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樸子·論仙》葛洪論人是「有生最靈」

2020-12-24 華西都市報

《抱樸子·論仙》葛洪論人是「有生最靈」

  五臟之間生克制化,每一髒在功能上有他髒的資助,不致於虛損,又能克制另外的臟器,使其不致於過亢。本髒之氣太盛,則有他髒之氣制約,本髒之氣太虛損,則又可由他髒之氣補之。所以,預防調養老慢病應該五臟同調。
  "有生最靈,莫過乎人。"所有生物中最有靈性的莫過於人類了。現代人說出這句話,會覺得很正常,可是1700年前的葛洪也這麼說,就很值得我們去品評一番了。說這句話是在論述神仙是真實存在時說到的,通篇文章都在論證神仙是人修煉成的,多數人是普通人,只有個別人能成功,但是個別現象不能因為是少數,就不承認他的存在。論及神仙卻對人類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而且很肯定的認為人類是神仙存在的基礎,這和上帝造人完全不同。
  "有生"其實是道家最樸素的萬物有靈思想的表達,中國傳統神話體系中,對於非人類的修仙者有專有稱呼,一般將禽獸修煉者稱為妖,將靈木仙草成為怪,將陰魂稱為鬼,只有人修煉才稱為仙。
  "最靈"是葛洪首先提出的,靈氣在這裡表達了對生命普遍尊重的思想,對人類和萬物關係的樸素理解。雖然葛洪論述的仙人存在,但是從這裡不難看出葛洪及道家對自然生命的理解,這種理解放在當下也是先進的。

