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帶4歲女兒騎行拉薩:為什麼要帶孩子見世面?這是最好的答案

2020-12-18 親子派

4歲的孩子,會做什麼?

吃零食,還是做遊戲?

4歲的女孩兜兜,竟跟著爸爸騎行去了西藏。

近日,一則「單親奶爸帶著4歲女兒騎車去拉薩」的視頻,在網絡上爆紅。

今年4月,26歲的阿鈄,做出了一個膽大的決定:

帶女兒騎行去西藏。

他們從東莞出發,總行程4000多公裡,歷時71天。

一路上,阿鈄用手機記錄下了他和女兒的點點滴滴。

在藍天白雲下,他們奔跑騎馬。

在海拔四千米的雪域,他們一起堆雪人。

途徑雲南路段時,由於自行車負重過大,後輪輻條變形,他們不得不推車前進。

兜兜不僅不哭鬧,反倒歡天喜地地跟著爸爸一起趕路:

「你帶我冒險,我也陪你一起跨越困難呀!」

有時,阿鈄逗女兒說:「爸爸買機票把你送回去,好不好?」

兜兜的回答永遠是:「不好,我要跟爸爸繼續騎。」

無論是奔波勞累,還是風吹雨打,4歲的兜兜沒有抗拒和退縮,臉上始終綻放著燦爛的笑容。

不得不說,兜兜的內心真的很強大了。

同樣是孩子,為什麼有的孩子面對困難時,不堪重負,跳樓輕生;有的卻樂觀向上,陽光豁達?

我想,網上一個高贊評論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因為見過的世面不一樣,成長環境也就不一樣。

深以為然。

見過世界和沒見過世界的孩子,是不一樣的。

1、

見過世界的孩子,才會寵辱不驚

哈佛女校長德魯·福斯特曾在一次演講中說:

「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了他的優秀程度」

而一個人生活的廣度又往往取決於他見過的世界。

對大多數人來說,南極是遙不可及的地方。

可是,5歲的男孩辛巴早已經去過了南極。

因為爸爸的工作關係,辛巴從3歲開始就跟著父親走南闖北……

在旅行中,辛巴常常遇到難以想像的困難。

開始的時候,他和其他孩子一樣,也會退縮。

比如在亞馬遜雨林裡釣食人魚時,叢林裡有無數的蚊蟲,被咬上後,會超出常人想像的癢,但卻不能抓。

辛巴被咬得哇哇大哭,吵著要回家。

爸爸對他說: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後還會堅持去做。」

在爸爸的陪伴下,辛巴學著像大人一樣強忍著,克服了蚊蟲的叮咬,釣到了食人魚。

同時,辛巴也第一次明白了:

面對困難,需要堅強。

旅行,帶給辛巴的,不僅僅是堅強,還有獨立。

爸爸為辛巴報了夏令營,辛巴會自己按照單子上的清單,仔細認真地打包行李。

他說:

「我可以努力單獨一個人,照顧好自己。」

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克服。

哪怕克服不了,他們也不會一蹶不振。

因為他們知道,世上有無數種活法,一個地方失敗了,還有別的天地可以容得下你。

他們不會局限於自己的錯誤和別人的看法,受到挫折也不容易自暴自棄。

在《最好的教養在路上》一書中,作者樸善娥寫道:

「自己與女兒的每一次際遇都是一次歷練。」

探訪名勝古蹟,孩子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來自陌生人的溫暖與關愛,讓孩子懂得了感恩;

哪怕他們被欺騙,孩子也學會了寬容跟理解……

經歷越多的孩子,越有敬畏、知進退,越不會困頓於眼前的憂患。

那些見過的風景,遇到的事物,都會凝結成精神的內核,幫孩子在生活的沃土中,長成堅韌的自己。

2、

見過的世界,會改變孩子的人生

著名兒童專家尹建莉老師曾說:

父母有條件的話,應儘可能地多帶孩子去旅行,別總是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童年是一段特殊的時光,每個兒童都是一個純美的原生態世界,具有謎一樣的潛能和無數的發展可能……在旅途中將能更多地發現孩子的各種潛能。

帶孩子去看世界,不僅是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更能讓孩子知曉,世上有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更有各種各樣的人生選擇。

有時候,一場短短的路程,一次不經意的觸動,可能就此改變孩子的一生。

馬雲曾經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為學英語,年少的馬雲經常跑到西湖邊,給外國人做免費導遊。

