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語】他是甘肅成縣小川鎮人,生在舊中國,長在紅旗下,少小離家老大回,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毛主席讚揚他幹的是「千裡眼、順風耳」的事業,劉伯承元帥曾親送他半導體收音機,在為黨為國為民的事業上不斷學習專研,信仰堅定永不言棄,他不僅是成縣人的驕傲,更是新時代我縣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學習的生動教材和典型事例,87年探親回鄉期間他為成縣廣播發展、航天育種試驗田等做出了不朽貢獻,2003年不幸離世與世長辭,病故期間,先後受到胡錦濤、曾慶紅等國家領導人探望。一起看看他的故事吧!
從士兵到部長的傳奇人生
———梁驥同志生平紀實
作者 沈煒
梁驥同志於1917年4月出生在我們隴南成縣小川鎮聯合村金溝壩的一個貧寒家庭,兒時乳名叫三世,在舊軍隊當兵時叫梁士俊。父親梁鳳山,家裡雖有些許薄田,但不能養家餬口,全靠在小川街上做點肉食之類的小生意添補度日。其母在三世年幼時棄家出走,繼母生有一弟,屬於弱智,繼母對三世不好。三世多數日子衣不遮體食不裹腹。面對兵慌馬亂的時世,饑寒交加的家境,三世的童年可以說是黃蓮樹上掛苦膽苦上加苦。1930年左右,因康縣幹柏樹溝(太石鄉境內)閻俊山經常來小川鎮搶掠槍枝、財物和糧食,騷擾得人心慌慌,學校不能正常上課,雖然上學讀書的三世只有輟學。據當過同學的老人回憶,他在校貪玩耍,愛寫字,弄得手上、臉上常染有墨跡,功課學業一般,個性鮮明,人緣挺好,在同學之中不惜力氣,是肯出頭幫人幹事的性格。
棒槌掛在街上日子長了都會說話。形容廣泛交往會增加人的智慧和見識,梁鳳山雖然不能供三世上學,也不能保護三世免遭繼母虐待,便投其所好,讓生性聰慧剛強、調皮勇敢的三世到成縣城謀生,因年齡太小無力氣,找不到適宜自己的活計幹,經好心人指點進了警察局跑腿,自小飽受苦難磨鍊,看盡人間眉高眼低的三世,心裡早就有了憎恨黑暗社會制度,離開家庭可以免受折磨。16歲那年回民軍的馬隊路過成縣時捲走了他們,便隨其遠走他鄉,從此二十餘年與家庭失去聯繫。
1987年8月梁驥回鄉看望我舅父臺中堂時, 在成縣孫家壩家中聊天, 給我們年輕人講故事, 他回憶說,「自己16歲時國民黨十五軍在成縣抓壯丁,因抓不夠人數,便捲走了偽成縣警察局所有人員。在舊軍隊裡,因自己出類拔萃的性格,在兵娃子中比較出眾,1934年就被派到軍部無線電培訓隊學習報務。1936年初派遣到寧夏鹽池縣無線電臺當報務員,他的心靈中早就對國民黨政府官員的貪腐行為深惡痛絕;當時國民黨軍閥派系多,大多數軍閥自立山頭,各自為陣;勾心鬥角,追逐私利,傷害民眾,懈怠抗日,發動內戰. 他看在眼裡恨在心中,對國民黨執政下的社會制度為極為反感;對共產黨廣濟貧困人、愛護老百姓;號召全民抗日的救亡運動深感同情和嚮往。1936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解放鹽池縣時,經他給電臺班同仁們動員,攜帶電臺及十二位電臺班士兵集體起義參加了紅軍。當時,由於條件限制,紅軍使用的是落後且為數很少的電信器材,除中央首長有電話外,大都靠步行或騎馬通信聯絡。自己投奔紅軍所帶的電臺,為紅軍的通信服務解了燃眉之急,立下了不朽功勳。這部老式電臺,至今還作為革命文物陳列在中國軍事博物館展廳裡。」
1 9 3 7年3月梁驥在陝西省三原縣雲陽鎮由袁德鈞、李宗唐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事紅色革命的戎馬生涯,聰明好學,積極上進,如饑似渴學習文化知識,從此正式定名為梁驥。1941年反掃蕩中,在部隊師直機關與強敵碰面的危急關頭,梁驥冒著生與死的考驗,在彈雨中修復了通信網絡,確保了指揮信息的傳輸,取得了戰鬥勝利。1942年4月梁驥調到晉察翼軍區,擔任無線電一區隊隊長和軍區無線電輪訓隊隊長。當時黨中央與各根據地可服役的無線電臺和報務員太少,遠遠無法滿足戰區指揮需求,在這關鍵時刻,軍區決定創辦一所通訊學校,任命梁驥為該校副校長。當時,毛主席得知通訊學校成立的消息,非常高興,在梁驥為學校編寫的《通訊戰士》小冊子上專門題詞,稱通訊學校是為軍隊培養「千裡眼,順風耳」人才的搖籃,全體學員受到了極大的鼓舞,每個人都寫了決心書,個個搶做軍隊建設的先鋒,人人爭當通訊事業的標兵。
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營級以上幹部都有一匹馬,梁驥的坐騎在行軍中不是騎著傷員便是馱著病號;有時駝著通信設備和軍需物資,自己很少騎行。行軍沒有床,他和戰士一樣睡草鋪;冬天棉衣很少,他就把自己的棉衣讓給體質虛弱的戰士,與戰士同甘共苦是他的一慣作風。他常說:「帶兵就要愛兵,從政治上愛護,從生活上關心,才能團結一心,戰勝敵人。」梁驥在紅軍野戰司令部電臺工作,他勤奮好學,努力鑽研技術,兢兢業業,嚴謹細緻,保證了我軍指揮系統通訊聯絡的暢通。他參加過紅軍西徵和著名的山城堡戰役等戰鬥,在戰鬥中意志堅定,不懼怕流血犧牲,經受過嚴峻戰火威脅的考驗,樹立了堅定的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崇高信仰和遠大目標,也堅定了中國革命必勝的信念。
