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2020」陝西西鄉碾子溝村:小小吊瓜子結出金果實

2020-12-19 中國青年網

陝西西鄉縣碾子溝村種植的吊瓜果 西鄉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國青年網西鄉11月24日電(見習記者 席聰聰)吊瓜子,是陝西西鄉縣白龍塘鎮碾子溝村的一張「金名片」,也是當地村民擺脫窮根的「利器」。六年前,誰也沒想到,一顆小小的吊瓜子能在碾子溝村結出金果實。

碾子溝村坐落在秦嶺巴山之間,距離西鄉縣縣城40餘公裡,山高路遠,長期以來,村民們只能種植些玉米、土豆等農作物,連基本溫飽都維持不了,很多人寧願把土地荒在那裡,外出務工謀生。因此,該村成為省定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3戶340人,脫貧任務艱巨。

2014年,當地村民王文清返鄉流轉了30畝土地,同時發動自己的舅舅和村支書魏世田種植了總共89畝吊瓜。第一年每畝收益2500元,第二年每畝收益達到3500元。這一消息在小山村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村民們開始紛紛跟著種植吊瓜,有些還租地種植。

這幾年,全村種植吊瓜面積超過2000畝,人均1.2畝,吊瓜產業也走上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路子,80%的貧困戶通過種植吊瓜增收脫貧,而碾子溝村也在2018年底正式退出貧困村。

近日,中國青年網記者跟隨「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陝西省西鄉縣碾子溝村,走進當地的吊瓜子種植基地和貧困戶家中,感受小小吊瓜子帶給碾子溝村乃至整個西鄉縣的巨大變化。

圖為炒熟後的吊瓜子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席聰聰 攝

「吊瓜大王」開路,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

王文清是土生土長的碾子溝村人,19歲時開始外出打工。在這期間,他了解到一種叫做吊瓜子的產品銷售火熱,而且自己村也有,最重要的是其間利潤豐厚,「那時候買一件重10斤的吊瓜子需要400塊錢,但是當時村裡的生吊瓜子賣給藥販子,只能賣到六七塊一斤。」意識到市場前景後,王文清又利用業餘時間考察了浙江等地的吊瓜種植產業,他發現種植吊瓜的技術含量不高,且一年種植投入,五年收穫受益,省人工、省成本、經濟效益好,非常適合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種植,是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好方法。

2014年,王文清回到老家碾子溝村,流轉了30畝土地,同時發動自己的舅舅和村支書魏世田種植了總共89畝吊瓜。第一年每畝收益2500元,第二年每畝收益達到3500元。

村民和政府都看到了王文清引進種植吊瓜的成功,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2015年王文清牽頭成立了西鄉縣漢牧園吊瓜專業合作社。為了鼓勵更多村民尤其是貧困戶種植吊瓜,「合作社成立之初,對於家庭貧困的農戶,我們在免費提供部分種苗和技術的同時,籤訂固定回收價格,保證他們有的穩定收入。」那一年,碾子溝村的吊瓜種植面積達到1730畝。

王文清向記者介紹公司「助推脫貧」相關產品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席聰聰 攝

2016年,全村吊瓜總產量不斷提升,但是因為沒有自己的品牌,銷售渠道單一,吊瓜子滯銷嚴重。為此,王文清成立了漢中宏志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並註冊了「漢牧園」牌吊瓜子商標,辦理了食品安全生產許可證,進一步完善產業鏈,走上了吊瓜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路子。

輾子溝村特產「漢牧園」牌吊瓜子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席聰聰 攝

目前全村吊瓜種植面積已達2000餘畝,其中86戶貧困戶種植吊瓜400多畝,吊瓜已成為本村群眾脫貧增收的主導產業,王文清也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吊瓜大王」。

記者採訪這天,多名合作社村民帶著自己種植收穫的吊瓜子來到公司,工作人員現場稱重後兌換成現金發放給村民,同時還會給予一些洗臉盆、毛巾等生活日用品作獎勵。

種植吊瓜的村民,右一為李大伯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席聰聰 攝

這其中有一位76歲的李大伯,家住在10公裡外,當天專門坐摩託車趕過來,這一趟領到了3000多塊錢。

李大伯的老伴因中風偏癱已經臥床三年,日常生活全由他來照顧。李大伯的身體也不是很好,有腦梗,平時靠吃藥維持。他一隻手攥著剛領到的3000多元錢,另一隻手端著洗臉盆、毛巾,兩隻手一直在不停地抖動。