做導遊期間,馬雲結識了澳大利亞的莫利一家。

1985年,在莫利的幫助下,馬雲到澳大利亞旅行了29天。

在國外,他見識了新世界,他看到了電腦,了解到了很多知識……

馬雲說,因為那次出國,他的人生徹底改變了。

見過星辰大海的孩子,才能不拘泥於頭頂那方天地,做到心中有乾坤。

只有孩子見多了,嘗試多了,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才會更加明確。

SpaceX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小的時候,媽媽曾問他:「你長大了,要做什麼呢?」

那時候,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

直到有一天,馬斯克跟著母親去了圖書館,他讀到了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寫的《2001太空漫遊》。

裡面有一句話給馬斯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都與魔法無異。」

他發現,天空中的星辰,擁有無限魅力。

從那時起,他做了一個決定:—要了解宇宙是如何運行的。

費爾巴哈說:

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永遠漂流不定,只會到達失望、失敗和喪氣的海灘。

見過世面的孩子,因為找到了明確的目標,才能擁有堅持夢想的篤定。

那些走過的路、見過的人,欣賞過的風景,在不經意間開拓了孩子的眼界,改變了他們的想法;

提升了他們的認知,最終,塑造出一個飽滿而獨立的人格。

3、

孩子最大的世面,是父母的眼界

我們常常以為,我們普通人沒有那麼多的資源,見世面就是有錢人的「專利」。

其實不然。

見世面,不在於去多貴的地方,而是帶孩子去見沒接觸過的東西,拓寬自己的認識邊界。

有遠見的父母,從來不會讓孩子固步自封,而是教他們看世界、品人間。

1. 見天地,多走走

龍應臺說過:

「上一百堂美學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裡行走一天;

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

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他在市場裡頭弄髒自己的褲腳。」

見世面,絕不是帶孩子環遊世界那麼膚淺。

只要你願意,無論是大自然,還是街頭巷尾,甚至是菜市場,都可以成為孩子「見世面」的場所。

和孩子一起,觀天地的寬廣,見生命的真實;

看路邊的野花小草,教他分辨各種植物的形態;

撿河道邊的貝殼石頭,讓他領悟滄海桑田的變遷。

只有真真切切見過生活的樣子,才能對人生擁有真正的感知。

2. 見人生,多讀書

讀書是增長見識最簡單的方法,也是見世面最便捷的途徑。

楊絳曾在《讀書苦樂》中寫道:

「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傑出的人家裡去串門。

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

閱讀就像是無障礙地穿越時空的一場旅行,讓他靠近那些閃亮的名字,感受偉人們的思想和高度。

知乎網友「小叮噹」說:

「在上大學之前,我沒有坐過火車,我所有的一切都來源於書本。」

他在以文字鋪就的智慧和經驗之路上,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

閱讀,讓他從一座偏遠小城,跨越地域,走進一個無限廣大的世界。

3. 見自己,多陪伴

有人說:

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的起點。

父母的眼界,就是孩子的邊界。

同樣是旅遊,有的父母只是帶孩子拍幾張照片,發幾條朋友圈;

有的父母,教孩子觀察自然規律,學習人文禮儀……

同樣是讀書,有的父母只會命令孩子認真努力;

有的父母,能帶孩子領略書中的風土人情,歷史典故……

同樣是父母,有的人已經躺平放棄,卻把希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的人始終熱愛生活,百折不撓,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的未來。

4、

帶著孩子去見世面,是幫助他們快速成長的有效途徑。

正如這首小詩裡所言:

他不怕黑,是因為你曾在漆黑的夜裡帶他看過最亮的星;她有主見,是因為你帶她發現過的世界比課堂大得多;他愛問為什麼,是因為你早就為他打開了好奇的大門;未來的他,勇敢無畏抵得住風雨的侵襲,探索世界的邊界;未來的他,心裡住著遠方衝出山川湖海的柵欄,領略萬物生靈的神奇;未來的他,好奇心不滅對未知的一切保有熱忱,直到尋到答案;因為現在的他,正隨你踏上旅程看最美好的世界……

