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作者:李宇
當法院庭審搬上雲端會發生什麼?
2020年3月,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庭審理了一起涉及兒童撫養糾紛案件。與眾不同的是,開庭當天,庭上僅有承辦法官、書記員等人在場,而雙方當事人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無法到場參加庭審,而案件審理便通過用一塊塊的屏幕將所有人聯繫到了一起。
被告譙某某一案線上審理現場。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供圖
在身份信息確認後,庭審正式開始。法庭調查、陳述事實、法官調解......雖然開庭的方式變了,但所有流程都依法有序進行。數個小時後,經過承辦法官的釋法析理,當事人雙方當庭和解,被上訴人明確表示願意分3次支付離婚後拖欠的撫養費19800元,並從次月起每月支付小孩的撫養費450元,承辦法官當即製作調解書並通過線上送達雙方當事人。
這起少年兒童撫養糾紛案僅是貴陽市中院線上辦案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待審案件被無限期延後,得不到及時審理,為實現戰「疫」與辦案兩不誤,做到司法服務「不打烊」,貴陽市中院主動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將法院立案、辦案、庭審、執行等工作流程搬上雲端,積極推進各項審判執行工作。
貴陽市中院技術室副主任楊熙介紹,遠程庭審由法院技術部門在後臺建立平臺,將案件審理的法官、書記員、訴訟參與人的身份信息錄入並設置開庭時間。可以到庭參加的人員,在法院內設科技法庭使用移動終端、法官可在此進入網絡審理平臺。不能到庭參加人員則可以手機端登錄「雲庭」微信小程序,在提前設置好的時間登錄即可以看見相關開庭信息,點擊進入即可開庭。
在智慧財產權庭員額法官楊坤看來,傳統的線下庭審,法院需根據法官的時間和當事人實際情況確定開庭時間,但線上庭審弱化了這些開庭條件,有效解決了被告人無法出庭的難題,更避免了案件地大量堆積。
今年2月,楊坤在居家隔離中接到了一場線上開庭的通知,由其作為主審法官。由於不能到庭參加審理,楊坤便在家中,使用手機登錄「雲庭」微信小程序後,經過三個小時就快速審結該案,當事人譙某某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
楊坤告訴記者,受防疫工作影響,今年2月,貴陽市中院關閉了線下訴訟服務和涉訴信訪接待場所,而譙某某銷售偽劣產品一案,從各方證據看都只能依法判刑6個月,此前譙某某已被拘留近半年時間,如果沒有線上庭審,譙某某的案件將被繼續積壓,他也將被繼續關押。
據統計,在貴陽市中院關閉線下訴訟服務和涉訴信訪接待場所期間,僅貴陽市中院就收到各類網上立案申請426件,貴陽市中院積極利用「智慧法院」平臺,開展線上審理工作,許多當事人急需立案審理的案件得以有序推進。
「對線上庭審而言,做好庭前準備工作格外重要。」楊坤表示,法院在每起案件開庭前都會對各方的語音交互系統、現場網絡等進行多次測試,並指導當事人註冊使用「雲庭」微信小程序並詳細告知當事人如何提交證據、依程序參與庭審等注意事項,確保庭審高效進行。
線上辦案只是貴陽市「智慧法院」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近年來,貴陽市中院紮實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兩個一站式」建設,通過開發「貴州移動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網際網路遠程庭審、電子卷宗深度應用等電子訴訟系統功能,將法院辦案的各個流程移至線上,進一步提升人民法院審判執行信息化水平,破解人民法院「案多人少」和調卷難等難題。
打開貴州移動微法院頁面,記者看到,頁面上可辦理申請立案、訴前調解,以及查看個人案件、訴訟繳費、跨域立案、法規查詢等多項業務。楊坤介紹,與雲庭相似,法官登錄「貴州移動微法院」微信小程序後,可將相關當事人信息錄入,當事人便可通過該平臺找到和自己相關的案件信息,並在法官的指揮下通過該小程序進行法庭調查、證據交換等工作。
同時,通過「貴州移動微法院」申請立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快遞方式郵寄相關材料,法院在收到材料後,在規定時間及時回復當事人,讓群眾少跑腿。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6月底,貴陽市中院已經線上立案141件,累計線上開庭68件,線上跨部門辦案82件,電子送達訴訟文書3324份,「智慧法院」建設真正實現了「法院就在家門口」的目標,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智慧法院」帶來的司法「紅利」。
「目前,法院正積極引入語音識別技術,同時計劃建設一間智慧法庭試點應用,縱深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為審判人員減輕負擔,提高審執效率。」楊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