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創新高但中長期弱勢不改,會如何影響其他資產

2020-12-15 第一財經

2020年至今,美元的走勢可以說是一波三折。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伊始,全球市場進入資產無差別拋售模式,在避險情緒驅動下,美元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難所」,美元站上近三年高點102.8。不過在美聯儲相繼推出一系列非常規貨幣政策後,美元流動性緊張得到緩解,直至5月末,美元指數都維持在98上方波動。隨後在歐元區財政刺激方案以及美國自身二次疫情暴發的共同作用下,5月末和7月美元經歷了兩輪較大幅度的貶值。8月後,美歐經濟經濟復甦趨於平穩,美元開始在92~94區間內維持震蕩。

而在9月21~9月25日當周,歐洲等地新冠確診病例重現加速增長趨勢,加之美國大選臨近引發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美元又創下近半年來最大一周漲幅,回升到兩個月高位附近。但之後一周,美元指數的再次下跌0.8%,錄得8月末以來最大單周跌幅。

那麼,美元接下來走勢會如何呢?美元是否會如部分市場人士擔心的那樣失去儲備貨幣地位呢?

短期或還有上漲空間

在9月底創下兩個月新高后,上周美元指數再度走低。但在不少分析人士看來,空頭回補、疫情對經濟前景的影響、新一輪財政刺激措施難產以及美國大選不確定性等都將支撐美元短期繼續上漲。

根據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數據,截至9月22日當周,對衝基金持有的美元空頭持倉達到2017年11月以來最高值,而同一周,美元創下近半年來最大單周漲幅,這意味著若美元進一步走強,對衝基金可能面臨軋空風險。

ING外匯策略師Francesco Pesole表示,「美元空頭頭寸處於多年高點,不可能當周都及時減倉了,所以美元可能進一步受益於空頭回補。」

「我真希望我們已經做多了。」BlueBay資產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資官Mark Dowding表示,他在上個月平倉美元空頭頭寸後轉向中立,「經濟數據已經顯示出令人失望的跡象,疫情變得越來越糟,且新一輪刺激措施還未出臺,這些都會支持美元走高」。

疫情和美國大選不確定性同樣有望在短期支撐美元。10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令投資者感到不安,打擊了風險情緒。

「未來幾周,市場將充滿不確定性,包括地緣局勢惡化、美國大選、無協議脫歐風險飆升以及歐洲疫情病例的最新動態。」彭博行業研究的Audrey Childe-Freeman認為,「所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增加波動性,這應該有助於美元。」

CFTC最新報告顯示,截至9月23日當周,投機者持有的美元投機性淨空頭減少了3591手至5555手合約,表明投資者短期看空美元的意願降溫。

或失去儲備貨幣地位?

雖然美元短期尚有反彈空間,但在大部分市場人士眼中,美元中長期的弱勢趨勢已確定。美聯儲政策繼續寬鬆、美國的債務風險和財政貿易雙赤字問題均是造成美元中長期承壓的因素。

花旗吳佳駿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稱,最近一段時間,基本面因素對美元並不友好。無論是美元估值,還是負的外部帳戶,抑或是美聯儲向全球貨幣系統中注入無限量美元的操作,都指向美元下行。

「首先,從外部帳戶角度來看,過去十年間,美國的淨國際收支大幅惡化。」此外他還稱,「美國經濟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雙重赤字問題。據估計,美國財政赤字可能會進一步擴大至GDP的17%,位居發達市場之首。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9月21日預計,2050年美國債務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95%,高於今年的98%和2019年的79%。相比之下,此前的預測為2050年美國債務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80%。

吳佳駿指出,這些赤字也需要資金來彌補。因此,在美國財政基本面惡化的情況下,海外投資者能夠得到補償的唯一機制就是美元貶值。與此同時,這一次,美聯儲很有可能將多數財政赤字通過發債的方式貨幣化,因此,市場上流通的美元的基數會增大,這相應的也會對美元走勢形成一定壓力。」

而伴隨市場對美聯儲中長期走弱趨勢的判斷的還有對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質疑聲。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橋水創始人達利歐(Ray Dalio)的警示。達利歐近日在採訪中稱,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正面臨威脅。儘管高達數萬億美元的財政支出和貨幣投入使股市和黃金受益,但也正是這些大規模的刺激政策正在導致美元貶值,美國政府還很有可能在測試政府刺激措施極限方面走得太遠。