在抗日戰爭時期,梁驥在八路軍總部和冀熱察軍區負責通訊聯絡工作,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在艱苦的反掃蕩戰鬥中,他與日本鬼子進行了殊死戰鬥,曾面對部隊被圍困、在與敵人近距離交火的危險處境中,臨危不俱,確保了部隊通訊聯絡的安全暢通,保證了戰鬥任務的順利完成,確保部隊取得了勝利,彰顯了共產黨員英勇鬥爭,敢於爭取勝利的英雄氣慨。部隊在山西駐紮在武鄉縣康家溝的地方,有一天,梁驥在村子裡看見一個穿著補丁重補丁衣裳的老人推碾小米,他邊走向老人邊說「我來幫你推磨!」搶過推磨擔熟練地推起來,老人被這位穿八路軍軍裝的人的行為感動得淚流滿面,邊幹活邊寒暄,直到碾完小米。幾天後他們再次遇面,象老朋友一樣,格外親熱。經過進一步了解,得知老人叫康卯旦,是村裡的抗日積極分子。經與老人協商,在徵得他老伴的同意後,將年幼的小兒子寄養在康老漢家。抗戰勝利後,梁驥去武鄉縣接兒子,他給倆個老人送了毛毯小米等物品以表達心意。解放後,梁驥和趙光給老人寫了封感謝信,尊稱老人為「大叔」「大娘」,還寄了禮物,以表達他們對老人的惦念,在後來的歲月中,毎逢春節,他們給老人寄錢寄物,以表達思念之心情。
在艱難困苦的歲月中,他響應毛主席「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精神,在太行山部隊駐地開展生產自救運動,組織通信學校學員開展開荒種地的生產運動。在運動始終身先士卒,與戰士一塊啃樹皮吃野菜共度難關,通過墾荒種地,解決了大部分八路軍戰士穿衣吃飯的實際困難,獲得了八路軍總部授予的「勞動英雄」榮譽稱號。
在解放戰爭中,他參加過上黨戰役、平漢戰役、淮海戰役、解放南京和解放大西南戰役和戰鬥。他跟隨劉鄧大軍轉戰千裡,堅守崗位、紀律嚴明、堅忍不拔,始終保持通訊信息的暢通,保障了每次戰役的有效指揮。他在晉冀魯豫軍區通信學校工作期間,白手起家,克服了物資、器材、經費極其短缺的困難,想方設法調動和利用一切積極因素,一手抓學校組建,一手抓器材建設,千方百計保障教學工作,為我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通信技術人才,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他參加過重慶市的接管工作,他面對當時猖獗的敵特活動,以及國民經濟亟待恢復和需要發展的複雜局面,知難而進,夜以繼日地工作,在國民黨留下的廢墟上,迅速開展了重慶的電信和通信業務,為鞏固新政權、維護當時的社會穩定起了重要作用。1956年梁驥同志負責創建重慶通訊軍官學校,他艱苦奮鬥、勇於創新、追求科學、遵重知識、重視人才,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調任軍委通信兵部器材部部長期間,在發展我軍通信裝備、建立科學的器材管理體系方面,工作成績顯著,為我軍通信事業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960年8月梁驥同志轉入地方工作,最初在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工作期間,他積極組織科研生產所需設備、器材和物資的供應,建立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確保了科研生產試驗任務的順利完成。後來調入第七機械工業部機關工作,他負責主持機動技安和技術質量部門的工作,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技術安全的各項規章制,組織建立健全設備、儀器使用、維護、保養的崗位責任制,堅持貫徹質量第一的方針,積極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在全系統建立了質量聯防聯保制和層層負責的崗位責任制。組織研製了60噸旋壓工具機,為固體火箭旳研製生產創造了重要條件。組織研製了組合夾具等工裝設備,為飛彈、衛星的研製提供了良好的技術保障。他從七機部副部長到改組後的航天工業部副部長,參與組織和領導了多個國防重點型號的飛彈和衛星研製工作,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和躋身世界前列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也從一個普通通信兵成長為航天事業的功臣。
