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拋入世界中,持續定義自己」|紀念薩特逝世40周年,人民文學...

2021-01-10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1980年4月15日,法國哲學家薩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逝世。幾天以後,五萬人群聚集到巴黎參加他的葬禮,伴隨著儀式的結束,一個存在主義的黃金時代也畫上了句號。1964年薩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他拒絕領取。理由是他不接受一切官方給予的榮譽。對中國讀者來說,薩特也是最著名的法國現代哲學家,是戰後法國知識界的一面旗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那本厚厚的《存在與虛無》是文藝青年們言必談及的經典。當然,令人永遠津津樂道的,還有他和波伏娃撲朔迷離的情感故事。

薩特和波伏娃1955年登天安門城樓觀看國慶大典

2020年正值他逝世四十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在此時出版了《薩特文集》(十卷),「薩特代表作系列」(三卷)和精裝版自傳《文字生涯》,作為對他的紀念。

我是我自己的自由:不多,也不少。

薩特提出了「存在先於本質」的理論,當發現自己被拋入世界中後,我會持續創造我自己的定義(或本性,或本質),但其他客體或生命形式卻不會這樣。你可能認為你可以用一些標籤定義我,但你錯了,因為我始終會是一件正在加工的作品。我不斷地通過行動創造自身,這一點根深蒂固地存在於我的人類境遇之中,以至於在薩特看來,它本身就是人類境遇,從有第縷意識那一刻開始,直到死亡將其抹去為止。我是我自己的自由:不多,也不少。

自由並不意味著完全不受約束地行動,當然也不意味著隨意行動。我們常常誤以為,那些能夠使我們自由的事物——語境、意義、事實性、境遇、我們生活的大體方向是定義我們並奪走我們自由的事物。但其實,只有依靠這些,我們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經典集結」之作: 小說卷、戲劇卷和文論卷

人民文學出版社此番推出的「薩特代表作系列」(三卷)分為小說卷、戲劇卷和文論卷,是對普通讀者非常友好的「經典集結」之作。小說卷《牆》收入薩特的成名作《牆》《噁心》,以及被認為代表其最高藝術成就的《文字生涯》。戲劇卷《死無葬身之地》收入薩特最具代表性的兩部戲劇《隔離審訊》和《死無葬身之地》。文論卷《什麼是文學?》收薩特的重要文論《什麼是文學?》《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較系統地闡明了作者有關文學的屬性、寫作的目的,為誰寫作等重大問題的觀點。

薩特不僅是二十世紀法國聲名卓著的思想家、哲學家、小說家和戲劇家,也是有創見的文藝理論家,他針對「為藝術而藝術」的傾向,提出了幹預現實生活的「介入文學」理論。而精裝版《文字生涯》也是讀者了解薩特的重要入口,這部自傳體小說是一本作者以敘述自己童年生活為主的小說,同時又是作者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批判。通過這些貌似平凡、瑣細的小故事,可以看出作者的存在主義思想的胚芽和他的學說的出發點,這既是一部令人興味盎然的、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的文學作品,又是了解薩特其人所不可缺少的第一手資料。同期推出的十卷本《薩特文集》則是大部頭了,《薩特文集》匯集了薩特創作的全部小說、戲劇、書信及重要文論,基本上可以展示出文學家薩特的全貌。薩特善於運用小說、戲劇等藝術手段形象化地圖解其思想、學說,使之更加清晰易懂,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薩特文學作品的最大特色是直接介入當代社會生活,展示人們共同的生活處境,將人們面臨的選擇提到哲理高度來啟發人們深思。特別是他的戲劇,往往將極限狀態下的人生選擇置於戲劇衝突的中心,具有很高的挑戰意義和強烈的藝術效果。

線上直播中帶來《薩特:一位哲學家的文學夢》

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傅雷翻譯出版獎主席董強

6月21日下午(薩特的生日),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傅雷翻譯出版獎主席、法蘭西學院通訊院士董強教授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線上直播中帶來《薩特:一位哲學家的文學夢》主題分享,並向讀者介紹了人文社此次推出的紀念作品。本次線上講座中,董強教授向讀者介紹了薩特在文學、思想以及哲學方面成就,圍繞著薩特作為存在主義哲學大師,他的文學成就如何,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年輕時,薩特曾向後來成為他終身伴侶的波伏娃表達自己一生的志向。他說:「我要成為斯賓諾莎,以及司湯達。」多年以後,他作為哲學大師而享譽全球。然而,他真正實現的,是自己的雙重夢想:他的文學成就與哲學成就齊肩,並對存在主義思潮進行了深入的文學表述。

