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鐵路發售電子客票 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
2020年春運,電子客票將更普及。國鐵集團表示,將擴大既有高鐵幹線和城際鐵路電子客票應用範圍,新建高鐵線路隨開通運營同步實施電子客票,實現電子客票在全國高鐵線路的基本覆蓋。
有的旅客一聽說電子客票的「電子」二字,就有點擔心「自己不會搞」。其實,完全不必擔心,就購票環節而言,實行電子客票後與之前完全沒有變化;乘車環節呢,如果是G字頭、D字頭列車,就不需要取紙質票,直接刷證進站、乘車、出站;如果是其他普速列車,還是要換取紙質車票再去乘車的。
雖說已經「進化」到電子客票了,但現階段依然可以列印「兩張紙」:一張叫「購票信息單」,有點像購物小票,是薄薄的白紙,上面列印有車次、席位、乘車時間、檢票口等信息,它既不能作為乘車憑證,也不能充當報銷憑證;另一張叫「報銷憑證」,雖然跟紙質車票「長得很像」,但並非乘車憑證,也無車廂席位信息,注有「僅供報銷使用」字樣。
為什麼還要「保留」這「兩張紙」呢?購票信息單是為了方便老人等對網絡、手機等使用不多的旅客掌握相關信息,而熟悉網際網路的旅客完全可以通過在12306帳戶訂單內查詢,或者查看手機簡訊、微信或郵件等,來掌握電子客票的相關信息。報銷憑證則完全是為了給需要報銷的旅客做報銷憑證而已。
有的旅客提出:可以「廢除」購票信息單,直接在報銷憑證上列印車廂席位信息,既可以看信息,也可以作為報銷憑證,豈不省事?這就要說到鐵路的「良苦用心」了。購票信息單從成本來說,要比報銷憑證小很多;現在的報銷憑證不再列印車廂席位信息,就是要提倡或「倒逼」旅客「不報銷就不列印」,儘可能把乘車信息發到手機上,沒有手機或不習慣看手機,也可以列印成本更低的購票信息單。如果在報銷憑證上顯示座位信息,就跟之前的紙質車票沒有什麼區別了,「等於回到了電子客票時代之前」,大概率就是很多人還是去列印報銷憑證,而不管要不要報銷,造成電子客票推行起來更難。
從環保考慮,我們還是應該提倡「購票信息單可打可不打就不列印」「不報銷就不列印報銷憑證」,以實際行動支持綠色發展。而未來的發展趨勢,則是「完全的電子化」,報銷憑證也會被取消,變成電子發票。
新民晚報記者 金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