎的人設標籤。在這裡一領域,giao哥、藥水哥、奧利給等眾多知名網紅已成功出圈走紅,而郭老師則是土味視頻領域中為數不多的女性代表。
  • 土味網紅比明星還賺錢,《驚雷》爆紅網絡,審醜文化為啥會盛行?
    導讀:土味網紅比明星還賺錢,《驚雷》爆紅網絡,審醜文化為啥會盛行?網絡發達帶火了網絡直播這個行業,而直播的興起帶火了一幫草根網紅,曾經的殺馬特歲月,被演繹成了如今人人「真香」的土味文化。本來我們應該對每一種文化都抱著海納百川的心態去包容,可惜土味文化滋生出的部分惡臭網紅以及他們無下限的操作,讓人感到迷惑和惡臭。試問在這樣的文化薰陶下,我們還會有什麼樣的審美?土味文化的興起與發展在「審美」的時代裡,「審醜」偏偏橫空出世,土味網紅靠著獵奇,讓土味文化開始在網絡中生根發芽。
  • 直播啃腳、打嗝、說髒話,土味網紅郭老師走紅,審醜文化又在狂歡
    近年來,扮醜搞怪成為直播行業圈粉吸金的又一大賣點,在這類群體中,郭老師、giao 哥、藥水哥等土味博主便是最鮮明的代表。截止到目前,網絡上流傳關於其真名的消息就有三個版本,郭靜、郭鳳琴、郭蓓蓓。雖然在直播中曬出過身份證,但由於其故作神秘,因此沒有人知道她的真名,粉絲還是習慣性的叫她郭老師。
  • 直播啃腳、打嗝、說髒話,網紅郭老師走紅,審醜文化在狂歡
    也正是這種獨特外形為郭老師爭取到邁進土味視頻圈的入場券。每一位成功的主播都離不開人設的塑造,土味便是郭老師最基礎的人設標籤。在這裡一領域,giao哥、藥水哥、奧利給等眾多知名網紅已成功出圈走紅,而郭老師則是土味視頻領域中為數不多的女性代表。
  • 前有竊格瓦拉、後有馬保國:審醜狂歡背後的推手
    面對這股「審醜狂歡」,難怪人民日報發出了一記當頭喝棒:鬧劇應該立刻收場了,「審醜」狂歡不能無底線!馬大師的「星途」背後今年69歲的馬保國「大師」一直自詡為國內武林的「老前輩」,作為「混元形意太極拳」的創始人(自詡的),早年的「馬大師」為了給兒子出國上年賺學費,曾親自跑到英國開設武館,教授中華武術。
  • 「河北土味」是怎樣成為網絡亞文化的?
    冒犯與「審醜」英國作家史蒂芬·貝利在《審醜:萬物美學》中提到說,醜並非美的對立面,而是美的一個方面。「沙雕」作為一種搞笑元素,也是另一種維度的美,至少是幽默這個維度的美。「冒犯河北」、「審醜河北」,把沙雕的成分拿出來調侃,成為了「河北土味美學」成型的重要原因。
  • 不該縱容審醜直播的「郭老師們」
    近年來,扮醜搞怪成為直播行業圈粉吸金的又一大賣點,在這類群體中,郭老師、giao哥、藥水哥等土味博主便是最鮮明的代表。直播啃腳、髒話、吵架、放屁,郭老師無所不播。走紅的郭老師,深挖其走紅的道路,熱搜的背後,一切都有跡可循。
  • 審醜再流行,這個農村「喬碧蘿」憑啥一夜火翻全網?
    除此之外,郭老師在直播中各種出人意料的自我展示形式被年輕人當做快樂的土味寶藏,前一秒在嚎叫,下一秒在瘋笑,轉頭失控嚎叫。從不做表情管理,生氣就罵人加齜牙咧嘴,這些都被做成搞笑合集,至此火遍大江南北。從快手一名普通的土味女主播變成全面搞笑博主。
  • 人民日報發文狠批馬保國鬧劇:招搖撞騙,審醜狂歡
    年近70歲的馬保國參加了一場武術比賽,以被人三拳打倒三次,並且陷入昏迷的「優秀成績」一舉走紅,成為鬼畜界追捧的對象,尤其是他的雷人雷語,迅速走紅網絡。按理說作為一位年近70歲的年長者,本應該享受著天倫之樂,本應該低調地弘揚傳統武術,然而馬保國卻走出了另一條路。「年輕人不講武德」「耗子尾汁」等馬保國雷人語錄也成為了2020年最流行的網絡語言。
  • 霸座男笑坐輪椅喊"龍哥"推車 對"網絡審醜"說不!
