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真相:懶媽媽才能培養出勤快寶寶

2020-08-28 寶寶樹官方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孩子去食堂吃午餐時被雞蛋難住了。

半數孩子眼巴巴看著雞蛋,卻不吃。一問才知:不會剝。在家都是媽媽給剝好。還有很多學生吃飯特慢,原因是「在家裡是有人餵我吃飯。」

這在我身邊並不少見,身邊許多小王子、小公主,吃飯奶奶喂,摔倒了爺爺抱,吃喝拉撒全家人貼身照顧,且不說將來能不能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光是適應幼兒園生活估計都要很長時間。

這不禁讓我思考:父母太勤快了,幫孩子料理好一切,真的好麼?

01

「懶媽媽「VS」勤快媽媽「

哪個更容易養出自理能力強的孩子?

我的同學靜靜就是那種什麼都不幫孩子做的懶媽媽,但她卻養出一個天使寶寶。

她家寶寶添添在一歲八個月時,已經會自己穿脫衣服,就連紙尿褲也知道自己鋪好把小屁股放上去,看到擺餐桌時自己拿著小碗爬到椅子上,直到自己吃完一整頓飯才下飯桌。

剛開始大家都覺得她太懶了,怎麼能這樣養孩子呢?但在她家觀摩一天後,我覺得她才是最會帶孩子的人。

印象很深的一個場景,添添玩玩具時把水杯打翻了,撒了一桌子水,靜靜並沒有責備孩子,而是扔給她一塊抹布,告訴她:添添幫媽媽把桌子擦乾淨。然後扭頭和我繼續聊天,不管不問不嘮叨。

過了一會兒我再去看,桌子擦得乾乾淨淨,抹布被添添搭在旁邊的椅子背上晾著。

吃飯的時候也是,靜靜並沒有餵飯,而是把飯擺好,再把筷子擺好,丟給寶寶一句「添添你自己吃哈,媽媽也要吃飯了。」於是寶寶自己拿起勺子筷子,一口一口吃完飯,沒有哭鬧,沒有哼哼唧唧。

而我的另一位朋友喬喬,簡直就是我們中的超人媽媽。左手洗衣,右手餵飯,每天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孩子的生活安排的明明白白。

但她家寶寶完全沒有繼承到自己媽媽的優勢,自理能力很差,快3歲的寶寶不僅吃飯要追著喂,更別提自己收拾玩具、做家務了。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表達愛的方式就是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怕著涼、怕摔著、怕沒吃飽,但其實,你越照顧的事無巨細,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依賴父母,而依賴本身滋生懶惰。

因此,大包大辦的家長,一不小心就會養出一個自理能力差的寶寶。反而是那些懶媽媽,能讓孩子早早學會獨立,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02

如何做一個「懶媽媽」?

很多媽媽說,我也想放手,做一個懶媽媽。可孩子自己做更慢,收拾起來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

而且,什麼都不管,別人會不會說自己是一個不稱職的媽媽?

其實,「懶」不是字面意義上的萬事不管,而是教會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

事實上,看起來的「懶媽媽」付出的並不比別的媽媽少。

放手前「懶媽媽」要學會如何讓孩子自己動手的同時避免出現安全問題?克制住自己動手的欲望,這些意味家長要付出更多的細微的努力。

靜靜說剛開始培養添添的時候,吃一頓飯的都要2小時,為啥呢?

因為添添動作還不利索,經常吃不了幾口,飯菜灑一地,桌子上、身上到處都是飯粒。光是收拾桌子就要花費很長時間。還有幾乎每吃一頓飯就要給孩子換一身衣服。

靜靜剛開始也忍不住去餵幾口,但她知道餵添添吃飯看起來省了一時的事,以後就得一直喂,而培養添添養成良好的習慣,才是長久之計。

於是後來靜靜克制住幫忙的欲望,就這樣堅持了2個月,添添才能自己吃一頓完整的飯。

所以,看得見的「懶」,只是結果,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給孩子更大的成長空間,讓孩子在一步步找到規則規律,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媽媽懶一點,孩子動手能力強一點。媽媽不及格,孩子更有機會得滿分。

03

生活習慣可以懶,這些地方堅決不能懶

要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媽媽在放手讓寶寶嘗試的時候,還有一些東西要牢牢抓住不放鬆。

  • 抓住習慣培養不放鬆。

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有多重要?