李大伯的孫子今年15歲,讀高中,隔段時間會放假回來一次,兒子兒媳都在外地打工。李大伯說,「兒媳自從出去打工後再也沒有回來過,兒子逢年過節會回來看看」,現在種吊瓜是他除了國家低保補助外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今年產量有400多斤,這樣算來能維持他們老兩口和孫子的生活。

王文清的漢中宏志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響應產業助推脫貧口號,2018和2019兩年共計投資532萬元,為當地5個村267戶952名貧困戶免費提供種苗、化肥、農藥和技術指導,同時籤訂「保底就高」的回收合同,帶動當地吊瓜產業發展。

「不管到十年還是二十年以後,我們村和我一起種吊瓜的老百姓確實賺到錢了」,「吊瓜大王」王文清說,這個話任何時候他都敢說。

村支書帶頭種植,貧困戶翻了身

2015年和王文清一起成立西鄉縣漢牧園吊瓜專業合作社的有七個人,其中就包括碾子溝村的書記魏世田。

剛開始動員了很多遍,村民對於種吊瓜普遍持觀望、懷疑態度。「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帶頭幹」,魏世田當年種植了20畝吊瓜,年底賣了8萬多元,他用這些錢買了一輛小轎車。

眼見為實,村民們看著種吊瓜的效益如此立竿見影,也都紛紛跟著種植起來,有些還租地種植,「大家一看效果不錯,有技術指導,有發展前途,都不再需要做思想工作」。

李代華一家六口人,女兒女婿常年在廣州打工,兩個孫女還在讀書,放假的時候需要他和老伴接送照顧。李代華的一隻眼睛失明,跑了很多家醫院,都被告知沒有辦法進行手術。再加上家裡人口多但是壯勞力少,只能靠幾畝土地勉強維持溫飽,一家人又住在山腳下的一處土坯房裡。2013年底,他們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從左到右為李代華老伴、村支書魏世田和李代華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席聰聰 攝

在村支書的鼓勵下,李代華和老伴從2016年開始在自家5畝多的土地上種吊瓜。2018年,老兩口找到一些村子裡因村民外出而閒置的土地,吊瓜種植面積擴大到9畝,今年種了9.5畝。李代華說,他們現在「每年種植吊瓜能夠收入四五萬塊錢,再加上女兒和女婿在外面打工,也能賺四五萬塊錢」,所以一家人的年收入能達到十萬左右。現在已近深冬,土地暫時閒置了起來,老兩口也比較輕鬆,偶爾會去給別人做幫工。李代華告訴記者,種植吊瓜最忙的那段時間,老兩口基本能應付,村裡的鄰居也會過來幫幫忙。

李代華和女婿在吊瓜地裡勞動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席聰聰 攝

2018年,李代華一家搬進了三間兩層的分散安置移民搬遷房中,修建這處房子,李代華家花了10多萬,國家補助了9萬元。新房白牆紅瓦,正房旁邊還有幾間配房,用來做飯和放雜物,房前就是他們老兩口用來種植吊瓜的土地。

李代華家的新房,房前是種植吊瓜的土地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席聰聰 攝

李代華今年68歲,身體看上去還算硬朗,9歲的小孫女每次放假,他都會騎著摩託車接送,但是李代華自己說,「都是靠吃藥維持,勉勉強強」。

李代華說,前段時間將摘下來的吊瓜子送去了合作社,他們「今天叫我去取錢了,我現在還沒來得及去」。現場有記者提問說,今天拿到這筆錢有什麼打算呢?李代華立馬就回答說,「我當然要存起來」。這句回答,把在場的大家都逗笑了。李代華隨後又補充說,存下這些錢是「想辦法把後事安頓好」。

碾子溝村吊瓜產業的發展讓撂荒地值錢了,也讓村民們的腰包鼓了起來,更讓山溝溝裡的貧困戶看到了不用背井離鄉就能脫貧致富的希望。如今,「吊瓜大王」王文清以碾子溝村為基地發展的吊瓜產業,輻射當地11個村以及周邊的勉縣、洋縣、石泉等地,種植面積達1.6萬餘畝,帶動貧困戶1000餘戶,人均增收3000餘元。

這些小小吊瓜子結出的金果實,數量越來越豐厚,面積也越來越遼闊。

(來源:中國青年網)

