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牆上,店鋪林立,客流熙攘,手持秤砣的商人正彎腰稱量米重,背著幼孩的婦女正選購布料……在深圳市東門步行街有一幅鑄銅大型浮雕牆《老東門墟市圖》,畫家潘喜良利用近50平方米的藝術雕塑牆體,描述老東門百年的歷史變遷,塑造了100多個人物,組成了頗具煙火氣息的市井畫卷。
▲老東門墟市圖。
近日,深晚記者走訪東門步行街發現,從「深圳墟」到百萬客流商圈,東門步行街從傳統商業步入現代商業,迎來了蝶變與新生。如今,東門步行街正從軟硬體建設和商品服務供給等方面著手,引領傳統消費升級,培育新興消費業態,致力打造成為「商旅文」融合的國際時尚街區。
▲東門步行街。
萬商雲集「深圳墟」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提供的資料顯示,東門步行街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明代中期。彼時,羅湖一帶相繼出現了赤勘村(今蔡屋圍)、羅湖村、隔塘村(今水貝村)、湖貝村、向西村、黃貝嶺村和南塘村,幾個村落之間建起了集市,名為「深圳墟」。晚明始,這裡便是方圓數十裡名聲顯赫的商業墟市。清康熙時任新安知縣靳文謨主持纂修的《新安縣誌》顯示, 「深圳墟」是對深圳最早的歷史記載。
直到1979年,「深圳」成為市名,「深圳墟」則改稱「東門老街」。
在東門步行街不起眼的角落裡,坐落著一家百年老店。起源於清朝光緒年間的東生源,是深圳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字號」。今年92歲的老掌柜梁柏合向深晚記者回憶起他的祖輩與「東門老街」的故事。
▲東生源百年老店位于天龍商業城一樓。
「過去,我的曾祖父在老家廣東新會以染布、賣布為生,生意源源不斷,就取名『東生源』店號。大約在清朝光緒十一年(1885年),我的爺爺遷徙到『深圳墟』,那時的『深圳墟』是遠近聞名的商業交易場所,東生源就在布匹、裁縫較集中的街區,做起了生意。」梁柏合說,鼎盛時期的東生源旗下有5間工廠,20多家店鋪。
在梁柏合童年的記憶裡,街上80%的商鋪都以賣布為生。「小時候,街上布滿了染布、賣布的鋪子和油糖雜貨鋪等,非常興盛。」梁柏合說,當時,由於東生源每天要曬的布料數量不少,工人們便把布料拿到旁邊的曬布嶺(今曬布路一帶)去曬,東門的曬布路也由此得名。
▲東生源店內琳琅滿目的結婚用品。
如今,已經90多歲高齡的他,依然沒有停止奮鬥的腳步。他將店鋪傳承給了他的孩子,並創新經營模式,改作專營婚紗禮服、婚慶用品和床上用品。在梁柏合看來,無數商賈踏著「老東門」的古石板路走向現代商業文明。百年老店創業不容易,堅持並發展下來更不容易。他希望後人能以匠人之心,繼續傳承著百年老店的「招牌」,擦亮東門步行街的文化底色。
「老字號」店鋪仍在營業
事實上,在東門,有不少經營多年的「老字號」店鋪仍在營業。11月20日,夜幕降臨,東門步行街旺角廣場8號,一家名為「八哥酸辣粉」的店鋪門前熙熙攘攘。82歲的店主杜澤心在門前張羅著,只見店員一手端起兩個紅色紙碗,一手拿著勺子飛速往紙碗舀入各式各樣的調料。
1996年,店主杜澤心買下了這間30平方米的店鋪。20多年來,酸辣粉的品質沒有變,杜澤心寧可舍點小本,也要用最好的材料。
24年不變的美味使得「八哥酸辣粉」成為東門美食招牌。杜澤心也親眼見證了東門步行街的點滴變化。「以前,步行街的環境跟現在沒法比,攤位也不像現在這么正規。」杜澤心說,1998年,市、區兩級政府投資數億元對東門步行街進行改造。1999年10月1日,東門步行街煥發新顏,成功開啟東門1.0版本。隨著東門步行街知名度不斷提高,東門步行街日均客流量日漸增多,他所在的小店生意也越來越好。
「現在,東門步行街的環境比以前乾淨多了,近年來,隨著『夜經濟』的發展,步行街夜間的人流量比之前多了。」在杜澤心看來,如今,東門步行街升級改造,短期內人氣會受影響。但是改造完成後,步行街或將煥發新生。他也將跟隨街區的改造,調整店鋪的經營方式。
「希望老街賣東西能賣出故事來」
除了傳統的老店,大型的百貨商場亦在探索轉型。 1999年,地處東門步行街核心地段的深圳市利聯太陽百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陽百貨」)正式營業,孫長鑫成為了公司的一名物業助理。
▲東門商圈內的太陽百貨。