1988年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聚會,有人問一位科學獎得主:「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呢?」

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學者回答道:「是幼兒園。」

「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東西呢?」

「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東西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道歉,午飯後安安靜靜地休息……」

幼時養成良好習慣對人一生起到的作用和深遠影響。所以,在培養習慣方面,家長一定不能放鬆。

  • 抓住情感呵護不放鬆。

幼年時期,是孩子安全感培養的最佳時期,媽媽在糾正孩子錯誤的時候,孩子並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會誤以為媽媽是在推開他。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情感呵護。

一個聰明的媽媽會關注孩子的情緒,讚美她,鼓勵她而不是忽視她。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而這就需要孩子從父母這裡分離出去,從安睡整晚,到自己吃飯、穿衣,到開始上幼兒園、小學,這個「分離」的過程,就需要父母引導孩子越來越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事情。

育兒路漫漫,我們一起加油。

相關焦點

  • 「懶媽媽」才能培養出勤快的孩子
    有個奇妙的現象:越是「懶」的媽媽,培養出的孩子越勤快!而一些非常勤快的媽媽,反而會培養出懶惰的孩子。媽媽捨不得孩子做家務或者別的事情,就自己全部代勞了,長此以往導致孩子喪失行動力,從而衍生出了「媽寶孩」。「懶媽媽」該懶在哪些方面:1.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家務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是慢慢培養的,不是瞬間擁有的。
  • 懶媽教出勤快兒,「懶」成為育兒利器,真的好嗎?
    每當這時候,寶媽們又都戲謔地嘆口氣,真是懶人有懶福!寶媽們口中的懶人就是萱萱的媽媽,萱媽。萱媽的懶是出了名的。萱爸加班一周,她能摞7個鍋在洗碗池裡。孩子小的時候,孩子的衣服被單髒的婆婆看不下眼了,來給全部拆洗上一回。至於家裡的東西,髒髒亂亂的到處擺放,都見怪不怪了。 當萱萱上高中,在學校住宿後,大家原本認為生活自理能力很強的萱萱卻讓人大跌眼鏡,無論是學校宿舍,都搞得髒亂差。
  • 不完美媽媽更能培養出勤快的孩子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有很多事情他都要學著做了,媽媽就要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了。因為總有一天,他也需要面對獨立的環境,也總會有凡事都得自己做的時候。不做完美的媽媽,把家務分攤給孩子吧!然後在孩子參與幫忙做家務的時候,也不要太追求完美。你會發現,不追求完美的媽媽反倒會培養出勤快的孩子。
  • 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
    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我認識一位媽媽,當我問她同樣問題時,她給我細數了自己育兒的經歷:作為擁有高學歷教育背景的父母,她和愛人都認為教育孩子從小抓起,她也一直致力於從小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的習慣,培養祖國的花朵,從小娃娃做起,身體力行的陪伴孩子。
  • 「懶媽媽」與「狠媽媽」不同,教育出來的孩子差別大,家長應注意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媽媽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媽媽適當的「壞一些」對於寶寶的成長會很有幫助。「好壞」,孩子更喜歡哪一種,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就應驗了「懶媽媽」養出勤快的孩子小李家的寶寶從三歲開始,小李就讓她逐漸鍛鍊,培養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懶媽媽」才是好媽媽?這些道理應該早點兒懂
    且聽袋鼠麻麻細細道來~一、「懶媽媽」讓寶寶自理能力更強袋鼠麻麻的「懶」,從幾年前就開始了。比如:場景1:「媽媽,寶寶渴了,要喝水。」「寶寶,快吃飯了,幫媽媽把碗和筷子拿出去,餐桌收拾一下。」「寶寶,自己把小內褲洗洗吧。」因為媽媽「懶」,所以娃變得特別勤快,早早就培養出了自理能力,可以自力更生了!而且,參與勞動能讓寶寶感覺自己在家裡是非常有用處的,自我認同感會越來越強烈。
  • 懶女人的降夫育兒寶典
    作者:寶寶知道 楚楚伊人懶一字,多屬於貶義詞。但若將這詞放到居家生活之中,卻又別有一番好的效果。 我一直認為,做個懶女人,不是一件壞事,相反來說,更是一件好事。俗話說「醜妻家中寶,懶妻才有福」(後半段俺加上去滴)。
  • 「懶家長」能培養出勤快孩子嗎?
    父母把孩子生下來就要把他養大成人,把他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對待小孩不能因為他是聰明可愛而對他過分寵溺;也不能因為他調皮頑劣過於厭棄。同樣,父母老了孩子就要贍養父母,夫妻結為連理就要彼此為一生的幸福負責,這就是責任。
  • 一些育兒的小經驗,懶媽的四大缺陷,讓寶寶很受益
