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樸子:萬物皆受天之氣

2021-02-19 九州出版社讀書會

魏晉時期的知識分子承襲漢代氣化思想以及異徵變化等休徵觀念,加以綜合條貫為一種妖怪理論,並舉民間流傳的傳說為例證。

其主要背景之一,即為儒學在歷經漢朝長期的讖緯化、神秘化之後,逐漸中衰,因而異端的方術、道術等思想能為知識階層所接受。

漢朝以批判為學的王充,曾在《論衡》中保存不少流傳於當時社會的迷信觀念,目的是作為批判之用;另外王符《潛夫論》也依據氣化哲學,解說陰陽二氣及天地正變等現象;此類理論至魏晉文士的手中多轉變為正面解說的一套道理,幹寶《搜神記》的「妖怪論」與葛洪《抱樸子•內篇》所引方術秘籍,都基於氣化原理與異徵變化,構造為奇特的妖怪說。

王充《論衡•訂鬼篇》指摘漢代流行的精怪、鬼靈之說,曾引「一曰:鬼者老物之精也。物之老者,其精為人;亦有未老,性能變化、象人之形。人之受氣有與物同精,則其物與之交;及病,精氣衰劣也,則來犯陵之也」。此為妖怪變化的傳統的說法:物老形變,其實仍基於氣的盛衰。

葛洪的撰述,本即規撫《論衡》,因而襲用許多資料而加以新的解釋,又參用許多方士秘籍,證明物老形變的變化觀念。葛洪神仙變化思想乃基於萬物皆受天之氣,氣不變而形可易,變化多因時間的長久而漸漸改變。《抱樸子• 對俗篇》曾引《玉策記》及《昌宇經》之說:

千歲松樹,四邊批越,上杪不長,望而視之,有如偃蓋,其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青羊,或如青犬,或如青人,皆壽千歲。

其實依精怪說,即為樹精,與植物崇拜有關。至於動物精怪,又載一條:

又云:蛇有無窮之壽,獮猴壽八百歲,變為猨;猨壽五百歲,變為玃,玃壽千歲;蟾蜍壽三千歲,騏驎壽二千歲,騰黃之馬,吉光之獸,皆壽三千歲;千歲之鳥,萬歲之禽,皆人面而鳥身,壽亦如其名。

虎及鹿兔皆壽千歲,壽滿五百歲者,其毛色白,熊壽五百歲者,則能變化;狐狸豺狼皆壽八百歲,滿五百歲則善變為人形;鼠壽三百歲,滿百歲則色白,善憑人而卜,名曰仲,能知一年中吉兇及千裡外事。

《玉策記》,佚文引作《老君玉策記》,《遐覽篇》著錄一卷,現已佚失,當是方術圖籍。嚴可均又輯佚文一條:

《老君玉策記》云:松脂入地千年,變為茯苓,茯苓千年,變為琥珀,琥珀千年,變為石膽,石膽千年,變為威喜。千歲之狐,豫知將來,千歲之狸,變為好女,千歲之猿,變為老人。

葛洪解說物久成精,即可變化,主要根據氣為宇宙構成說,物的存在既久,不論動物、植物或礦物就具有超乎自然的力量,能夠自由變化。

《抱樸子》一再引據古來各種變化傳統作為論據,說明物與物間,物與人間,並無固定的範疇,萬物可以互變。

原始的素樸的觀物方式,本就相信萬物具有精靈,存活時間既久,就會產生變化莫測的能力,這是葛洪在《登涉篇》所說:「山無大小,皆有神靈。」有神靈則必有精靈的存在。

幹寶搜集當時的民間傳聞,其中多數與精怪變化有關,因而特別撰述《妖怪篇》、《變化論》——見於今本卷六、卷十二篇首,也是綜合前此諸說,具有集大成意義的重要史料:《妖怪篇》是紬繹卷六、七、八等妖怪傳說而形成的理論,也是當時妖怪傳說的依據:

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者也。氣亂於中,物變於外。形神氣質,表裡之用也。本於五行,通於五事。雖消息升降,化動萬端。其於休咎之徵,皆可得域而論矣。

精氣依憑於物,是因氣亂、氣衰之故。宇宙的氣有正、亂,代表運行的正常與否;人體(或萬物)的氣有盛衰,也代表物體的常態與否,漢人的有機的宇宙論,確信人與天具有感應,王符就著論說明氣的正常與否,常有不同的徵象。

幹寶就是承用有關氣的理論,解說妖怪出現的意義。據此一原則,幹寶曾錄一大鯷魚精傳說:

孔子厄於陳,鯷魚精化為人形,子貢、子路均不敵,孔子始察而破之,且敘說妖怪成精之理:「吾聞:物老則群精依之,因衰而至。此其來也,豈以吾遇厄絕糧,從者病乎?夫六畜之物,及龜、蛇、魚、鱉、草、木之屬,久者神皆憑依,能為妖怪,故謂之五酉。五酉者,五行之方,皆有其物。酉者老也,物老則為怪,殺之則已,夫何患哉!」

