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半天這個獅身人面像,第二個景點「大柱子」呢?不用著急,沿著涅瓦河岸安步當車地繼續朝東走到頭,向左拐就能看見一座靈感來自於古希臘羅馬廟宇風格的建築,以44根陶立克式的圓柱組成建築體,那就是古老的證券交易所,現今已改成了中央軍事海洋博物館。
它的對面有個半圓型的廣場,廣場上有兩座磚紅色的燈柱,這就是著名聖彼得堡涅瓦河畔的羅斯特拉燈塔柱,也就是今天第二個參觀的著名景點。
早期的證券交易所
可別小看了這個地方,當年彼得大帝想以阿姆斯特丹為模板在瓦西裡島上建聖彼得堡的市中心,那個時代哪個國家有港口就意味著可以向海權王國邁進。
回想一下當年的荷蘭、西班牙無敵艦隊以及靠海上霸權建立起來的日不落帝國,無不印證著海權大國的歷史輝煌。哪怕直到21世紀的今天,那些世界知名度很高的城市金融中心不都是靠著港口依賴著海運發展起來的,阿姆斯特丹、巴塞隆納、倫敦、紐約,一直到民國時期的東方巴黎—上海和今天的新加坡。
幾百年前的彼得大帝有著非凡的戰略眼光,深刻地意識到海權對一個國家命運發展的的重要性。
瓦西裡島極端東南角
現在我所在的這個半圓形廣場位置應該是瓦西裡島的極端東南角,站在這裡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瓦西裡島把涅瓦河給劈了,劈成博伊沙亞涅瓦(Bolshaya Neva)和馬來亞涅瓦(Malaya Neva)兩條河。
也就是說我所在的這個半圓形廣場的地方就是一個三角洲,讓兩條涅瓦河分左右將瓦西裡島環抱起來。這個瓦西裡島的岬角也叫長灘,俄語的發音是「斯特列爾」,翻譯成中文就是箭頭的意思,很形象地把彼得大帝衝向歐洲走向世界的雄心表現出來。
彼得大帝就把意為箭頭的斯特列爾建成港口,成為聖彼得堡海運貿易的據點。看一下周圍的建築,遍布著早期的證券交易大廈、稅務所、關稅倉庫等,可以想像當年船舶接連不斷駛入這裡,讓各國的艦船都能領略到彼得大帝面向海洋的雄心大志。
遙望彼得要塞
這個半圓形廣場兩側聳立著兩根船頭形裝飾的32米高的圓柱,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用作導航的羅斯特拉燈塔柱,建在1805-1816年間,採用了建築師湯馬·德·堂蒙的設計方案。
柱頭上之所以有船頭裝飾,是因為在古希臘羅馬時期,人們把戰敗船隻的船頭釘在圓柱上,作為海戰勝利的象徵,隱約可見當年彼得大帝雄心勃勃的戰略意圖。
在導航燈塔的花崗石基座上,另擺放了四座象徵著俄羅斯四大主要河流的雕像——伏爾加河、沃爾霍夫河、第涅伯河及流經聖彼得堡的涅瓦河。
雕刻精美的羅斯特拉燈塔柱
除了看基座更要看具有著象徵意義的柱頭,本來「羅斯特拉」就是船頭的意思。那時打仗將敵軍的船頭砍下來,裝飾在柱子上,用以慶祝勝利,源於古羅馬的一種風俗。
也有傳說是當年彼得大帝大敗瑞典海軍,把被他打沉了的戰敗國軍艦塑到柱上以作紀念,有點像中國人的斬首示眾的意思。羅斯特拉燈塔柱頂部是三角油燈,當夜暮降臨,燃燒的火焰達七米高,現在燈塔已不再照明、導航作用。
據說每年5月27日城市紀念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燈柱都會被點亮。即使在今天看到此情此景,也能感受到由彼得大帝帶領的俄羅斯民族戰勝大海的決心。
堅固的彼得要塞
從這裡向右看是知名的冬宮,向左看是一條荷蘭的古帆船停在岸邊,據說是現在改裝成了聖彼得堡最高檔的健身中心,普通的健身館一年2萬多盧布,這裡一個月就要3萬多。
正前方偏左的位置有一個建築群,最明顯的是金燦燦的洋蔥頭和尖頂的教堂,那就是今天我要去的彼得堡羅要塞。這個建在兔子島上的建築群裡發生的故事更加讓人揪心裂肺、唏噓不已,好了,不說那麼多了,直接奔向彼得要塞,衝進去看一看那些發生在200多年前的歷史故事。
固若金湯的彼得要塞
如果您喜歡本文,如果您支持原創拒絕抄襲,請幫忙點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本公眾號每一篇文章的內容和圖片都是原創,希望大家能給予鼓勵和支持。
願與大家一起走遍七大洲四大洋領略世界美好,再次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