但也有不少市場人士依舊認為,由於美元的一些優勢仍存,其儲備貨幣地位尚難以被撼動。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經濟學教授魯比尼近期撰文稱,從中長期來看,依然有多種因素有助於維護美元全球主導地位。

他稱,美元將繼續受益於一個基礎廣泛的靈活匯率制度、有限的資本管制以及深厚且具備流動性的債券市場,更重要的是,根本沒有任何明確的替代貨幣可被用作廣泛的價格尺度、支付手段和穩定的價值存儲。

魯比尼還表示,儘管被疫情蹂躪,但美國經濟平均2%的潛在年增長率依然高於其他大多數(增長接近1%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經濟在諸如科技、生物技術、製藥、保健和高等金融服務等諸多先進行業中仍然保持著活力和競爭力,而這些行業都將繼續吸引國外資本的流入。

流動性因素同樣支撐了美元的地位。根據國際清算銀行2019年4月的一份報告,美元的日平均交易量是日元的五倍,是歐元的兩倍以上。在3月疫情最嚴重時,投資者爭相買入美元,導致美元匯率飆升,外匯掉期市場的借貸成本也大幅上升。這進而促使美聯儲與其他央行合作增加美元供應。

如何影響其他資產?

中金公司近期發布的研報稱,尚未觀察到美元指數近期短期走強帶來明顯的全球美元流動性收緊的跡象,主要的流動性指標依然維持低位,但一些對美元走勢敏感的資產如大宗商品和部分新興市場匯率與資金流向可能仍會受到階段性壓制。

此言非虛,9月21日~9月25日當周,在美元指數創下2個月新高的同時,新興市場股債匯市均錄得3月以來最差單周走勢。

「當前市場情緒相對脆弱、獲利回吐壓力較大。因此,短期內市場可能會延續9月初以來的震蕩盤整格局。不過,過度的擔心市場重演3月級別的波動和大跌也可能有過於悲觀之嫌,原因在於整體疫情後經濟的修復仍在繼續。政策前景雖然面臨一定不確定性,但整體依然維持了此前非常寬鬆的基調而且在極端情形下仍有加碼空間。」中金公司稱。

但中金也表示,如果11月美國選情出現更大的不確定性,或到了11月之後,美國財政和貨幣政策仍然不能出臺對經濟有利的方案,市場將遭受較強的尾部風險逆風。

而美元中長期弱勢則會影響美國股市。通過拆解標普500指數的成分股營收發現,約43%的企業營收來自於海外。而在諸多行業中,科技板塊的海外銷售敞口位居首位,海外收入佔比達58%。