梁驥同志一生以黨的事業、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為服務宗旨,從不以個人的得失榮辱縈懷,默默地做著關係黨、國家和軍隊的信息機密的內務工作,做高官不張揚,甘於淡泊、嚴守紀律,表現出了一位老共產黨員所獨有的高風亮節。據梁驥在小川的親妹妹梁菊梅說,「哥哥梁驥幾十年裡分別在53年、58年、61年和87年四次回鄉探親.」據原來做過夥伴的高齡老人們回憶說:梁驥第一次回小川時,成縣過小川的江武公路還沒修,他乘了一輛軍用吉普車,沿著人行道邊走邊由警衛和地方群眾幫助挖土坎,推車送到小川聯合故居的。他穿一身黃呢子軍裝,滿面泛著紅光,身材筆挺魁梧。態度卻又謙和又恭敬.
他最後一次回鄉,帶著已退休的老伴和當軍官的三兒子回鄉的,當時有任成縣人民政府顧問臺生彩、時任兩當縣委書記的包巖和時任武都地委副書記的郝洪濤同去陝西雙石鋪接梁驥的.陝西鳳縣雙石鋪是航天工業部早期建設的試驗基地,離休後的他對該基地觀摩視察的最後一次。他回鄉調查研究,探望親友,訪問農村,觀摩工廠,遊覽商店。應成縣師範、成縣一中、成縣二中師生的邀請,為師生做了憶苦思甜熱愛祖國的勵志報告,並為二中學校題詞兩副,語云:「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學無止境」。他勉勵家鄉子弟刻苦學習,立志成才,放眼世界,效力祖國。
他們在成縣縣委大院與曾任武都地委副書記的我舅父臺中堂見面,先是相互緊緊地握手,再是親熱地互拍肩膀。在深情回顧中,互致問候。當郝洪濤和梁驥一起攙扶著已身患重病的舅父臺中堂,以很緩慢的步伐往二樓辦公室上樓梯的情景時,在場的人無不陪著兩位革命老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動人的熱淚。
1987年秋天梁驥夫婦臺中堂夫婦郝洪濤五人在成縣委院合影1987年秋天梁驥夫婦臺中堂夫婦郝洪濤五人在成縣委院合影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梁驥同志堅持真理,剛正不阿,面對林彪、「四人幫」的殘酷迫害,他始終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體現出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無私無畏的崇高品質。因他曾跟隨劉鄧大軍解放大西南,遭遇株連,深受迫害,他也去過五七幹校接受「鍛鍊」。
梁驥同志離休後,仍十分關心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他克服身體欠佳的困難,不顧年事已高,積極參加航天事業的重大活動,為航天事業的發展獻計獻策。他還把專家、學者組成專題組,在艱苦的條件下,就課題進行了細緻的分析研究;科學分析我國航天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提出為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制定總體戰略目標;將具體的措施和建議形成報告,為中央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他在離休期間,曾受黨中央的委派,參加了中央考察組,對山西省委領導班子進行了考察和調整,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務,受到了黨中央的好評。
小川天壽山風光
梁驥雖然老了也忘不了曾經關懷過自己成長的老首長,戰爭時代曾任紅軍總參謀長的劉伯承將軍,曾親自召見過他們電臺班的全體工作人員,給他們以榮譽和鼓勵。六十年代半導體收音機問世,當時只有中央高層領導才能享受配發的半導體收音機,劉伯承將軍還親自送了他一臺半導體收音機,一直保存在家中。梁驥同志有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堅強的黨性原則,在他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終忠誠黨和人民的事業。在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他不怕犧牲,勤奮工作。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鄧小平理論,工作積極主動、恪盡職守,在工作中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他始終維護和支持黨中央核心領導集體,在他重病期間,適逢黨中央籌備召開十六大,他十分關心十六大的決策決議;對當時黨中央決定胡錦濤接任黨中央總書記十分高興、堅決擁護;他住院期間,時刻關注著國防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充分體現了一名老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他嚴格要求親戚子女,不要用手中的職權謀取私利;他廣泛聯繫群眾,關心同志,他十分重視對年輕幹部的選拔培養。
