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至今,美元的走勢可以說是一波三折。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伊始,全球市場進入資產無差別拋售模式,在避險情緒驅動下,美元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難所」,美元站上近三年高點102.8。不過在美聯儲相繼推出一系列非常規貨幣政策後,美元流動性緊張得到緩解,直至5月末,美元指數都維持在98上方波動。隨後在歐元區財政刺激方案以及美國自身二次疫情暴發的共同作用下,5月末和7月美元經歷了兩輪較大幅度的貶值。8月後,美歐經濟經濟復甦趨於平穩,美元開始在92~94區間內維持震蕩。
而在9月21~9月25日當周,歐洲等地新冠確診病例重現加速增長趨勢,加之美國大選臨近引發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美元又創下近半年來最大一周漲幅,回升到兩個月高位附近。但之後一周,美元指數的再次下跌0.8%,錄得8月末以來最大單周跌幅。
那麼,美元接下來走勢會如何呢?美元是否會如部分市場人士擔心的那樣失去儲備貨幣地位呢?
短期或還有上漲空間
在9月底創下兩個月新高后,上周美元指數再度走低。但在不少分析人士看來,空頭回補、疫情對經濟前景的影響、新一輪財政刺激措施難產以及美國大選不確定性等都將支撐美元短期繼續上漲。
根據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數據,截至9月22日當周,對衝基金持有的美元空頭持倉達到2017年11月以來最高值,而同一周,美元創下近半年來最大單周漲幅,這意味著若美元進一步走強,對衝基金可能面臨軋空風險。
ING外匯策略師Francesco Pesole表示,「美元空頭頭寸處於多年高點,不可能當周都及時減倉了,所以美元可能進一步受益於空頭回補。」
「我真希望我們已經做多了。」BlueBay資產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資官Mark Dowding表示,他在上個月平倉美元空頭頭寸後轉向中立,「經濟數據已經顯示出令人失望的跡象,疫情變得越來越糟,且新一輪刺激措施還未出臺,這些都會支持美元走高」。
疫情和美國大選不確定性同樣有望在短期支撐美元。10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令投資者感到不安,打擊了風險情緒。
「未來幾周,市場將充滿不確定性,包括地緣局勢惡化、美國大選、無協議脫歐風險飆升以及歐洲疫情病例的最新動態。」彭博行業研究的Audrey Childe-Freeman認為,「所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增加波動性,這應該有助於美元。」
CFTC最新報告顯示,截至9月23日當周,投機者持有的美元投機性淨空頭減少了3591手至5555手合約,表明投資者短期看空美元的意願降溫。
或失去儲備貨幣地位?
雖然美元短期尚有反彈空間,但在大部分市場人士眼中,美元中長期的弱勢趨勢已確定。美聯儲政策繼續寬鬆、美國的債務風險和財政貿易雙赤字問題均是造成美元中長期承壓的因素。
花旗吳佳駿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稱,最近一段時間,基本面因素對美元並不友好。無論是美元估值,還是負的外部帳戶,抑或是美聯儲向全球貨幣系統中注入無限量美元的操作,都指向美元下行。
「首先,從外部帳戶角度來看,過去十年間,美國的淨國際收支大幅惡化。」此外他還稱,「美國經濟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雙重赤字問題。據估計,美國財政赤字可能會進一步擴大至GDP的17%,位居發達市場之首。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9月21日預計,2050年美國債務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95%,高於今年的98%和2019年的79%。相比之下,此前的預測為2050年美國債務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80%。
吳佳駿指出,這些赤字也需要資金來彌補。因此,在美國財政基本面惡化的情況下,海外投資者能夠得到補償的唯一機制就是美元貶值。與此同時,這一次,美聯儲很有可能將多數財政赤字通過發債的方式貨幣化,因此,市場上流通的美元的基數會增大,這相應的也會對美元走勢形成一定壓力。」
而伴隨市場對美聯儲中長期走弱趨勢的判斷的還有對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質疑聲。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橋水創始人達利歐(Ray Dalio)的警示。達利歐近日在採訪中稱,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正面臨威脅。儘管高達數萬億美元的財政支出和貨幣投入使股市和黃金受益,但也正是這些大規模的刺激政策正在導致美元貶值,美國政府還很有可能在測試政府刺激措施極限方面走得太遠。
但也有不少市場人士依舊認為,由於美元的一些優勢仍存,其儲備貨幣地位尚難以被撼動。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經濟學教授魯比尼近期撰文稱,從中長期來看,依然有多種因素有助於維護美元全球主導地位。
他稱,美元將繼續受益於一個基礎廣泛的靈活匯率制度、有限的資本管制以及深厚且具備流動性的債券市場,更重要的是,根本沒有任何明確的替代貨幣可被用作廣泛的價格尺度、支付手段和穩定的價值存儲。
魯比尼還表示,儘管被疫情蹂躪,但美國經濟平均2%的潛在年增長率依然高於其他大多數(增長接近1%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經濟在諸如科技、生物技術、製藥、保健和高等金融服務等諸多先進行業中仍然保持著活力和競爭力,而這些行業都將繼續吸引國外資本的流入。
流動性因素同樣支撐了美元的地位。根據國際清算銀行2019年4月的一份報告,美元的日平均交易量是日元的五倍,是歐元的兩倍以上。在3月疫情最嚴重時,投資者爭相買入美元,導致美元匯率飆升,外匯掉期市場的借貸成本也大幅上升。這進而促使美聯儲與其他央行合作增加美元供應。
如何影響其他資產?
中金公司近期發布的研報稱,尚未觀察到美元指數近期短期走強帶來明顯的全球美元流動性收緊的跡象,主要的流動性指標依然維持低位,但一些對美元走勢敏感的資產如大宗商品和部分新興市場匯率與資金流向可能仍會受到階段性壓制。
此言非虛,9月21日~9月25日當周,在美元指數創下2個月新高的同時,新興市場股債匯市均錄得3月以來最差單周走勢。
「當前市場情緒相對脆弱、獲利回吐壓力較大。因此,短期內市場可能會延續9月初以來的震蕩盤整格局。不過,過度的擔心市場重演3月級別的波動和大跌也可能有過於悲觀之嫌,原因在於整體疫情後經濟的修復仍在繼續。政策前景雖然面臨一定不確定性,但整體依然維持了此前非常寬鬆的基調而且在極端情形下仍有加碼空間。」中金公司稱。
但中金也表示,如果11月美國選情出現更大的不確定性,或到了11月之後,美國財政和貨幣政策仍然不能出臺對經濟有利的方案,市場將遭受較強的尾部風險逆風。
而美元中長期弱勢則會影響美國股市。通過拆解標普500指數的成分股營收發現,約43%的企業營收來自於海外。而在諸多行業中,科技板塊的海外銷售敞口位居首位,海外收入佔比達58%。
從歷史走勢來看,美元指數與標普500企業的營收增速呈現負相關關係,這也使得匯率因素或將成為未來驅動美股企業盈利回升的催化劑。
根據高盛的測算,貿易加權美元指數每下挫10%將會推升標普500指數EPS增長3%。其中,由於小盤股對於盈利的增長更為敏感,過去弱美元時期小盤股曾跑贏大盤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