從歷史走勢來看,美元指數與標普500企業的營收增速呈現負相關關係,這也使得匯率因素或將成為未來驅動美股企業盈利回升的催化劑。

根據高盛的測算,貿易加權美元指數每下挫10%將會推升標普500指數EPS增長3%。其中,由於小盤股對於盈利的增長更為敏感,過去弱美元時期小盤股曾跑贏大盤股。

相關焦點

  • 天風宏觀宋雪濤:黃金的短期和中長期走勢
    中長期來看,通脹預期還未恢復到金融危機後平均水平,且美聯儲承諾在未來數年維持低利率,並在新的政策框架中提高「通脹忍耐度」。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處於低速增長和結構失衡的常態,積極財政會成為主要的政策手段,短期內不會見到財政擴張的拐點。各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持續擴張將維持較長時間,甚至可能超過上一次危機後,對於黃金來說中長期邏輯依然通順。
  • 美元會弱勢多久?從歷史數據來看,中長期貶值或許還沒結束!
    美元還會弱勢多久?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我簡單對比了從2001年以來網際網路泡沫,08次貸危機前後再到如今的COVID-19疫情危機,以及每一輪美聯儲加息,降息周期美元指數的走勢對比。
  • 「營改增」對銀行業的影響
    在進項稅抵扣方面,除個別條款規定的不可抵扣範圍外,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不動產均可全額抵扣進項稅款,同時當應稅和非應稅項目的進項稅額難以劃分時允許按比例分攤抵扣。同時,借鑑境外主要國家的做法,對向境外單位之間的貨幣資金融通及其他金融業務提供的直接收費金融服務實施免稅政策。不難理解,積極引入增值稅核心理念和慣例,凸顯了稅改結構性減負的政策宗旨。
  • 敦和俞培斌:零利率時代對股票、商品等資產的影響及配置設想
    本次美股下跌,幾大科技股跌幅不大,跌的最多的是傳統工業,尤其是以能源為代表的公司,接下來美股估值方法差異也會很大。這樣的利率水平最重要的是投資如何與利率錨定,好資產或者各行業的龍頭公司才能享受到利率的錨,實現保值增值。第三,零利率背景下,波動率會大幅上升,要接受高波動低收益的現實。
  • 除了美元其他資產都在漲 「貨幣戰爭」跡象顯現?
    財聯社1月25日訊,美國財長史蒂芬·努欽(Steven Mnuchin)周三(1月24日)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美元弱勢對貿易有好處,對美元短線走勢不擔心。印象中,這是美國財長首次公開支持「弱勢美元」。雖然長期來看,美元一直走在貶值的路上,但歷任美國財長公開場合都還是倡導「強勢美元」的。
  • 晨會精華:短期仍以區間震蕩看待市場 機會以結構性為主
    關注在弱勢美元的周期下,全球經濟復甦預期明確的順周期板塊或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主線,有色金屬、基礎化工;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重點提出的自主創新中前期調整較多、景氣度隨著經濟復甦而加大的消費電子和半導體及網絡應用;關注受疫情影響加大,隨著疫情、疫苗普及防疫物質、疫苗產業鏈相關公司等。關注地緣政治,市場風險偏好修復的軍工板塊機會。
  • 21家基金快評A股「黑色星期五」:短期調整可能是建倉良機
    三,海富通基金:外盤影響不改A股中長期向好邏輯海富通電子信息傳媒基金經理施敏佳認為,今日A股的回調主要受海外情緒影響,韓國疫情的擴散或一定程度影響相關產業鏈的供貨情況;疊加近期A股漲幅較大,部分機構獲利了結,今日的調整屬於技術面回調,並未影響A股基本面,尤其科技成長板塊的邏輯主線並未改變。
  • 華安基金顧昕:四因素導致黃金下跌 中長期仍看好
    市場恐慌情緒加劇,它的兩次緊急降息反而向市場傳遞出了一個恐慌情緒,造成了全球範圍裡面流動性比較緊張,而黃金作為一個流動性非常好的資產,首當其衝的遭受到了拋售,投資者會首先拋售黃金資產去彌補其他組合的投寸,或者有一部分投資者將黃金拋售轉換成現金資產進行持有,這是我們說到黃金在短期內呈現出與股票市場同跌的一個局面。
  • 格上財富CEO杜傑:中美貿易摩擦中長期影響不可低估
    華夏時報網華夏時報記者吳麗華 孟俊蓮 北京報導「我們認為中美貿易摩擦短期來看,對市場的影響相對有限。從中長期看,影響是不可低估的。」4月15日召開的「格上財富2018春季投資策略會」上,其CEO杜傑如此表示。會上,杜傑就目前市場上關心的話題表達了格上財富及他自己的觀點。他分析認為,中美貿易摩擦是兩個經濟大國之間的實力較量,是美國國家戰略的一部分,未來從貿易摩擦到地緣政治、軍事的一些問題,持續、反覆的時間會相對長一些。
  • 百色市316ti不鏽鋼板原料價錢走勢弱勢亦難改
    百色市316ti不鏽鋼板原料價錢走勢弱勢亦難改   無錫新同巨鋼業有限公司專業生產304不鏽鋼板、316l、310s、321、904l等材料為主的公司,資源充足,品種齊全,庫存量大。    百色市316ti不鏽鋼板企業缺乏提價的熱情。
  • 恆昌利通公司:如何提高短期投資收益
    無論是長期投資還是短期投資,我們都想儘可能地提高自己的收益,那麼有人會覺得短期投資收益肯定沒有長期投資的收益高。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些提高短期投資收益的方法。我們先看一下短期投資三大原則是什麼?1、「買舊不買新」原則即買老基金,運作比較穩定,也有歷史業績供參考。
  • 華泰證券張光耀解讀疫情影響:短期有「變」,但不改向好趨勢