相關焦點

  • 「決勝2020」憑藉精準扶貧「秘方」,陝西寧夏走出更穩脫貧路
    日前,「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走進陝西、寧夏多地,見證了當地群眾如何一步步地將脫貧之路走得更深、更遠、更穩。走更深——不忘大山深處的每一人幾年前,陝西西鄉碾子溝村村民李代華一家6口住在懸崖邊的幾間危房中,靠幾畝土地勉強維持溫飽。
  • 漢中西鄉:「小吊瓜」蝶變 「大產業」 成脫貧致富「金瓜瓜」
    2020年9月底,當王文清目送著即將滿載著吊瓜子的大貨車離開碾子溝時,他眼睛有些溼潤了,這些年來作為一名返鄉創業人員,他不僅靠自己勤勞脫了貧而且帶動了全村人走上致富的道路,這期間離不開黨的好政策,離不開各級幹部幫扶的身影。
  • 決勝2020|網媒記者行走陝寧大地 感受脫貧巨變 譜寫攻堅故事
    決勝2020|網媒記者行走陝寧大地 感受脫貧巨變 譜寫攻堅故事 2020-12-02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旅發ing】茅草房、土坯牆、木柵欄...外三道溝村「知青民宿」帶...
    【旅發ing】茅草房、土坯牆、木柵欄......外三道溝村「知青民宿」帶你入住時光驛站 2020-06-24 2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商南縣檢察院召開專題會議落實市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會議精神
    近日,商南縣檢察院組織全體幹警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市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會議精神,部署「百日衝刺」行動,助推結對幫扶的清油河鎮碾子溝村脫貧攻堅工作再上新臺階。會議指出,脫貧攻堅最後的總攻已經打響,全體幹警要要充分認識到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必須要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無畏精神,要堅定「一刻不停、一步不錯、一天不誤」的幫扶決心,要堅持一鼓作氣、盡銳出戰,擼起袖子加油幹,集中火力打贏貧困殲滅戰,全力以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無錫山村美食——滸水裡吊瓜子
    吃過吊瓜子,但一直不知道,吊瓜子是怎麼來的,吊瓜的藤,又長什麼樣? 村內村外,到處是菜園子,大蒜、蘿蔔、山芋、青菜應有盡有。走進村裡,家家戶戶門口曬滿了山芋、花生,2元一斤,50元可以買一大包。
  • 「城市中的「世外桃源」」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後溝村
    打著出去玩的幌子,忽悠了一個好朋友一同來到了榆次區東趙鄉後溝村,這個地方離市中心不遠,從榆次老城出發乘坐18路公交車半個小時就可到達。一轉身,是一條後溝古道,小心翼翼走上了這條布滿小石子的窄路,路兩旁是樹枝搭起的柵欄,走著走著,聽到了「咕咕」的聲音,原來是幾隻公雞,更為吸引人的是盤虯臥龍的老棗樹,聽村裡的老人說,這是一棵黑棗樹,結出的果實不僅顆粒大,並且桃核很小,村裡人都想吃兩個。從小路上俯瞰,驚現一條小河,這讓我頓時想到一個詞語,不是山清水秀,而是山青水濁。
  • 吊瓜子太好吃了,還有那麼多功效和作用
    對於老人家來說吊瓜子抗三高,就是有點難磕。還有我們很多孕婦嘴饞的時候也會想吃吊瓜子,如果能夠注意食用的量,吃點吊瓜子還能及時補充身體所缺的營養物質。總得來說老少皆宜這個稱號非他莫屬。炒制後的的吊瓜子,味道清香可口現在市面上的吊瓜子口味偏重,吃多了容易嘴麻。而家鄉用八角、桂皮等植物香料、鹽、糖炒制的吊瓜子味道清香,吃多少都不會嘴膩。
  • 「決勝2020:我們村裡最熟悉的陌生人」就業扶貧成脫貧致富新名片
    今起,由河北省委網信辦、河北省扶貧辦主辦,河青新聞網、騰訊廣告區域發展部河北站承辦的「決勝2020:我們村裡最熟悉的『陌生人』」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如果您身邊有令人感動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一起添加話題詞#決勝2020我們村裡最熟悉的陌生人#,講述您身邊駐村工作隊的感人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櫻桃溝村,了解駐村工作隊的故事。
  • 山海同行·決勝今朝|吃起來很考驗耐心的吊瓜子,你知道它長在哪裡嗎?
    說起吊瓜,很多人可能沒見過,但提到吊瓜子,吃過的人應該不少。相比葵瓜子、西瓜子、南瓜子等,吊瓜子吃起來要更費些工夫,也很考驗耐心,但質脆肉滿,香氣濃厚,別有風味。丹寨縣生產的吊瓜子。8月26日,我來到黔東南州丹寨縣興仁鎮燒茶村,第一次見到了吊瓜子的「前世」。