相關焦點

  • 《抱樸子》十句經典名言,受用一生
    2、良匠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必巧。出自晉代葛洪《抱樸子·極言》。規矩:校正方圓的器具。意思是:一個高明的工匠,能夠教給人如何使用規矩,但卻不能使人一定成為能工巧匠。說明要想成為手藝高超的人,師傅的作用並不是絕對的。
  • 《抱樸子》闡釋金丹養生之道
    金丹養生源於黃老之學金丹養生,是道教外煉內煉結成長生大藥,以實現成仙得道理想的途徑與方法。在道教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眾多道門中人圍繞著仙道與貴生、金丹與長生、修道與養生等課題,進行了不懈的探究與實踐,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與豐富的修證方法。鍊金丹養生《抱樸子》闡釋金丹養生之道魏晉神仙之道是道教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歷史時期,是道教思想體系趨於成熟的重要階段。葛洪真人就是這個階段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
  • 道教常識:道教的「神」與「仙」有何區別?
    《莊子·逍遙遊》有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神人不吃凡間的五穀,只吸風飲露,並且還能騰雲駕霧,御龍飛天。《山海經·大荒西經》也有關於神人的記載:「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那麼「神」與「仙」該如何區別呢?
  • 道教對神和仙的信仰
    「神靈」既指超自然,具有人格和意志的力量,也指人死後的精靈。如《楚辭‧國殤》中「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大戴禮‧曾子問》中「陽之精氣曰神,陰之精氣曰靈」。道教稱「得道而神妙莫測的人」為「神人」。如《莊子‧逍遙遊》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又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駕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
  • 道教:對神和仙的信仰
    神是人封成的,仙是人修成的,「神仙」則是通神通變化的仙人。「神仙」是「神」和「仙」的合稱,亦指有「神通」的「仙人」。神,據《說文》謂「天神引出萬物者也」。《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謂「神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為言,不可以形詰者也」。
  • 出馬仙:一些帶仙的人
    徹徹底底能送走仙家的沒見到,把人送走的倒是不在少數。你送走的是表面,那張堂單是送走了、堂單供奉上仙家,他就有神有靈,沒供的時候,就是字畫而已、那堂單不用你送,只要是個正常人類,只要是長手了。自己都能送走。但是送走的,永遠都是那張布、那張紙,仙家你要能送走,除非你不是人,你家供奉的和我們普通人的都不一樣,你家可能閻王爺轉世。
  • 《抱樸子》66句名言,經典有哲理,讓人醍醐灌頂!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抱樸子》是晉代葛洪編著的一部道教典籍。
  •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在三明大豐山峰頂觀日出絲毫不遜於泰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奇山仙境,聲名遐爾的當數客家道教聖地省級森林公園清流大豐山。固知仙境多靈跡,莫向棋坪著意看。」的省級森林公園。相傳南宋淳熙(公元1174-1189年)間,有個劉道士率徒弟五人到山頂探險,發現一塊平地,有人住過的痕跡。後得知此處曾是歐陽真仙修煉得道升仙的地方,當地信徒就在他修煉處蓋了順真道觀。
  • 夢幻西遊:老闆表演財產消失術,打造成品的八技能泡泡靈仙被獻祭
    遊戲的意義就在於它能夠給人帶來快樂,如果過多的摻雜其他的東西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大叫好,我是小三,每天給大家分享遊戲中的八卦趣事。除了常規的召喚獸之外,在夢幻中也存在一些比較特殊的召喚獸,例如:在正規的場景任務中沒辦法獲得的神獸,還有在任何場景戰鬥中都有可能會出現的泡泡,再有就是沒辦法在場景中捕捉,也沒辦法使用道具兌換的泡泡靈仙,這三類召喚獸都是夢幻中最特殊的,泡泡靈仙是頂級大佬的玩具,泡泡也是頂級大佬的個性寵,神獸有可能會作為玩家的日常召喚獸來使用
  • 抱樸子「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九字真言
    ---晉代科學家葛洪葛洪,字稚川,號抱樸子,人稱「葛仙翁」,丹陽句容縣(今江蘇省句容縣)人。約生於晉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卒於東晉興寧元年(公元三六三年)。晚年,他隱居在廣東羅浮山中,既煉丹、採藥,又從事著述,直至去世。對他的一生,明代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引用了《歷代名醫像讚》的一首詩來概括:「陷居羅浮,優遊養導,世號仙翁,方傳肘後」。但這隻說出了他煉丹採藥,隱逸求仙的一面。
  • 《抱樸子》內篇(卷1-5)
    俯無倨鵄之呼,仰無亢極之悔,人莫之識,邈矣遼哉!」●卷二 論仙或問曰:「神仙不死,信可得乎?」抱樸子答曰:「雖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畢見焉。雖稟極聰,而有聲者不可盡聞焉。雖有大章豎亥之足,而所常履者,未若所不履之多。雖有禹益齊諧之智,而所嘗識者未若所不識之眾也。萬物云云,何所不有,況列仙之人,盈乎竹素矣。不死之道,曷為無之?」
  •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登泰山之巔,看天池之奇!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兩句文言文出自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在初中或者高中的時候背誦過這篇文言文。 細心的小夥伴不知道有沒有發現,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描述得很像我國著名的名山五嶽之首泰山。
  • 《抱樸子》描述太上老君「真形」:右側為何有「二十六白虎」?
    不過,到了東晉,在著名道教理論家、神仙家葛洪所著的《抱樸子》中,對老子的「真形」則作了相當具體的描述。 在《抱樸子·內篇·雜應》中,有人問葛洪吉兇安危之道,他回答說:「但諦念老君真形,老君真形見,則起再拜也。」 那麼,何謂「老君真形」呢?
  • 夢幻西遊:千速萬血的神威天宮,攜帶第一泡泡靈仙,真帥!
    有這樣一位神威天宮,氣血11000+,防禦1800+,速度1100+,比不少全敏固傷速度還要快,這屬性能否達到一線天宮的標準呢?該玩家的武器是100級鑲嵌了10鍛紅瑪瑙的玉龍,敏體雙加33,神佑特技,現在神佑可是封系pk必備特技了。該玩家佩戴的鑲嵌10鍛月亮石的100級頭盔,附帶羅漢金鐘特技,巴蛇套裝。
  • 頭像 |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抱樸子:萬物皆受天之氣
    漢朝以批判為學的王充,曾在《論衡》中保存不少流傳於當時社會的迷信觀念,目的是作為批判之用;另外王符《潛夫論》也依據氣化哲學,解說陰陽二氣及天地正變等現象;此類理論至魏晉文士的手中多轉變為正面解說的一套道理,幹寶《搜神記》的「妖怪論」與葛洪《抱樸子•內篇》所引方術秘籍,都基於氣化原理與異徵變化,構造為奇特的妖怪說。
  • 《封神演義》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即上仙,中神,下人
    小說《封神演義》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即上仙,中神,下人,意思也就是上層為仙道,中層為神道,下層為人道。《封神演義》重塑上古諸神的形象,再造神祗譜系,使歷來雜亂無章的神仙道有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仙道、神道、人道。
  • 淺說《列仙傳》與《神仙傳》
    漢晉時代,有兩部最重要的仙話的結集,一部是題為劉向撰的《列仙傳》,另一部是著《抱樸子》的葛洪撰的《神仙傳》,其中都有不少材料,可以作為神話研究考察的對象
  • 《抱樸子·暢玄》「五聲八音」說的是什麼?
    原標題:《抱樸子·暢玄》「五聲八音」說的是什麼?健康態《抱樸子·暢玄》「五聲八音」說的是什麼?中醫藥故事連載137五臟之間生克制化,每一髒在功能上有他髒的資助,不致於虛損,又能克制另外的臟器,使其不致於過亢。本髒之氣太盛,則有他髒之氣制約,本髒之氣太虛損,則又可由他髒之氣補之。
  • [學術觀點]李剛:試論道教的虛擬歷史——以《列仙傳》、《神仙傳》為例
    成仙者多數為社會底層的人,甚至包括乞丐,有道士,也有中下層官吏,權貴則很少。富貴者要想成仙反而很難,與基督教所謂富人要想上天堂難於駱駝穿過針眼的說法相比較,可謂是殊聲合響。從《列仙傳》中仙人的地理分布看,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巴蜀陝甘,江浙湖廣,四面八方,非常廣泛。另外,少數民族地區也有神仙信仰傳播,有少數民族成仙者,《列仙傳》特別提到西蜀羌人葛由,巴戎人赤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