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其實是好的開始!李玫瑾:家長看懂這幾點,孩子就有救了

2021-02-12 家教新課堂

14歲的兒子,青春期叛逆,不寫作業,厭學嚴重,父母一教育就頂嘴對峙……

 

作為家長,你會選擇苦口婆心的勸導,還是疾言厲色地訓斥?

我們處在一個有史以來,家庭關係最緊張、親子關係最陌生的時代。

有多少父母,在輔導孩子作業上,一言不合就發飆;隔三差五,我們也會聽到一些孩子因壓力大,離家出走的消息;更恐怖的是,一些家庭因言語過激導致人命事件的也時有發生,上海17歲男孩跳橋自殺事件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案例。

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下:

你與孩子的溝通中,是肯定的語句多,還是否定的多?

你們家是否經常用條件交換的方法與孩子溝通?如考試前3名,就允許玩ipad?。

孩子不聽話時,你都是用吼叫或打罵的方式解決的嗎?

你跟孩子有未成兌現的承諾嗎?

叛逆,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作為父母,我們想把最好的給予孩子,我們對孩子的愛與付出也是毋庸置疑的,但為什麼我們的很多家庭,最後卻把曾經的心頭肉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呢?

教育家、心理專家簡·尼爾森博士說: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感覺到痛苦、感覺到艱難、感覺到失望、傷心,一定是因為方法錯了。

可惜的是,很多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甚至振振有詞地說」我這麼做,還不是為你好。「

真是這樣嘛?我們來分析一些父母的幾個教育方式,看看你的教育方法會帶來哪些影響:

孩子不聽話,揍一頓就好了。你可知道,父母打孩子的時候,孩子分泌了特別多的腎上腺素,但孩子又不能還手打父母,所以只好憋著、渾身上下充滿了腎上腺素無法釋放,時間久了,孩子體內的腎上腺素水平,會比正常人高很多。我們平常總是說,一個容易衝動的人,與體內積壓的腎上腺素有關。武漢有個人,因為一碗五塊錢的熱乾麵,老闆要六塊,拔刀殺人!冷靜下來想想,為了一塊錢殺人,至於嗎?為什麼呢?他的腎上腺素水平比一般人高,就是平常一點點積累起來,然後砰的一下炸開!」你要是不好好學習,考不上大學,將來就只能上街要飯。「 你有沒這樣恐嚇過孩子?這樣也許孩子會去認真學習,考上好的大學,但這樣的孩子沒有安全感,恐嚇讓他害怕,他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是為了不討飯而學習。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工作生活總是擔心多慮、膽小害怕,即使對現狀不滿意,也不一定會去改變,害怕改變讓生活更糟糕,害怕糟糕的生活讓他去要飯。對一個孩子來講,最大的恐怖莫過於媽媽不理他,爸爸不要他,把他關在門外這種場景。孩子不聽話,把他丟在大馬路上,任憑他哭喊著叫「媽媽,媽媽....」,而你躲在角落偷偷觀察;孩子叛逆跟你作對,火冒三丈的你有沒毀壞他的玩具、撕毀他的漫畫書、把他的東西扔掉..這種用冷暴力欺負、控制孩子,讓孩子認錯的方法,真的太恐怖了,也許你覺得這只是小事,但它卻可能是對孩子產生終身詛咒。隨著他一天天長大,從外表看,這個人挺光鮮亮麗的,上大學、結婚生子都沒問題,但在他的潛意識裡,只要一遇到小時候被傷害的小事,都會特別敏感、甚至爆發出來。你看,父母居然有這麼多的手法折磨孩子,我們對孩子的傷害,最終會進到他的潛意識中,終其一生,他會通過自己的婚姻、工作和他的孩子的互動,來彌補自己的缺陷。叛逆期孩子,最大的訴求是打破父母的桎梏,努力做自己。作為成長的必經階段,父母的應對方式,決定了孩子行為的最終走向。理解孩子的叛逆根源,避開鋒芒,才能夠幫助孩子順利走過叛逆期。父母先從心理上接受孩子可能的變化,才不會因為被挑戰而失去理智。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要求自己做主,比如安排自己的生活,對諸多約束感到不滿。父母要學會放手,不要再事無巨細的管控,允許孩子主導和嘗試。甚至出於報復父母的心理,為了反抗而反抗,最終誤入歧途。一方面,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肯定;另一方面,最怕被父母當做孩子來命令。作為父母,要學會把孩子當做平等的決策者,而不是被動的執行者。比如,遇到問題時,注意溝通的語氣,多採用和孩子商量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命令。否則,孩子會覺得自尊受挫,明知道父母是對的,行動上也偏要唱反調。這個階段,父母最重要的是陪伴因為,情感才是引導孩子唯一的線。歌手白舉綱青春期時非常叛逆,不是打遊戲就是KTV唱歌喝酒。「兒子,我知道對於你來說,這也許能夠使你開心,或者這是你叛逆期發洩的方式。但是我希望,你自己不要受到傷害。」父親的愛和陪伴,讓他在莽撞中摸索,有過迷茫,卻沒有喪失方向。如果叛逆期的孩子拒絕引導,那麼我們不妨保持觀望和陪伴。這顆種子,在幼年時期埋下,童年時期積累,最終青春期時爆發。如果父母跟不上孩子的腳步,不去轉換溝通模式,那麼,每一次的壓制,都是在為將來的爆發埋雷。如果每個青春的孩子,在要求獨立時,得到的是理解尊重,是肯定欣賞。如果每個叛逆的孩子,在內心迷茫時,得到的是關注陪伴,是溫柔引導