    華泰證券研究所聯席負責人張光耀近日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導的專訪,認為,宏觀、產業、A股市場的走向,儘管受到疫情影響,會有一些短期調整,但經濟和股市運行的大邏輯未發生變化。21世紀經濟報導:有海外機構有認為,疫情對2020年中國的GDP增速會被影響超過1-2個百分點甚至更多,這個怎麼看?目前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實際影響到底多大?張光耀:我們認為,疫情對經濟的短期衝擊是不可避免的,但過於悲觀的展望則是缺乏根據的。
  • 盤點全球歷次疫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公私募如何研判A股後...
    過去20年,全球也曾爆發多起疫情,同樣也對股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雖然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以史為鑑,或許能夠為我們解讀當下的市場提供獨到的角度。歷次疫情事件如何影響金融市場?上投摩根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杜猛分析認為,由於海外疫情還在發酵,全球市場短期內可能會繼續波動,A股在情緒上也難免受到影響。但當前A股估值仍在較低水平,防控形勢較好,又有政策託底,投資者無需過度恐慌,可以逢低布局符合發展趨勢的中長期結構性機會。中長期來看,A股國際化還在早期階段,未來外資還會繼續流入。近期海外波動之際,北上資金卻已重新淨流入A股。
  • 白酒板塊酒香四溢龍頭機會凸顯 關注中長期配置機會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白酒板塊估值已回調至較低水平,疫情不改行業長期向上的趨勢,高端和低端龍頭業績確定性強,建議把握優質龍頭布局良機。行業基本面向好大盤2月以來的反彈行情,白酒板塊相對滯漲。客觀來看,這主要緣於市場擔心疫情短期內對行業有所衝擊,但不少機構認為,疫情對白酒行業衝擊可控。華創證券最新行業研究指出,短期來看,高端酒龍頭節前動銷良好,疫情對高端酒影響程度更小,企業戰略控制力依舊較足,全年經營目標暫無調整計劃,具體在營銷上的應對策略也積極務實。次高端及區域地產酒企影響略大,但節前目標完成度高且節後渠道應對積極,大部分公司仍可保持穩健增長,中期勢能釋放邏輯不會受到較大影響。
  • 中日兩國放開短期及中長期籤證!短期籤證可免除14天隔離!
    日中通信據悉,中日兩國政府將在近期恢復短期、中長期商務籤證的發放,預計將在本周內達成協議。據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中日兩國經濟往來密切,此次恢復商務籤證旨在推動經濟復甦。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此次放開籤證的對象為商務出差人員。
  • 國有非上市公司中長期激勵實操
    滬國資委在促進資產重組,產業機構調整,提高國資證券化率時,強力推進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希望所有整體上市的國企均採用股權激勵,刺激企業創新和發展,打造有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 3、中等發達地區 大部分中等發達地區都將積極探索以股權激勵為主的中長期激勵作為重點工作之一。
  • 2018 WeHome投資趨勢分享會:如何以穩健的全球資產配置規避投資風險
    與此同時,離岸人民幣對美元跌破6.84,人民幣貶值壓力仍將持續,面對國際匯率的此番波動,投資者將如何應對當前投資市場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8 月4 日,由WeHome 主辦的主題為「淺談2018投資趨勢分享會」在北京舉行,WeHome創始人兼CEO Roc,CTO Toney以及AFP金融理財師&公眾號「萌萌有神」創始人萌萌,同眾多到場嘉賓對當下國內外市場投資環境、全球貿易風險關係以及海外投資策略等話題進行了全面分析與解讀。2018 年,我們身邊的市場在發生什麼?
  • 英國經濟短期表現難掩長期困局
    在上述宏觀前瞻數據的影響下,IMF認為英國經濟已經實現了軟著陸,下半年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日前樂觀地表示,儘管經濟不確定性是各方關注焦點,但是「天不會塌」,英國經濟依然強勁;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也表示,市場當前已經從脫歐的風險震動中冷靜下來,當前宏觀經濟超出預期也凸顯了英國經濟的韌性。
  • 華泰證券資管李博良:短期內債牛有望延續 純債基金配置優勢凸顯
    隨著資產配置的理念逐漸被接受,部分投資者逐步增加對「較高流動性、較低風險」屬性的債基產品的配置。那麼,2020年債基配置價值如何?未來發展走勢又會怎樣?投資者在選擇具體債基產品時又應該關注哪些因素?
  • 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應是中長期選擇
    「上半年為對衝疫情影響,逆周期調節力度有所加大,宏觀槓桿率出現階段性上升。」根據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2020年9月底,我國實體經濟部門的槓桿率為270.1%,政府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居民部門的槓桿率依次為44.7%、164%、61.4%,分別比2019年底提高24.7、6.4、12.7、5.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