如今,已成為公司營運支持部總監的他,談起東門步行街以及公司的發展歷程,他的聲音洪亮,語速加快,顯得有點興奮。他向深晚記者介紹,起初營業,太陽百貨對商場的運營模式有點超前,引進了不少奢侈品,主打高端產品銷售路線。彼時的步行街,主要以敞開式的賣場為主。在「接地氣」的步行街上,「高大上」的太陽百貨有時會顯得格格不入。
剛營業一年左右,太陽百貨便立足東門步行街的特色進行調整,商場由最初的購物中心模式轉向開放型的傳統零售模式。2010年,公司也由此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日均銷售額從此前不滿30萬元增長到300萬元。
2012年,隨著電商的發展,東門步行街線下賣場受到了較大的衝擊,不少商鋪紛紛尋求轉變。這一年,太陽百貨開啟精準的顧客定位營銷,在原有百貨的基礎上進行品牌調整,並增加餐飲配套業態經營。營銷方案也從原來單純的價格營銷逐漸轉向文化營銷,以此吸引消費者。
孫長鑫告訴深晚記者,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商場線下客流量減少。不少商家還紛紛想辦法試圖通過電商平臺和直播賣貨等渠道打開銷路。每年11月初,太陽百貨舉辦周年店慶狂歡購,為消費者打造折扣與服務相輔相成的購物體驗,這場連續多天的促消費活動也是深圳現代商貿業發展的典型案例。
在孫長鑫看來,東門步行街從「老墟市」發展為現代化商業步行街區,最大的變化是整體環境衛生治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購物環境也越來越好。在他看來,與時俱進,尋求創新是東門步行街應對發展的「不二法寶」。如今,東門步行街已逐步成為集旅遊觀光、飲食休閒、購物消費為一體的標誌性商業區。他希望東門步行街商家未來能結合文化底蘊、文化故事,整合商業經營策略,「賣東西賣出故事來」。
或成為新興消費業態新型商圈
事實上,這份期待即將成為現實。更大的變化將發生於東門。今年9月10日,東門步行街作為第二批「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正式啟動升級改造。
東門商圈改造升級指揮部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此次改造升級將堅持把保護放在首位,對東門歷史印記、街區特色、文化底蘊、建築風貌予以科學合理地活化和利用。老街廣場的世紀鐘、青銅浮雕「東門墟市圖」、巨型銅秤雕塑、思月書院、嶺南建築風格的風貌街,擁有數百年歷史積澱的東門不缺具有歷史特徵的人文街景。如何講好東門故事,塑造具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深圳特色的步行街是此次東門2.0版本改造的重點舉措。
據介紹,升級後的東門步行街,將是引領傳統消費升級、培育新興消費業態的新型商圈,是深圳「根」與時代「潮」碰撞融合之地,是具有世界能級、國際化屬性的跨境旅遊消費合作區,承載城市記憶與歷史積澱的新嶺南風貌的商業步行街。
11月23日,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黃君在接受深晚記者採訪時表示,東門步行街本身就是一個具備悠久歷史、高知名度、吸引年輕群體等多個標籤的深圳商圈,東門步行街的發展要與時俱進,要與消費者同步、與市場同步。
如何守住東門步行街文化的根,把東門步行街接地氣的「精髓」留住?黃君認為,兩者並不矛盾,可以說是各有千秋,「市井氣」也可以很新潮。而核心就在於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抓得住年輕消費者的心,做到技術創新、營銷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讓遊客、消費者有興趣去東門,「接地氣」才是最好的「市井氣」。
對於未來東門步行街的發展,黃君認為,時代的發展,產生了更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這對東門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認為,只有激發老商圈新的活力,才能讓東門走得更遠。與此同時,應著眼於消費群體的需求,圍繞「創新」「創意」打造特色商圈,可以通過引入深圳手信、打造夜間經濟模式等形式擴大東門品牌影響力,激發內部商戶活力。通過多措並舉,讓新潮與市井相碰撞,將東門建設成為深圳乃至全國對外展示的「世界櫥窗」。
深圳晚報記者 吳潔 李超 實習生 王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