「讓更多的孩子得到優秀老師的輔導」

以一線名師資源助力教育平等

為全國幾十萬的中小學生提供優質在線學習和輔導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孩子叛逆,其實是成長的開始,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所以,孩子就叛逆了……看懂這篇文章,你眼中孩子的「叛逆」,就變成了成長!這是我在諮詢中聽到最多的話,顯然家長對孩子的「叛逆」的現象痛苦不已,總是想盡辦法來「修理」孩子!但在我看來,不是孩子「叛逆」了,而是父母需要「成長了」!有哪個父母可以拍著胸脯說,我的成長就一定比孩子快?我的經驗就一定可以幫助到孩子?
  • 叛逆其實是好的開始,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總想找一些什麼辦法來「修理」孩子。實際上,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對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沒有把握好,可能就會害了孩子。其實,孩子叛逆本身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每個人的內在都會有叛逆的傾向。
  • 孩子叛逆其實是好的開始,家長看懂這篇文章,孩子就有救了
    總想找一些什麼辦法「修理」孩子。實際上,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對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沒有把握好,可能就會害了孩子。其實,孩子叛逆本身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每個人的內在都會有叛逆的傾向。「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媽媽在這裡等你的好消息。」父親給了少年500元錢。少年從此離家。開始了他尋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 孩子叛逆其實是好的開始,家長看懂這篇文章,孩子就有救了!
    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的「叛逆」頭痛不已。總想找一些什麼辦法「修理」孩子。實際上,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對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沒有把握好,可能就會害了孩子。對於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曾經歷過,只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已經無法真正地理解一個孩子的感受。
  • 孩子叛逆其實是最好的開始,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的「叛逆」頭痛不已。總想找一些什麼辦法來「修理」孩子。實際上,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對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沒有把握好,可能就會害了孩子。對於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曾經歷過,只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已經無法真正地理解一個孩子的感受。
  • 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看懂的家長都很了不起
    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其實,叛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每個人都會有叛逆的傾向。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它也不過是暫時的,而且只有經過了這暫時的痛苦,才會慢慢成熟,真正地理解父母的用心。
  • 孩子叛逆其實是好的開始
    實際上,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對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沒有把握好,可能就會害了孩子。對於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曾經歷過,只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已經無法真正地理解一個孩子的感受。我經歷過上千個關於孩子「叛逆」的個案,有自己的心得和總結。最近,一篇描寫少年尋找自己的文章讓我深受感動。
  • 李玫瑾:孩子叛逆不是當下的問題,真正的原因在6歲之前就埋下了
    關於孩子的叛逆,作為家長你有沒有這樣的疑惑,明明孩子應該是比之前年齡大的,但為什麼反而比之前不聽話了?這種兒童心理現象也在兒童教育界得到了重視,很多教育專家也對此進行過研究,我國公安大學的青少年兒童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對此這是這樣看的:孩子發生叛逆並不是當下的問題,而是在6歲之前埋下的隱患。
  • 李玫瑾:孩子頂嘴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這幾句話,孩子更優秀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識,當孩子們自我意識萌芽,就會開始頂嘴不聽話。每當這時,家長們總是格外頭疼,甚至有的家長覺得孩子不懂事,總是頂嘴不孝順。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父母學會說這3句話,孩子未來更優秀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說起孩子叛逆,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青春期才會發生,其實不然,青春期的叛逆只不過是比較明顯而已,其實從孩子開始頂嘴的那一刻起,孩子就已經有了叛逆的苗頭。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想法會一天比一天多,肯定會與父母有分歧,對於孩子的叛逆頂嘴,父母要找到好方法解決,而不是用權威去壓制