依託孔子,應是漢朝緯書說或一般民間傳聞,而其原則則為漢人妖精說話的共通觀念。

幹寶編撰「變化」傳說及作《變化論》,也是有關萬物變化之說,綜合變化神話、生物觀察以及陰陽五行說,為融鑄神話、擬科學、哲學於一的變化思想;凡陽氣、清氣為正,陰氣、濁氣為變,因此和氣所交,多正常生殖的人、物;異氣所產,則多怪物。

類此氣易形變說,為漢代前後普遍的通說,用來解釋神仙變化、生物變態以及一些非當時人所能解釋的宇宙現象。

王充即據正變觀念批評神仙變化說,《論衡• 無形篇》的中心思想基於此,所謂:「天地不變,日月不易,星辰不沒,正也,人受正氣,故體不變。時或男化為女,女化為男,由高岸為谷,深谷為陵也。應政而變,為政變,非常性也。」葛洪、幹寶等人就是在漢人的氣化說的基礎上,建立妖怪、變化說。

大體說來,魏晉時期的論辯風尚,使一切問題均可反覆闡述,妖怪、變化之說可成為論說的課題,正是凡事求得解說的表現。

因此魏晉志怪小說流行,幹寶搜神、葛洪集異,俱為志怪的成果,而加以理論化,更是一大特色。

相關焦點

  • 抱樸子「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九字真言
    祝曰,「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凡九字,常當密祝之,無所不闢。要道不煩,此之謂也。」《中華道藏》也有記載:「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凡九字,常當密祝之,無所不闢。要道不煩,此之謂也。」 (底本出處:明《正統道藏》太清部。
  • 《抱樸子》中的養生法則
    葛洪在《抱樸子·內篇》之《暢玄》中指出:「玄」是自然界的始祖,是萬事萬物的宗源。他認為,「玄」是超自然存在的,「玄」是產生天地萬物的總根源。修煉的人要想通達「玄道」,必須明心淨慮。而達到的方法就是「守一」。
  • 《抱樸子》66句名言,經典有哲理,讓人醍醐灌頂!
    《抱樸子》是晉代葛洪編著的一部道教典籍。抱樸子內外篇共有8卷,內篇20篇論述神仙吐納符篆勉治之術;外篇50篇論述時政得失,人事臧否,詞旨辨博,饒有名理《抱樸子》66句名言,經典有哲理,讓人醍醐灌頂!1、役其所長,則事無廢功;避其所短,則世無棄材矣。  2、執志不絕群,則不能臻成功銘弘勳。
  • 幻書啟世錄《抱樸子》|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
    《抱樸子》升格前培養推薦指數:★★☆(滿星為5星)推薦理由:—適用範圍小,功能性單一,置換位置的能力僅在部分契印推薦:第一公民桂冠:周圍大範圍內的其他我方角色,在回合開始時35%固定概率恢復1能量(不可疊加)幻書檔案姓名:抱樸子原典:《抱樸子》作者:[中]葛洪
  • 《抱樸子·論仙》葛洪論人是「有生最靈」
    《抱樸子·論仙》葛洪論人是「有生最靈」   五臟之間生克制化,每一髒在功能上有他髒的資助,不致於虛損,又能克制另外的臟器,使其不致於過亢。本髒之氣太盛,則有他髒之氣制約,本髒之氣太虛損,則又可由他髒之氣補之。所以,預防調養老慢病應該五臟同調。
  • 子夏談自然:萬物之氣,乾坤之美
    文化傳統《孔子家語》微學習094子夏談自然:萬物之氣,乾坤之美
  • 火在天上,萬物畢照,所照皆其所有——《易經》火天大有卦粗析
    火天大有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笫十四卦,本卦卦體為下乾上離,乾為天為健,離為火為明,為異卦相疊而成。本卦象徵為火耀於天,普照萬物,萬物皆為其所有,故而稱之為火天大有。網圖又因為本卦六五爻以陰居於尊位,上下五陽皆與之陰陽相應,陽大陰小,五陽皆為六五所有,故而亦稱之為「大有」。一陰居尊,五陽並從,大有之義。
  • 《抱樸子》闡釋金丹養生之道
    在道教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眾多道門中人圍繞著仙道與貴生、金丹與長生、修道與養生等課題,進行了不懈的探究與實踐,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與豐富的修證方法。鍊金丹養生《抱樸子》闡釋金丹養生之道魏晉神仙之道是道教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歷史時期,是道教思想體系趨於成熟的重要階段。葛洪真人就是這個階段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
  • 《抱樸子》描述太上老君「真形」:右側為何有「二十六白虎」?
    在《抱樸子·內篇·雜應》中,有人問葛洪吉兇安危之道,他回答說:「但諦念老君真形,老君真形見,則起再拜也。」 那麼,何謂「老君真形」呢?葛洪描述道: 「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陽,身長九尺,黃色,鳥喙,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理上下徹,足有八卦,以神龜為床,金樓玉堂,白銀為階,五色云為衣,重疊之冠,鋒鋋之劍。」
  • 「坤」字的卦象之解秘:上應順天,下生萬物
    「坤」者,地也,順也,上順乾而承天,故為坤也。坤又為申也,地之母。「坤」字,從土從申,土位在申。所以為《易經》的八卦之母,與乾相對。字形採用「土、申」會義,坤的位置在西南的申位。從異體字「堃」來看,以土為基,方方正正,則更能直接表示坤的本義,即地也。
  • 修煉陽神之根本,安神定息之處所!