    網絡輿論中的「審醜美學」、逐醜文化,該反省一下了。在各地司法機關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當下,在輿論場上以娛樂化的姿態傳播黑社會形象,無疑是對正氣的解構,是對公序良俗的挑釁。對於黑惡勢力,主流社會應該有正確的態度;消解對掃黑除惡的嚴肅性,就是對醜惡的放縱。
  • 能和中國土味表情包PK的,可能只有這些土味網站了
    顏色、構圖、文案,這些從靈魂深處每個細節時刻流露著土味和沙雕的 「 中老年 」 表情包,也許正是 90、80 後獨特審醜情趣的完美代表。在這種走 90 年代復古路線的獨特設計風格的渲染之下,哪怕是國民老婆都會輕易變身街邊髮廊小妹 —— 「 先森,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洗剪吹一條龍只要 998 」。
  • 抵制網絡「審醜文化」需全社會共同努力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很容易對平淡的日常事物變得遲鈍,甚至成為大數據時代的「提線木偶」,也使得迎合了審醜思潮和網民娛樂心理的「審醜文化」有了一定傳播,這種低俗化娛樂現象所帶來的社會危害不容小覷。最近,自稱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的馬保國莫名成為網絡「頂流大師」。
  • 《新喜劇之王》的文化心理迎合:狂歡儀式
    《新喜劇之王》的文化心理迎合:狂歡儀式前蘇聯文藝理論家巴赫金曾通過對古代人們 各類節慶儀式的總結提出過狂歡理論。巴赫金認 為,狂歡節中的「加冕」與「脫冕」環節,意味著權 力在瞬間的被賦予和被剝奪,普通人藉此挑戰了 現存秩序,反抗了現實世界,獲得歡樂。
  • 土味的文化,到底是依靠什麼才在網絡上火起來的?
    在很多網絡的角落裡面,你都可以看到各種土味的視頻和圖片,大家對此津津樂道。理論上來說,每個人都應該喜歡美麗的事物,但是這些土味的文化給人的感覺似乎是「醜陋」的,和我們常見的感知其實是背道而馳的。那麼,這些土味文化,到底是依靠什麼在網絡上火起來的呢?
  • 每個精緻女孩的表情包裡,都有無數土味老男人
    作為土味老爹裡鼻毛最長的一個,就算你沒有聽過雄鷹高飛的名字,也一定見過他頗具特色的滷蛋頭和猥瑣魔性的小眼神。 表情包作為社會熱點的風向標,永遠依託於網絡熱點而產生,本著娛樂化的精神、依託流行語營造出一場又一場的網際網路狂歡。
  • 丁真獲官媒力捧,馬保國卻被人民日報批評:審醜流行危害社會風氣
    康巴漢子丁真應該不用過多介紹,近日來刷爆了各大網絡平臺,人生際遇自此天翻地覆,說是天選之子也毫不為過。丁真走紅後,還引發了各地方媒體不服輸爭搶「蹭熱度」的趣事,官媒們化身行走的「battle精」,開始了在線爭奪丁真。四川官方為了丁真操碎了心,結果網友們都以為丁真是西藏人,看完宣傳片《丁真的世界》後一句「好想去西藏」令四川倒地不起。
  • 抖肩狂歡被高校承包,娛樂模仿背後的文化現象
    高校抖肩舞,是亞文化興起而產生的表達方式,也是亞文化的一個縮影,無釐頭、自由個性的網絡亞文化逐漸在全球興起, 它以通俗性與大眾消費的文化品味滿足了大眾的精神需求。「抖肩舞」的土味歡樂中,「每天億遍,防止抑鬱」的口號,讓在忙碌於大學生活大學生,得到了釋放多重壓力的宣洩口,使得「抖肩舞」這種亞文化得以在青年人的大海中掀起巨大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