    一些育兒的小經驗,懶媽的四大缺陷,讓寶寶很受益導讀:一大缺陷:「弱視」,1歲之前,我那眼睛可是快呢,孩子眼睛看到哪裡,我立即撲過去把孩子想要的東西拿到手;孩子就會走掉,立即在他動身之前把障礙物掃清為了刺激寶寶說話,他想得到這個東西,我都假裝看不到,我說:「寶寶要什麼啊,你要說出來媽媽才能看見喲!」於是,寶寶很快學會了說話,隨著寶寶「勢力範圍」的增大,他的好奇心也就越來越大。
  • 3歲前培養娃這幾方面好習慣,寶寶今後更好帶,對娃成長也有利
    為了讓寶寶今後更好帶,建議父母在寶寶3歲前重點培養娃這幾方面的好習慣,畢竟3歲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分水嶺,3歲前幫助寶寶把該養成的習慣都養成了,3歲後再照看寶寶時就會很省心。這樣父母帶娃時不僅不會太累,對娃成長也會更有利。
  • 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信你個鬼
    而且懶媽媽真的就一定能培養不出勤快自立的孩子嗎?不太可能!看著對面的這對母子,雖也覺得可愛,但是她們日常的相處模式也可見一斑,這位懶媽媽並沒有因為自己「懶」就培養出一個勤快自立的孩子,相反,孩子繼承了她的
  • 「我忙的時候,孩子就不能閒著」,90後懶媽式育兒,獲網友稱讚
    90後懶媽式育兒,網友稱讚:育兒有方這是一位90後的寶媽,當其他寶媽在抱怨孩子如何「作」的時候,她卻絲毫沒有這方面的困擾,不僅如此,她的寶寶在她忙的時候,反而會和她一起做家務,幫助她分擔部分勞動,這讓很多寶媽羨慕不已,紛紛請教她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 育兒專家付小平:優秀的孩子,通常都贏在他們有個「懶媽媽」
    育兒專家付小平老師更是直言:「優秀的孩子,通常都贏在他們有個懶媽媽。」 倔脾氣的孩子們不是左一句「我討厭媽媽」就是又一句的「我不喜歡媽媽」。 長此以往,孩子的成績沒有絲毫提高,反而彼此拉遠了距離,這一切都是因為媽媽們的用心踩中了兩個育兒大坑。
  • 育兒時期這「5大誤區,5大真相」,媽媽您知多少?
    關於育兒總有聊不完的話題,最近在群裡不少媽媽都分享了自己寶寶成長的裡程碑,並期待寶寶新一輪的成長。但是並不是全部寶寶都會按照育兒成長法則來,在這裡就可能會存在誤區,這些誤區可能導致父母感到壓力重重,不知所措。所以有必要在這裡澄清有關裡程碑的5大誤區和5大真相,同時為真正的事實揭開序幕。母乳餵養真的有作用嗎?您期望您的寶寶在幾歲開始走路?這些都是關於寶寶成長中父母關心的好問題!
  • 有一種教育叫「偷懶式」教育,媽媽做到身懶心不懶,孩子更優秀
    「愛偷懶」,實際上是「身懶心不懶」李蓉帶孩子就很「懶」,寶寶能自己拿勺子之後,李蓉懶得給寶寶餵飯;寶寶能自己穿衣服的時候,李蓉就懶得幫寶寶穿衣服。接送孩子上幼兒園上學,從來不幫忙背書包拿東西;寶寶的書包從來都是自己整理,媽媽只會在一旁動動嘴提醒。
  • 只有做好「懶」媽媽,才能培養勤快的孩子
    媽媽,才能培養勤快的孩子。這種情況在我國比較普遍,但在歐美國家,那些媽媽們仿佛每個人擁有自己精彩的生活,她們把自己活得漂漂亮亮的同時,依然沒有耽誤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所以其實有的時候不必非要時時刻刻的「盯著」孩子,適當的偷懶,放手不管孩子,會更有助於培養出聰明能幹的孩子。
  • 什麼樣的「懶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娃」,「懶」字最重要
    現實生活中的父母呢應該「懶」一點,不要讓自己的那麼勤快。其實從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是處於溺愛孩子的一個狀態,根本就不是在幫他,反而是在害了他,在孩子開始學習的過程中,各位爸爸媽媽的要逐漸的減少,孩子對孩子的一些幫助。讓他們學會替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或者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們父母呢,也要學會做一個「懶父母」,或許「懶父母」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 寶寶說話晚?可能全「賴」父母,學會「3勤1懶」,寶寶說話快
    她向閨蜜抱怨,一定是寶寶太懶了,珊珊的閨蜜卻跟她說:「什麼寶寶太懶學會3勤1懶,寶寶說話快>這一懶就是不替寶寶翻譯,家長和寶寶之間是存在很多默契的,有的時候寶寶一個眼神,家長就知道寶寶想要幹什麼。但請父母抑制住自己的這種「勤快」,學會變「懶」。給寶寶表達的機會,學會等待和適當的延遲滿足。糖果媽媽留言板:你家寶寶是幾歲才會說話的呢?
  • 「懶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娃」,但問題是,怎麼「懶」才是關鍵
    導讀:「懶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娃」,但問題是,怎麼「懶」才是關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懶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娃」,但問題是,怎麼「懶」才是關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我就要看動畫片!寶寶總看電視,家長別太懶
    文/可馨育兒 案例:下午放學後,媽媽把在幼兒園的媛媛接了回家。然後就打開電視給媛媛播放動畫片,自己去廚房做飯,媽媽覺得這樣也挺好,孩子不哭不鬧地看動畫片,自己也能安心做飯。但是慢慢的媛媛對於動畫片越來越依賴,媽媽帶她出去玩,她要看動畫片;讓她畫畫,她也要看動畫片。媽媽意識到這樣不行,會對媛媛的眼睛有傷害的。於是每天晚上都陪媛媛做各種遊戲,陪她玩玩具、畫畫、講故事……通過這樣減少看電視的時間,增加媛媛的其他樂趣,讓她擺脫了對電視機的依賴。 媽媽,我就要看動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