相關焦點

  • 人人腋下夾一本薩特的時代過去了|薩特去世40周年
    今天,也就是4月15日,是法國著名哲學家、存在主義代表人物薩特離世40周年的紀念日。薩特(Jean-Paul Sartre),法國20世紀的哲學家、文學家和評論家。對中國讀者來說,薩特的名字不陌生;相較於雷蒙·阿隆、阿爾貝·加繆等同期的法國哲學家,我們對薩特也更熟悉。
  • 法國在疫情中低調紀念戴高樂逝世50周年
    中新社巴黎11月9日電 (記者 李洋)11月9日是戴高樂將軍逝世50周年。由於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法國官方當天舉行規模很小的紀念活動。今年不僅是戴高樂逝世50周年,還是戴高樂誕辰130周年,以及他發表《告法國人民書》80周年。因此,今年是名副其實的「戴高樂年」。
  • 法國最具影響力哲學家之一,薩特十句哲理名言,感受其哲學人生
    薩特出生於1905年,逝世於1980年4月15日。今天,是這位20世紀法國最重要的哲學家、文學家之一40周年忌辰,我們用他10句最具哲理的名言,一起來緬懷他!薩特與加繆在哲學與文學領域並駕齊驅,二人不僅是哲學家,也都是優秀的文學家。值得一提的是,薩特還是優秀的戲劇家、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
  •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紀念日 紐約粉絲舉行緬懷活動-中新網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紀念日 紐約粉絲舉行緬懷活動 (1/3) "← →"翻頁
  • 臺灣多個政黨、團體紀念孫中山逝世94周年
    中新社臺北3月12日電 (記者 陳小願 孔任遠)今年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4周年紀念日。臺灣多個政黨、團體當天前往位於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向孫中山銅像致敬。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4周年紀念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前排右)前往位於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向孫中山銅像敬獻花圈。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新黨主席鬱慕明、中華民族致公黨主席陳柏光等分別向孫中山銅像敬獻花圈。臺灣福建總商會、藍天行動聯盟等多個民間團體也前往致意。
  • 樂迷紀念列儂逝世40周年
    【新華社微特稿】一些樂迷8日來到美國紐約中央公園,紀念40年前在附近遭槍殺的甲殼蟲樂隊前成員、英國音樂人約翰·列儂。美聯社報導,樂迷們來到中央公園「草莓地」,在地面馬賽克鑲嵌的英文單詞「想像」周圍擺放鮮花、唱片和列儂的照片等物品,紀念列儂。
  • 駐馬店市第二小學舉行紀念毛澤東同志逝世44周年活動
    武會娜 司淼 文/圖今年9月9日是偉大領袖毛澤東逝世44周年紀念日。為紀念偉人逝世44周年,中共駐馬店市第二小學黨支部舉行了紀念活動。重溫《為人民服務》,學習張思德,關鍵在於將他這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貫徹到日常教學工作中,自覺把自己當成人民群眾的好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調動積極性,體現先進性,把祖國的教育事業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北京、上海、南京、中山等地各界人士紀念孫中山逝世95周年
    【來源:澎湃新聞】3月12日,上海香山路,孫中山故居內舉辦紀念孫中山逝世95周年活動。 新民晚報 圖 1925年3月12日9時30分,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享年59歲。今年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的日子。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全國多地在12日均舉行了相關悼念活動。 據新華社消息:3月12日上午,首都各界人士會聚北京中山公園中山堂,舉行簡短而莊嚴的儀式,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深切緬懷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 土耳其孔亞城舉辦魯米逝世747周年紀念儀式
    中國旅遊新聞網12月17日訊 賈拉爾·阿德丁·魯米(Jalāl al-Dīn Rūmī)逝世747周年之際,土耳其將舉行 「Seb-i Arus」 儀式來紀念這位以寬容和仁愛,無論宗教、教派和種族,用博愛擁抱全世界的偉大詩人。
  • 復旦大學紀念蘇步青逝世周年
    復旦大學紀念蘇步青逝世周年 來源:東方網-文匯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 委內瑞拉國父西蒙玻利瓦爾逝世190周年紀念日在金臺藝術館舉行
    委內瑞拉國父西蒙玻利瓦爾逝世190周年紀念日在金臺藝術館舉行雕塑獻花儀式2020年12月17日是委內瑞拉國父西蒙玻利瓦爾逝世190周年紀念日,委內瑞拉駐華大使菲利克斯·普拉森西亞閣下率其使館外交官們到訪北京金臺藝術館向袁熙坤館長應邀創作的《玻利瓦爾》雕像敬獻鮮花,並參觀了北京金臺藝術館。