  • 【決勝2020】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日前,「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深入陝西、寧夏多個縣市採訪。圖為陝西佛坪縣銀廠溝村。(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7日訊 (記者 李寧)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日前,記者跟隨「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深入陝西、寧夏多個縣市採訪,見證正在祖國大地上演的一個又一個催人奮進的脫貧故事。
  • 「村八分」「絶交」「シカト」
    雖然快變成被人們拋棄的詞語,但幾年前人們還會在被無視時開玩笑的說「村八分にされた~」。「絶交」這個詞也因為語氣太過強烈而逐漸不被人使用。「シカト」反而是現在人們經常使用的詞。「絶交」是與人斷絕一切關係。主要是指一對一的人際關係的斷絕。隨著時間的推移,網際網路開始變得發達,以集團為單位的人際關係成為了現代社會交往的主流形式。
  • 「中國衛生人才網官網」2020護師考試成績查詢入口-陝西成績查詢入口
    「中國衛生人才網官網」2020護師考試成績查詢入口-陝西成績查詢入口 2020陝西護師成績於11月19日正式發布,查詢網址為中國衛生人才網官網(https://www.21wecan.com/)。
  • 霓虹妹子流行一種「決勝內衣」,猜猜這為誰準備的?
    最近日本NHK電視臺製作了一期「決勝內衣」(勝負下著)的專題報導。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紅莊溝村的脫貧之路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充分展示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省脫貧攻堅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經驗,青海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將分別邀請各市州和省直有關系統召開青海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包拓業 報導)紅莊溝村位於海東市樂都區中壩藏族鄉政府東南約5公裡山嶺坡地,屬半乾旱類型的淺腦山。主要種植馬鈴薯、小麥、油菜籽等農作物。全村土地貧瘠,產業結構單一,種養業規模小。2015年底精準識別建檔立卡戶共計62戶225人,貧困發生率為25.2%。
  • 「小Bu說」樂園小故事,10個關於迪士尼「小小世界」的秘密!
    不過坊間不少人士對小小世界感到恐怖,而且一直流傳在這設施體驗過一些較「另類」的經歷,到底實情是如何?現在告訴大家10個關於「小小世界」的秘密吧!在1966年「小小世界」才正式遷移到美國加州的迪士尼,其後再仿照原創,分別於另外5個迪士尼樂園興建新的「小小世界」。
  • 「催眠麥克風」飴村亂數solo曲「ピンク色の愛」試聽解禁
    「催眠麥克風」飴村亂數solo曲「ピンク色の愛」試聽解禁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 日本網友的強力推薦,NHK大河劇《西鄉殿》10大必踩景點
    >西鄉隆盛逝世百年紀念活動之一的「西鄉南洲顯彰館」,是一座可以將西鄉隆盛的人生偉業全部掌握的詳細史料館,館名中的南洲是西鄉隆盛進行文筆活動時使用之筆名,對粉絲來說是一座絕對要親自朝聖的知名場所。這裡亦是日本西南戰爭最後的激戰之地,薩摩軍本陣的西南戰爭營跡,就在「DON廣場」附近,敗退的西鄉軍隊死守的「西鄉隆盛洞窟」也在這裡。明明是明治維新最大的功勞者,結果卻因戰敗,人生最後的幾日在這黑暗的洞窟中 度過,對粉絲來說這裡是個令人心痛之地啊!
  • 「決勝2020」奮鬥在幸福路上——網絡主題行側記
    2020年12月3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時宣布,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告別貧困 擁抱小康。
  • 深度研究 |從「萬村計劃」的中止,看城中村改造難度
    三、萬科「萬村計劃」項目介紹「萬村計劃」是萬科於 2017 年提出的項城中村改造計劃,其主要業務是以略高於市場價的租金承租城中村農民房業主的樓房,進行升級改造後重新供應給租客,在這一過程中整合併植入商業、產業、文化等內容,試圖以較小的成本,推動居住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