  • 為何有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壞?李玫瑾給出了這幾點原因,家長要牢記
    所以說,家長的很多做法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然而理想與現實是有差距的,畢竟很多人都是初次做家長,孩子長大後到底能否如他們所願,其實還是不確定的。有些家長明明很用心地在教育孩子,可孩子長大後卻變壞了。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家長要學會說話,孩子長大後才更有出息
    而這也讓家長愁壞了,有不少家長都會經常吐槽自家孩子,說孩子不聽話,總是和自己頂嘴,自己還不知道怎麼辦,最後只能用打罵來解決問題。但其實教育孩子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特別是在面對現在的這些孩子的時候,我們更是要注意這些。否則的話,我們不但教育不好孩子,還可能會把自己氣壞。
  • 孩子叛逆期的表現,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叛逆不是孩子的問題,也不是很難解決的問題。想要改變孩子?讀懂這篇文章,父母和孩子,都會越來越好!——教育編輯部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的「叛逆」頭痛不已。總想找一些什麼辦法來「修理」孩子。實際上,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對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沒有把握好,可能就會害了孩子。
  • 孩子的叛逆還有救嗎?擔心是沒有用的,家長應該學會這幾點
    眾所周知,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叛逆。而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孩子一直處於叛逆期,而家長卻又顯得無能為力。面對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長無可奈何,最終妥協:唉,沒關係,每個孩子都會有叛逆期,過了就好了。實際上,這種理解是不對的。
  • 李玫瑾教授:你越管,孩子越叛逆?建議家長試試皮格利翁效應
    很多孩子再青春期時,都難免會遇上叛逆期。很多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大多數家長都會選擇對孩子硬碰硬。其實,家長選擇硬碰硬的方式,雖然可以理解,但是,這種方式並不實用,且並不適合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李玫瑾教授曾經舉過一個形象的例子:孩子放學回來,你讓他站住,他站住了,這就不叫叛逆。你叫他站住,他不僅沒站住,而且還進了自己屋,把自己的房門關上,這時候孩子就是進入了叛逆期。小張的孩子今年就遇上了與眾多孩子相同的情況。孩子進入到青春期後,就開始與父母在思想上作鬥爭。
  • 《圓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導讀:作為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成長的人,如何教育孩子變成了這屆父母們最大的難題。曾經許多家庭的父母看著自家孩子小的時候聰明乖巧,覺得長大之後不會有什麼問題。有的認為孩子還小,沒必要要求他過早地開始學習,應該多體驗一下快樂的童年時光。但李玫瑾教授的想法卻恰恰相反,她認為孩子學習就應當從小抓起,尤其是六歲之前的學習最為重要。
  • 李玫瑾:當孩子學會頂嘴,家長用這三句話教育,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其實,孩子會有這番變化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關於這一點,青少年犯罪心理預防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給出了她的觀點,在分析完觀點之後,李玫瑾教授告訴家長們育兒有"三不"。對此李玫瑾教授還分享了3句寶貴的"育兒經驗"給家長們,當孩子學會頂嘴,家長用這三句話教育,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家長們若是遇到同樣的煩惱,可以適當參考一下。
  • 李玫瑾:孩子突然變得特別叛逆,拒絕溝通?看你是否做了這三件事
    李玫瑾:孩子突然變得特別叛逆,拒絕溝通?看你是否做了這三件事孩子在某段時間突然變得特別叛逆,而且拒絕和家人溝通,這是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情況。大多數家長都把孩子叛逆的原因歸結到孩子不懂事上。
  • 李玫瑾:孩子突然變得特別叛逆,拒絕溝通?看你是否做了這三件事
    李玫瑾:孩子突然變得特別叛逆,拒絕溝通?看你是否做了這三件事孩子在某段時間突然變得特別叛逆,而且拒絕和家人溝通,這是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情況。大多數家長都把孩子叛逆的原因歸結到孩子不懂事上。
  • 李玫瑾: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家長教育起來一定要講究方法
    李玫瑾: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有時候話說到了就可以了,沒必要反覆在孩子面前說;孩子犯錯了,點到即可,也沒必要逼著孩子承認錯誤,孩子承認錯誤是很難得的。,但有的孩子能能安然度過青春期,重新變回好孩子,有的就「一去不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