  • ...儀式暨紀念吳雲心先生逝世30周年書畫展開幕式」在嘉興博物館舉行
    「吳雲心書畫作品再捐贈儀式暨紀念吳雲心先生逝世30周年書畫展開幕式」在嘉興博物館舉行發布時間:2019-04-15 15:16:24「吳雲心書畫作品再捐贈儀式暨紀念吳雲心先生逝世30周年書畫展開幕式」在嘉興博物館舉行4月12日上午,由嘉興市政府主辦,嘉興市文旅局
  • 追思緬懷革命先行者 臺北國父紀念館紀念孫中山逝世95周年
    今(2020)年恰逢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當地時間3月6日下午,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摯尊95再現中山風華」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並邀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管樂團現場演出,展現臺灣年輕人對中山先生的追思與緬懷。
  • 中國民眾以多種方式紀念毛澤東逝世37周年(圖)
    中國民眾以多種方式紀念毛澤東逝世37周年(圖)      9月9日,遊客們在長沙橘子洲瞻仰青年毛澤東雕像當天是毛澤東逝世37周年紀念日,中國民眾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懷念這位偉大領袖。毛澤東生於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在北京去世。中新社發 楊華峰 攝       9月9日,北京毛主席紀念堂外排起了長隊。2013年9月9日是毛澤東逝世37周年忌日,紀念堂也於當日調整了開放時間,延長半天開放,以便於民眾前來瞻仰、紀念。
  • 英國出「新錢」紀念簡·奧斯汀逝世200周年
    新華社倫敦7月18日電(記者張代蕾)為紀念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逝世200周年,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18日公布了印有這位女作家頭像的新版10英鎊面值塑料鈔票設計圖案。  英格蘭銀行行長馬克·卡尼當天在溫切斯特大教堂舉行的發布會上公布了新鈔設計圖。奧斯汀1817年7月18日在英國漢普郡溫切斯特逝世,葬於溫切斯特大教堂。
  • 紀念柏楊逝世十周年 《中國人史綱》推出青少版
    在寫作這部歷史時,柏楊對中國人深深的愛貫穿始終,他在序中寫到:「我們的國家只有一個,大如漢王朝、唐王朝、清王朝前期時,我們固以當一個中國人為榮。當國家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時,我們仍以當一個中國人為榮。中國,我們的母親,是我們唯一的立足點。」
  • 一周文化講座│吾愛王小波——紀念王小波逝世21周年
    這十年間一直經營中短篇小說寫作的他,在第十個年頭,推出了第一部長篇小說《早上九點叫醒我》。在這本小說中,阿乙為何會在敘事上採用這種追求到位與精確性的寫法,而寧可拋棄「有話則短,無話則長」的輕靈?他為何不懼探入人性最黑暗、最原始的底層,提筆所及皆是人類命運的悲劇意味和荒誕感?寫「最後的鄉村」,又為何以「葬禮」這一頗具儀式感甚至宗教性的時刻為切口與敘事終點?
  • 薩特為什麼說「他人即地獄」?
    2020年6月21日是讓-保爾薩特誕辰115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薩特文集》新版,薩特是存在主義大師,與女性主義的鼻祖波伏娃曾一起到訪中國。薩特怎樣成為一個哲學家和文學家?他有怎樣的人生經歷?他為什麼說「他人即地獄」?6月21日,北大教授董強所做的「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第三十一講《薩特:一位哲學家的文學夢》給予了解答。
  • 紀念施光南逝世28周年 民族歌劇《傷逝》唱響北京保利劇院
    今天是人民音樂家施光南先生逝世28周年紀念日。為了表達對先輩的敬意,再現中國當代文化藝術作品的高峰之作,經典民族歌劇《傷逝》將於5月2日和3日再次唱響在北京保利劇院的舞臺上,這是施光南先生這部經典之作繼1981年首演和2014年復排後的又一次精彩呈現。作者:王潤
  • 1975級畢業4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
    1975級畢業4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清華新聞網4月27日電(學生記者 張北辰 攝影 李派 賀施政 張和合 尹浜兆)4月27日上午,1975級畢業40周年大會在新清華學堂隆重舉行。邱勇表示,清華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我們要努力抓住發展機遇期,肩負起使命和擔當,著力解決國家社會發展中棘手的難題,持續提升辦學實力,提升社會影響力,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徵程中成為引領者。在講話的最後,邱勇送上了對校友的祝福和期待:「祝學長學姐們身體健康、生活幸福,希望大家在2021年學校110周年校慶、2029年畢業50周年之際再回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