當孩子見過自然天地的廣袤與壯闊,便不會把對生活的嚮往,拘泥於眼前的方圓。

當孩子品味過萬物輪轉與人生百態,便不再輕易把眼前的逆境,視作恆久的困局。

世上沒有白走的路,所有體驗,終將成為孩子人生中的財富,帶他遇見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父親帶女兒去拉薩:為什麼要帶孩子見世面?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但是最近我刷到一則視頻:單親的父親帶著4歲的女兒騎行去了拉薩,最初我還以為就是為了博關注,直到我刷完了他所有的視頻,我這個時候才發現這位父親是多麼偉大,也多麼堅定。 一路上,阿譯用手機記錄下了他和女兒的點點滴滴。 在藍天白雲下,他們奔跑騎馬。
  • 單親爸爸帶4歲女兒騎行去拉薩,網友:好羨慕有這樣的爸爸
    ​01單親爸爸帶4歲女兒騎行去西藏。生活中,很多人都在吐槽「喪偶式育兒」,因為很多爸爸在家裡常常是擺設一般的存在。好像在中國,帶娃這件事,就是天然和女性綁定在一起的。但最近網上有個超級奶爸,就刷新了我們的認知;因為帶娃旅行,他火了一把。
  • 「硬核」教育 爸爸帶4歲女兒騎行71天 年逾五旬母親和孩子一起考研...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舒文 實習生 張雪盈 章倩 劉耕辰前不久,一位26歲爸爸帶著4歲女兒從東莞騎行到拉薩,給孩子上「硬核」人生課的故事,受到網友的廣泛關注,引發人們對怎樣教育孩子的思考。談到育兒,許多新上崗的父母不禁會感嘆「生兒容易,養兒難」,尤其是在回答「如何更好地培養孩子」這一靈魂大拷問時,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答案。
  • 抖音90後超級奶爸帶4歲女兒騎行拉薩 71天行程4139公裡
    近日,抖音一位90後單親爸爸(抖音號:DouChenXi)帶著4歲女兒騎行4139公裡遊拉薩的視頻走紅全網,受到近5000萬網友的關注。「今年也只是我和女兒探索世界的其中一次出發而已,我女兒和我說要坐熱氣球,以後會努力工作賺錢帶她去土耳其,說想去滑冰滑雪,會努力帶她去日本北海道,說想去潛水看魚,會努力帶她去馬爾地夫。」
  • 94年單親爸爸帶女兒騎行拉薩惹爭議:寶貝,我想送你星辰和大海!
    帶4歲女兒騎行去拉薩?估計很多人聽到它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個人瘋了吧?!然而,94年單親爸爸阿鈄和4歲女兒兜兜就把這件看起來天方夜譚的事變成了現實。今年4月,他們從廣東東莞出發,騎行4139公裡路程,穿峽谷、翻雪山,歷時71天到達西藏。阿鈄是一名單親爸爸,日常最重要的事情除了工作,就是照顧4歲的女兒兜兜。年初突然爆發的疫情,讓阿鈄突然閒了下來。
  • 帶女兒騎行去拉薩 | 什麼樣的爸爸讓孩子更有幸福感?
    任世間再冷酷 想起這單車還有幸福可惜——《單車》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是孩子的榜樣,父親的格局往往決定著孩子未來能抵達的高度。如果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夠做到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那麼對孩子的一生都是受用不盡的。就像下面的這位爸爸一樣,用自己的行動給了女兒最美好的愛和最純真的童年,看完不禁讓人很羨慕。
  • 單親奶爸帶4歲女兒騎行4000公裡進藏,爭議不斷,是折騰孩子還是精神...
    #神兜兜的超級爸爸#帶著4歲女兒騎行去西藏,只為帶她看看這個世界。171天4139公裡是兜爸給兜兜的禮物兜爸阿鈄是一個94年的單親爸爸,帶著4歲的女兒兜兜,今年4月2日,父女倆從東莞出發,途徑廣西、雲南,騎行4139公裡於6月12號歷時71天抵達拉薩。
  • 帶4歲女兒騎行西藏奶爸回應質疑 帶小朋友出行的注意事項都有哪些
    【帶4歲女兒騎行西藏奶爸回應質疑】今年4月,廣東東莞的26歲單親奶爸阿鈄帶著女兒兜兜從東莞出發,一路騎行至西藏,共4000多公裡,沿途上傳視頻走紅,7月5日父女倆回到家中。
  • 40歲爸爸帶著女兒,從成都騎行到拉薩,網友:這是給女兒最好的愛
    一提起爸爸這個稱呼,大家時不時就想到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每一次想起,讓人們腦海中不禁浮現起自己那偉岸父親的影子,禁不住熱淚盈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這個角色是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的,雖然他沒有媽媽帶孩子那麼細心,那麼耐心,但是他給予孩子的勇敢和無畏是獨特的,也是能夠讓孩子受益一生。
  • 為什麼要讓孩子見世面?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導讀:為什麼要讓孩子見世面?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要讓孩子見世面?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90後」爸爸帶4歲女兒騎行去西藏:隨著詩和遠方共同成長
