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鳥』解決了我們小區無證服裝加工長年噪音擾民的問題。」家住江蘇南通錦安花園的網民「雨過天晴」所說的「啄木鳥」,是南通市崇川區為落實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推出的「啄木鳥」民生服務互動平臺。她說,問題留言至平臺後,三天就得到了解決。
據了解,在崇川區的這個平臺上可實現情況收集、線索舉報、在線互動、意見反饋等功能,今年以來收到有效表單4000餘條,回復率100%,辦結率95%。這也是整個南通市探索網絡民意處置閉環管理,努力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縮影。近年來,該市共向主體單位和部門通報事項5000件,其中重點書面交辦事項302件,推動網上發言2000餘次,實際解決問題1500多個,獲得了群眾叫好、網民點讚。
2020年3月,江蘇省委網信辦發布了「2019年度全省網信工作創新獎及提名獎」名單,南通市委網信辦推行的「實施網絡輿情、網上民生熱點閉環管理,探索網上群眾路線制度化建設」榮獲創新獎。
搭建良性互動平臺
服務群眾「零距離」
「如何整合家庭文化室資源,發揮好鄉土文化的傳統優勢?」「怎麼處理洋蠻河中心河漂浮的白色液體?」「如何推動海安高端裝備業轉型升級?」……在11月舉行的海安市第十屆市領導網友見面會上,50多名網友代表通過現場和網絡直播間與市領導交流互動,問題涉及經濟、環境、交通、教育等多個方面,海安市委書記顧國標等市領導以及20多個部門、區鎮、街道負責人逐一解答。
「參加了網友見面會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對問題不迴避。」海安義工聯合會會長王美琴頻頻點讚,「網友提出的問題,市領導能交辦的當場交辦,不能在短期內解決的,也會叮囑相關部門後期跟蹤、落實整改,並予以公示。」
在如皋,市政府打造的「如皋發布」政務新媒體矩陣,涵蓋了微博、微信、頭條號、百家號等多個平臺。至今為止,「如皋發布」共接受並處理網民訴求意見2400餘件,交辦事項辦結率達100%。
除了傾聽民意,對可能發生的輿情提前研判,主動上網發聲,正成為南通各級部門的工作常態。今年9月,南通汽車站將要整體搬遷,南通市交通局提前半個月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出行提示,並從見證者的歷史講述、汽車站未來展望和如何方便出行等角度組織了一系列推文,及時緩解了可能因換乘引發的焦慮。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南通組織機關黨員幹部立足本職崗位,適應網際網路時代新形勢,利用網絡了解民情民意、所思所盼,從而改進提高工作,這是落實中央精神,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的必然選擇。」南通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網信辦主任張軍指出。
探索閉環管理機制
走好網上群眾路線
「我們對網上舉報實施『一日一統計』,每天將相關信息及時發送到微信群,並層層交辦下去。」南通市生態環境執法局副局長仲躋平告訴記者,他們已實現了市、縣、鎮、村四級交辦機制。譬如,網上出現或有人舉報某個村居的環境問題,在一二十分鐘的時間內,問題就能逐級交辦到位,「實現了問題不過夜,當天的問題當天處置化解,這樣的工作狀態已經常態化並實現閉環。」
「閉環管理制度實際上就是責成相關部門及時處置,對網民的訴求和反映的問題必須在一周時間內有問題反饋,我們也會組織回頭看和現場回訪。」南通市委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處處長陳鑫介紹,目前,南通市各地、各相關單位都已依託網絡平臺或依靠網信管理手段,全面打造了屬地網上民生熱點閉環管理制度。
近年來,南通市委辦、市政府辦圍繞落實網上民生熱點閉環管理制度,要求各地、各單位主動利用網際網路傾聽民情民意、接受群眾監督、紓解社會矛盾,形成了市委網信委統籌協調、市委網信辦牽頭具體工作,各地、各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早在2010年,南通市政府辦即制定下發了《關於建立政府網絡發言人制度的通知》,在全市層面建立網絡發言人制度,市級62個部門和單位均明確了各自的網絡發言人及其助理,機制建設、經費投入等各項工作得到大力推進。截至目前,南通全市共明確各級網絡發言人近1100名,網上群眾路線工作得以制度化、規範化開展。
至2017年底,為更好推動網上群眾路線深入開展,進一步推進網上政務輿情的線下快速應對,在網絡發言人制度的基礎上,南通市政府辦發文《關於建立網絡政務輿情回應交辦督辦制度的通知》,積極打造網絡發言人制度「2.0版本」。
「從民生輿情民意的網上收集分析到合理建議意見的網下辦理處置,是一種實質性的線上線下互動,也是在精準繪製網上網下同心圓。」張軍表示,南通市委網信辦作為閉環管理推進落實的牽頭單位,將不斷推動網上群眾路線工作落細落實,確保交辦有回應、通報有檢查、熱點有對接、重點有跟蹤、工作有節奏。