他始終關心地方發展,為地方政府分憂解難,1974年小川人民公社大搞水平梯田建設中,一臺鐵牛55拖拉機在耕地時不慎從十多米高的梯田地坎上掉下,造成車毀人亡的事故。要修復事故損壞的拖拉機,幾個大件配件無法獲得,據主管農機的當事人回憶說,在計劃經濟時代,計劃指標說了算,小川拖拉機站也沒錢,既是有錢也買不到拖拉機配件。小川人民公社派管農機的人員前去北京求援,在梁老的幫助下,直接交配件款到七級部財務,再持七機部的介紹信去天津拖拉機廠領取了拖拉機配件,為小川拖拉機站解決了難題。1986年安排兒子為成縣的地面衛星接收站選配最好的設備,為家鄉人民提前實現觀看清晰的電視節目,豐富了家鄉人民的文化生活。1987年8月,他乘回鄉探親的機會,親自到機房查看了運行效果。航天育種是現代高科技在農業上的應用。通過太空失重、高真空、強輻射等特殊條件,對植物種子誘變,為人類提供了新的優良品種,成果已在京滬等地大面積推廣,收到了良好的增產效果。梁驥把這項新技術介紹給家鄉成縣,並幫助在成縣建立試驗示範基地,以此造福家鄉人民。
他切實關愛基層工作者,主動為群眾辦實事,在群眾中享有極高威望。他"勤奮工作,嚴謹務實,嘔心嚦血,無私奉獻,樂觀豁達,保持了共產黨員的本色。"梁驥一家人熱情好客,他北京的家,成為家鄉人赴京辦事的接待站,一家人成了家鄉人辦事的服務員。為鄉親們提供信息,為鄉親們親當嚮導,對老家人關懷備至。讓出門在外的人,有了回到家裡的感覺。1986年我的舅父臺中堂患肝硬化, 檢查出來情況不好, 打電話告訴梁驥後, 他立即聯繫好了北京的解放軍302醫院,我舅父臺中堂坐火車去北京接受治療, 直接去醫院住了院. 302醫院停車場距離住院部病房很遠, 他讓司機看著車,自已抱著營養品親自去看望老戰友。
梁驥同志自參加革命以來,歷任紅軍野戰司令部電臺報務員,八路軍總部電臺二分隊隊長,冀熱察軍區無線電中隊副隊長,冀南軍區通訊科科長兼冀南電話局局長,第14縱隊通訊科科長,中原軍區通信三局政治處主任,第二野戰軍通信處政治處主任,重慶市軍管會通信部部長,西南軍區通信處副處長兼政委、黨委書記、處長兼政委,重慶通信軍官學校校長,軍委通信兵部器材部部長,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器材部部長,第七機械工業部機動技安司司長、技術局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航天工業部副部長、航天工業部顧問。1955年被國防部授銜於梁驥上校軍銜,並授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九六二年晉升為大校軍銜。1985年12月離職休養。2003年2月19日6時在北京逝世。
梁驥晉升為大校軍銜的紀念照片
梁驥同志雖然逝世了,他為中國革命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永遠鼓舞著我們,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默默奉獻的一生。他生前遺言:自己逝世後,喪事從簡,不要給中央添麻煩,要給廣大黨員幹部樹立艱苦樸素的榜樣,黨中央給予了高度評價:「梁驥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國航天事業的優秀領導幹部。」
梁驥同志住院期間和逝世後,胡錦濤、曾慶紅、賀國強、劉華清、宋健、錢學森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看望,對其家屬表達了慰問。
梁驥同志為黨、為軍隊、為人民所作的貢獻不可磨滅,永遠值得人們懷念,他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將永遠是年輕一代學習的榜樣。
梁驥同志的一生懼備了老黨員的全部優點,他為人正直,光明磊落,為政清廉,嚴於律己,寬厚待人,謙虛謹慎,不計名利,顧全大局,不詢私情,他的精神是我們永遠的財富,是我們做人處事的鏡子……
按:該文稿有本人的親歷親見親聞外,為了達到真實、廣泛、全面地記錄梁驥老前輩為中國革命付出經歷過程,本人還參閱引用了牛民選《成縣籍老紅軍梁驥》,張忠《記梁驥的傳奇人生》和中央組織部的資料中的事例,在此一併聲明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