    疫情發生以來,4歲的女兒兜兜一直沒有去上幼兒園,他的工作也停滯了下來。20歲時,鈄皓倍曾騎行川藏線,他一直想著什麼時候可以重新回到拉薩。今年4月,他決定帶著女兒,一起出發。我騎行到紅拉山的那一天應該是印象很深刻,應該是5月23日,那時候,負重那麼大,開始下著雨,就爬到那座山時下了兩天的雨,整個人很低溫,坡度也很陡,唯一就是吃了一口熱飯,就是在小村莊裡的便利店,買了一盒泡麵。然後騎到晚上的時候,我們還找不到住宿的點,原本可能要流落街頭那種感覺。最後一個當地人邀請我們到他家客廳睡了一晚上。
  • 71天行程4139公裡,90後奶爸帶4歲女兒騎行拉薩
    今年4月,廣東東莞的鈄皓倍帶著4歲女兒,騎行4139公裡抵達拉薩。完成騎行後,他決定讓女兒邊旅行邊讀書。他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要帶她去上叫「全國」的幼兒園,這樣她日後讀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會更有體會。
  • 單親奶爸帶4歲閨女騎行西藏:聰明的父母,早已在培養孩子的見識
    如果一個孩子見過世面越廣,他以後面對相同的事物就不會變得驚慌失措,對物質有了收斂和寧靜,這樣他的重點就可以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面。生活中這方面的案例也有很多,比如說最近就刷到了一位「單親奶爸帶4歲閨女騎行西藏」的故事,71天,4139公裡!
  • 為什麼一定要帶孩子見世面?不止眼界開闊,重要的是格局
    文丨木棉媽媽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物質滿足以後,開始追求精神上的層面,有些人就會出去旅行,見見世面,而且現在更多的是家長帶孩子出門旅行,從小就要帶孩子去見世面。有個寶媽,孩子3歲以內,會帶孩子看一看風景,感受大海,寶媽說,雖然現在還小,可能聽不懂,但是我相信孩子能夠感受到。
  • 71天,4000多公裡,從東莞騎行到拉薩:「90後」單親爸爸和4歲女兒的...
    ▲阿鈄和女兒兜兜在騎行路上合影。受訪者供圖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黃浩苑、鄧瑞璇)7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71天,4000多公裡,從東莞騎行到拉薩:「90後」單親爸爸和4歲女兒的詩與遠方》的報導。
  • 奶爸帶4歲女兒騎行4139公裡去上幼兒園,網友:孩子得到了啥
    今年4月,廣東東莞的鄺皓倍帶著4歲女兒,歷時71天,騎行4139公裡抵達拉薩。完成騎行後,他決定讓女兒邊旅行邊讀書。他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要帶她去上叫「全國」的幼兒園,這樣她日後讀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會更有體會。對此有人表示:很羨慕!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有人說:這得要有資金和時間,另外還要注意安全。
  • 讀萬卷書更要行萬裡路,90後單親爸爸帶4歲女兒騎車去西藏
    讀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人們多讀書的同時也不要只會讀書,讀萬卷書更要行萬裡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讓他們在「萬裡路」中學會成長。90後單親爸爸帶4歲女兒騎車去西藏,看遍一路美景歷時71天,全程4139公裡……前段時間,廣東東莞的一位單親爸爸帶著他4歲的女兒來了一場特殊的旅行。
  • 帶著4歲女兒騎行西藏是炒作嗎?
    26歲單親奶爸帶著4歲女兒騎行西藏的視頻在網上火了。據了解,這名來自廣東東莞的單親奶爸帶著自己4歲的女兒,騎行一輛改裝帶拖鬥的自行車,從東莞出發,沿途經過廣西、雲南、西藏,最終到拉薩,全程4139公裡,用時70天。
  • 奶爸帶4歲女兒騎行4139公裡,用旅行替代上幼兒園,孩子得到了啥
    4歲的孩子在幹嘛?學拼音、學漢字、上幼兒園,還是玩遊戲?人生或許有很多選擇,但在孩子的成長旅途中,父母如果能有些不一樣的「創舉」,也許會給孩子的人生增添一份別樣的回憶。
  • 別讓隔代教育毀了你的孩子,單親父親帶四歲女兒騎行到拉薩,愛了
    家裡老人很可能用教育你的方式帶孩子,70後的放養,80後的散養,90後的嬌生慣養。你希望你的孩子成為下一個你?再說,老人也沒有管教你時的充沛精力,初為父母的熱情,剩下的可能只有一味的遷就,溺愛。他們對於社會已經沒有太多想法,自己的所做所為是否正是社會所推崇的也不太在意,有年齡這個「護身符」在,他人有理也要讓三分。相比之下正在上班的父母,接觸各式各樣的人,多少也認識一些青年才俊,或者同齡人中做事做人都不差的,父母是孩子心中的偶像,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早一點讓孩子看看你希望他成為的模樣豈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