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你可能會覺得是異想天開,抑或武斷將其定義為故事新編,然而國際頂尖學術期刊《Discovery》(發現)雜誌近日發布,人的大腦在半睡半醒階段,海馬體上的神經和腦中的α腦波的相位保持同步,如果睡眠的時候播放英語材料,一個人記憶率竟然比傳統學習模式更高。讓人想到《失控》裡提到的天才,每天喜歡躺著閉目養神,但是知識卻掌握得比周圍同學更好。這究竟是個人天賦還是大眾未被挖掘的潛能?
實際上,對於睡眠學習的研究已不是什麼新鮮課題。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美國一所海軍學校就嘗試了休眠教學。老師讓學生們閉上眼睛,放鬆自己的身體,待學生進入一定階段的休眠狀態後,把密碼通過耳機傳導給他們,沒想到,有大比例的學員竟然記住了密碼,並將其應用到了日後作戰之中。
近年來,這個課題的研究愈加成熟。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在《大腦皮層》上發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睡眠編碼」的概念,認為我們在特定的睡眠階段,播放聲音材料,大腦的記憶窗口依然保持開放,對接收到的聽覺信息進行處理和存儲。英國《泰晤士報》所報導的約克大學和伯明罕大學的最新研究,也都給出了同樣的結論。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睡眠學習」並不是一個普適命題,這裡奏效的睡眠階段僅限於「半睡半醒」階段。此時大腦保持意識,同時腦電波活動處於α波活躍階段,身體雖然放鬆但注意力高度集中,對於信息的吸收和記憶效率更高。
事實變得很明顯,要讓睡眠學習收穫理想效果,就不能繞過對α波的討論。α波的特徵兼具身體的放鬆和注意力的集中,人在半睡半醒時、或者聽特定節拍的巴洛克音樂,都能夠幫助我們達到這種狀態,極大促進我們的記憶效率。這也是為什麼羅扎諾夫音樂會有促進學習效率的作用,並在長期的實踐中被認可風靡世界。
而國內教育行業,近期一款名為《睡眠英語》的app也充分利用α波狀態下的記憶能力優勢,推出了相關的英語學習服務。這填補了目前的市場空白,以其輕鬆高效的語言教學模式,迅速吸引了用戶關注,並在蘋果商店表現優秀,斬獲一眾好評。
聲明:本站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網站對此聲明具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