    《老子想爾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衝氣以為和」、「和則相生」等理論。「中和」之氣具有「調和萬物」的功能,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長的重要基礎。可以說,「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是自然和諧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諧,才會有萬物的生長和成熟。「中和之道」是道教追求和諧生命、和諧自然的重要思想資源。從「中和之道」的和諧思想出發,道教的生態和諧理論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處。
  • 《抱樸子》內篇(卷1-5)
    紆鸞龍之翼於細介之伍,養浩然之氣於蓬蓽之中。繿縷帶索,不以貿龍章之暐曄也。負步杖筴,不以易結駟之駱驛也。藏夜光於嵩岫,不受他山之攻。沈鱗甲於玄淵,以違鑽灼之災。動息知止,無往不足。棄赫奕之朝華,避僨車之險路。吟嘯蒼崖之閒,而萬物化為塵氛。怡顏豐柯之下,而朱戶變為繩樞。握耒甫田,而麾節忽若執鞭。啜荈漱泉,而太牢同乎藜藿。泰爾有餘歡於無為之場,忻然齊貴賤於不爭之地。
  • 100句立冬文案,萬物皆藏
    5.嫋嫋溫氣,緩緩生韻,亭亭玉立,潤潤暖冬6.北風往復幾寒涼,萬物蟄伏洽冬藏7.入冬開始一年的收尾,更開啟歸家的倒計時8.禾穀藏封,存酒過冬。23.靈動駕馭,撒歡不分季節24.朔風始起,萬物境藏25.立寒冬,敢馭世界之巔26.飽經風霜而愈益溫厚,願你心有陽光,一路芬芳27.日暮天愈寒,園中花更香28.牆外紅葉藏不住
  • 惠子:天下萬物言其相同皆有相同之處,言其相異皆有相異之處
    在魏國任相達15年之久,曾為新法,「示諸民人,民人皆善之。獻之惠王,惠王亦善之。」《呂氏春秋·謠辭》)主張聯合齊楚以抗秦。曾隨同魏惠王朝見齊威王,使魏齊互尊為王。在當時的名辯思潮中,與公孫龍分別代表名家的兩個基本派別,傾向於合萬物之異,其「厤物之意」的十個命題主要闡明了「合同異」的觀點。
  • 修行入門,鍊氣修真初步法門!
    人作為天地的中介與協調者,既要順應自然,又要制約自然變化,加以引導,以曲成萬物。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與傳統倫理學中的「和合」精神相承接的。道教《太平經》提出:「中和者,主調萬物者也」,認為自然界與人間社會各層次的事物,皆包含陰、陽、和三種基本要素,合而構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氣有三名:太陽、太陰、中和。形體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極為中也。
  • 萬物皆可supreme什麼梗 萬物皆可supreme什麼意思
    萬物皆可supreme什麼梗最近有網友整理了一段土味視頻合集,原本土的掉渣的視頻,加上了supreme的水印之竟然有一絲絲高大上。一個是時尚界的潮流風向標,一個是土味合集,網友將兩者結合,其實就是想表達一種土到極致也可以潮流的含義。
  • 頤山公學清明時節話清明: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組圖)
    清明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陽氣旺盛,陰氣衰退。  萬物吐故納新,大地春和景明,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謂清明。  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清明踏青的內在意義在於順應時令節氣,陽春三月,生氣始盛,萬物萌生,人們走出屋門,來到野外,積極主動地迎合時氣,以促進自身體內的陽氣流轉,這對身體的健康大有好處。
  • 《抱樸子·暢玄》「五聲八音」說的是什麼?
    原標題:《抱樸子·暢玄》「五聲八音」說的是什麼?健康態《抱樸子·暢玄》「五聲八音」說的是什麼?本髒之氣太盛,則有他髒之氣制約,本髒之氣太虛損,則又可由他髒之氣補之。所以,預防調養老慢病應該五臟同調。葛洪在論述玄理時,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其中引用了很多典故和名詞,很多詞語現代已經很少見了,但是「五聲八音」卻還是有痕跡可循的。中國古代音樂只有五個音階,就是宮、商、角、徵、羽,很多人認為這是中國音樂不足的地方,至少不如七個音階的西方音樂。
  • 惜我者,我惜之;冷我者,我棄之
    《老子想爾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衝氣以為和」、「和則相生」等理論。「中和」之氣具有「調和萬物」的功能,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長的重要基礎。可以說,「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是自然和諧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諧,才會有萬物的生長和成熟。「中和之道」是道教追求和諧生命、和諧自然的重要思想資源。從「中和之道」的和諧思想出發,道教的生態和諧理論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