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貴州土城「最後的袍哥」羅明先去世,未參加紅軍成一生遺憾)
在「袍哥」堂口,開講「袍哥」往事。貴陽網 圖
澎湃新聞記者從貴州習水縣土城鎮政府方面獲悉,被稱作「最後的袍哥」的當地老人羅明先6月23日上午在土城鎮去世,享年94歲。
土城鎮政府辦方面表示,已獲悉羅明先老先生去世的消息,老先生的後事預定26號左右舉行,具體時間將依照家屬方面安排為準。
據《貴陽晚報》2016年1月報導,在習水縣土城鎮,有位年過九旬的老人,天天都會穿著袍服,在街上溜達。他,就是當地最後的「袍哥」——92歲的羅明先。最近,當地政府在他家復原了土城「袍哥」的「堂口」。
「袍哥」,是指鼎盛於民國時期的民間組織,活躍在以四川為主的西南地區。據稱,緊鄰四川的土城鎮,當時擁有規模龐大的「袍哥」組織。
羅明先10多歲便加入「袍哥」組織,是因父親和兩個哥哥都在裡面。「要做『袍哥』並不容易。」他說,加入「袍哥」組織,不但要講義氣、守規矩,還不能有吃喝嫖賭等劣跡。
羅明先稱,他一家雖都在「袍哥」,但多數時間都在忙於生計。自己曾到重慶做木材生意,但遭遇騙局,落得身無分文。在沿途「袍哥」的幫助下,他吃、住、行無憂,很舒服地回到家裡,還收回了被騙的錢財。
「『袍哥』在外遇到麻煩,會去當地『堂口』求助,大多會得到幫助。」羅明先說,對方查證身份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通過言語、手勢交流。
比如:去「堂口」求助,雖然只是一個人,但會讓小二上兩碗茶,並坐在次席上,以表明自己的「袍哥」身份,且需要幫助。向對方具體表達求助意思時,就拿起茶蓋碗,在水面上輕拂三下,然後放在正前方。
小鎮最後的「袍哥」 貴陽網 圖
土城的「袍哥」,分為「清幫」和「葷幫」。所謂「葷幫」,是為組織向煙館等收「管理費」、幫人擺平事端的。「清幫」,就是一般的會員,不涉及暴力、收錢等。
羅明先稱,他一家都是「清幫」。「否則,我大哥也就當不了紅軍。」他說,可惜的是,大哥跟紅軍北上後,再無音訊。
據稱,紅軍1935年初到土城時,羅明先和二哥也想跟著紅軍走。不過,當時他才11歲,紅軍認為他太小,沒有收。而對於二哥,則因家裡兩個成年孩子中,已有一個參軍,紅軍也不肯收。
近幾年,羅明先通過四渡赤水紀念館等單位,曾多方打聽大哥的信息。「一路上幾萬人都沒了,誰又記得那麼清楚呢。」他感慨說,遺憾的是,自己沒能像大哥一樣參加紅軍。
羅明先當過搬運工,還做了土城下街20多年的街長,後來又當過人民法院陪審員。
「雖然都是幫人幫事、傳信息,但這跟在『袍哥』組織幫忙跑腿、打抱不平性質不一樣。」他說,當「袍哥」時,是為組織做事;新社會,為人民大眾服務。
近年來,遵義市推進赤水河旅遊發展,作為赤水河上重要碼頭的土城古鎮,包括「袍哥」等「十八幫」文化,也被發掘出來。
羅明先作為現存的最後一位「袍哥」,他的經歷被寫成故事,載入文化叢書。
與此同時,為展示古鎮文化,習水縣政府在徵求羅明先同意後,在他家復原設置了「袍哥」的「堂口」情景。羅明先每天的工作,是向遊客講述「袍哥」的故事,據稱有時一天要接待幾十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